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暖,爸爸媽媽們都喜歡帶著孩子去戶外游玩。不過在戶外卻藏匿著一位“隱形殺手”,常在每年 4 月至 10 月期間出沒。
這個“隱形殺手”是一只不起眼的小蟲子,被叮上一口會陷入癱瘓,甚至死亡。
前幾天,“一家三人被蟲咬傷,兩人不治身亡”的新聞被爆轉,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江蘇宋先生的小舅和岳母,先后被同一種蟲子咬傷,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病重不治。
悲痛欲絕的宋先生在為家人辦喪事的時候,也被這種蟲子叮咬,出現(xiàn)高燒、頭暈、神志不清,所幸及時就醫(yī),才轉危為安。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它——蜱蟲。
孩子更容易成為蜱蟲的目標
蜱蟲在夏季活動頻繁,通常出沒在草叢、灌木叢、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有的還會藏在人或動物的毛發(fā)中。
蜱蟲體型很小,不吸血時,小的蜱蟲干癟如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大的;吸飽血液后的蜱蟲,有的如黃豆一樣大,有的像人的指甲蓋一般大。
夏天來了,我們穿的也比較清涼,戶外活動增多,很可能就會被蜱蟲盯上。
相對成人來說,喜歡去草地、樹林玩耍的孩子,則更容易成為蜱蟲的目標。
網(wǎng)上隨手一搜,就有很多孩子被蜱蟲咬的新聞。
上周,杭州一個 2 歲的孩子被蜱蟲叮咬,吸血的蜱蟲身子都鉆進了孩子腳趾,僅剩蟲子的腳還露在皮膚外面。
上個月,4 歲男孩野外玩耍,蜱蟲鉆進后腦勺。
“媽媽,頭痛!”一次野外出游回家后,大連4歲男孩嘉嘉不停地撓頭!
媽媽撥開頭發(fā)一看,發(fā)現(xiàn)嘉嘉的后腦勺竟然有一個黑黑的蟲子!而且蟲子已經(jīng)鉆進了皮膚里......后腦勺部位出現(xiàn)一片紅斑。
怕孩子出現(xiàn)意外,媽媽趕緊將嘉嘉送往醫(yī)院檢查。經(jīng)醫(yī)生鑒定,這黑色的蟲子是蜱蟲!
在醫(yī)生的努力下,蜱蟲被順利取出,目前嘉嘉一切正常。
蜱蟲叮咬,
真的那么厲害嗎?
蜱蟲的嘴,長著一些像“倒刺”的東西,導致人或動物被叮咬后,難以直接取下。
所以,蜱蟲叮咬后可導致皮膚潰瘍、過敏、發(fā)炎。
被蜱蟲叮咬后,可能還會出現(xiàn)高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癥狀,病情極為兇險!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感冒發(fā)燒,結果耽誤治療。
蜱蟲最大的特性就是會鉆進皮膚吸血,可能在吸血的時候將毒素注入到人體內,引起蜱癱瘓癥,少數(shù)情況下還會導致死亡。
國外一個小女孩,前段時間因為蜱蟲導致癱瘓。
今年6月,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個五歲的小女孩Kailyn起床準備去上學時,一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
當時Kailyn的媽媽沒有在意,以為只是早上孩子沒有睡醒。然而在媽媽給Kailyn梳頭時,發(fā)現(xiàn)女兒突然變得說話不清楚,連走路都走不穩(wěn)了,整個人昏昏沉沉,像癱瘓了一樣。
女兒這些怪異癥狀,讓媽媽非常緊張:前一天還好端端的姑娘為什么會突然變成這樣?
直到她從Kailyn的馬尾辮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蟲子,問題似乎才初現(xiàn)端倪。這只疑似虱子的昆蟲已經(jīng)爬進女兒的頭皮,周圍都膨脹紅腫起來。
媽媽趕緊把女兒送到醫(yī)院,經(jīng)過了醫(yī)生的診斷,Kailyn的病癥被判定為由那只蜱蟲(疑似虱子的昆蟲)引發(fā)的蜱麻痹!剔除身上的蜱蟲后,Kailyn的癱瘓癥狀會在12~24小時內緩解。
可怕的是脾本身會攜帶很多種病毒,好多疾病都是由蜱作為媒介而傳播開的。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的資料顯示,蜱蟲可以攜帶傳播83 種病毒性、 31 種細菌性和 32 種原蟲性疾病。
蜱蟲叮咬,
千萬別硬拽!
如果不幸被蜱蟲叮咬,發(fā)現(xiàn)時請及時就醫(yī),由外科醫(yī)生處理。因為蜱蟲叮咬時是將口器蟄伏于體內,切不可強行拔出,否則會將蜱蟲的頭部殘留于體內,引起發(fā)炎。
如果不能及時就醫(yī),下面 3 種方法教家長及時拔除蜱蟲,避免蜱蟲停留時間較長而加大疾病傳染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在拔蟲之前,先看清楚蟲的頭部在哪里。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看到它的嘴巴附著在皮膚上,身體在身后。
用鑷子拔出
仔細查看蜱蟲的頭部。使用尖頭鑷子,用鑷子盡可能近地接近蜱蟲的口器,同時保證鑷子能夠緊緊夾住蜱蟲頭部。
不要夾住蜱的身體。這將導致它將唾液或血液注入回皮膚,并增加傳播疾病的可能。
保持垂直方向堅定地向外拉。
千萬不要在鑷子夾住蜱蟲頭部時左右搖晃,因為蜱蟲收到刺激很有可能繼續(xù)將頭部埋藏得更深。
如果發(fā)現(xiàn)拔出后蜱蟲頭部還有殘留,繼續(xù)用鑷子拔出。
用牙線拔出
如果家里沒有牙線,用一根細而結實的繩子也可以。
剪下一段牙線,將牙線環(huán)繞在蜱蟲頭部,線應盡可能靠近皮膚。
雙手將繞圈的細繩緊緊綁住。
用雙手拉扯牙線。
以緩慢,穩(wěn)定的動作垂直、向上拉動線的兩端。蜱蟲的口器會松開皮膚。
用銀行卡拔出
平滑地將信用卡接近蜱蟲的頭部。
用手按壓蜱蟲背部。
沿著皮膚平滑地將銀行卡滑到蜱蟲口部,多試幾次,蜱蟲就會退出。
這種方法適合蜱蟲剛接觸皮膚,頭部還未深入時使用。
蜱蟲拔出后,家長記得要用碘伏給傷口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硬捏、死拽、火燒等方式取,很容易折斷蜱蟲的口器,還會刺激蜱蟲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被蜱蟲叮咬后,如果有攜帶疾病,潛伏期可長達 1 個月,所以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沒有高燒不適等癥狀,一旦不對勁,就趕緊去醫(yī)院檢查。
預防蜱蟲叮咬,
你需要幫孩子做到這 5 點
帶孩子外出時建議穿上長袖上衣和長褲,減少皮膚裸露在外;不要穿露趾的涼鞋。盡量少露出皮膚,別給蜱蟲可乘之機。
外出時,大孩子可以選擇靠譜的驅蚊水涂抹。根據(jù)美國兒童協(xié)會和美國環(huán)保署的意見,兩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三歲以上的孩子,還可以選擇檸檬桉油。
不要帶孩子去容易滋生蚊蟲的地方,如小水潭和寵物窩附近。即使要去,也要避免長時間讓孩子在草叢、森林等昆蟲活動頻繁的地方停留。
回家之后,仔細檢查孩子身上有沒有蜱蟲附著。重點檢查孩子的肘窩、腋窩、脖子、耳朵背、腹股溝等蟲子容易藏匿的地方,頭發(fā)里面也要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小紅點、腫包等。
如果家里有寵物,記得定期除蟲。蜱蟲不僅會叮咬人,動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標。
盡管被蜱蟲咬傷的概率比較低,但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我也要花200%的力量把它消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