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主產(chǎn)于云南文山、硯山、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云南文山歷史悠久、產(chǎn)量大、質(zhì)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藥材。性味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功效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人參,按產(chǎn)地可分成美國、中國東北、朝鮮人參。性味: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jīng)、心經(jīng)。具有大補元氣、強心固脫、補脾益肺、安神生津的功效,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津傷口渴等癥。
據(jù)《本草綱目》中記載:“三七能治一切血癥”,《本草綱目拾遺》又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
西洋參,原產(chǎn)于美國和加拿大,在我國已有300年的使用以及近30多年的栽種歷史。具有補肺陰,清火,養(yǎng)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肺虛咳嗽、潮熱、肺胃津虧、煩渴、氣虛等癥。
共同點:現(xiàn)代藥學研究證明,在三種藥材中,三七的總皂苷含量最高(為6.24—10.32%),西洋參次之(約為6.45%),人參最低(約為4.84%)。但三七含有三七皂苷R1、R2、R5、Fa、Fc、F等獨有的皂苷成分。此外,三七中人參三醇型皂苷與二醇型皂苷的含量比例為3∶1,而在西洋參中為1∶2.93,在人參中為1∶2.75,研究人員由此發(fā)現(xiàn)三七總皂苷亦具有與人參總皂苷相似的滋補強壯的藥力作用。從三者化學成分的藥理藥效研究表明,三七、人參、西洋參都具有滋補強身、止血活血的作用。
區(qū)別:
1、化學成分的差異:三種藥物在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三方面既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一定區(qū)別。人參與西洋參所含的主要皂甙類成分相同,且都含有多糖,臨床上均表現(xiàn)為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但二者所含的單體皂苷的含量和比例不相同。而三七所含的主要皂甙類成分、多糖和比例與人參西洋參不同,并且所含三七素是三者最高的。
2、臨床醫(yī)學上的區(qū)別:
三者在臨床上應用有區(qū)別,人參大補元氣,而西洋參偏于養(yǎng)陰生津。三七與人參西洋參均含有人參皂苷和止血成分,但三七中的三七素和溶血性成分人參三醇型皂苷的含量顯著高于人參和西洋參,因此三七在臨床醫(yī)療上主要表現(xiàn)在活血止血,而人參和西洋參以滋補為主。在滋補的基礎上,三七的治療作用顯而易見。
3、功能上區(qū)別:
近30年來,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對三七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藥化、藥理研究和臨床實驗。研究表明,三七含數(shù)十種皂苷等活性物質(zhì)高于人參,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作用,尤其是在降血脂、降血糖、降血稠、降血壓、抗炎癥、抗疲勞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等方面療效顯著,而且安全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