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印度一再拒絕中國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領土爭端的提議,公然開始推行“前進政策”,支持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并加緊對中國領土的蠶食,悍然挑起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侵蝕我國領土的戰(zhàn)爭。我國政府被迫進行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并以摧枯拉朽之勢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保持了西南邊疆數十年的穩(wěn)定局面。
1962年10月,面對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線上愈演愈烈地挑釁和變本加厲地武裝入侵,毛主席決定不能再忍了,必須還以顏色,以戰(zhàn)止戰(zhàn),來而不往非禮也。隨后,中國人民解放軍被迫進行自衛(wèi)反擊。
至1962年11月22日止,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全線勝利而告終,歷時一個月。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沉重打擊了印度的狼子野心,維護了新中國的尊嚴,為中印邊境地區(qū)帶來了數十年的安寧。
然而,戰(zhàn)爭結束后,國外眾多軍事專家在總結中印戰(zhàn)爭的特點時,卻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一個字來概括——“亂”。
國外的軍事專家們?yōu)槭裁磿腥绱说脑u價呢?
原來,縱觀整場戰(zhàn)爭,自認為對現代戰(zhàn)爭的特點和戰(zhàn)法了如指掌的國外軍事專家們,卻實在是有些迷惑,搞不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法,看起來毫無章法,簡直就是一場“亂”戰(zhàn),卻能在“亂”中取勝,令人費解。另外,他們也實在是無法得知這場戰(zhàn)爭的幕后導演到底是中國的哪一位軍事家。
其實,這場在國外軍事專家眼中看來毫無頭緒的“亂戰(zhàn)”,正是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素有“軍神”之威名的劉伯承元帥親自導演的,運用其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上演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zhàn)爭大場面。
戰(zhàn)爭初期,印度軍隊在美國、蘇聯(lián)兩個超級大國的慫恿和支持下,在“麥克馬洪線”上的雪山營地中,布置了其國內最精銳的軍隊,由考爾中將擔任印軍前線最高指揮官??紶栔袑⑹怯《溶婈犞械摹吧賶雅伞避姽?,典型的激進派,素以瘋狂反華著稱。
印軍占據的營地是“麥克馬洪線”上一處地勢較高的堡壘,地處喜馬拉雅山山麓,居高臨下,我國西藏達旺地區(qū)的所有村莊和軍事設施都在其俯視之下,可以說是占盡了“地利”。
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全盤勝利,就必須要拔掉這塊釘子,然而,喜馬拉雅山脈在藏語中被譽為“雪的故鄉(xiāng)”,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海拔超過3500米的地方就會終年積雪。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線參戰(zhàn)部隊處于印軍的眼皮子底下,以下攻上,難度非常大,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再加上嚴寒的天氣,很多解放軍戰(zhàn)士被凍傷、患上了雪盲癥,嚴重影響了戰(zhàn)斗力。
戰(zhàn)前,中央軍委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毛主席向與會的各位中央領導和高級軍事將領們講述了我軍參戰(zhàn)部隊遇到的困難,大家都沉默不語,冥思苦想,研究對策。
見大家都不發(fā)言,周總理緩緩地將目光對準了“軍神”劉伯承元帥,和藹地說道:“我看還是請劉老總發(fā)表意見吧,你是常勝將軍嘛!”
劉伯承元帥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根據多年行軍打仗總結出來的經驗,有水必有路,兵無常勢,應派出一支奇兵沿著水流的方向行進,直搗印軍的后方。
聽到劉伯承的這個點子,毛主席眼前一亮,當即拍板同意。
隨后,解放軍參戰(zhàn)部隊派出了一個師的部隊充當尖兵,沿著河流探路,尋找一條隱蔽的行軍路線,而大部隊仍在正面佯攻,用以迷惑印軍。
接到命令后,這支人數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尖刀部隊(一個主力師)沿著中國、印度和錫金三國交界處,順著水源逆流而上,隱蔽開路。
行軍路上,解放軍戰(zhàn)士的高原反應十分強烈,呼吸不順暢,導致身體十分虛弱,邁不開步。戰(zhàn)士們手拉著手艱難前行,克服著難以想象的困難。誰知,越往前走,道路越寬敞,地上的積雪也已融化,四周竟然是茂密的熱帶原始森林,前方還出現了一望無際的稻田。
這時,前出的偵察兵回來報告說,部隊已成功地繞到了印軍的后面。
隨即,部隊一邊派人回去送信,接引大部隊,一邊檢查裝備,原地休息,吃點干糧,補充一下體能。
酒足飯飽過后,部隊立即整裝待發(fā),沿著印軍的后背,向他們發(fā)起了猛烈的攻擊。
一直居高臨下、得意洋洋的印軍做夢也沒有想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仿佛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現在了己方的身后,頓時亂了陣腳,稍作抵抗后,便撒丫子撤退了,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緊接著,解放軍的大部隊拍馬趕到,對印軍發(fā)起了全線攻擊,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解放軍神兵天降,完全打亂了印軍原先軍事的部署,兵敗如山倒。而解放軍也沒有想到真的會有一條便道,直通印軍的身后。戰(zhàn)事進展得如此順利,雙方事先都沒有預料到,都打亂了原先擬定的作戰(zhàn)計劃,戰(zhàn)場上一度出現了混亂的局面。
因解放軍的攻勢過于猛烈,印度軍隊被打得暈頭轉向,完全招架不住,亂成了一鍋粥,印軍最高指揮官考爾中將和美國軍事顧問也差一點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
而解放軍充當尖刀部隊的那個主力師勢如破竹,真的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印軍的心臟,在大部隊尚未趕到的情況下,一路猛沖猛打,以至和大部隊暫時失去了聯(lián)系,出現了建制混亂的情況。
東線戰(zhàn)事如此順利,人民解放軍中線和西線參戰(zhàn)部隊也同時發(fā)起了總攻。東、中和西線三路大軍如同三支猛虎,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擊潰了印軍的防線,突入到印度境內,僅用10余天的時間,便順利地推進到距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區(qū)。
此時,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印度首都新德里陷入了極度恐慌狀態(tài),政府高官紛紛出逃,老百姓則寒蟬若驚,人心惶惶。
經過兩個階段的戰(zhàn)斗,人民解放軍全殲印度軍隊3個旅,即第7旅、第62旅和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即第112旅、第48旅和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和第129旅各一部;繳獲武器彈藥不計其數。
11月22日零點,毛主席、周總理向全體參戰(zhàn)官兵下達了主動?;鸬拿?,中國軍隊全線?;?。12月1日,人民解放軍開始主動后撤到中方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
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沉重打擊了印度的狼子野心,維護了新中國的尊嚴,為中印邊境地區(qū)帶來了數十年的安寧。
劉伯承元帥一個奇謀贏得了一場戰(zhàn)爭,“軍神”之稱實至名歸。
【堅持原創(chuàng),不忘初心,銘記歷史,品讀人生,歡迎關注,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