為配合“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開幕,由上海博物館和上??萍拣^聯合主辦的首屆“藝術與科學”學術研討會將于2018年7月17日至19日召開。
研討會邀請了國內外三十余名專家學者圍繞此次主題“大都會里的博物精神”,聚焦中國博物館的早期歷史、博物學家與博物館收藏、博物精神與城市文化三大論題展開研討,介紹相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闡述最前沿的理念與方法。
企盼通過國內外博物館館長及策展人、專家學者,從博物館在中國誕生的歷程、中西博物學和收藏文化、博物館與城市精神內在關聯等多方面探討當代都市文化中博物館的重要影響,聚焦藝術與科學的聯系與碰撞,促進中西博物館的交流和共同發(fā)展。
論題一
中國博物館的早期歷史
本論題將探尋中國博物館的源頭和早期歷程,追溯舶來的博物館模式在本土的實踐和改造的歷史。
▲南通博物苑舊影
19 世紀中后期,博物館作為舶來品,震旦博物院、亞洲文會博物館等最早的一批博物館由外國人在華創(chuàng)建;而伴隨著維新變革,南通博物苑等由中國人自己設立的的博物館也開始建成。博物館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傳播知識的載體和模式,也刷新了民眾對本國與世界的想象和認知。中國博物館的早期歷史, 糅雜了殖民的屈辱、歷史的陣痛和對新知的渴求。
▲夜色中的上海博物館
▲延安東路260號 上海自然博物館 ,原華商紗布交易所
論題二
博物學家與博物館收藏
本論題主要聚焦中西博物學家的歷史及其與博物館收藏之傳承關聯,中西博物學家早期在華之實踐及其后續(xù)影響。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位于英國倫敦羅素廣場,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中國故宮博物館
▲故宮“一角”
中西方有著迥異的收藏傳統(tǒng)。歐洲的皇室與貴族私藏逐漸進入博物館意味著藏品由私域進入了開放的公共空間。隨著探險考察與殖民擴張,各地的自然科學標本、藝術遺珍一并進入了博物學家的視野,成為相關學科的研究資料。
▲南京博物院,原民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帝王和民間收藏則自有一套鑒賞方法,衍生出金石學、書畫著錄等??茖2?。西方博物學的方法與傳統(tǒng)與博物學家的大量涌現實則是博物館誕生的基礎。而博物館在中國的出現,使得中西收藏傳統(tǒng)在某種程度上有了兼融的平臺。
▲天津自然博物館北疆博物院,為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神甫、博物學家桑志華(Paul émile Licent)來華創(chuàng)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館”。
論題三
博物精神與城市文化
本論題主要聚焦中外博物館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博物精神在城市文化發(fā)展過程的重要作用,探討博物館如何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位于美國紐約第五大道
▲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
世界上超過半數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當中,城市化的進程使得城市空間愈發(fā)多元而包容。博物精神即以科學的方式認識和究極物質世界和物質文化的精神,博物館作為博物精神的最終載體,通過對物的展示、研究與傳播,呈現事實、探索規(guī)律、影響大眾、啟發(fā)未來。
此外,在研討會期間,中外與會嘉賓將帶來10余場公眾講座,上海博博物館官方網站,上海博物館官方微信將于近期公布相關預約信息,敬請垂注!
圖文編輯:張譯如、朱旖旎、
韓馨予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