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秋
“獨特”的沙漠:年降雨量和廣州差不多,還存活著一種兇猛的生物
水是我們現今生活中必須的物品,不論是我們維持生命還是春季的農田灌溉、發(fā)電廠的冷卻等等都離不開它,世界上的淡水資源并不多,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人口也在逐漸增多,隨之而來的用水消耗同樣在增多,為了滿足人們的用水需要,人們建設了越來越多的水利工程,可就算如此,整個世界中仍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用水不足,更是有近三億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的條件下。
說到最為缺水的地區(qū),那么人們最先先到的一定是沙漠,在沙漠中沒有水,等待我們的只有死亡,所以如果人們想要去沙漠里探險,首先要備足的便是水。
我國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沙漠,同世界上其他沙漠一樣,留給人們的都是不毛之地、干旱無比的印象,平時生活中常見的沙塵暴和颶風在那里不過家常便飯,其中還隱藏了許多奇怪的動植物,人們想要徒步穿越沙漠簡直無法做到。
但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沙漠都是上述的樣子,大多數的沙漠都與電視拍攝出的一樣,在南美的巴西有一片沙漠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觀點,那里的沙漠不但沒有荒涼貧瘠,反而充滿生機。人們印象中的干旱缺水那里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相反的是那里的降水量每年幾乎與我國的廣州省相近,真是“獨特”的沙漠啊。
正是通過如此高的將水量,這片沙漠中形成了許多溪流和湖泊,久而久之溪流湖泊中魚蟹成群,一片生機盎然。它具體的位置在馬拉尼澳洲內,熟悉地理的人可能清楚,這片區(qū)域是近海的,雖然是一片沙漠,但因為環(huán)境過于特殊,巴西專門在此處成立了一個國家公園,公園的整體面積高達一千五百平方公里。
這座沙漠年降水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六百毫升,我們熟知的沙漠基本每年的降水量都在數百左右,最著名的撒哈拉沙漠每年的降水量也只有三百毫升。
有人就會有疑問了,都如此了,為什么還是叫沙漠,因為這片地區(qū)卻是具備了沙漠的外形,雖然有總量極大的降水,甚至河流里充滿生機,但植被覆蓋與其他沙漠相同,放眼望去的幾乎全是沙子。
并且,這些溪流湖泊并不是始終存在,眾所周知巴西的氣候分為雨季和旱季,每當遇到時間過長的旱季,這片區(qū)域內的大多數湖泊和溪流都會干枯,到雨季后再重新匯聚。
也許又有人有疑問了,因為這樣的類似周期性的河流湖泊一般不會有動物生存,為什么巴西這座沙漠的魚類好像與湖泊一體一般,湖泊消失它們也消失,湖泊匯聚后它們再出現呢?專家一開始也存有同樣的疑問,后來在一段時間的研究下,專家們發(fā)現,這座沙漠里的愈大多是一種,名字叫做南美牙魚,這種魚性格兇悍、適應能力很強。
它們所食種類眾多,并且它們不單單依靠鰓呼吸,其身體內有其他輔助呼吸的器官,甚至腸胃等也可以幫助它們獲得氧氣。依靠這點,每當旱季來臨時,牙魚們就紛紛鉆到泥土里,將自己封閉在溶氧極低的泥漿地帶進入休眠地帶,一直到旱季過去,雨季到來后,再清醒過來。這樣的生活習性也解釋了為何旱季湖泊都已經干涸為何雨季來臨后眾多魚還能出現。
整座沙漠中,白色的沙丘與深藍色的咸水湖一起組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色,有興趣和條件的讀者們,可以親身去體驗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