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雞蛋灌餅
1.面粉放入盆中,緩慢加入開水,用筷子攪拌
2.稍微晾一下,用手和成軟一些的面團
3.蓋保鮮膜醒一會兒,再次揉勻
4.分成4份,整成這樣的橢圓形
5.案板上抹一些油防粘,取一份面團,把中間捏細
6.然后按扁,兩面都抹上油
7.合在一起,搟成薄一些的圓餅
8.雞蛋打入碗內(nèi),加一些蔥花,攪勻備用
9.不粘鍋放油,小火加熱,放入餅坯
10.待餅受熱鼓起來時,用筷子或叉子戳破
11.挑起來一些,倒入適量蛋液
12.翻面,煎至蛋液凝固、兩面金黃即可。(餅子搟得薄就少煎一會兒,厚的話多煎一會兒)
13.煎好的餅里面刷一層小魚仔下飯醬,捏一撮荊芥葉,放一根火腿腸,卷起來美味的雞蛋灌餅就做好了
二、羊肉糊湯面
1準備所有的材料
2面粉加清水攪拌成雪花狀
3反復(fù)揉搓成面團,揉至表面光滑,蓋上蓋子醒10分鐘
4羊肉切丁,取一棵蔥切丁,取姜片2-3片
5芹菜切丁,另一棵蔥切丁,加少許鹽、植物油、五香粉、味精攪拌均勻腌制一會兒
6搟面。在案子上撒少許玉米粉,取出醒好的面團
7再次揉勻面團
8把揉勻的面團搟開
9分次在案板上撒玉米面并反復(fù)推搟,直到把面搟成合適的厚度
10在搟好的面片上撒玉米面
11把面片卷起,切成1厘米左右寬度均勻的面條
12切好的面片散開,再次撒上玉米面
13炒鍋內(nèi)加少許植物油,爆香蔥姜后,加入羊肉丁和適量鹽,炒至羊肉變色
14在爆好的羊肉丁中加適量溫水或開水
15水開后下面
16下面后第一次煮開時,加入腌制好的芹菜丁,續(xù)煮至第二次煮開即可試味出鍋
三、雞蛋韭菜粉條餡菜饃
1.粉條提前泡發(fā)控水備用,韭菜、蔥、姜、藿香、十香菜洗凈控水備用。
2.把菜全部切碎放盆里。
3.倒入香油拌勻(鎖水),再放鹽、十三香拌勻調(diào)味備用。
4.面粉倒盆里,放一點點鹽,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成無干粉的面絮,用手和成三光面團,蓋蓋醒半小時左右,把面團揉光滑。(面粉:水=100:55左右,耳垂軟硬度。)(我準備的面團多,只用一小部分就夠了。)
5.取一部分面團搓長長條,拽成小劑,分別揉圓備用。(一般一個面劑50克左右就可以,我這個是40克,搟的很薄。)
6.先取1個搟皮,其他的用濕布蓋著防干皮。用小搟面杖搟成大小合適的圓形。
7.面皮放鍋拍上。
8.取適量調(diào)好的餡,用筷子扒平。
9.取一個雞蛋磕個小口,均勻甩在菜上。(也可把雞蛋磕碗里用筷子攪勻再均勻倒菜上。這樣的蛋液少油清淡更營養(yǎng)。)(還可把蛋液炒熟冷涼切碎拌餡中,那樣香些,但我喜歡少油清淡的。)
10.另外搟張同樣大小的面皮(差不多就可以,面皮有延展性,小了拉拉)。
11.蓋在餡上面。
12.一圈用手按嚴防漏餡。
13.電餅鐺雙面預(yù)熱后,放入菜饃坯雙面加熱烙制,直到兩面微黃。(為了避免加熱不均,中間的時候翻個面),這一步是不加油烙的,適合現(xiàn)在的清淡飲食要求。(這個菜饃烙時根據(jù)菜饃厚薄選擇不同的按鍵,菜饃厚多烙會,薄了少烙會。)
14.炕制兩面變黃有焦花,炕好的菜饃。成品。
四、蒸槐花
1.槐花洗凈 放在篩子里控一下水份 20-30分鐘就可以了
2.控好水份的槐花倒入大一點的盆子里放入少許植物油抓勻防粘 放入面粉和玉米淀粉
3.輕輕抓勻 蒸屜鋪屜布,均勻鋪入拌好面粉的槐花 蓋蓋大火燒開 ,轉(zhuǎn)中火蒸6分鐘
4.蒸槐花的時候把蒜泥做好
5.蒸好后不要耽擱 立即開蓋取出 放在盆子里趁熱用筷子撥散 放入鹽
6.放入雞精和香油拌一下
7.稍微晾一下再放蒜泥 拌勻即可食用
8.蒸菜搭配蒜泥和香油是最美味的了 喜歡吃辣的也可以拌辣椒油
五、豆角蒸面條
1.準備好的原料:豬肉,蔥姜,豆角,面條等。
2.將新鮮的濕面條拽成小段,抖散。蒸鍋水燒開后,放入鋪了籠布的蒸架,把面條均勻的放在蒸架上,蓋上鍋蓋蒸8分鐘。
3.趁熱抖散。
4.蒸面條的同時用另一灶炒菜。把肥肉倒入炒鍋內(nèi),翻炒煸出油。
5.放入紅辣椒段、姜煸出味,放入蔥段翻下。
6.放入豆角翻炒。
7.翻炒至豆角變色后加入適量開水(水量也是感覺面條可以吸收多少放,一般一斤面條一斤水左右),中小火燉會。
8.放老抽、鹽、十三香調(diào)味(咸度可以嘗下湯汁,感覺湯汁稍微有點咸就可以了。)
9.把蒸好的面條放在菜上。
10.用鍋鏟和筷子協(xié)助拌勻。(如果炒鍋拌不下,可以把面條放在大容器內(nèi),邊澆菜和湯汁邊拌,直至讓每根面條都沾上湯汁,上色入味。這樣更適合掌握不住水量的新手操作。)
11.將面條和菜均勻的放在蒸架上蓋上鍋蓋,上汽后中小火蒸10分鐘,如果哪里厚了用筷子扒開,讓面條透氣,熟的均勻。
12.美味的蒸面條就做好了。
13.盛出澆上香油拌勻開吃。因為面條干,建議吃時搭配一碗紫菜蛋花湯或者其他稀粥、稀湯類。
14.成品。(蒸面條和蒜瓣是絕配哦。)
六、糍粑
1.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10小時以上 花生仁(炒) 白芝麻
2.糯米瀝掉水,裝入大碗,蒸鍋水開后放入糯米,蒸15分鐘左右熟
3.趁熱取出糯米倒入厚底鍋中,用搟面仗使勁搗,搗至幾乎看不見米粒就行了
4.花生、芝麻和白糖裝小碗混合均勻,搗好的糯米揪小團,在小碗中滾一圈,沾滿蘸料即可
七、羊肉燴面
1.準備好羊肉和羊骨,用清水泡至2小時以上,用紗布把八角、香葉、桂皮、花椒、草果、肉蔻、蔥、姜包出調(diào)料包
2.木耳用清水泡發(fā)后撕成小朵,海帶提前泡發(fā)
3.泡好的干黃花菜去根后切成段
4.細粉條沖洗干凈泡軟備用,泡好的羊肉和羊骨放入湯鍋中
5.加入清水,燒開,撇去血沫,加入調(diào)料包,大火燒開,轉(zhuǎn)文火,煮2小時
6.撈出羊肉,切成片,將面粉加入鹽用清水揉成面團,餳15分鐘
7.將餳好的面劑搓成圓柱狀,按扁,再用搟面杖搟成中間薄,兩邊厚的面片,面片上抹上油,再餳15分鐘
8.另啟用一鍋,鍋中盛入燉羊肉的原湯,放入細粉條,加入黑木耳,黃花菜、海帶絲、肉片燒開
9.雙手捏著面的兩頭慢慢拉長,邊拉邊上下抖動,待拉至大約2厘米寬的條時,放入煮沸的湯鍋內(nèi)
10.面條熟后加入鹽、雞精、調(diào)味淋入麻油,盛入碗內(nèi),放上香菜、辣椒油,即可食用
八、炸糖糕
1.面粉放入盆中,一邊用筷子攪拌,一邊澆入滾燙的沸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我感覺是越軟越好吃,只要面團能用手拿起便于后面的包餡就可以,盡量軟吧哈
2.蓋上濕布,讓面團醒10多分鐘,然后再用手和均勻,如果太粘手,手可適當?shù)恼承┯?/p>
3.讓面團醒的時候,可以做餡,紅糖加適量熟白芝麻和面粉攪拌均勻即可,放白芝麻主要是吃起來更香些。也可以不放哈
4.拿出一塊面團,搓成長條,分成若干小擠子
5.取一小劑面團搟開,放入適量餡,像包包子一樣包攏,沾少許油,在手心拍扁
6.捏好的糖糕坯子,放入熱油鍋中火炸至金黃酥脆即可
九、炸菜角
1.紅薯粉條洗凈、泡發(fā)瀝干水分,切碎。韭菜摘洗干凈,瀝干水分,切碎,姜切末
2.炒鍋放植物油,油燒到很熱的時候,慢慢倒入雞蛋液炒熟,切碎盛出備用
3.炒鍋再放入油,放入花椒,小火把花椒炒出香味,盛出花椒不要
4.倒入粉條炒上三五分鐘,待粉條吸入油稍膨脹即可
5.韭菜、雞蛋、粉條、姜末加老抽、料酒、少許十三香、香油拌勻后再放入鹽調(diào)勻成餡
6.面粉用開水燙勻
7.冷卻一下,和成燙面團,醒約30分鐘
8.將燙面團揉勻,搓成條,下劑
9.用手按扁,搟成圓片
10.放上餡(我喜歡餡放的比較多)
11.包成大餃子形狀的菜角
12.再用手捏出花邊(可省略)
13.下圖4包好的菜角等待入油鍋
14.鍋內(nèi)油7成熱時放入菜角生坯,中小火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即可
十、胡辣湯
1.將鍋坐火上加入清水或高湯1500毫升,(說明上是1000毫升,獅感覺那個水量,味道有點咸)
2.湯開后加入蔬菜料包和油料包并放入自己配的苕粉、干豆腐、黑木耳和切片的熟牛肉,煮至苕分透明(注苕粉要提前用溫水泡軟)
3.將粉包用300毫升涼水調(diào)成糊狀并攪入鍋中,邊倒邊快速攪拌,待湯變得濃稠時即可關(guān)火
4.吃時淋入麻油,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口味加入醋和辣椒油
十一、河南鹵面
1.面條選用細的扁的鮮面條稍微有些濕潤的,千萬不要用掛面,但也不是水份很大剛搟出來的面條,看圖吧
2.籠屜鋪上籠布,把面條放入,不要壓實,要蓬松一些,鍋內(nèi)放水,大火燒開放入面條蒸10分鐘
3.豆角,蒜薹,五花肉,豆芽挑好,洗凈
4.豆角,蒜薹切2cm的段,五花肉切薄片
5.蒜切碎,蔥斜切片
6.蒸好的面條抖開,鋪在面板上晾涼
7.一小勺食用油均勻倒在面條上,用手拌勻(防止后面拌面條的時候面條弄的濕漉漉的,防水哈
8.鍋內(nèi)少許油燒熱,放入五花肉煸至金黃,撈出備用
9.鍋內(nèi)的油留適量,下八角辣椒小火煸香
10.轉(zhuǎn)中火放入蔥蒜炒香
11.倒入豆角炒一分鐘
12.加入豆芽,蒜薹繼續(xù)炒一分鐘
13.倒入炒好的五花肉,老抽,鹽,雞精炒勻,加水到菜的3/4處燒開,關(guān)火(這時候的菜還沒有熟,要的就是這效果)
14.把面條倒入鍋內(nèi),用筷子拌勻(按照我說的放水,最后拌好鍋內(nèi)是沒有多余的水份滴)
15.拌好的面條繼續(xù)放入籠屜,水燒開后再蒸15分鐘即可(面條蒸第二次是入味,另外把菜也蒸熟了)
十二、五香松花蛋
1.把堿面、食鹽、石灰、黃土、廣丹置于缸內(nèi),其它原料放入鍋里熬煮,待各種原料下齊后退火,將煮好的料水轉(zhuǎn)入堿面、石灰缸內(nèi),攪拌均勻,過濾后冷卻泡蛋。浸泡期約5~6天。冷天需要7~10天,比一般皮蛋成熟期快30天左右。
2.配一次料可使用四次,第二次制做時把第一次用過的料水加上面堿2公斤,鹽1公斤,方法同上。泡制時間11~12天。第三次利用時,把第二次用過的料水加堿面2.5公斤,鹽1公斤,方法同上,浸泡時間16~17天。第四次制作時,把第三次用過的殘料加入和第三次等量的面堿和鹽,浸泡時間為18~20天。
生包法(灰包法):
原料配方(鮮雞蛋1000枚):
堿面3.5~4公斤、草木灰0.5公斤、桂南50克、石灰10公斤、丁香50克、山楂50克、食鹽2公斤、豆蔻50克、良姜50克、茶葉2公斤、桂子50克、大茴0.5公斤、蓽撥50克、花椒0.5公斤、砂仁50克水適量
1.除石灰以外,全部原料放入鍋里熬煮,熬好后取出料汁,再慢慢加入石灰,攪拌成糊狀。若糊稀可以加草木灰調(diào)整,以能適應(yīng)鮮鴨蛋滾涂為止。
2.將經(jīng)過檢驗的合格的鮮鴨蛋,在冷卻好的料糊中滾粘后撈出,放入稻殼或鋸末中滾干后裝缸,密封6~7天,即可開缸檢查。
十三、花生糕
、工具和用料
a、墩子和大錘,是做花生糕才用到的。做花生蘸和芝麻片,墩子只起到案板的作用。
b、爐和鍋是用來熬糖稀的,花生、芝麻要在鍋中攪拌。
主料:
花生和白糖。花生是事先炒過并剝好了的。感覺花生豆掰成兩瓣更好,蘸糖更均勻。做芝麻片用芝麻代替花生,做法一樣。
第一道工序
a、把少許花生撒在墩子上,用大錘碾碎。目的是做鋪底,可避免糖稀粘在上面,跟包餃子時撒面的作用一樣。
b、用搟杖也行,要弄成薄薄的一層。
第二道工序:掛糖
a、在鍋里放水,加糖。1斤糖配6~7兩花生。
b、糖稀熬要到發(fā)棕色,關(guān)小火。放入花生。攪拌,使花生和糖稀充分混合。
c、將攪拌好的花生倒在鋪了底的墩子上。把從鍋里倒出來的花生弄成團狀。
d、花生團砸開后,用刀從邊上往中間翻,再弄成團狀,反復(fù)4~5次,把花生盡量砸勻。
e、最后,把兩邊翻到中間,呈長條狀。趁糖還沒涼,把長度拉長1/3~1/2。切開,就可以吃了。
十四、桶子雞
1.母雞宰殺,煺毛,去內(nèi)臟,洗凈,剁去爪,去掉翅膀下半截的大骨節(jié),從右膀下開個4.5厘米長的月牙口,手指向里推斷三根肋骨,食指在五臟周圍攪一圈后取出
2.再從脖子后開口,取出嗉囊,沖洗干凈
3.兩只大腿從根部折斷,用繩縛住
4.八角用紗布包住
5.先用部分花椒和鹽放在雞肚內(nèi),晃一晃,使鹽、花椒走勻浸透
6.洗凈的荷葉疊成6厘米長,3厘米寬的塊,從刀口處塞入,把雞尾部撐起
7.用秫秸桿一頭頂著荷葉,一頭頂著雞脊背處,把雞撐圓
8.白鹵湯鍋放火上,燒開撇沫,先將桶子雞下入涮一下,緊住皮,再下入鍋內(nèi),放入八角、黃酒、蔥、姜,湯沸,移至文火上燜半小時左右,撈出即成
十五、曹馬芝麻糖
1.先來看材料:花生、白芝麻、白糖、蔬菜油。
2.花生、白芝麻各一小碗。白糖大半碗。
3.開始用小火炒花生。
4.很不耐煩,炒了二十分鐘依然沒什么變化。過程之中,感覺那花生不怎么熱,就干脆直接用手挑起花生把皮搓掉。
5.后來轉(zhuǎn)成中大火,這花生衣也被我搓得差不多了。只見花生有點焦,也聞到香味,盛起。
6.將炒好的花生衣去掉,這一過程相當容易,因為炒的時候我已經(jīng)將大部分衣去掉。
7.待冷卻用保鮮包裝好壓碎。(太碎了)
8.然后將白芝麻與花生碎混合起來。
9.熱鍋倒入適量蔬菜油,將白糖加入。
10.我是中火炒至白糖完全溶化。
11.倒入混合的花生與芝麻。
12.快速攪拌均勻。
13.案板上鋪上一張錫紙,將混合好的花生芝麻倒入,用刮刀壓平。
14.切成任意狀,冷卻后即可食用。
十六、鎮(zhèn)平道口燒雞
1、選料:須用生長半年以上、兩年之內(nèi)的嫩雛雞和肥母雞,重量在1~1.25千克的健康無病之雞,病、死、殘之雞一律不用。
2、宰剖:將活雞宰殺,放凈血,趁雞體未涼時即入58~60℃的熱水中浸燙,煺凈雞毛,技術(shù)熟練者每分鐘可煺凈1只雞。然后洗凈雞體斬去雞爪,在雞頸上方割口以切斷食管、氣管,在雞臀部開7~8厘米口子,取出內(nèi)臟,拉出氣管、食管沖洗干凈。
3、整型:先用利刃將雞肋骨、椎骨中間處切斷、按折,選一段高梁稈,放雞腹內(nèi),撐開雞身;再在雞下腹脯尖處割一小圓洞,將雞腿交叉插入洞內(nèi);兩翅交叉插入腔內(nèi),使整雞成兩頭尖的半圓形,洗凈后懸掛,晾干表皮水分。
4、油炸:把晾好的白條雞均勻地涂上蜂蜜水(水和蜂蜜的比例為6∶4),然后入150~160℃的熱油鍋內(nèi)翻炸約半分鐘,炸至柿紅色即可。
5、鹵煮:將雞按大小順序擺于鍋內(nèi),加上煮雞老湯,對入鹽水,放入藥料袋,上用竹箅壓住雞身,使湯浸到最上層雞身的一半,先用大火將湯煮沸,加入約12克硝,改小火燜煮約3~5小時(時間依季節(jié)、雞齡而定),即可出鍋。
6、撈雞:撈雞時先備好專用工具,手、眼配合好,一只手用叉子夾住雞頸,另一只手用雙筷端住雞腹內(nèi)秫秸,迅速離鍋放好,以保持雞型完整。
十七、雙麻火燒
1.制芝麻仁:將芝麻用涼水浸泡至用指一捻能去掉皮時,撈出瀝干水分,用石臼搗或用抹布裹住揉搓,將芝麻皮去掉,成芝麻仁待用。
2.制酥:鍋置火上,倒入油600克,燒至八成熱,將鍋端離火口。放入面粉1.5千克,用鐵鏟翻勻,攤在案板上晾涼后,加入鹽、大料面,用手揉成酥面團。
3.制皮面:將另外1千克面粉倒在案板上,中間扒一下小坑下入400克植物油、約500毫升水,拌和均勻揉光成皮面團。
4.成型:按皮面四成,酥面六成的比例,用皮面包著酥面,搟成1厘米厚的長形片,順長折起來再搟薄,反復(fù)二三次。最后卷成卷。揪成50克一個的劑子,逐個揉圓,用手按扁。另取如小棗一樣大的面塊,沾上油,包在中間,用搟面杖搟成邊厚中間稍薄的圓餅。把圓餅兩面刷上水,粘上芝麻仁,正面(即光面)粘的芝麻多些,背面粘的少些。逐個做好放在案板上。
5.烤制:鏊子放火上,擦凈,燒至七成熟,用刷子刷上一層油,將做好的餅背面(收口的一面)向下,放在鏊子上焙。至底面發(fā)黃時翻身。鏊子上再刷油,燒餅在鏊子上邊焙邊轉(zhuǎn)動,焙成均勻的金黃色時起出。再將餅下入爐膛內(nèi)烤。先烤背面,燒至餅虛紅黃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