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資治通鑒綱目卷四

起乙酉(前156)漢景帝元年,盡庚午(前111)漢武帝元鼎六年。凡四十六年。

乙酉(前156) 孝景皇帝元年

冬十月,尊高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令郡、國立太宗廟。

丞相嘉等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宜為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宜為太宗之廟,天子世世獻,郡國宜各立太宗廟。”制曰:“可。”

春正月,詔:“聽民徙寬大地?!?/p>

詔曰:“郡、國或磽狹,無所農桑;或饒廣,水泉利。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夏,赦?!褪彰裉锇胱猓愐??!p笞法。

初,文帝除肉刑,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人,笞五百者率多死。是歲,詔曰:“加笞重罪無異,幸而不死,不可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三百曰二百?!?/p>

以張歐為廷尉。

漢景帝

乙酉(前156) 漢景帝前元元年

冬十月,尊奉高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令各郡、各諸侯國修建太宗廟。

丞相申屠嘉等大臣上奏:“功績沒有比高皇帝更大的,圣德沒有比孝文皇帝更盛的。應該把高皇帝的廟定為太祖廟,把孝文皇帝的廟定為太宗廟,讓后世的天子世世代代供奉,各郡和各諸侯國應該在當?shù)匦藿ㄌ趶R?!本暗叟镜溃骸翱梢浴!?/p>

春正月,景帝下詔:“聽任百姓遷徙到寬闊的土地。”

景帝下詔說:“各郡和各國,有的地方瘠薄狹小,不能從事農桑生產;有的地方富饒廣闊,水利資源便利。如果百姓中有想遷徙到寬闊的土地去的,任由他們遷徙?!?/p>

夏季,大赦天下。 朝廷減少向百姓征收田稅的一半,稅率為三十分之一?!【暗蹨p輕笞法。

起初,文帝廢除肉刑,表面上看是要減輕刑罰,實際上卻多殺了人,被笞打五百下的人大多被打死了。這一年,景帝下詔說:“增加笞打的次數(shù)和判處死刑沒有什么兩樣,即使僥幸活了下來,也被打成了殘廢,難以正常生活。應該頒定法律,原先應該笞打五百下的改為笞打三百下,原先應該笞打三百下的改為笞打二百下?!?/p>

景帝任命張歐為廷尉。

歐事帝于太子宮。雖治刑名家,為人長者,未嘗言按人。專以誠長者處官,官屬亦不敢大欺。

丙戌(前155) 二年

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钅凶佣几??!〈喝?,立子德為河間王,閼為臨江王,余為淮陽王,非為汝南王,彭祖為廣川王,發(fā)為長沙王?!∠乃脑拢侍蟊?。六月,丞相嘉卒。

時內史晁錯數(shù)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嘉自絀,疾錯。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廟堧垣也。嘉聞,為奏請誅錯??陀姓Z錯,錯恐,夜入宮自歸。至朝,嘉請,上曰:“錯所穿乃外堧垣,故冗官居其中;且我使為之,錯無罪?!奔瘟T朝,曰:“吾悔不先斬錯,乃為所賣?!睔W血而死。

以陶青為丞相,晁錯為御史大夫?!″缧浅鰱|北。秋,衡山雨雹。

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歲星逆行天廷中。

丁亥(前154) 三年

冬十月,梁王武來朝。

梁孝王以竇太后少子,故有寵。居天下膏腴之地,賞賜

張歐曾經在太子宮中事奉過景帝。他雖然研究刑名法律,卻為人寬厚,未曾說過要審查別人。專門任用忠厚長者為官,他的下屬官吏也都不敢太欺騙他。

丙戌(前155) 漢景帝前元二年

冬十二月,在西南天空有彗星出現(xiàn)?!【暗巯铝钅凶訌亩畾q開始登記名籍,承擔國家的兵役和徭役?!〈喝?,景帝封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劉閼為臨江王,劉余為淮陽王,劉非為汝南王,劉彭祖為廣川王,劉發(fā)為長沙王?!∠乃脑?,太皇太后去世?!×?,丞相申屠嘉去世。

當時,內史晁錯數(shù)次請求私下里和景帝談論國事,景帝每每聽取他的意見,對他的寵幸超過了九卿,法令經過晁錯的建議多有更定。丞相申屠嘉自行黜退,非常嫉恨晁錯。內史府的門東出不方便,就又開了一個門南出。而這個南門開在太上皇廟外空地的圍墻上。申屠嘉聽說這件事以后,上奏景帝,請求誅殺晁錯。有人告訴了晁錯,晁錯很驚恐,連夜進宮自首,請求景帝保護。到上朝時,申屠嘉奏請誅殺晁錯,景帝說:“晁錯打穿的只是宗廟外邊的圍墻,一些原來的散官也住在里邊;而且是我讓他這么做的,晁錯沒有罪過?!鄙晖兰瓮顺院?,說:“我后悔沒有先斬殺了晁錯,現(xiàn)在反而被晁錯出賣了?!庇谑峭卵馈?/p>

景帝任命陶青為丞相,晁錯為御史大夫?!|北天空出現(xiàn)彗星?!∏锛荆馍较铝艘粓霰?。

冰雹大的直徑有五寸,積深有二尺高。

火星逆行接近了北極星,月亮竟出現(xiàn)在北極星的區(qū)域,木星在太微星座間逆行。

丁亥(前154) 漢景帝前元三年

冬十月,梁王劉武來朝見景帝。

梁孝王劉武因為是竇太后的小兒子,所以很受竇太后的寵愛。居住在天底下最富饒肥沃的土地之上,他所得到的賞賜

不可勝道。府庫金錢,珠玉寶器,多于京師。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三十余里。招延四方豪俊之士。每朝,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留或半歲。梁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上嘗與宴飲,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后傳于王?!蓖蹀o謝,雖知非至意,然心內喜。詹事竇嬰引卮酒進上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傳,漢之約也,何以得傳梁王?”太后由此憎嬰,嬰因病免,太后除嬰門籍。梁王以此益驕。

春正月,赦?!¢L星出西方?!÷尻枛|宮災?!峭蹂ā⒛z西王卬、膠東王雄渠、菑川王賢、濟南王辟光、楚王戊、趙王遂反。以周亞夫為太尉,將兵討之。殺御史大夫晁錯。二月,亞夫大破吳、楚軍,濞亡走越,戊自殺。

初,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殺之。吳

多得數(shù)不過來。府庫里的金錢、珠玉寶器比京城里的還要多。梁孝王修建了東苑,方圓達三百多里,擴建了他的都城睢陽城,周長達到七十里。大規(guī)模興建宮室,修建了架在空中的通道,達到了三十多里。梁孝王還招攬延納天下的豪杰志士。每次朝見,梁孝王入宮就陪侍景帝同乘一輛輦車,外出就和景帝同乘一輛御車去打獵;留在長安住了將近半年。梁孝王的侍中、郎官、謁者在名冊上登記,可以出入天子的殿門,與漢朝廷的宦官沒有什么區(qū)別。

景帝曾經和梁孝王一起宴飲,和緩地對梁孝王說:“等我百年以后,就把皇位傳給你。”梁孝王口上辭謝,盡管知道這不是很認真的話,但內心還是很高興。詹事竇嬰捧著一杯酒向景帝進言說:“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皇位由父親傳給兒子,這是漢朝的規(guī)定,怎么能傳給梁王呢?”竇太后因此憎恨竇嬰,竇嬰于是稱病辭職,竇太后將竇嬰的名字從可以進出天子殿門的名冊上除去。梁孝王從此更加驕橫。

春正月,大赦天下。 彗星在西方的天空上出現(xiàn)。 洛陽的東宮發(fā)生火災?!峭鮿㈠?、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造反。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領兵馬討伐叛亂的七國軍隊。景帝殺死御史大夫晁錯。二月,周亞夫大破吳、楚叛軍,劉濞逃到越國,劉戊自殺。

當初,孝文帝在位時,吳國的太子入京朝見,得以陪侍皇太子飲酒、下棋。吳太子下棋時與皇太子爭棋路,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盤將吳太子砸死了。吳王假稱身體有病,不來朝見皇帝。京城的官員拘押、審問了吳王派來的使者,吳王很驚恐,這才產生了謀反的念頭。吳王后來派人代替他去長安行秋季的朝見之禮,文帝又盤問吳王為什么不來朝見,使者說:“俗話說'察見深淵里的魚,不吉利’,請求皇上不再追究吳王從前的過失,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庇谑牵牡坩尫帕藚菄氖拐?,讓他們回去;而且還賞賜給吳王幾案、手杖,表示照顧他年歲大,不必來京朝見。

吳謀益解。然以銅鹽故,百姓無賦,卒踐更,輒與平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他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錯數(shù)言吳過可削,文帝不忍。及帝即位,錯曰:“高帝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德至厚;王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溢,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徊幌?,反遲禍大?!鄙狭罟?、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錯又言:“楚、趙有罪,皆削一郡;膠西有奸,削其六縣?!?/p>

方議削吳,吳王恐,因發(fā)謀舉事。聞膠西王勇好兵,使人說之,又身至膠西面約。遂發(fā)使約齊、菑川、膠東、濟南皆許諾。

初,楚元王好書,與魯申公、穆生、白生俱受《詩》于浮丘伯。及王楚,以三人為中大夫。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為設醴。及孫戊即位,常設,后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于市。”遂稱疾臥。申公、白生強起之,曰:“獨不念先王之德與?今王

吳王的謀反之心也就漸漸消除了。但是,因為吳國境內銅和鹽都很豐富,百姓可以不交納賦稅;到百姓應該為官府服役時,都由吳王發(fā)放代役金,另外雇人服役;每逢過年過節(jié),都要慰問有賢才的人士,賞賜百姓;其他郡國的官吏要到吳國來捕捉逃亡的人犯,吳國都加以禁止,拒不交出人犯。這樣,前前后后持續(xù)了四十多年。

晁錯多次上書言說吳王的罪過,認為應該削減他的封地,文帝不忍心懲罰吳王。等到景帝即位,晁錯進言道:“當初高帝分給三個不是嫡親的諸侯王的封地,就占了全國的一半。如今吳王不來朝見,按照古代的法律應該處死,文帝不忍心這樣對待他,對他的恩德太深厚了;吳王應該改過自新,反而更加驕橫,招誘天下逃亡的人,圖謀作亂。如今削減他的封地,他也要謀反;不削減他的封地,他還是會謀反。如果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得快,但為害??;不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得慢,但為害更大?!本暗巯铝钭尮洹⒘泻?、宗室一起討論晁錯的建議,沒有人敢提出非意,唯有竇嬰一個人與晁錯發(fā)生爭執(zhí)。晁錯又進言道:“楚、趙兩國有罪,都應削減一個郡的封地;膠西王劉卬有不法行為,應削去六個縣的封地?!?/p>

正在議論要削去吳王的封地,吳王聽說后很恐慌,于是打算興兵作亂。聽說膠西王劉卬勇武好戰(zhàn),便派人去勸說他,又親自到膠西國和劉卬當面約定叛亂。于是派使者與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約定舉事,這幾個諸侯王都表示同意。

當初,楚元王劉交喜好書籍,與魯?shù)氐纳旯⒛律?、白生都從師于浮丘伯,學習《詩經》。等到劉交當上楚王以后,任命他們三人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歡喝酒,每次宴飲時,楚元王都替他準備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孫子劉戊即位后,開始還常常準備甜酒,后來就漸漸地忘了。穆生退席后說:“可以離開了。不設置甜酒,表明楚王已經怠慢我了,不離開的話,楚國人會給我套上刑具游街示眾?!庇谑悄律修o生病,臥床不起。申公、白生極力勸他仍然為楚王效命,說:“難道你不記得先王的恩德了?現(xiàn)在楚王

一旦失小禮,何足至此?”穆生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先王之所以禮吾三人者,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與久處,豈為區(qū)區(qū)之禮哉?”遂謝病去。戊稍淫暴,太傅韋孟作詩諷諫,不聽,亦去。戊坐削地事,遂與吳通謀。申公、白生諫戊,戊胥靡之,衣之赭衣,使雅舂于市。

及削吳會稽、豫章郡書至,吳王遂起兵殺漢吏。膠西、膠東、菑川、濟南、楚、趙亦皆反。楚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趙相建德、內史悍皆諫被殺。齊王后悔,背約城守;濟北王城壞未完,其郎中令劫守,王不得發(fā)兵。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共攻齊,圍臨菑,趙王遂發(fā)兵住其西界,北使匈奴與連兵。

吳王悉其士卒二十余萬,閩、東越亦發(fā)兵從。起廣陵,西陟淮,并楚兵,遺諸侯書,罪狀晁錯,欲合兵誅之。破梁棘壁,乘勝銳甚。梁遣將軍擊之,皆敗還走。

初,文帝且崩,戒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敝潦牵夏税輥喎驗樘?,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遣酈寄擊趙,欒布擊齊,竇嬰屯滎陽,監(jiān)齊、趙兵。

初,錯更令三十章,諸侯嘩。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語多怨,公何為也?”錯曰:“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

一時疏忽,禮貌不周,你何至于這樣呢?”穆生說:“君子見機行事,而不是整日等候。先王禮待我們,是因為他心中有道義;現(xiàn)在楚王忽視我們,是因為他忘記了道義。忘記道義的人,怎么能和他長久共處下去,我這么做難道只是為了一點小小的禮節(jié)嗎?”于是穆生稱病,離開了楚國。劉戊漸漸地荒淫殘暴起來,太傅韋孟作詩,對他進行委婉的批評,劉戊不聽,韋孟也離開了楚國。劉戊因為犯罪被削奪了封地,就和吳王通謀叛亂。申公、白生勸諫劉戊,劉戊罰他們做勞役,穿上赭色的囚衣,在街市舂米。

等到朝廷削奪吳國會稽郡、豫章郡的文書傳到,吳王就起兵叛亂,殺死了漢朝廷的官員。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也一起叛亂。楚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趙相建德、內史王悍,都因勸諫被殺。齊王后悔參加叛亂,違背了盟約,依據城池抵御亂軍;濟北王的城池壞了還沒有修好,郎中令劫持了他,使他不能發(fā)兵叛亂。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聯(lián)合攻打齊國,包圍了臨淄城,趙王劉遂將他的部隊調到趙國的西部,又派使者與北方的匈奴聯(lián)絡起兵。

吳王征發(fā)了所有的兵馬二十多萬,閩、東越也發(fā)兵響應。吳王在廣陵起兵,向西渡過淮河,與楚國的兵馬會合,向諸侯發(fā)布文書,聲討晁錯的罪狀,準備聯(lián)合進兵誅殺晁錯。叛軍攻破了梁國的棘壁,乘勝進軍,勢不可當。梁王派將軍抵抗,都被打敗逃回。

當初,文帝臨死前,告誡太子說:“如果有緊急情況,周亞夫足以統(tǒng)兵作戰(zhàn)?!敝链?,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三十六員大將前往攻打吳、楚叛軍;派酈寄攻打趙國,派欒布攻打齊國,竇嬰駐扎在滎陽,監(jiān)視齊、趙兩國兵馬。

當初,晁錯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紛紛表示反對。晁錯的父親聽說這件事以后,從潁川趕來京城,對晁錯說:“皇上剛剛即位,你負責處理政事,侵奪削弱諸侯,離間皇室的骨肉親情,社會輿論都有怨言,你為什么這么做呢?”晁錯說:“不這么做的話,天子無法尊貴,宗廟不得安寧?!标隋e的父親說:“劉氏是安寧了,但晁氏就危險了。”于是服毒而死,臨死前說:“我不忍心見到大禍

逮身?!焙笫嗳?,七國反,以誅錯為名。

上與錯議出軍事,錯欲令上自將兵,而身居守。徐、僮之旁吳所未下者,可以予吳。錯素與吳相袁盎不善,未嘗同堂語。至是,謂丞史曰:“袁盎多受吳王金錢,專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請治盎,宜知其計謀。”人有告盎,盎恐,夜見竇嬰,為言吳所以反,愿至前口對狀。嬰入言,上乃召盎。盎入,上方與錯調兵食。問之,盎對曰:“不足憂也?!鄙显唬骸皡峭跫瓷借T錢,煮海為鹽,誘天下豪桀,白頭舉事,何以言其無能為也?”對曰:“吳銅鹽之利則有之,安得豪桀而誘之?誠令吳得豪桀,亦且輔而為誼,不反矣?!鄙显唬骸坝嫲渤??”盎對曰:“愿屏左右?!鄙掀寥耍氬e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錯。盎曰:“吳、楚相遺書,言賊臣晁錯擅適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欲西共誅錯,復故地而罷。今獨有斬錯,發(fā)使赦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默然良久,曰:“顧誠何如?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乃拜盎為太常,密裝治行;令丞相、廷尉劾奏錯“不稱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制曰:“可。”錯殊不知。上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乃使盎使吳。

降在我身上?!贝撕筮^了十幾天,吳、楚等七國以誅殺晁錯為名舉兵叛亂。

景帝與晁錯討論出兵平叛的事,晁錯想讓景帝親自率兵征討,而他自己留守長安。徐縣、僮縣附近、吳國還沒能攻占的地方,可以送給吳國。晁錯向來與吳相袁盎關系不好,從未在一個房間里說過話。至此,晁錯對御史丞、侍御史說:“袁盎接受了吳王的很多金錢,專門替吳王掩飾,說他不會謀反,如今吳王果然叛亂了,我想奏請懲治袁盎,他應該知道吳王的計謀?!庇腥烁嬖V了袁盎,袁盎驚恐,連夜拜見竇嬰,對他說明了吳王謀反的原因,希望能到景帝面前親口說明原因。竇嬰入宮報告了景帝,景帝于是召見袁盎。袁盎入宮時,景帝正在與晁錯調度軍糧。景帝詢問袁盎,袁盎說:“吳、楚叛亂不足擔憂?!本暗壅f:“吳王依山鑄錢,熬海水制鹽,招誘天下豪杰,到他年老時才興兵作亂,怎么能說他不會有所作為呢?”袁盎回答說:“吳國有采銅、制鹽方面的便利是事實,不過哪有什么豪杰被他招誘了呢?假設吳國真的能招納到英雄豪杰,也會輔助吳王行仁義之事,是不會反叛的。”景帝問:“有什么計策嗎?”袁盎回答說:“請皇上讓左右回避。”景帝讓人退出,只留下晁錯一個人。袁盎說:“我要說的,人臣不應該知道?!庇谑蔷暗圩岅隋e退出。袁盎說:“吳、楚互相通信,說賊臣晁錯擅自貶謫諸侯、削奪封地,因此他們才叛亂。意欲向西進發(fā),共同誅殺晁錯,恢復原有的封地才肯罷休。如今之計,只有殺了晁錯,派人赦免吳、楚等國,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讓他們一起撤兵?!本暗鄢聊撕芫?,說:“我能怎么辦?我不能為了顧惜一個人而謝罪天下。”于是封袁盎為太常,讓他秘密收拾行裝準備出使吳王;又命令丞相、廷尉彈劾晁錯“辜負皇上的恩寵和信任,想讓皇上和諸侯、百姓疏遠;又想把城邑送給吳國,全無臣下的禮節(jié),大逆不道。晁錯該當腰斬,他的父母、妻兒、兄弟,不管老少一律公開處死”。景帝批示說:“可以。”晁錯還不知道。景帝派中尉召晁錯,騙他說乘車巡行市中,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被斬。景帝于是派袁盎出使吳國。

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以言軍事見上。上曰:“道軍所來,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為反數(shù)十歲矣,以誅錯為名,其意不在錯也。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钡坂叭辉唬骸肮陨?,吾亦恨之!”

盎至吳,吳欲劫使將,盎得間脫亡,歸報。

周亞夫言于上曰:“楚兵剽輕,難與爭鋒,愿以梁委之,絕其食道,乃可制也?!鄙显S之。亞夫乘六乘傳,將會兵滎陽。發(fā)至霸上,趙涉遮說亞夫曰:“吳王素富,懷輯死士久矣。知將軍且行,必置間人于殽、澠厄狹之間。且兵事上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眮喎蛉缙溆嫞谅尻?,喜曰:“吾乘傳至此,不自意全。今吾據滎陽,滎陽以東無足憂者?!笔估羲褮?、澠間,果得吳伏兵。乃請涉為護軍,而東北走昌邑。

吳攻梁急,梁數(shù)使使求救,亞夫不許。又訴于上,上使告亞夫救梁,亞夫不奉詔,而使輕騎出淮泗口,絕吳、楚兵后,塞其餉道。梁使韓安國、張羽為將軍,羽力戰(zhàn),安國持重,乃得頗敗吳兵。吳兵欲西,梁城守,不敢西,即走漢軍。

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向景帝匯報戰(zhàn)事進展情況。景帝問:“你從軍中來,聽到晁錯被殺,吳、楚退軍了沒有?”鄧公說:“吳王為了叛亂準備了幾十年,假托要殺晁錯,但他的用意并不在殺晁錯。晁錯擔心諸侯國的勢力太強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才請求削減封地,來遵從京師,這可是利于萬世之業(yè)的好事。但計劃剛剛實行,他就突然被殺,對內是堵住了忠臣的口,對外是替諸侯們報了仇,我私下里認為陛下不該這么做。”景帝感嘆道:“您說得對啊,我也很悔恨殺了晁錯!”

袁盎到了吳國,吳王想劫下袁盎,讓他擔任吳軍的將領,袁盎找機會逃回向景帝奏報了情況。

周亞夫對景帝說:“楚軍剽悍輕捷,很難與他們正面交鋒,我建議把梁國放棄給他們,斷絕叛軍的糧道,這樣就可以制服他們了?!本暗弁饬怂慕ㄗh。周亞夫乘坐六輛驛車,準備前往滎陽會合大軍。走到霸上時,趙涉攔住周亞夫,勸說道:“吳王一向很富裕,早就集聚了一批死心塌地的殺手。知道將軍您要去前線,肯定會在崤山、澠池之間的險要地段安排傳遞消息的人。況且軍事行動貴在神秘,將軍何不從此地向右走,過藍田,出武關,抵達洛陽,這樣繞著走,不過只差一兩天,卻能直抵武庫,敲響戰(zhàn)鼓,諸侯叛軍聽到后,還以為將軍是從天而降呢?!敝軄喎蚵爮牧怂挠嫴?,到達了洛陽,高興地說:“我乘坐驛車就到了這里,沒想到這么安全。現(xiàn)在我占據滎陽,滎陽以東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敝軄喎蚺晒倮羲阉麽派健瞥刂g,果然抓到了吳王的伏兵。于是,周亞夫向景帝請求讓趙涉擔任護軍,率兵向東北抵達昌邑。

吳軍猛攻梁國,梁王多次派使臣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不答應。梁王又向景帝告狀,景帝派使臣令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拒不奉詔,而是派輕騎出淮泗口,切斷吳、楚兵馬的后路,堵塞他們的運糧通道。梁王派韓安國、張羽為統(tǒng)兵將軍,張羽作戰(zhàn)英勇,韓安國老成持重,所以頗能夠打敗吳軍。吳軍準備向西進攻,但由于梁軍據城死守,不敢向西,于是向漢朝軍隊發(fā)起進攻。

亞夫堅壁不戰(zhàn),軍中夜驚,內相攻擊,擾亂至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定。吳奔壁東南陬,亞夫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楚士卒多饑死叛散,乃引而去。二月,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之。吳王濞棄軍,夜亡走;楚王戊自殺。

吳王之初發(fā)也,其臣田祿伯曰:“兵屯聚而西,無他奇道,難以立功。臣愿得五萬人,別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會,此亦一奇也。”王太子諫曰:“王以反為名,此兵難以屬人,人亦且反王,奈何?”王即不許祿伯。

桓將軍曰:“吳多步兵,步兵利險;漢多車騎,車騎利平地,愿大王所過城不下,直去,疾西,據洛陽武庫,食敖倉粟,阻山河之險,以令諸侯,雖無入關,天下固已定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漢軍車騎至,馳入梁、楚之郊,事敗矣。”王亦不用。

是月晦,日食?!≡饺苏D濞,齊王將閭及卬、遂皆自殺,雄渠、賢、辟光皆伏誅;徙濟北王志為菑川王。

吳王度淮,走丹徒,保東越,越人殺之。三王之圍臨菑也,齊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天子復令還報,告齊王堅守,“漢兵今破吳、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國兵圍臨菑數(shù)重。三國將與盟曰:“若反,言:'漢已破矣,齊趣下三國。

周亞夫堅壁不戰(zhàn),夜間,軍營中發(fā)生騷亂,內部互相攻擊,擾亂到周亞夫的大帳附近,周亞夫仍然睡著不起床,不一會兒,就恢復了寧靜。吳軍向漢軍營寨的東南角發(fā)動進攻,周亞夫卻命令加強西北角的守備。不久,吳軍的精兵果然撲向西北,但沒能得逞。吳、楚士兵多被餓死,有的背叛逃跑,吳王只好領兵撤退。二月,周亞夫派出精銳部隊追擊,大敗叛軍。吳王劉濞丟下軍隊,連夜逃走;楚王劉戊自殺身亡。

吳王劉濞剛起兵叛亂時,他的臣下田祿伯說:“人馬集結起來向西進攻,沒有可出奇兵之道,難以立功。我請求撥給我五萬人,另外沿江、淮而上,攻占淮南、長沙,進入武關,與大王的人馬會合,這也是一條奇策?!眳峭醯奶觿裰G道:“大王以造反為名,這樣的部隊不能交給別人,假如別人也背叛了您,怎么辦呢?”吳王就沒同意田祿伯的計策。

桓將軍勸吳王說:“吳國多是步兵,步兵的優(yōu)勢是能在險要的地方作戰(zhàn);漢軍大多是車騎兵,車騎兵的優(yōu)勢在于平地作戰(zhàn),希望大王不要攻占經過的城池,直接迅速地向西進軍,占領洛陽武庫,奪取敖倉的糧食,依靠山河的險要地勢,來號令諸侯,即便還沒進入函谷關,天下就已經平定了。大王如果進軍緩慢,滯留下來攻取城池,等漢軍的戰(zhàn)車、騎兵部隊殺到,沖入梁國、楚國的郊野,大事就會失敗了。”吳王也不用這個計策。

本月的最后一天,出現(xiàn)日食?!≡絿苏D殺劉濞,齊王劉將閭和劉卬、劉遂都自殺身亡,劉雄渠、劉賢、劉辟光都被處死;景帝將濟北王劉志改封為淄川王。

吳王劉濞渡過淮河,逃到丹徒縣,依附東越以求自保,東越人殺死了劉濞。膠西、膠東、淄川三王包圍臨淄時,齊王派遣路中大夫向景帝求救。景帝又命令路中大夫回去復命,報告齊王要堅守城池,并且告訴他“朝廷的軍隊現(xiàn)在已經打敗吳、楚叛軍了”。路中大夫趕回去時,三國的兵馬已經將臨淄城重重包圍起來。三國的將領要挾路中大夫與他們結盟,說:“你把話反過來說:'朝廷的軍隊已經被打敗了,齊國趕快向三個諸侯國投降吧。

不,且見屠?!甭分写蠓蚣仍S,至城下,望見齊王曰:“漢已發(fā)兵百萬,擊破吳、楚,方引兵救齊,齊必堅守無下!”齊初圍急,陰與三國通謀,會路中大夫從漢來,其大臣乃復勸王無下。而欒布等兵至,擊破三國兵。后聞齊初有謀,欲伐之。孝王懼,飲藥自殺。膠西王卬亦自殺,膠東、菑川、濟南王皆伏誅。酈寄攻趙,七月不下。欒布還,并兵引水灌之,王遂自殺。帝以齊迫劫有謀,非其罪也,召立其太子壽。濟北王亦欲自殺,齊人公孫玃為說梁王曰:“夫濟北之地,東接強齊,南牽吳、越,北脅燕、趙,此四分五裂之國,權不足以自守,勁不足以捍寇,又非有奇怪以待難也。雖墜言于吳,非其正計也。鄉(xiāng)使?jié)币娗閷?,示不從之端,則吳必先歷齊,畢濟北,招燕、趙而總之。如此,則山東之從結而無隙矣。令吳王連兵,西與天子爭衡,濟北獨底節(jié)不下,使吳失與而無助,破敗而不救者,未必非濟北之力也。功義如此,尚見疑于上,臣恐藩臣守職者疑之。臣竊料之,能歷西山,徑長樂,抵未央,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上全亡國,下安百姓,德淪骨髓,恩加無窮,愿大王留意詳惟之。”孝王以聞,濟北王得不坐,徙封菑川。

徙淮陽王余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立楚元王

不這么做的話,就要遭到屠城之災?!甭分写蠓虼饝螅瑏淼脚R淄城下,遠遠地看見齊王,說:“朝廷已經發(fā)兵百萬,打敗了吳、楚叛軍,正帶兵趕來援救齊國,齊國一定要堅守不降啊!”齊國當初被圍困得危急時,曾經暗中與三國聯(lián)絡想叛亂,正好路中大夫從朝廷趕來,齊王的大臣們才再次勸他不要投降。欒布等人率兵殺到,打敗了三國的軍隊。后來聽說當初齊王與三國有陰謀,打算討伐齊王。齊孝王內心恐懼,服毒藥自殺。膠西王劉卬也自殺而死,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都被處死。酈寄率軍攻打趙國,打了七個月也沒能攻破。欒布率軍從齊國返回,與酈寄合兵,引河水灌進邯鄲城,趙王劉遂自殺。景帝因為齊國是迫于危急形勢才參與反叛陰謀,不是齊王的罪過,于是下詔封齊孝王的太子劉壽為齊王。濟北王也準備自殺,齊國人公孫玃為他去游說梁王劉武:“濟北國的封地,東邊連接強大的齊國,南邊與吳、越兩國為鄰,北邊受到燕、趙兩國的威脅,這是一個四面受敵、隨時可能被人瓜分的王國,從權謀上說,不足以自守;從實力上看,不足以抵御強敵,又沒有什么奇策可以抵抗災難。雖然失言答應了吳國的叛亂計劃,但并不是出于真心。假如濟北王當初表露出對朝廷的忠誠,顯出不遵從吳王的跡象,那么吳王肯定會先放過齊國,而占領濟北國,再招誘燕、趙兩國來統(tǒng)領他們。這樣的話,崤山以東的諸侯就會形成聯(lián)盟,不留一點縫隙了。如今,吳王聚集了各國的軍隊,向西進攻與天子爭勝,唯有濟北國堅守臣節(jié)不投降吳王,使得吳王失去了盟友而得不到援助,最后被打敗,其中未必沒有濟北國所盡的一份微薄之力。像濟北王有這樣的功德道義,還被皇上猜疑,我恐怕其他諸侯們會由此而產生疑慮。我私下里考慮,能夠經過西山,直入長樂宮,抵達未央宮,敢在皇上面前據理力爭的,只有大王您一個人。上能保全濟北國,下能安定黎民百姓,您的功德深入骨髓,恩惠以至無窮,希望大王能認真地考慮這件事?!绷和醢堰@個情況通報到朝廷,濟北王得以不坐罪,改封為淄川王。

景帝改封淮陽王劉余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立楚元王

子禮為楚王。

初欲續(xù)吳、楚,太后曰:“吳王首為紛亂,奈何續(xù)其后?”許立楚后,乃立禮。

子端為膠西王,勝為中山王。

戊子(前153) 四年

春,復置關,用傳出入。 夏四月,立子榮為皇太子,徹為膠東王?!∩狻!《禄?,日食?!♂愫馍?a target="_blank" >王勃為濟北王,廬江王賜為衡山王。

初七國反,吳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堅守無二心。上以為貞信,徙王于濟北以褒之。廬江王以邊越,數(shù)通使,徙王衡山。

己丑(前152) 五年

春正月,作陽陵邑,募民徙居之?!∏补骷扌倥珕斡凇!♂銖V川王彭祖為趙王。

庚寅(前151) 六年

冬十二月,雷,大霖雨?!∏锞旁?,廢皇后薄氏。

辛卯(前150) 七年

冬十一月,廢太子榮為臨江王。

初,燕王臧荼孫女臧兒,嫁王仲,生男信與兩女。仲死,更嫁田氏,生蚡。文帝時,臧兒長女為金王孫婦,生女俗。卜筮之,曰:“兩女皆當貴?!标皟耗藠Z金氏婦,內之太子宮,生男徹。及帝即位,長公主嫖欲以女嫁太子榮,其母栗姬

的兒子劉禮為楚王。

當初,景帝打算讓吳王、楚王的后代繼續(xù)當吳王、楚王,竇太后說:“吳王首先制造叛亂,還能再讓他續(xù)后嗎?”只允許立楚王的后代,于是立劉禮為楚王。

皇子劉端為膠西王,劉勝為中山王。

戊子(前153) 漢景帝前元四年

春季,恢復設置關卡,憑傳符進出?!∠乃脑?,景帝立皇子劉榮為皇太子,劉徹為膠東王?!〈笊馓煜隆!《碌淖詈笠惶?,出現(xiàn)日食?!【暗鄹姆夂馍酵鮿⒉獮闈蓖酰瑥]江王劉賜為衡山王。

當初,七國反叛,吳國的使者到了衡山,衡山王堅守臣節(jié)無二心。景帝認為他正直誠實,改封他為濟北王以示褒獎。廬江王因為與南越國接壤,多次與南越國通使,景帝將他改封為衡山王。

己丑(前152) 漢景帝前元五年

春正月,興建陽陵邑,招募百姓遷徙到陽陵居住。 景帝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 景帝改封廣川王劉彭祖為趙王。

庚寅(前151) 漢景帝前元六年

冬十二月,空中響雷,多日下雨。 秋九月,景帝廢皇后薄氏。

辛卯(前150) 漢景帝前元七年

冬十一月,景帝廢掉太子劉榮,改封為臨江王。

當初,燕王臧荼的孫女臧兒,嫁給王仲為妻,生了兒子王信和兩個女兒。王仲死后,臧兒改嫁田氏,生下兒子田蚡。文帝時,臧兒的長女嫁給金王孫為妻,生下女兒金俗。臧兒請人算命,卜人說:“兩個兒女都應該是富貴的命?!标皟河谑菑慕鹜鯇O家奪回女兒,把她送到太子宮中,生下兒子劉徹。到景帝即位時,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劉榮,劉榮的母親栗姬

以后宮諸美人,皆因公主見帝,怒不許。公主欲予徹,王夫人許之。由是公主日饞栗姬,而譽徹之美,帝亦自賢之。王夫人知帝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行,請立栗姬為皇后,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按誅大行,而廢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栗姬恚恨而死。

是月晦,日食?!〈?,丞相青免,以周亞夫為丞相,罷太尉官?!∠乃脑拢⒎蛉送跏蠟榛屎螅z東王徹為皇太子?!∫咱ざ紴橹形?。

始,都為中郎將,敢直諫。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來入廁。上目都,都不行;欲自救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上乃還。都為人勇悍公廉,不發(fā)私書,問遺無所受,請謁無所聽。及為中尉,先嚴酷,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壬辰(前149) 中元元年

夏四月,赦。 地震?!『馍皆加瓯ⅰ?/p>

大者尺八寸。

癸巳(前148) 二年

春三月,征臨江王榮下吏,榮自殺。

臨江王榮坐侵太宗廟堧垣為宮,征詣中尉府對簿。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郅都禁吏不予。竇嬰使人間與之。

因為后宮的美人都是由長公主推薦給景帝的,所以對長公主很生氣而不予同意。長公主又想把女兒嫁給劉徹,劉徹的母親王夫人答應了。從此,長公主每天都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而稱贊劉徹的美德;景帝自己也覺得他很賢良。王夫人知道景帝恨栗姬,趁景帝怒氣未消,暗中指使人催促大行,請求景帝立栗姬為皇后,景帝生氣地說:“這是你該說的話嗎!”于是,按罪把大行殺了,廢掉太子。太傅竇嬰極力諫諍,沒能改變景帝的決定,于是稱病請求免職。栗姬憤恨而死。

本月的最后一天,出現(xiàn)日食。 春季,丞相陶青被免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并下詔取消太尉這個官職?!∠乃脑拢暗哿⑼醴蛉藶榛屎?,立膠東王劉徹為皇太子?!【暗廴蚊ざ紴橹形尽?/p>

起初,郅都為中郎將,敢于直言進諫。曾經跟隨景帝進入上林苑,賈姬上廁所時,一只野豬突然闖進廁所。景帝用眼睛暗示郅都去救賈姬,郅都不動;景帝想自己去救賈姬,郅都上前跪在景帝面前說:“失去一個姬妾,又會有一個姬妾進宮,天下所缺少的,難道是賈姬這樣的人嗎?陛下縱然可以不愛惜自己,但如何對待宗廟和太后呢?”景帝于是返了回來。郅都為人勇猛強悍,公正廉潔,從不拆看私人寄來的書信,不接受問候贈送的禮物,不搭理別人的請求。等到做了中尉,更加嚴厲酷苛,執(zhí)行法律時不躲避皇親國戚,列侯和宗室見到郅都都側目而視,稱他為“蒼鷹”。

壬辰(前149) 漢景帝中元元年

夏四月,大赦天下?!“l(fā)生地震。 衡山國的原都下冰雹。

冰雹大的直徑達一尺八寸。

癸巳(前148) 漢景帝中元二年

春三月,景帝征召臨江王劉榮接受審問,劉榮自殺。

臨江王劉榮因占用太宗廟前空地上的圍墻修建宮室而犯罪,被征召到中尉府接受訊問。臨江王想得到刀筆,寫信向景帝謝罪,但郅都禁止官吏給他刀筆。竇嬰派人暗中把刀筆送給臨江王。

王既為書,因自殺。太后聞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殺之。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⒆釉綖閺V川王,寄為膠東王?!∏锞旁禄蓿帐??!×和跷涫谷藲⒃弧?/p>

初,梁孝王以至親有功,得賜天子旌旗,出蹕入警。王寵信羊勝、公孫詭。勝、詭使王求為漢嗣。栗太子廢,太后欲以梁王為嗣,嘗因置酒,謂帝曰:“安車晏駕,用梁王為寄?!钡酃蛟唬骸爸Z?!痹坏仍唬骸拔羲涡涣⒆佣⒌?,以生禍亂,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故《春秋》大居正?!庇墒翘笞h格。

梁王由此怨盎,乃與勝、詭謀,陰使人刺殺盎及他議臣十余人,于是天子意梁。逐賊,果梁所為。遣田叔往按,捕詭、勝,詭、勝匿王后宮。內史韓安國見王泣曰:“主辱臣死。大王無良臣,故紛紛至此。今勝、詭不得,請辭,賜死!”王曰:“何至此?”安國泣數(shù)行下,曰:“大王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終不覺寤。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語未卒,王泣數(shù)行下,令詭、勝自殺,出之。

使鄒陽見皇后兄王信,曰:“長君弟得幸于上,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今梁王即伏誅,太后無所發(fā)怒,切齒側目于貴臣,竊為足下憂之。長君誠為上言'毋竟梁事’,太后德長君入骨髓,而長君之弟幸于兩宮,金城之固也。

臨江王寫完信后,就自殺了。竇太后聽說了,很生氣,后來竟然將重罪加給郅都,把他殺了。

夏四月,在西北天空出現(xiàn)彗星?!×⒒首觿⒃綖閺V川王,劉寄為膠東王。 秋九月的最后一天,出現(xiàn)日食?!×和鮿⑽渑扇藲⑺涝弧?/p>

當初,梁王因為和景帝是至親,又有大功,被賜予天子使用的旌旗,出稱“蹕”,入稱“警”。梁孝王寵信羊勝、公孫詭,羊勝、公孫詭勸說梁孝王請求成為帝位繼承人。栗太子被廢后,竇太后想讓梁孝王成為景帝的繼承人,曾經利用宴飲的機會,對景帝說:“等我百年之后,把梁王托付給你?!本暗酃蛑f:“好?!痹坏热苏f:“過去宋宣公不立太子而立弟弟,以致釀成禍亂,持續(xù)了五代。小處不注意,就會傷害大義,所以《春秋》贊同大義為主宰?!币虼烁]太后的建議被阻止了。

梁王因此怨恨袁盎,就和羊勝、公孫詭謀劃,暗中派人刺殺了袁盎以及其他參加議論的大臣十幾人,當時景帝猜測是梁王干的。追審刺客,果然是梁王派來的。景帝派田叔前往梁國查案,逮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躲到梁王的后宮。梁國內史韓安國進見梁王,哭泣著說:“君主遭受恥辱,大臣應該為他而死。大王沒有良臣,才弄到這種地步。如今要是抓不到羊勝、公孫詭,我請求與您訣別,賜我一死!”梁王問:“何至于此呢?”韓安國淚流滿面,說:“大王受奸臣的引誘,違反了皇上的禁令,冒犯了尊嚴的法律?;噬弦驗樘蟮木壒?,不忍心對您動用法律,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改過自新,大王卻始終不能覺悟。假若太后去世,大王還能依靠誰呢?”話還沒說完,梁王已經淚流滿面,下令讓公孫詭、羊勝自殺,交出他們的尸體。

梁王派鄒陽去見皇后的哥哥王信,說:“您的妹妹為皇上寵幸,但您的行為多有不遵循道理的地方。現(xiàn)在梁王如果被依法處死,太后沒有地方發(fā)泄怒火,就會對貴臣咬牙切齒,側目痛恨,我私下里為您擔憂。您如果能真摯地勸說皇上,使他能'不追究梁王的事’,太后就會深入骨髓地感激您的大德,而您的妹妹就可以受到皇上和太后的寵幸,這可以使您家像金城一般堅固。

昔者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子,封之于有卑,是以后世稱之。以是說天子,徼幸梁事不奏?!遍L君乘間言之,帝怒稍解。

時太后憂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田叔等還至霸昌廄,悉燒梁獄辭,空手來見。帝曰:“梁有之乎?”對曰:“死罪有之?!鄙显唬骸捌涫掳苍冢俊碧锸逶唬骸吧衔阋粤菏聻閱栆?。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鄙洗笕恢?。使叔等謁太后曰:“梁王不知也,為之者,幸臣羊勝、公孫詭之屬耳,謹已伏誅,梁王無恙也?!碧罅⑵鹱?,氣平復。

梁王因上書請朝,至關,乘布車,從兩騎,伏斧質于闕下謝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復如故。然帝益疏王,不與同車輦矣。以田叔為賢,擢為魯相。

甲午(前147) 三年

冬十一月,罷諸侯御史大夫官?!∠乃脑?,地震?!『担?。 立子乘為清河王?!∏锞旁拢??!∮行秦糜谖鞅??!∈窃禄?,日食?!∝┫鄟喎蛎?。

初,上廢栗太子,周亞夫固爭之,不得,而梁王每與太后言亞夫短。太后欲侯王信,帝與亞夫議之。亞夫曰:“高帝約'非有功不侯’。信雖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钡勰?/p>

當初,舜的弟弟象每天都想殺死舜,等到舜成了天子,卻把象封到有卑,因此后世都稱贊舜。您要是用這個道理去勸說皇上,也許梁王的事就可以僥幸不處理了?!蓖跣耪覚C會對景帝說了這番話,景帝的怒氣有所消除。

當時,太后擔心梁王的事,不吃不喝,日夜哭泣不止,景帝也很擔心。田叔等人返回到霸昌廄,將從梁國取得的證詞全部燒毀,空手來見景帝。景帝問:“梁王有罪嗎?”田叔回答說:“有死罪?!本暗蹎枺骸八淖镒C在哪里?”田叔說:“陛下不要再過問此事了。如果梁王不依法處死,是漢朝的法律不能執(zhí)行;如果處死的話,太后就會食不甘味,睡不好覺,這就會讓陛下憂愁?!本暗酆苜澩囊庖姟E商锸宓热巳ブ]見太后,說:“梁王不知道實情,做這件事的只是他的寵臣羊勝、公孫詭之流,他們已經依法處斬了,梁王沒有什么事。”太后聽完,就起身吃飯了,情緒恢復了平靜。

梁王于是上書請求朝見景帝,人已抵達函谷關,乘坐著普通的布車,只帶了兩名騎兵隨從,跪伏在皇宮門前的刑具上,向景帝請罪。太后、景帝大喜過望,相對哭泣,又恢復了原來的骨肉親情。但景帝卻越來越疏遠梁王,不再帶他同乘一輛車了。景帝認為田叔很賢能,提升他為魯國的相。

甲午(前147) 漢景帝中元三年

冬十一月,罷除諸侯國的御史大夫官職?!∠乃脑拢l(fā)生地震?!“l(fā)生旱災,朝廷禁止賣酒?!【暗哿⒒首觿⒊藶榍搴油??!∏锞旁?,發(fā)生蝗災?!∥鞅碧炜粘霈F(xiàn)了彗星?!”驹碌淖詈笠惶?,出現(xiàn)日食?!∝┫嘀軄喎虮幻饴?。

當初,景帝廢掉栗太子,周亞夫堅決反對,但沒有起作用,而梁王每次與太后見面時都要說周亞夫的短處。太后想給王信封侯,景帝和周亞夫商議。周亞夫說:“高皇帝有約:'不是立下戰(zhàn)功的人不能封侯?!F(xiàn)在王信雖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沒有立下什么功勞,如果給他封侯就違背高皇帝的約定。”景帝沉默沒說話,

而止。后匈奴王徐盧等六人降,帝欲侯之以勸后,亞夫曰:“彼背其主而降,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jié)者乎?”帝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侯之,亞夫因謝病,免。

以劉舍為丞相。

乙未(前146) 四年

夏,蝗?!《拢帐?。

丙申(前145) 五年

夏,立子舜為常山王?!×拢??!〈笏!∏锇嗽?,未央宮東闕災?!【旁?,詔獄疑者,讞之。

詔曰:“獄者,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復生,朕甚憐之。諸獄疑,若雖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厭者,輒讞之?!?/p>

地震。

丁酉(前144) 六年

冬十月,梁王武來朝。

王上疏欲留,上不許。王歸國,意忽忽不樂。

改諸官名。

奉常,曰太常;廷尉,曰大理;典客,曰大行令。

春二月,郊五畤。 三月,雨雪?!∠乃脑拢和跷渥?。分梁地,王其子五人。

梁孝王薨,太后哭,不食,曰:“帝果殺吾子。”帝哀懼,不知所為,乃分梁為五國,盡立孝王男五人為王:買為梁王,明為濟川王,彭離為濟東王,定為山陽王,不識為濟陰王;

不再提及此事。后來,匈奴王徐盧等六人來降,景帝打算封他們?yōu)楹?,以鼓勵后來的人歸降,周亞夫說:“他們背叛自己的君主前來投降,給他們封侯,還怎么責備不守節(jié)義的人臣呢?”景帝說:“丞相的意見不能采用?!庇谑前阉麄兌挤鉃楹?。周亞夫于是稱病,被免職。

景帝任命劉舍為丞相。

乙未(前146) 漢景帝中元四年

夏季,發(fā)生蝗災?!《?,出現(xiàn)日食。

丙申(前145) 漢景帝中元五年

夏季,景帝立皇子劉舜為常山王?!×?,大赦天下?!“l(fā)生水災?!∏锇嗽?,未央宮東門發(fā)生火災。景帝下詔平議疑難案件。

詔書說:“案件關系到人的身家性命,人死不能復生,我很憐憫那些犯人。各項疑難案件,雖然根據法律可以定罪的,但不能使人心服的,一律予以平議?!?/p>

發(fā)生地震。

丁酉(前144) 漢景帝中元六年

冬十月,梁王劉武來京朝見。

梁王上書想留在長安居住,景帝不允許。梁王返回封國,心中悶悶不樂。

景帝更改諸職官名。

奉常改為“太?!保⑽靖臑椤按罄怼?,典客改為“大行令”。

春二月,景帝在五畤祭天。 三月,下雪?!∠乃脑?,梁王劉武去世。景帝將梁國的土地分給梁王的五個兒子。

梁孝王去世,竇太后哭得很悲哀,不進飲食,說:“皇帝果然殺掉了我的兒子。”景帝悲哀恐懼,不知怎么辦是好,于是將梁國的土地分成五國,將梁孝王的五個兒子全封為王:劉買為梁王,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

女五人,皆食湯沐邑。太后乃悅,為帝加一餐。

更減笞法,定棰令。

既減笞法,笞者猶不全,乃更減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又定棰令:棰長五尺,其本大一寸,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jié)。當笞者笞臀,畢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然死刑既重,而生刑又輕,民易犯之。

六月,匈奴寇雁門、上郡。

匈奴入雁門、上郡。李廣為上郡守,嘗從百騎出,卒遇匈奴數(shù)千騎。廣騎欲馳還,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千里,今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不敢擊?!绷钪T騎曰:“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令皆下馬解鞍,以示不走。匈奴有白馬將出,護其兵,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之而還,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引而去。

秋七月晦,日食?!∫詫幊蔀橹形?。

自郅都死,長安宗室多暴犯法,上乃召寧成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人人惴恐。

戊戌(前143) 后元元年

春正月,詔治獄者務先寬。

詔曰:“獄,重事也。人有智愚,官有上下。獄疑者,讞有司;

五個女兒都封給湯沐邑。太后聽說后才高興,為表示對景帝的嘉賞,就吃了一頓飯。

景帝再次減輕笞刑,制定了實施笞刑的法令。

景帝已經減少了笞打次數(shù),但受笞刑的人仍然難保性命,就再次減刑:該笞打三百下的,減為二百;該笞打二百下的,減為一百。又制定了實施笞刑的法令:打人的笞杖長為五尺,握手的地方用直徑一寸的竹管,末梢為半寸薄的竹片,竹節(jié)都要磨平。該受笞刑的人要打他的臀部;打完一個犯人,再更換行刑的人。從此,受笞刑的人就得以保全了。但是死刑很重,而非死刑的刑罰又很輕,百姓反而容易犯罪。

六月,匈奴侵犯雁門郡、上郡。

匈奴攻入雁門郡、上郡。李廣擔任上郡太守,曾經帶領一百名騎兵出行,突然遇到幾千名匈奴騎兵。李廣的騎兵想逃回去,李廣說:“我們離大軍有幾千里遠,現(xiàn)在逃跑,匈奴兵追殺射擊,我們馬上就會完;如果我們留在這兒,匈奴兵一定以為我們是大軍的誘敵隊伍,不敢追擊?!崩顝V命令騎兵:“前進!”離敵陣還有不到二里的地方,李廣命令部下都下馬解鞍,表示不逃跑。匈奴陣中有一個白馬將軍出陣,監(jiān)護他的軍隊,李廣上馬,帶著十幾個騎兵沖上前,將白馬將軍射死,然后返回陣中,解開馬鞍,命令士兵放開戰(zhàn)馬,就地休息。直至黃昏時分,匈奴兵始終覺得李廣部隊很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夜里,匈奴軍隊撤走了。

秋七月的最后一天,出現(xiàn)日食?!【暗廴蚊鼘幊蔀橹形?。

自從郅都死后,長安的宗室多有兇暴犯法,景帝于是征召寧成擔任中尉。寧成仿效郅都治理政務,雖然不如郅都清廉,但是宗室、豪強人人心里都惶恐不安。

戊戌(前143) 漢景帝后元元年

春正月,景帝下詔審理案件的官員務必要從寬斷案。

詔書說:“審理案件,是重大的政事。人的智愚有不同,官的級別有上下的區(qū)別。有疑惑的案件要上呈給有關部門再審;

有司所不能決,移廷尉。讞而后不當,讞者不為失,欲令治獄者務先寬?!?/p>

三月,赦。 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 地震。

震凡二十二日,壞上庸城垣。

丞相舍免。 秋七月晦,日食?!“嗽拢孕l(wèi)綰為丞相,直不疑為御史大夫。

初,綰以中郎將事文帝,醇謹無他。上為太子時,召文帝左右飲,而綰稱病不行。文帝且崩,屬上曰:“綰長者,善遇之?!惫噬弦鄬櫲窝伞?/p>

不疑為郎,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同舍郎意不疑,不疑買金償。后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人或毀不疑,以為盜嫂,不疑曰:“我乃無兄?!比唤K不自明也。

下條侯周亞夫獄。亞夫不食死。

帝召周亞夫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亞夫心不平,顧謂尚席取箸。上視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亞夫免冠謝上,上曰:“起。”亞夫因趨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本訜o何,亞夫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可葬者,為人所告,事連污亞夫。召詣廷尉,不食五日,歐血而死。

己亥(前142) 二年

有關部門還不能斷案的,要移交廷尉審理。如果上級審查有誤,送交疑案的官員不算失職,只是希望審理案件的官員務必要從寬斷案。”

三月,大赦天下?!∠募荆屘煜孪嗑埏嬀莆逄?,允許百姓賣酒?!“l(fā)生地震。

地震持續(xù)了二十二天,毀壞了上庸的城墻。

丞相劉舍被免職?!∏锲咴碌淖詈笠惶欤霈F(xiàn)日食?!“嗽拢暗廴蚊l(wèi)綰為丞相,直不疑為御史大夫。

當初,衛(wèi)綰擔任中郎將事奉文帝,純樸謹嚴,沒有二心。景帝為太子時,召集文帝身邊的人宴飲,衛(wèi)綰稱病不參加。文帝臨終前囑咐景帝說:“衛(wèi)綰是長者,你要好好地對待他?!彼跃暗垡埠軐櫺判l(wèi)綰。

直不疑擔任郎官時,同居一處的某人請假回家,誤拿了另一位郎官的黃金,那位郎官以為是直不疑拿走的,直不疑就買來黃金還給他。后來,請假回家的人回來,交還了誤拿的黃金,丟失黃金的郎官大為慚愧。因此直不疑被人稱為長者。有人詆毀直不疑與嫂私通,直不疑說:“我并沒有兄長。”卻終究不做自我辯白。

景帝將條侯周亞夫投進監(jiān)獄受審。周亞夫不吃東西,絕食身亡。

景帝召見周亞夫,賞賜食物,只給了一大塊肉,沒有切開,又不準備筷子。周亞夫心里不高興,回頭吩咐主管宴席的官員拿筷子來。景帝看著周亞夫,笑著問:“這難道不能滿足您的心嗎?”周亞夫脫下帽子向景帝請罪,景帝說:“起來?!敝軄喎蛴谑强觳酵肆顺鋈ィ暗勰克椭鋈?,說:“這樣憤憤不平的人,可不能做年幼君主的臣子?!边^了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為父親從工官那里買了專供皇室用于殉葬的鎧甲盾牌,被人告發(fā),事情牽涉到周亞夫。景帝下詔讓周亞夫去廷尉那里接受審問,周亞夫絕食五天,吐血而死。

己亥(前142) 漢景帝后元二年

春正月,地一日三動?!〗麅瓤な绸R粟,沒入之。

以歲不登故也。

夏四月,詔:戒二千石修職事。

詔曰:“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工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女工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并至,而能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h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p>

詔訾筭四得官。

詔曰:“今訾筭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筭不必眾,朕甚愍之。訾筭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p>

秋,大旱。

庚子(前141) 三年

冬十月,日月皆赤。

凡五日。

十二月,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貫天廷中。春正月,詔勸農桑,禁采黃金、珠玉。

春正月,一天里發(fā)生三次地震?!【暗巯略t禁止內陸各郡用糧食喂馬,有違禁的,沒收他的馬匹入官府。

這是因為連年歉收的原因。

夏四月,景帝下詔:告誡二千石的官員嚴格遵守職責。

景帝下詔說:“追求器物的精雕細刻,就會損害農業(yè);追求絲織品的華麗多彩,就會損害紡織業(yè)。農業(yè)受到損害,是造成天下饑荒的根本原因;紡織業(yè)受到損害,是導致百姓受寒凍的根本原因。饑寒交迫的情況下,還能夠不違法犯罪的,實在很少。朕親自參加耕種,皇后親自種桑養(yǎng)蠶,以其收獲作為供奉宗廟的糧食和祭服,開天下之先導;不接受進貢,減少太官的供應,節(jié)省徭役和賦稅,希望天下的百姓都來從事農業(yè)和紡織業(yè),平時能有積蓄以防備災害。強的不搶奪弱的,多的不欺負少的,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年幼的孤兒能平安地成長。但是現(xiàn)在,有的年份農業(yè)歉收,百姓的食物很匱乏,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局面的呢?也許是在于奸詐偽劣的人做了官吏,公然行賄受賄,強取豪奪,侵奪百姓。縣丞是重要的官吏,卻作奸犯法,與賊盜共盜,太不成樣子!命令二千石的官員,各自嚴格遵守職責;不履行職責,為政不佳的,丞相要向我匯報,商定處置的罪名?!?/p>

景帝下詔規(guī)定,家中資產達到四萬錢的可以做官。

詔書說:“如今家中資產達到十萬以上的才可以做官,而廉潔之士肯定沒有這么多資產,我很哀憐他們。現(xiàn)在規(guī)定:家中資產達到四萬以上的就可以做官,這樣就不會使廉潔的人很久得不到官職,使貪婪的人長久占著便利?!?/p>

秋季,發(fā)生大旱。

庚子(前141) 漢景帝后元三年

冬十月,太陽和月亮都呈現(xiàn)出紅色。

一共持續(xù)了五天。

十二月,打雷,太陽呈現(xiàn)出紫色;五大行星逆行,停在太微星座;月亮從天廷中部穿過?!〈赫?,景帝下詔勸百姓從事農業(yè),禁止開采黃金、珠玉。

詔曰:“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間歲或不登,意為末者眾,農民寡也。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吏發(fā)民若取庸,采黃金、珠玉者,坐贓為盜。二千石聽者,與同罪。

帝崩,太子徹即位。

年十六。

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二月,葬陽陵。

辛丑(前140)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

冬十月,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以董仲舒為江都相。治申、韓、蘇、張之言者,皆罷之。

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上親策問之。廣川董仲舒對曰:“臣謹按《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強勉而已矣。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有效者也。

“道者,所繇適于治之路也,仁、義、禮、樂皆其具也。

景帝下詔:“農業(yè)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餓時不能當飯吃,寒冷時不能當衣服穿。最近有時年成不好,估計是從事末業(yè)的人多了,從事農業(yè)的人少了。命令各郡、國的官員要勸百姓從事農桑、多種樹,這樣才可以得到衣服和食物。官吏如果征發(fā)百姓服役,讓他們去開采黃金、珠玉,就判處偷盜罪,將所得作為贓物來定罪。二千石官員如果聽任他們,放縱不管,也按同樣的罪名論處。

景帝去世,太子劉徹繼承皇位。

年僅十六歲。

尊奉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二月,將景帝安葬在陽陵。

漢武帝

辛丑(前140) 漢武帝建元元年

冬十月,武帝下詔令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的人,任命董仲舒為江都相。研究申不害韓非、蘇秦、張儀等學說的賢良,都被遣返。

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的人才,武帝親自出題考核他們。廣川人董仲舒回答說:“臣謹從《春秋》的研究中,通過比較前代已經發(fā)生的事件,來觀察天人相互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很可怕。國家將要有喪失道義的敗跡時,天就會顯出災害來譴責、警告國君;如果不知道自我反省,天又會顯出怪異的現(xiàn)象來戒懼國君;如果還不知道改變,那么國家就會傷亂、破敗,從此可以看出天心對人君的仁愛,而希望能制止傷亂。只要不是太沒有道義的時代,天都會盡力加以扶持而保全國家,事情成功與否在于人的努力。努力研究學問,就會聞見更加廣博,而知識更加精明;努力地去行道,那么德行就會漸漸興起,而大建功業(yè)。這些都是可以迅速達到而卓有成效的。

“所謂道,是由此實現(xiàn)至治之路,仁、義、禮、樂都是具體方法。

故圣王已沒,子孫長久,安寧數(shù)百歲,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而政亂國危者甚眾。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滅也。夫周道衰于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興滯補敝,明文、武之功業(yè),周道粲然復興,上天祐之。為生賢佐,后世稱誦,至今不絕,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故治亂廢興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反也。

“臣聞: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欲也。堯、舜行德則民仁壽,桀、紂行暴則民鄙夭,有治亂之所生,故不齊也。王者欲有所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yǎng)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于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也。今廢先王德教之官,獨任執(zhí)法之吏,而欲德教之被四海,難矣!

“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氣奸其間者,是以陰陽調而風雨時,群生和而萬物殖,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而王道終矣。

“今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然而天地未應,而美祥莫至者,

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去世以后,而他的子孫后代仍可以長期穩(wěn)定地治理國家達到幾百年之久,這都是禮樂教化的功勞。凡是君主,沒有不希望國家安寧永存而害怕危急將亡的,但是政治昏亂、國家危亡的卻很多。用人不當,治國不由正道,因而國家一天天走向滅亡。周王朝從幽王、厲王時開始衰敗,并不是道不存在,而是幽王、厲王不行正確的治國之道。到宣王即位時,他追思昔日先王的德政,興復被久滯的善政,彌補殘缺不足,發(fā)揚文王、武王的功業(yè),周朝的王道從此得以煥然復興,上天加以佑護。涌現(xiàn)出賢良的左膀右臂,后世交口稱贊,至今不絕于耳,這就是日夜不懈地推行善政而取得的成果。所以國家的治亂興亡在于君主本身,不是天意要改朝換代,就不會亡國。

“我聽說:命是天的旨意,性是人生的本質,情是人的欲望。堯、舜推行德政,百姓就仁愛長壽;桀、紂推行暴政,百姓就困苦早夭,有治亂興亡的君主存在,所以就會產生不齊。君主要想有所作為,就應該向天尋求正道。天道最大的在于陰陽,陽是德,陰是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所以陽氣常存在于盛夏,以生養(yǎng)繁殖為己任;陰氣常存在于隆冬,堆積于空曠虛無、沒有用的地方,由此可見,天是任用陽氣而不是任用陰氣的。君主稟承天的旨意來治理國家,所以應該推行德政而不是濫用刑罰。如今廢除了先王推行德教的官員,唯獨任用執(zhí)行刑法的官吏,要想把德教推行到四海之內,可就難了!

“做君主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整頓朝廷,整頓了朝廷才能整頓百官,整頓了百官才能整頓百姓,整頓了百姓才能整頓四方的蠻夷戎狄,四方的蠻夷戎狄都整頓完了,遠近就沒有人敢不歸于正道了,也就不會有奸邪之氣彌漫天地之間,因此陰陽調和,風雨適時,眾生祥和共處,萬物繁衍生息,所有象征幸福的東西和可以招致的祥兆,全都出現(xiàn),這就是王道的最高境界了。

“如今,陛下貴為天子,擁有四海之地,品德高尚而恩澤深厚,頭腦精明而心地善良,愛護百姓而尊重賢人,可以稱得上是仁義之君了。但是天地還沒有相應的表示,而祥瑞也沒有出現(xiàn),

凡以教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夫萬民之從利,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jié)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

“圣主之繼亂世也,掃除其跡而悉去之,復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習俗已成,子孫循之,行五六百歲尚未敗也。至秦滅先圣之道,而顓為自恣茍簡之治,故立為天子十有四年而亡。然其遺毒余烈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嚚頑,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p>

上復策之,仲舒對曰:“臣聞圣主之治天下也,少則習之學,長則材諸位,爵祿以養(yǎng)其德,刑罰以威其惡,故民曉于禮誼而恥犯其上。武王行大誼,平殘賊,周公作禮樂以文之;至于成、康,囹圄空虛四十余年,此教化之漸而仁誼之流也。至秦則不然,師申、韓之說,憎帝王之道,以貪狼為俗,誅名而不察實,為善者不必免,而犯惡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飾虛辭而不顧實,外有事君之禮,內有背上之心,造偽飾詐,趨利無恥,是以刑者甚眾,死者相望而奸不息,

這是因為沒有推行教化,百姓沒能走上正道。百姓追逐財利,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不用教化筑成大堤來防備,就不能阻止。古代的明君,沒有不把教化作為重要事情來抓的,興建太學,在國都推行教化;創(chuàng)辦學校,使教化推行到各個城邑,用仁來感化百姓,用義來激勵百姓,用禮來節(jié)制百姓,因此盡管當時的刑罰很輕也沒有人違犯法令,這是因為推行了教化,社會風氣很好。

“圣明之君繼承亂世,要將遺留下來的不好的東西全部掃除,還要推行教化,尊崇教化;教化取得顯著成效,好的社會風氣已經形成,子孫后世遵循不變,實行五六百年也不會衰敗。到秦朝時,廢棄了前代圣明君主的治國之道,而實行不顧長遠,只圖眼前利益的治國方法,所以秦朝只有十四年就滅亡了。但秦朝遺留下來的惡劣影響至今還沒能予以消除,使得社會風氣淺薄惡劣,百姓冥頑放肆,即使想好好地治理,也無可奈何!推出法律,就會有奸邪產生;下達命令,就會有狡詐出現(xiàn)。譬如琴瑟音調不和諧,嚴重的時候必須解下舊弦,換上新弦,才可以彈奏;實行統(tǒng)治碰到障礙,嚴重的時候,必須改變才可以治理好國家。漢朝得到天下以來,常常想治理好國家,但至今還沒能治理好,究其原因就在于應該實行改革的時候而沒有實行改革。”

武帝又考問他,董仲舒回答道:“我聽說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百姓幼年時就參加學習,長大后給以官職培養(yǎng)他的才能,賜給爵位俸祿以修煉他的品德,實施刑罰以震懾他的犯罪想法,所以百姓才能明曉禮義,而以冒犯君主為恥。周武王奉行大義,推翻殘暴的賊君,周公制作禮樂來修飾政治;到成王、康王時代,監(jiān)獄空虛四十多年,這是教化的浸潤和仁義的流布的功效。到秦就不一樣了,秦尊奉申不害、韓非的學說,憎恨帝王的至治之道,提倡貪婪求財?shù)纳鐣L氣,只看重虛名而不注重實效,做好事的人不一定能幸免于難,而做壞事的人也不一定受到懲罰,所以百官都粉飾虛名而不講求實際,表面上有事奉君主的禮節(jié),而內心卻有背叛君主的念頭,制造虛偽,粉飾奸詐,追逐財利,毫無廉恥,所以遭受刑罰的人很多,死者一個接一個,犯罪行為卻沒能制止,

俗化使然也。

“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

“陛下夙寤晨興,務以求賢,亦堯、舜之用心也,而未云獲者,士不素厲也。夫不素養(yǎng)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yǎng)士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愿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數(shù)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な亍⒖h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今吏既亡教訓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與奸為市,貧窮孤弱,冤苦失職,甚不稱陛下之意,是以陰陽錯繆,氛氣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濟也。

“夫長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選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賢也。且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為差,非謂積日累久也,故小材雖累日,不離于小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為輔佐,是以有司竭力盡知,務治其業(yè)而以赴功。今則不然,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是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渾殽,未得其真也。臣愚以為使諸列侯、郡守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wèi),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

這是社會風氣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如今陛下統(tǒng)治天下,天下沒有不服從的,但是還沒能給百姓帶來功德,大概您還沒考慮到這里吧。曾子說:'能尊重聽到的道理,就是高明;能實踐學到的知識,就是光大。高明光大不在別的,就在于留心而已。’希望陛下利用所聽到的道理,真誠地相信它,并推廣它,那么和圣明的三王就沒有什么不同呢?

“陛下夜以繼日,希望求得賢人,這也是堯、舜的用心,但沒有能獲得賢士,是因為平時賢士并不顯明。平時不招徠士人,而又想求得賢能之臣,就好像不雕琢璞玉卻想得華美的玉器一樣。所以招徠士人的最好辦法,莫過于興建太學;太學是賢士的來源,是推行教化的發(fā)祥地。希望陛下能興建太學,設置博學的老師,以培養(yǎng)天下的士人,經常考試,使學生能夠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那么出類拔萃的賢人就可以得到了??な亍⒖h令是百姓的模范,他們的職責就是上承君主的仁道,向百姓傳播教化。如果他們沒有賢才,那么君主的仁德就得不到傳播,恩澤得不到流布。如今的官吏都不能教化百姓,有的甚至不遵從朝廷的法律,殘暴地虐待百姓,與壞人相勾結,而百姓只能貧窮孤弱,冤屈苦痛,無法為生,很不稱陛下的心愿,因而陰陽失調,怨氣充滿天地之間,士人不順心,百姓不安居。

“官吏大都是來自郎中、中郎、二千石官員的子弟,選擇郎官又是以家庭的財富為條件,所以選擇的人并不一定是賢能的人。而且,古代所謂的'功’,是以任官稱職與否來區(qū)分等級的,并不根據任職的時間多少,所以才能少的人盡管做了很長時間的官,也只能仍做小官;賢能的人才,盡管當官的時間不長,并不妨礙他做大官,因此官吏們盡心竭力做好本職工作,而建功立業(yè)?,F(xiàn)在卻不是這樣,積累時日就可以獲取富貴,任職時間長久就可以升官,因此廉潔與恥辱相互雜亂,賢人與不肖之徒相互混淆,不能判定真?zhèn)?。我認為應該讓各位列侯、郡守各自從所管理的官吏、百姓中選擇賢能的人,每年向朝廷推舉兩位,在宮中供職,而且還能從中來觀察分辨大臣的才能高低。如果選送的人是賢能的人,

有賞;所貢不肖者,有罰。夫如是,諸吏二千石皆盡心于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p>

上三策之,仲舒復對曰:“臣聞天者,群物之祖,故遍覆包函而無所殊;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愛而亡私。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愛也;夏者,天之所以長也,德者,君之所以養(yǎng)也;霜者,天之所以殺也,刑者,君之所以罰也。

“臣又聞之:'眾少成多,積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顯,是以堯發(fā)于諸侯,舜興乎深山,非一日而

就給予賞賜;如果選送的是不肖之徒,就加以懲罰。這樣的話,諸侯、二千石官員都會盡心竭力地尋求賢能的人,天下的賢能之士就可以成為官員為國效力了。不要根據任職時間的長短來評定功勞,而以實際考察出來的賢能之士為上,根據才能的大小授給官職,考查品德的高低而確定地位,就能使廉潔和恥辱、賢與不肖區(qū)別清楚了?!?/p>

武帝第三次考問他,董仲舒又回答說:“我聽說,天是自然萬物之祖,所以它廣覆包涵而無所遺漏;圣人取法于天而立道,也是博愛而沒有私心。春季,是天用來生育的,仁愛君主以此來體現(xiàn)愛心;夏季,是天用來生長的,仁德的君主以此來修養(yǎng)心性;霜雪,是天用來表現(xiàn)殺氣的,執(zhí)刑的人以此來體現(xiàn)刑罰??鬃訉懽鳌洞呵铩罚峡疾焯斓?,下體恤民情,參酌古代歷史,考查當今世情,所以《春秋》譏諷的,是產生的災害;《春秋》厭惡的,是出現(xiàn)的怪異。書寫國家的過失,又涉及災異的變化,從此展現(xiàn)人的行為,而美好與丑惡的極點,和天地相通,往來有相應的表示,這也是天的一端。天的旨意叫做命,命不經過圣人不能執(zhí)行;質樸叫做性,性不經過教化不能形成;人的欲望叫做情,情沒有制度就不能節(jié)制。所以君主對上謹慎地稟承天意,順從天命;對下一定要推行教化而養(yǎng)成民性;修正法度使它適宜,區(qū)別上下的等級,來防止欲望。能修成這三條,國家的根本就建立起來了。人受命于天,當然要比自然界其他萬物超拔,在內有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在外有君臣上下的名義,人們相聚在一起,有老年、成人、幼兒之間的恩施;有禮節(jié)加以連接,顯出鮮明的色彩;有恩德互相仁愛,顯出歡樂的樣子。所以孔子說:'天地之性,以人為貴。’明白了天性,就知道自己比萬物要尊貴,然后就會知道仁義;知道仁義,然后就會尊重禮節(jié);尊重禮節(jié),然后就會安居樂業(yè);安居樂業(yè),然后就會樂于遵循道理;遵循道理,就可以稱為君子了。

“我又聽說:'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怨糯氖ト?,沒有不是從默默無聞而變成聲名遠揚,由卑微變成顯赫的,因此堯從諸侯起步,舜從深山之中興起,并不是一天之內就突然能

顯也,蓋有漸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發(fā)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故盡小者大,慎微者著。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銷膏而人不見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紂之可為悼懼者也。

“夫樂而不亂,復而不厭者,謂之道。道者,萬世亡敝;敝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處,故政有眊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敝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將以救溢扶衰,所遭之變然也。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變道之實。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者,所繼之救當用此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敝之政也。繇是觀之,繼治世者其道同,繼亂世者其道變。今漢繼大亂之后,若宜少損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共是天下,以古準今,壹何不相逮之遠也?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與?有所詭于天之理與?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之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祿者,不食于力,不動于末,與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

顯赫起來的,而是漸漸達到的。言語由自己說出來,是不能阻塞的;行為由自己做出來,是不能掩飾的;言語和行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內容,君子依靠它感天動地。所以能做好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業(yè);能注意細微的人,才能彰明功德。自身積累善德,就像人的身體每天長高那樣而自己卻不知道;本身積累惡行,就像點燈時燈油減耗一樣而自己也不能發(fā)覺。這就是唐堯、虞舜能成就美名,而夏桀、商紂卻令人悲悼害怕的原因。

“快樂而能不淫亂,反復做善事而能不厭倦,就叫做道。有道,萬世就不會破敗;而破敗的原因就是喪失了道。執(zhí)行先王之道有所偏廢,就會使政治昏亂,政令不行,要補救的話,只能是運用王道中被偏廢的部分來補救積弊。三代圣王的治國之道,所遵從的有所不同,并不是相互有矛盾,都是為了整治社會積弊,只是因為面對的情況才形成了治國之道的不同。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雖有改變制度的名義,但沒有改變治道的根本內容。夏代崇尚忠誠,商代崇尚恭敬,周代崇尚禮儀,這是因為它們所要拯救的積弊不同,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法。道的博大精深,是由于它來源于天,天不變,道也不會變,所以夏禹繼承虞舜,虞舜繼承唐堯,三位圣王相互傳授而遵循一樣的治道,是因為三代之間沒有需要補救的積弊。由此看來,繼承一個至治的朝代,只需要實行與原來相同的治國之道,繼承一個混亂的朝代,就一定要改變原來的治國之道。如今,漢朝是在大亂之后建國的,似乎應該稍微減少周代過多的禮儀,而提倡夏代的忠誠之道。古代的天下,也就是當今的天下,同是一個天下,拿古代與現(xiàn)在相比較,為什么會相差那么遠呢?估計是因為沒有遵循古代的治國之道吧?又或者是因為違背了天理吧?

“天對天下的萬物也有一定的分配:賜給利齒的動物就不讓它再長出犄角,賜給有翅膀的就只讓它長出兩只腳,這是因為已讓它得到大利,就不再給它小利。古代已經獲得俸祿的官員,就不許再靠力氣謀食,不許經營工商末業(yè),這和天的旨意是一樣的。而那些已經獲得大利,又爭取小利的人,連天都不能滿足他,

而況人乎?此民之所以囂囂苦不足也。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因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浸以大窮。富者奢侈羨溢,貧者窮急愁苦,民不樂生,安能避罪?此刑罰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勝者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視效,遠方之所四面而內望也,豈可以居賢人之位而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財利,??址T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植荒芑裾?,大夫之意也。若居君子之位,當君子之行,則舍公儀休之相魯,無可為者矣。

“《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下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p>

天子善其對,以仲舒為江都相。丞相衛(wèi)綰因奏:“所舉賢良,或治申、韓、蘇、張之言亂國政者,請皆罷?!弊嗫伞V偈嫔僦巍洞呵铩?,為博士,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及為江都相,事易王。王,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匡正,王敬重焉。

嘗問之,曰:“越王句踐與大夫泄庸、種、蠡伐吳,滅之。寡人以為越有三仁,何如?”仲舒對曰:“昔魯君問伐齊于柳下惠,惠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于

更何況人呢?這就是百姓抱怨貧苦不足的原因。那些大官,身受皇上恩寵又位居高位,家庭溫飽又享受豐厚的俸祿,于是倚仗著富貴的權力和資產,與百姓爭利,百姓怎么能跟他們比呢!百姓一天天地受到剝削,以至于陷入窮困。富裕的人奢侈揮霍,貧窮的人困頓愁苦,百姓沒有活著的樂趣,哪里能避免犯罪呢?這就是盡管刑罰繁多卻不能制止犯罪的原因。朝廷的官員是百姓觀察模仿的對象,也是遠方各族從四面向中央觀察模仿的對象,怎么能居于賢人的高位卻做著百姓所做的事情呢!急急忙忙地追逐財利,經常擔心匱乏,是百姓的心態(tài);急急忙忙地追求仁義,經常害怕不能教化百姓,才是大夫的心態(tài)。如果身居君子的要位,做出君子的行為,那么除了采用公儀休到魯國做相的方法以外,就沒有別的方法了。

“《春秋》所尊崇的大一統(tǒng),是天下的常規(guī),是古今通用的道義。而現(xiàn)在,經師們傳授的道不同,各人的觀點也不一樣,百家學說主旨不同,因此君主沒有方法能加以統(tǒng)一,法令制度經常改變,下面不知道該如何遵守。我認為,所有不屬于'六藝’的范圍,不符合孔子學說的學派,都予以禁絕,不許它們與儒學齊頭并進,讓邪惡偏頗的學說都滅絕,然后政令就能統(tǒng)一,法度可以明確,百姓就能知道遵循什么了?!?/p>

武帝很贊賞董仲舒的對策,任命董仲舒為江都國的相。丞相衛(wèi)綰于是向武帝上奏道:“舉薦來的賢良,凡是研究申不害、韓非、蘇秦、張儀的學說,擾亂國家政治的,請求都予以遣返。”武帝批準了奏章。董仲舒從小研究《春秋》,做過博士,進退舉止,不符合禮節(jié)的事不做,學者們都把他當作老師來尊敬。到董仲舒做了江都國的相,事奉江都易王。易王,是武帝的哥哥,平素驕橫,好逞勇力,董仲舒用禮義來幫他改正,易王很敬重他。

王曾問他:“越王句踐與大夫泄庸、文種、

我哉?徒見問耳,猶且羞之,況設詐以行之乎?’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為其先詐力而后仁義也。繇此言之,則越未嘗有一仁也?!蓖踉唬骸吧?。”

后公孫弘亦治《春秋》,而希世用事,仲舒以弘為從諛,弘嫉之。以膠西王亦上兄,尤縱恣,數(shù)害吏二千石,言于上,使仲舒相之。王素聞其賢,善待之。仲舒兩事驕王,皆正身以率下,所居而治。及去位,家居不問產業(yè),專以講學、著書為事。朝廷有大議,使使就問之,其對皆有明法。

春二月,赦。 行三銖錢?!∠牧?,丞相綰免,以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迎申公為太中大夫。

上雅向儒術。嬰、蚡俱好儒,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綰請立明堂,薦其師申公。上使使者奉安車、蒲輪、束帛加璧迎之。既至,問治亂之事。申公年八十余,對曰:“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睍r上方好文詞,見申公對,默然。然已招致,則以為太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巡狩、改歷、服色事。

壬寅(前139) 二年

冬十月,淮南王安來朝。

上以安屬為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

趙綰、王臧下吏,自殺。丞相嬰、太尉蚡免,申公免歸。以石建為郎中令、石慶為內史。

我呢?只是被問,尚且覺得羞恥,何況設計詐術來實行呢?’仁人修正大義而不謀求私利,彰明道德而不計較功勞,因此在孔子門下,三歲的小孩都羞于提起五霸,因為五霸都是先利用欺詐和武力,然后才考慮仁義的。這樣看來,越國沒有一個仁人。”易王說:“好。”

后來公孫弘也研究《春秋》,但通過觀察世務來改變處事方法,董仲舒認為公孫弘是阿諛之徒,公孫弘很嫉恨他。因為膠西王也是武帝的哥哥,尤其驕縱兇暴,多次迫害二千石官員,于是向武帝進言派董仲舒做膠西王的相。膠西王一直就聽說董仲舒是賢人,對他很好。董仲舒兩度事奉驕橫的諸侯王,都能以自身的正直做出表率,隨處安居而治理政務。辭官以后,住在家中,不過問家庭產業(yè),一心放在講學、著書上。朝廷有重要問題要討論,都要派人去請教他,他的回答往往都有正確的法則依據。

春二月,大赦天下?!〕l(fā)行三銖錢?!∠牧拢┫嘈l(wèi)綰被免職,武帝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迎聘申公為太中大夫。

武帝向來看重儒術,竇嬰、田蚡都愛好儒術,推薦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趙綰奏請建立明堂,并推薦他的老師申公。武帝派使者駕著安車,用蒲裹著車輪,帶著表示禮聘的帛和玉璧去迎接申公。申公到京城后,武帝向他詢問治理亂世的事,申公已經八十多歲了,回答道:“治理國家的人,并不在于說多少,只看身體力行罷了?!碑敃r,武帝正喜好文辭,聽到申公的回答,默然不語。但既然已經把他招來了,就任命他為太中大夫,住在魯王在京的官邸里,商討關于建立明堂、天子巡狩、改換歷法和服色的事情。

壬寅(前139) 漢武帝建元二年

冬十月,淮南王劉安前來朝見武帝。

武帝因為劉安是自己的叔父輩,而且才能很高,很是尊重他。

趙綰、王臧被審問,自殺身亡。丞相竇嬰、太尉田蚡被免職,申公也被免職回家。武帝任命石建為郎中令,石慶為內史。

太皇太后好黃老言,不悅儒術。趙綰請毋奏事東宮,太后大怒,陰求綰、臧奸利事以讓。上因廢明堂事,下綰、臧吏,皆自殺。嬰、蚡免,申公亦以疾免歸。

初,景帝以石奮及四子皆二千石,號奮為“萬石君”。萬石君無文學,而恭謹無與比。子孫為小吏,來歸謁,必朝服見之,不名。有過失,不責讓,為便坐,對案不食;然后諸子相責,因長老肉袒謝罪,改之,乃許。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居必冠。其執(zhí)喪、哀戚甚悼。子孫遵教,皆以孝謹聞。及綰、臧獲罪,太后以為儒者文多質少,今萬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其子建為郎中令,慶為內史。建在上側,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極切;至廷見,如不能言者。上以是親之。

春二月朔,日食?!∪拢栽S昌為丞相?!∫孕l(wèi)青為太中大夫。

陳皇后驕妒,擅寵而無子,寵浸衰。上嘗過姊平陽公主,悅謳者衛(wèi)子夫,主因奉送入宮,恩寵日隆?;屎箜?,幾死者數(shù)矣。子夫同母弟青,冒姓衛(wèi)氏,為侯家騎奴。召為建章監(jiān)、侍中。既而以子夫為夫人,青為太中大夫。

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妹暌亍?/p>

太皇竇太后喜好黃老學說,不喜歡儒術。趙綰奏請不必再向太后匯報國家事務,竇太后大怒,暗中派人搜集趙綰、王臧謀求私利的證據,并以此責備武帝。武帝于是廢除了興建明堂之事,將趙綰、王臧交給官吏審問,二人都自殺了,竇嬰、田蚡被免職,申公也以有病為由,被免職回家。

當初,景帝因為石奮和他的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官員,就稱石奮為“萬石君”。萬石君沒有文才學問,但他的恭敬謹慎卻無人可比。他的子孫做小官,回家來探望他,石奮必定穿著朝服與他們相見,不叫他們的名字。子孫們有了過失,他也不加以責備,而是坐在廂房里,對著桌子不吃飯;然后兒子們互相自責,通過長輩,袒露著上身向石奮請罪,改正了錯誤,石奮才答應進食。成年的子孫在身邊,石奮即使閑居在家,也一定要戴冠。由他主持喪事,他的表情都顯得極其悲哀。子孫們都遵循他的教誨,都以孝順謹慎聞名于世。等到趙綰、王臧犯了罪,竇太后認為儒生文采多卻缺乏質樸,而現(xiàn)在萬石君一家不善文辭卻能身體力行,于是任命他的大兒子石建為郎中令,任命他的小兒子石慶為內史。石建在武帝身邊事奉,有什么需要進諫的,讓人回避后,對武帝暢所欲言,極為懇切;而到了朝廷上朝見武帝時,石建卻像是不善談的人。武帝因此更加親近他。

春二月初一,出現(xiàn)日食?!∪?,武帝任命許昌為丞相。任命衛(wèi)青為太中大夫。

陳皇后驕橫嫉妒,獨受君寵,卻沒能生孩子,因而武帝對她的寵愛漸漸衰退。武帝曾經去看望他的姐姐平陽公主,喜歡上平陽公主的歌女衛(wèi)子夫,平陽公主就把衛(wèi)子夫送到了宮中,武帝對她寵幸日益加重。陳皇后生氣,好幾次差點給氣死。衛(wèi)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衛(wèi)青,冒充姓衛(wèi),到平陽侯家做騎奴。武帝召見衛(wèi)青,任命他為建章監(jiān)、侍中。不久,武帝封衛(wèi)子夫為夫人,任命衛(wèi)青為太中大夫。

夏四月,有一顆像太陽一樣閃耀的異星在夜間出現(xiàn)?!≡O立茂陵邑。

癸卯(前138) 三年

冬十月,中山王勝來朝。

議者多冤晁錯之策,務摧抑諸侯王,數(shù)奏,暴其過惡,吹毛求疵,諸侯王莫不悲怨。至是置酒,勝聞樂聲而泣。上問其故,勝具以吏所侵聞。上乃厚諸侯之禮,省有司所奏諸侯事,加親親之恩焉。

河水溢于平原。 大饑,人相食?!∏锲咴拢行秦糜谖鞅?。 閩越擊東甌,遣使發(fā)兵救之,遂徙其眾于江、淮間。

初,閩越發(fā)兵圍東甌,東甌使人告急。天子問田蚡,對曰:“越人相攻擊,固其常,又數(shù)反覆。自秦時棄不屬,不足以煩中國往救也。”莊助曰:“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不救,又何以子萬國乎?且秦舉咸陽而棄之,何但越也!”上曰:“太尉不足與計。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發(fā)兵郡國?!蹦饲仓怨?jié)發(fā)兵會稽。會稽守欲距法不為發(fā),助乃斬一司馬喻意,乃發(fā)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罷。東甌請舉國內徙,乃悉舉其眾來,處于江、淮之間。

九月晦,日食?!〉凼紴槲⑿?,遂起上林苑。

上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簡拔其俊異者寵用之。莊助、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終軍等,并在左右。每令與大臣辯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文,大臣

癸卯(前138) 漢武帝建元三年

冬十月,中山王劉勝前來朝見武帝。

議臣們多為晁錯的削藩之策叫屈,認為一定要打擊和壓制諸侯王,多次上奏,抨擊諸侯王的過錯和惡績,吹毛求疵,諸侯王沒有不悲傷抱怨的。到武帝為劉勝設酒宴時,劉勝聽到音樂聲不由得哭泣起來。武帝問他為什么哭,劉勝把官員們侵凌諸侯王的事全部奏報給了武帝。武帝于是增加對諸侯的禮遇,取消了有關部門抨擊諸侯王的文書,對諸侯王施以優(yōu)待親屬的恩惠。

黃河在平原郡泛濫?!“l(fā)生大饑荒,出現(xiàn)人吃人的現(xiàn)象。秋七月,在西北天空出現(xiàn)彗星。 閩越國攻打東甌國,武帝派使臣征發(fā)兵力援救東甌,于是將東甌國遷徙到江、淮之間。

當初,閩越發(fā)兵包圍東甌,東甌派人向朝廷告急。武帝問田蚡怎么處理,田蚡回答說:“越人相互攻擊,本來就是常有的事,又多次叛亂,反復無常。秦朝時就被放棄,不值得麻煩朝廷前往救援?!鼻f助說:“小國陷入窘困的境地前來告急,如果陛下不去救援,又怎么能使天下萬國臣服呢?況且,秦朝連都城咸陽都拋棄了,何止是越國呢!”武帝說:“太尉不值得和他討論國家大事。我剛即位,不想用虎符征發(fā)郡國的兵馬去打仗。”于是派莊助拿著皇帝的符節(jié)去征發(fā)會稽的軍隊。會稽郡太守想依據不見虎符不發(fā)兵的法令不發(fā)兵,莊助于是殺了一位司馬官,傳達了武帝的意思,郡守于是發(fā)兵渡海,救援東甌。救兵還沒到,閩越王就帶兵撤走了。東甌王請求全國內遷,朝廷同意后,東甌王就率領全國民眾遷到江、淮之間居住。

九月的最后一天,出現(xiàn)日食?!∥涞坶_始微服出行,于是興建上林苑。

武帝招徠選拔天下博學而有才智的人,破格提拔其中的突出人物加以寵信重用。莊助、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終軍等人,都被寵信重用在自己左右。武帝經常令他們與朝中大臣辯論,中朝官和外朝官互相用義理來辯駁,外朝大臣

數(shù)屈焉。然相如特以辭賦得幸,朔、皋不根持論,好詼諧,上以俳優(yōu)畜之。朔時直諫,有所補益。

是歲,上始為微行,與左右能騎射者,期諸殿門,常入南山下射獵,馳騖禾稼之地,民皆號呼罵詈。鄠、杜令欲執(zhí)之,示以乘輿物,乃得免。又嘗夜至柏谷,逆旅主人疑為奸盜,聚少年欲攻之。主人嫗睹上狀貌而異之,止其翁。不聽,飲翁以酒,醉而縛之,少年皆散走。

后乃私置更衣十二所,又使吾丘壽王除上林苑,屬之南山。東方朔進諫曰:“夫南山,天下之阻,陸海之地也。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良材,百工所取給,萬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姜、芋,水多蛙、魚,貧者得以給足,無饑寒之憂,故酆、鎬之間,號為土膏,其賈畝一金。今規(guī)以為苑,絕陂池水澤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用,下奪農業(yè),其不可一也。盛荊棘之林,大虎狼之虛,壞人冢墓,發(fā)人室廬,其不可二也。垣而囿之,騎馳車騖,有深溝大渠,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堤之輿,其不可三也。且殷作九市之宮而諸侯畔,靈王起章華之臺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糞土愚臣,逆盛意,罪當萬死!”上乃拜朔為太中大夫、給事中,賜黃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

往往被駁倒。但是司馬相如只是憑長于辭賦就得到武帝的寵幸,東方朔、枚皋的觀點沒有論據,喜好諷刺幽默,武帝把他們看做插科打諢的藝人來收養(yǎng)。東方朔不時直言進諫,對朝政起到了一定的補益作用。

這一年,武帝開始微服出行,與能騎馬射箭的左右侍從約定在殿門前會合,經常到終南山腳下打獵,騎馬奔馳在農田里,百姓都大聲怒罵。鄠縣、杜縣的縣令想逮捕他們,他們出示天子的車駕等物品,才得以脫身。武帝又曾經在夜間到達柏谷,旅店的主人懷疑武帝等人是強盜,聚集了一幫青年人想攻打他們。店主的妻子看武帝的體態(tài)相貌不同尋常,就勸阻她的丈夫。店主不聽勸告,她就把丈夫灌醉,然后把他捆了起來,那幫青年人都散走了。

武帝以后就秘密設立了十二處更衣休息的地方,又命令吾丘壽王興建上林苑,一直連接到終南山。東方朔進諫說:“終南山是國家的屏障,是像大海一樣富饒的陸地。山中出產玉、石、金、銀、銅、鐵、優(yōu)質木材,各種手工業(yè)都用來做原料,百姓賴以維持生計;又盛產粳、稻、梨、栗、桑、麻、竹箭等,土壤適宜種植姜和芋頭,水中有許多青蛙和魚類,貧窮的人得以豐衣足食,不必擔憂饑寒之苦,所以酆水與鎬水之間,號稱豐饒之地,每畝土地價值一斤黃金。如今要把這塊土地劃為上林苑,斷絕了池沼湖澤的財利,奪取了百姓的豐饒土地,上會減少國家的經費,下會破壞農業(yè)生產,這是不該建的第一個理由。蔓延了荊棘之林,擴大了虎狼的活動區(qū)域,毀壞了百姓的墳墓,拆掉了百姓的房屋,這是不該建的第二個理由。在周圍筑墻圈成苑囿,騎馬奔馳,驅車追逐,苑中又挖有深溝大渠,就為了一天的娛樂,不值得天子涉險犯難,這是不該建的第三個理由。商紂興建內有九市的宮殿,導致了諸侯的叛亂;楚靈王筑起章華臺,百姓四散奔逃;秦始皇興建阿房宮,引起天下大亂。我是個卑賤的臣仆,違背了您的旨意,罪該萬死!”武帝于是任命東方朔為太中大夫,授以給事中的官職,賜給他一百斤黃金。但還是建起了上林苑。

上又好自擊熊豕野獸。司馬相如諫曰:“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雖

甲辰(前137) 四年

夏,有風赤如血?!『怠!∏锞旁?,有星孛于東北。

乙巳(前136) 五年

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a target="_blank" >五經博士。 夏五月,大蝗。

丙午(前135) 六年

春二月,遼東高廟災。 夏四月,高園便殿火,帝素服五日?!∥逶拢侍蟊??!×?,丞相昌免,以田蚡為丞相。

武帝又喜歡親自擊殺熊、野豬等野獸。司馬相如進諫道:“陛下喜歡涉獵險要的地方,射殺猛獸,要是突然碰到勢大力猛的野獸,它受驚擔心無路可走,就會冒犯陛下的隨從車輛,陛下的車輛來不及調頭,人來不及施展技藝,即使有像烏獲、逢蒙那樣的高超武藝,也來不及使用,枯木朽樹也會成為禍害。即使陛下能夠萬全,安然無恙,但這也不該是天子所應該接近的境地。況且陛下出入都要在清道以后才能出發(fā),車輛要行進在道路中間,即使這樣謹慎,還會經常碰到馬匹上的鐵勒折斷等變故,更何況穿過茂密的荒草,馳過丘陵廢墟,前面有野獸的誘惑,而心里卻沒預防萬一的準備,野獸要想加害陛下并不困難。陛下看輕萬乘重位,不注意自己的安全,而是樂于在充滿危險的道路尋求娛樂,我私下里認為陛下這種做法不可取。聰明的人能提前發(fā)現(xiàn)處于萌芽狀態(tài)中的問題,智慧的人能預先避開尚未形成的危難。災禍原本大多隱蔽在人們不易察覺的細微的地方,而出現(xiàn)在人們往往容易忽視的地方。所以俗話說:'家中藏有萬貫家財,就不能坐在堂屋的邊緣?!@話雖然說的是小事,卻可以用來比喻大事。”武帝很贊賞他的意見。

甲辰(前137) 漢武帝建元四年

夏季,刮起一場紅色如血的大風。 發(fā)生旱災?!∏锞旁拢瑬|北天空出現(xiàn)彗星。

乙巳(前136) 漢武帝建元五年

春季,罷用三銖錢,發(fā)行半兩錢?!≡O立五經博士?!∠奈逶?,發(fā)生嚴重的蝗災。

丙午(前135) 漢武帝建元六年

春二月,遼東郡的高祖廟發(fā)生火災?!∠乃脑?,高祖陵寢的偏殿發(fā)生火災,武帝穿了五天的素服,以示請罪?!∥逶拢侍笕ナ??!×?,丞相許昌被免職,武帝任命田蚡為丞相。

蚡驕侈,治宅甲諸第,田園極膏腴,多受四方賂遺。每入奏事,坐語移日,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眹L請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是后乃稍退。

秋八月,有星孛于東方,長竟天。 閩越擊南越,遣大行王恢等將兵擊之?!¢}越王弟余善殺王郢以降,立余善為東越王。南越遣太子嬰齊入宿衛(wèi)。

閩越王郢擊南越,南越王胡不敢擅興兵,使人上書告天子。天子多其義,大為發(fā)兵,遣王恢出豫章,韓安國出會稽,擊閩越。

淮南王安上書諫曰:“越,方外之地,剪發(fā)文身之民,不可以冠帶之國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朔,非強弗能服、威弗能制,以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煩中國也。今自相攻擊,而陛下發(fā)兵救之,是反以中國而勞蠻夷也。且越人輕薄反覆,不用法度,非一日之積。壹不奉詔,舉兵誅之,臣恐后兵革無時得息也。

“間者,歲比不登,民生未復。今發(fā)兵資糧,行數(shù)千里,夾以深林叢竹,多蝮蛇、猛獸,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也,曾未施兵接刃,死傷者必眾矣。臣聞:'軍旅之后,必有兇年?!砸云涑羁嘀畾?,薄陰陽之和,感天地之精,而

田蚡驕橫奢侈,興建的住宅是官員中最豪華的,田園極其肥沃,大量接受各地的賄賂。田蚡每次進宮奏報政事,坐在那兒說上半天,他所說的話都被武帝采納;他推薦的人,有的從平民一直做到二千石的官員,權力凌駕于皇帝之上。武帝于是說:“你任命官吏完了沒有?我也想任命官吏。”田蚡曾經請求把考工府的土地賜給他擴建住宅,武帝氣憤地說:“您為什么不直接要武庫!”此后,田蚡才稍微收斂了一點。

秋八月,東方天空出現(xiàn)彗星,光芒掃過天空?!¢}越國攻打南越國,武帝派大行王恢等人率兵進攻閩越?!¢}越王的弟弟余善殺死閩越王郢向朝廷投降,武帝立余善為東越王。南越王派遣太子嬰齊入朝做武帝的警衛(wèi)。

閩越王郢舉兵進攻南越國,南越王趙胡不敢擅自發(fā)兵,派人上書向武帝告急。武帝很贊賞南越王的忠義,征發(fā)大批軍隊,派遣王恢從豫章郡出發(fā),韓安國從會稽郡出發(fā),合兵攻打閩越。

淮南王劉安上書勸諫道:“越人,生活在中原之外的土地上,是斷發(fā)文身的野蠻人,不能用文明之國的法度來治理。早在夏、商、周三代的鼎盛時期,胡人、越人都不受中原的統(tǒng)治,并不是三代的勢力不夠強大,不能征服他們,也不是三代的軍威不夠雄壯,不能克制他們,而是認為越人的土地無法居住,野蠻的民族不值得中原王朝為它操勞。如今他們自相攻擊,陛下卻派兵援救,這是為了野蠻人反而使中原困苦勞頓。而且越人鄙薄,反復無常,他們不守法度,并不是一天兩天如此,而是由來已久。一旦他們不奉皇帝詔令行事,就發(fā)兵攻打,我擔心以后的戰(zhàn)爭會無休無止。

“最近幾年,收成不好,百姓的生活還沒恢復正常?,F(xiàn)在發(fā)兵,調撥物資糧食,遠征幾千里以外的地方,行軍途中,河兩岸是茂密的森林、叢生的竹海,林中有很多蝮蛇、猛獸,夏季酷暑之時,嘔吐腹瀉、霍亂等疾病會接連不斷,還不曾與敵人排兵交戰(zhàn),就已經死傷大半了。我聽說:'戰(zhàn)爭過后,必然會有兇險的年份。’說是愁悶痛苦的氣氛,使陰陽不和,感動天地的精氣,由此而

災氣為之生也。陛下德配天地,澤及草木,一人有饑寒不終其天年而死者,為之凄愴于心。今方內無狗吠之警,而使甲卒暴露中原,沾漬山谷,邊境之民,早閉晏開,朝不及夕。臣安竊為陛下重之。

“且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zhàn),又無車、騎、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保地險,而中國之人不耐其水土也。

“臣聞道路言:閩越王弟甲弒而殺之,甲以誅死,其民未有所屬。陛下若使重臣臨存,施德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歸圣德;若無所用之,則存亡繼絕,建其王侯,此必委質為臣,世共貢職。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組,填撫方外,不勞一卒,不頓一戟,而威德并行。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逃入山林,背而去之,則復群聚,留而守之,歷歲經年,則士卒罷倦,食糧乏絕。一方有急,四面皆聳,臣恐變故之生,奸邪之作,由此始也。

“臣聞天子之兵,有征而無戰(zhàn),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徼幸以逆執(zhí)事,廝輿之卒有一不備而歸,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羞之。陛下以九州為家,生民皆為臣妾,夷狄之地何足以為一日之間,而煩汗馬之勞乎!《詩》云:'王猶允塞,徐方既來?!酝醯郎醮?,而遠方懷之也。臣安竊恐將吏之以十萬之師為一使之任也?!?/p>

產生出災變的氣象。陛下的仁德匹配天地,恩惠施及草木,如果有一個人因為饑餓寒冷而早夭,陛下就會為此心中凄涼悲哀。如今境內沒有犬吠的驚恐,卻使士兵們的尸體暴露在曠野,鮮血浸透了山谷;邊境的居民早早開門,又早早關門,早上還要擔心晚上是否還能活著。我劉安私下里替陛下想應該三思而后行。

“越人身薄力弱,不能在陸地上作戰(zhàn),又沒有戰(zhàn)車、馬匹、弓弩等裝備,但是朝廷不能進占越地的原因,是越人占據險要的地勢,而中原士兵水土不服。

“我聽人傳說:閩越王的弟弟甲殺了閩越王,甲也因此被殺,越國的百姓無人統(tǒng)轄。陛下如果派重臣前往慰問,施加恩德,賜給獎賞,來招他們歸降,越人必然會扶老攜幼前來歸順圣明仁德的天子;如果陛下沒有什么用得著他們的地方,就讓越人保存即將滅亡的國家,延續(xù)斷絕的世系,封立王侯,這樣,越人一定會送來人質,做漢朝的藩臣,世世代代繳納貢奉、賦稅。陛下僅僅用方寸的印章,一丈二尺長的印綬,就能鎮(zhèn)撫中原以外的地區(qū),不花費一兵一卒,不損壞一支長戟,而產生威嚴恩德并重的效果。現(xiàn)在派兵進占越地,越人肯定震驚恐懼,逃到深山密林,如果漢軍撤走,越人又會重新結集;如果漢軍留守越地,長年累月,將士們就會疲倦,糧食也會缺乏。戰(zhàn)爭時期,一方出現(xiàn)了危急情況,四面都會受到震動,我擔心發(fā)生變亂,出現(xiàn)奸邪,這些都會從進攻越人開始。

“我聽說,天子的軍隊只有征戰(zhàn)而沒有戰(zhàn)爭,這是沒有人膽敢較量。萬一越人懷著僥幸心理迎戰(zhàn)漢軍的先頭部隊,哪怕是有一個砍柴駕車的士兵趁人不備逃跑,即使能得到越王的首級,我也感到羞恥。陛下以天下為家,所有民眾都是您的奴仆;野蠻人的土地,還不足以給天子做一天的消遣,何必為它興師動眾呢!《詩經》說:'大王仁德遍及天下,徐方人自己前來投降?!@是說王道很光大,遠方的民族都很仰慕。我劉安私下里認為,恐怕將帥們率領十萬大軍伐越,其實是做了一個使者就可完成的任務。”

是時,漢兵遂出,未隃嶺,閩越王郢弟余善殺王,使使奉其頭致王恢?;忠员阋税副?,告安國,而使使奉王頭馳奏。詔罷兵,立無諸孫繇君丑為越繇王,奉閩越先祭祀。余善既殺郢,威行于國,繇王不能制,因立余善為東越王,與繇王并處。

上使莊助諭意南越。南越王胡頓首曰:“天子乃為臣興兵討閩越,死無以報德!”遣太子嬰齊入宿衛(wèi),謂助曰:“國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裝,入見天子。”助既去,南越大臣皆諫曰:“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說好語。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于是胡稱病,竟不入見。

以汲黯為主爵都尉。

始,黯為謁者,以嚴見憚。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焙觾仁Щ穑訜в嗉?,上使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倉粟以振之。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鄙腺t而釋之。

以數(shù)切諫,不得留內,遷為東海守。好清靜,擇丞、史任之,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臥閣內不出。歲

這時,漢軍已經出兵,還沒越過山嶺,閩越王郢的弟弟余善殺死了閩越王,并派使臣捧著他的頭顱送給王恢。王恢于是相機行事,停止進兵,將此事告訴韓安國,又派使者帶著閩越王的頭顱飛騎進京奏報武帝。武帝下詔撤兵,封無諸的孫子繇君丑做越繇王,祭祀閩越的祖先。余善殺了郢以后,在閩越國內樹立了很高的威望,繇王不能控制他,于是立余善為東越王,與繇王并處。

武帝派莊助向南越王宣諭旨意。南越王趙胡磕頭說:“天子為了我竟然發(fā)兵討伐閩越,我即使死了也無法報答天子的大恩大德!”派太子嬰齊進京做武帝的警衛(wèi),并對莊助說:“我的王國剛剛受到侵犯,請使臣您先行,我趙胡正在日夜收拾行裝準備進京朝見天子。”莊助走后,南越國的大臣們都進諫道:“先王當初說過:'事奉天子,只希望能不喪失禮節(jié)?!偟膩碚f,不能因為莊助說的好聽的話,就進京朝見天子。真要去的話,就不一定能回來了,有亡國的危勢。”趙胡于是就假稱有病,最終也沒有朝見武帝。

武帝任命汲黯為主爵都尉。

起初,汲黯擔任謁者,以威嚴而為人敬畏。東越部族相互攻擊,武帝派汲黯前往巡視。他還沒到達東越,就回來向武帝奏報說:“越人自相攻擊,本來就是他們習俗,不值得為了這事折辱天子的使臣?!焙觾瓤ぐl(fā)生火災,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往視察。汲黯回來以后,匯報道;“百姓不慎失火,因為房屋連在一起,火勢蔓延開來,不值得陛下?lián)鷳n。我經過河南郡,發(fā)現(xiàn)貧民遭受水旱災害的有上萬家,有的甚至父子相食。我謹借出使的機會,用天子的符節(jié),發(fā)放了官倉的糧食賑濟災民。我請求歸還符節(jié),甘愿承受假托皇上命令的懲罰?!蔽涞酆苜澷p他,赦免了他的罪過。

汲黯因為多次直言進諫,不得留在朝廷事奉為官,被遷到東??と慰な?。他好清靜無為,選擇郡丞、掾史放手任用,自己只問責大事,不苛求細枝末節(jié)。汲黯身體多病,躺在內室中不出門。過了一年

余,東海大治。召為主爵都尉。其治務在無為,引大體,不拘文法;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時,天子方招文學,嘗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罷朝,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shù)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賜告者數(shù),不愈。莊助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鄙显唬骸叭?。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與匈奴和親。

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其議。王恢,燕人,習胡事,曰:“匈奴和親,不過數(shù)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庇反蠓蝽n安國曰:“匈奴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今行數(shù)千里,與之爭利,則人馬疲乏,虜以全制其敝,此危道也。不如和親。”群臣議者多附安國,于是許之。

丁未(前134) 元光元年

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從董仲舒之言也。

多,東??さ玫酱笾?。武帝召汲黯入朝,任命他擔任主爵都尉。他治理政務,主張清靜無為,只是在大方向上加以引導,而不拘泥于法令條文;為人性格倨傲,不講究禮節(jié),當面就讓人難堪,不能容忍別人的過錯。當時,武帝正在招納博學之士,曾經說“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回答道:“陛下心里有很多欲望,而表面上做出施行仁義的樣子,如何能效仿唐堯、虞舜的圣治呢?”武帝很生氣,宣布退朝,回宮后,對侍從們說:“汲黯的戇直也太過分了!”群臣中有人批評汲黯,汲黯說:“天子設立公卿等輔佐大臣,難道愿意讓他們阿諛奉承,而將君主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嗎?況且,我已身為公卿,縱使愛惜自己的性命,又哪能讓朝廷蒙受恥辱呢!”

汲黯多病,武帝多次準許他休病假,但仍不能痊愈。莊助又替他請假,武帝說:“汲黯是怎樣的人呢?”莊助說:“讓汲黯任職當官,雖然沒有什么超常的才能,但是要說讓他輔佐年幼的君主,他一定會堅定地守護先祖的基業(yè),別人利誘他,他不會去;君主趕他走,他也不會離開,即使有人認為像孟賁、夏育一樣勇猛,也不能改變他對朝廷的忠心。”武帝說:“是啊。古代有社稷之臣,說到汲黯,差不多也是這樣的人了!”

漢朝與匈奴和親。

匈奴前來請求和親,武帝讓大臣們討論這件事。王恢是燕地人,熟知胡人的情況,建議道:“匈奴與漢朝和親,要不了幾年,就又會背叛盟約。還不如不答應他們的請求,發(fā)兵攻打匈奴?!庇反蠓蝽n安國說:“匈奴經常像飛鳥一樣遷徙,很難控制他們,如今讓大軍奔行幾千里,與他們作戰(zhàn),就會使人馬困乏,而敵人以逸待勞,這可是很危險的。不如與匈奴和親?!眳⒓佑懻摰娜撼迹蠖喔胶晚n安國的意見,于是武帝同意與匈奴和親。

丁未(前134) 漢武帝元光元年

冬十一月,開始命令各郡國各自舉薦孝廉一人。

這是聽取了董仲舒的建議。

遣將軍李廣、程不識將兵屯北邊。

廣與不識俱以將兵有名當時。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刁斗,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亦未嘗遇害。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廣,而苦程不識。

夏四月,赦?!∥逶拢t舉賢良、文學,親策之?!∏锲咴拢帐?。

戊申(前133) 二年

冬十月,帝如雍,祠五畤。 始親祠灶,遣方士求神仙。

李少君以祠灶卻老方見,上尊之。少君匿其年及生長,善為巧發(fā)奇中。言:“祠灶則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庇谑牵熳邮加H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而海上燕、齊怪迂之士,多更來言神仙事矣。

立太一祠。

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庇谑牵熳恿⑵潇糸L安東南郊。

夏六月,遣間誘匈奴單于入塞,將軍王恢等伏兵邀之,不獲?;忠宰锵吕?,自殺。

朝廷派將軍李廣、程不識率兵駐守邊境。

李廣和程不識都以善于指揮軍隊聞名于當時。李廣行軍沒有編制和行列陣勢,擅長靠近水豐草肥的地方安營扎寨,讓士兵自由活動,也不派士兵敲打刁斗警衛(wèi)營地,軍中幕府的文書簡單;但是也在遠處派出偵察兵監(jiān)視敵人,軍營從沒有遭到過襲擊。而程不識則整頓編制,保持隊形,認真安營布陣,夜間敲打刁斗巡營,處理軍隊的文書一直忙到天亮,軍隊都得不到好好地休息,也沒有遭到襲擊。但匈奴兵更害怕李廣的計謀,士兵也大多樂于跟隨李廣作戰(zhàn),而苦于跟隨程不識。

夏四月,大赦天下。 五月,武帝下詔察舉賢良、文學,親自出題考試?!∏锲咴?,出現(xiàn)日食。

戊申(前133) 漢武帝元光二年

冬十月,武帝到雍地,在五畤舉行祭禮。 武帝開始親自祭祀灶神,派遣方士尋求神仙。

李少君憑借祭祀灶神求得長生不老的方術進見武帝,武帝很敬重他。李少君隱瞞了自己的歲數(shù)和生平經歷,善于用巧妙的語言說中一些離奇的事情。他說:“祭祀灶神就可以得到神奇的東西,可以使丹砂變成黃金,可以見到蓬萊的仙人;見到仙人,并舉行封禪大禮,就可以求得不死?!庇谑牵涞坶_始親自祭祀灶神,并派遣方士到海上去尋求蓬萊安期生之類的神仙;又從事熔化丹砂等藥物提煉黃金的工作。很久以后,李少君病死,武帝認為他化成了神仙,而并沒有死;此后,燕地、齊地等沿海地區(qū)的一些怪誕荒迂的方士,紛紛前來跟武帝談論關于神仙的事。

武帝建立太一祠。

亳縣人謬忌奏請武帝祭禮太一神,說:“天神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太一神的輔佐是五帝。”于是,武帝在長安的東南郊建起了祭祀太一神的祭壇。

夏六月,漢軍暗地派間諜引誘匈奴單于入塞,將軍王恢等人領兵伏擊匈奴兵,沒能取勝。王恢被投進監(jiān)獄審問,自殺而死。

雁門馬邑豪聶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親,信邊,可誘以利,伏兵襲擊,必破之道也?!鄙险賳柟?,恢曰:“臣聞全代之時,北有強胡之敵,內連中國之兵,然匈奴不輕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內為一,然匈奴侵盜不已者,無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竊以為擊之便?!表n安國曰:“臣聞高皇帝嘗圍于平城,七日不食;及解圍反位,而無忿怒之心。夫圣人以天下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傷天下之公,故結和親,至今為五世利。臣竊以為勿擊便?!被衷唬骸安蝗?。高帝所以不報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今邊境數(shù)驚,士卒傷死,中國槥車相望,此仁人之所隱也,故曰:擊之便?!卑矅唬骸安蝗?。臣聞人君謀事必就祖,發(fā)政占古語,重作事也。用兵者,以飽待饑,正治以待其亂,定舍以待其勞,故接兵覆眾,伐國墮城,常坐而役敵國,此圣人之兵也。今將卷甲輕舉,深入長驅,難以為功。從行則迫脅,衡行則中絕,疾則糧乏,徐則后利,不至千里,人馬乏食。兵法曰:'遺人,獲也?!脊试唬何饟舯??!被衷唬骸安蝗?。臣今言擊之者,固非發(fā)而深入也,將順因單于之欲,誘而致之邊,吾選梟騎陰伏而處以為之備,審遮險阻以為其戒。吾勢已定,或營其左,或營其右,或當其前,或絕其后,

雁門郡馬邑縣的豪強聶壹,通過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議:“匈奴剛與漢朝和親交好,信任邊地的吏民,可用財物引誘他們前來,漢軍埋伏軍隊襲擊,這是一條肯定打敗匈奴的妙計?!蔽涞壅俟溆懻撨@個建議,王恢說:“我聽說,當年代國保有它的國家時,北面有強大的匈奴敵視,內受中原國家軍隊的牽制,但是匈奴卻不敢輕易入侵?,F(xiàn)在憑借陛下的威嚴,國家統(tǒng)一,但匈奴卻連續(xù)不斷地入侵,沒有別的原因,只是沒使匈奴感到恐懼罷了。我私下里認為打擊匈奴是有利的事?!表n安國說:“我聽說高皇帝曾被圍困在平城,七天沒能吃上飯;等到解圍回到都城,高皇帝卻沒有憤怒之心。圣人具有包容天下的器度,不因為個人的憤怒而給天下造成傷害,所以高皇帝與匈奴和親,到現(xiàn)在已為五世的人帶來好處。我認為不打擊匈奴對國家有利?!蓖趸终f:“不對。高皇帝之所以不報被圍平城的仇恨,并不是力不能及,而是為了讓天下人得到休息。如今,邊境多次遭到匈奴的侵擾,士兵死傷無數(shù),中原地區(qū)運送陣亡士兵棺木的車輛首尾相望,這是令仁人痛心的事。所以說打擊匈奴是對的。”韓安國說:“不對。我聽說君主謀劃大事必須和先祖的謀略相近,發(fā)號施令要參照前賢的語錄,重視所做的事情。善于用兵的人,都使自己的軍隊吃飽了以等待敵人饑餓,治理好自己的軍隊等待敵人混亂,安扎好軍營等待敵人疲憊,所以只要交戰(zhàn),就能全殲敵軍;只要進攻敵國,就能摧城拔寨;經常按兵不動,就迫使敵人投降;這是圣人的用兵之道?,F(xiàn)在,如果輕舉妄動,長驅直入,恐怕難以成功。孤軍深入就會受到威脅,齊頭并進就會沒有后援,進軍太快就會缺乏糧食,進軍太慢就會貽誤戰(zhàn)機,還沒有前進到一千里,人馬就會缺乏糧食。兵法上說:'派出軍隊,就可能被敵人擒獲?!晕艺f:不打匈奴為好?!蓖趸终f:“不對。我現(xiàn)在所說的打擊匈奴,并不是發(fā)兵深入敵境,而是利用匈奴單于的貪欲,把他們引誘到邊境上來,我們挑選驍勇的騎兵秘密埋伏,以防備敵軍,審慎地占據險要的地勢,以加強防御。我們的布陣已經完成,有的部隊進攻敵軍左翼,有的部隊進攻敵軍右翼,有的部隊攔截敵軍,有的部隊切斷敵人的退路,

單于可禽,百全必取?!鄙蠌幕肿h。

六月,以韓安國、李廣、王恢為將軍,將車騎、材官三十余萬匿馬邑旁谷中,陰使聶壹亡入匈奴,謂單于曰:“吾能斬馬邑令、丞,以城降,財物可盡得。”于是單于穿塞,將十萬騎入武州塞。未至百余里,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乃攻亭,得雁門尉史,知漢兵所居。單于大驚曰:“吾固疑之?!蹦艘€。漢兵追至塞,弗及,乃皆罷兵。王恢主別從代出擊胡輜重,亦不敢出。

上怒,下恢廷尉,當“恢逗橈,當斬”?;中星Ы鹭┫嗤`,蚡言于太后曰:“王恢首為馬邑事,今不成而誅恢,是為匈奴報仇也?!碧笠愿嫔希显唬骸笆诪轳R邑事者恢,故發(fā)天下兵數(shù)十萬,從其言為此。且縱單于不可得,恢所部擊其輜重,猶頗可得以尉士大夫心。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庇谑腔致?,乃自殺。自是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然尚貪樂關市,嗜漢財物,漢亦關市不絕以中其意。

己酉(前132) 三年

春,河徙頓丘。夏,決濮陽。

春,河水徙,從頓丘東南流。夏,復決濮陽瓠子,注鉅野,通淮、泗,泛郡十六。發(fā)卒十萬塞之,輒復壞。是時,田蚡奉邑食鄃,居河北。河決而南,則鄃無水災,邑收多。

這樣肯定能捉住單于,大獲全勝?!蔽涞鄄捎昧送趸值慕ㄗh。

六月,武帝任命韓安國、李廣、王恢為將軍,率領車騎兵、有勇力的步兵共三十多萬人馬,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暗中指使聶壹逃到匈奴,對單于說:“我能殺死馬邑的縣令和縣丞,獻城投降,您就可以得到全城的財物?!眴斡谟谑窃竭^邊境,統(tǒng)率十萬騎兵進入武州塞。沒走到離馬邑城還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單于見牲畜遍地,卻不見牧人,于是攻打亭隧,抓住了雁門郡的尉史,得知漢軍埋伏的地點。單于大驚失色,說:“我本來就懷疑這事有詐。”于是領兵撤回。漢軍追到邊塞,沒能追上,就全軍撤回。王恢率領另一支部隊,從代地出發(fā),打算攻擊匈奴的后勤部隊,但也不敢出擊。

武帝大怒,將王恢交給廷尉處理,判定“王恢避敵不戰(zhàn),應處斬首”。王恢向丞相田蚡行賄一千兩黃金,田蚡對太后說:“王恢第一個提出馬邑計劃,現(xiàn)在計劃沒能實現(xiàn)就殺王恢,這可是為匈奴報仇啊。”太后將這話告訴武帝,武帝說:“第一個提出馬邑計劃的是王恢,所以我調集了幾十萬人馬,正是聽了他的話,我才同意了這次行動。況且,即使抓不到單于,王恢的部隊如果能襲擊匈奴的后勤部隊,也可以安慰士大夫們的心。如今不殺王恢,無法向天下人交代。”王恢聽到武帝的話以后,就自殺了。從此,匈奴斷絕了與漢朝的和親,攻打阻扼道路要塞,但是匈奴仍然貪圖在邊關的貿易,喜歡漢朝的財物,漢朝也就不關閉邊境上的貿易市場,以使匈奴滿意。

己酉(前132) 漢武帝元光三年

春季,黃河改道頓丘。夏季,黃河又在濮陽縣決口。

春季,黃河改道,從頓丘向東南方向流去。夏季,黃河又在濮陽縣的瓠子決口,流入鉅野縣,與淮河和泗水相溝通,在十六個郡泛濫成災。武帝征發(fā)十萬役夫堵塞黃河的缺口,剛被堵住,又讓洪水沖壞了。當時,田蚡的食邑是鄃縣;鄃縣在黃河的北岸。黃河決口向南泛濫,鄃縣就不會遭受水災,食邑收入就會增加。

蚡言于上曰:“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強塞?!蓖麣庹咭嘁詾槿?。于是久不塞。

庚戌(前131) 四年

冬十二月晦,殺魏其侯竇嬰。

初,孝景時,竇嬰為大將軍,田蚡乃為諸郎。已而,蚡日益貴幸,嬰失勢,賓客益衰,獨潁陰灌夫不去。嬰乃厚遇夫,相為引重。夫剛直使酒,諸有勢在己之右者必陵之,數(shù)因醉忤蚡。蚡乃奏案:“夫家屬橫潁川。”得棄市罪。嬰上書論救,上令與蚡東朝廷辨之。上問朝臣兩人孰是,唯汲黯是嬰,韓安國兩是之,鄭當時是嬰,后不敢堅。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后,皆魚肉之乎!”上不得已,遂族灌夫,使有司案治嬰,得棄市罪,論殺之。

春三月,丞相蚡卒?!∠乃脑?,隕霜殺草?!∥逶拢匝蔀樨┫?。 地震?!∩狻?/p>

辛亥(前130) 五年

冬十月,河間王德來朝,獻雅樂,對詔策。春正月,還而卒。

河間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以金帛招來四方善書,得書多與漢朝等。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記》《孟子》《毛氏詩》《左氏春秋》之屬。采禮樂古事,稍稍增輯,至五百余篇,

田蚡就對武帝說:“江、河決口都是天意,不容易以人力強行堵塞?!庇^云氣的方士們也這樣認為。于是很長時間都不去堵塞決口。

庚戌(前131) 漢武帝元光四年

冬十二月的最后一天,魏其侯竇嬰被處死。

當初,景帝在位時,竇嬰任大將軍,田蚡才是個郎官。后來,田蚡日益尊貴受寵,而竇嬰失去了權勢,依附他的賓客日益減少,唯獨潁陰縣人灌夫不離開他。竇嬰于是厚待灌夫,二人互相援引,互相敬重。灌夫性格剛烈耿直,常借酒撒氣,對那些比自己有權勢的人,必定加以凌辱,多次趁醉冒犯田蚡。田蚡上奏彈劾,稱:“灌夫的家屬在潁川郡橫行霸道。”于是灌夫一門都被判處公開斬首示眾。竇嬰上書營救灌夫,武帝命令他和田蚡到東宮當庭辯論。武帝問朝中大臣兩個人誰是誰非,只有汲黯認為竇嬰對,韓安國認為二人都對,鄭當時開始認為竇嬰對,后來又不敢堅持。太后大怒,不肯吃飯,說:“現(xiàn)在我還活著,已經有人敢欺負我的弟弟;假如我死了,他們就要來宰殺他嗎?”武帝迫不得已,就下令將灌夫滿門處斬;又派司法官員審查竇嬰,判處斬首示眾,根據所定的罪名將他殺了。

春三月,丞相田蚡去世?!∠乃脑?,出現(xiàn)寒霜,凍死了野草。五月,武帝任命薛澤為丞相?!“l(fā)生地震?!〈笊馓煜?。

辛亥(前130) 漢武帝元光五年

冬十月,河間王劉德進京朝見,進獻雅樂,回答皇帝的問題。春正月,劉德回河間后去世。

河間獻王劉德,鉆研學問,喜好古代典籍,為學注重實事求是。他用黃金、絲帛購買天下的好書,買來的書,與朝廷的藏書一樣多。當時,淮南王劉安也喜好書籍,征集到的大多是浮華論辯一類的書,而獻王征集到的都是用古文寫成的先秦舊書,如《周官》《尚書》《禮記》《孟子》《毛氏詩》《左氏春秋》這一類的書。他采集關于禮樂的古事,稍稍加以增訂編輯,成五百多篇文章,

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東諸儒多從之游。

是歲,十月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及詔策所問三十余事。推道術而言,得事之中,文約指明。天子下太樂官,存肄所獻雅聲,歲時以備數(shù),然不常御。正月,王薨,中尉以聞,曰:“王身端行治,溫仁恭儉,篤敬愛下,明知深察,惠于鰥寡?!贝笮辛钭啵骸啊?a target="_blank" 聰明睿智曰獻?!u曰獻王?!?/p>

通南夷,置犍為郡;通西夷,置一都尉。

初,王恢之討東越也,使番陽令唐蒙風曉南越。南越食蒙以枸醬,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柯江。牂柯江廣數(shù)里,出番禺城下?!泵蓺w,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夜郎臨牂柯江,江廣百余步。南越以財物役屬之,然亦不能臣使也?!泵赡松蠒唬骸澳显酵趺麨橥獬?,實一州主也。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竊聞夜郎精兵,可十余萬,浮船牂柯,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請通夜郎道,為置吏?!?/p>

上乃拜蒙為中郎將,將千人,從笮關入。見夜郎侯多同,厚賜之,喻以威德,約為置吏。多同等貪漢繒帛,以為道險,漢終不能有,乃且聽約。蒙還報,上以為犍為郡,

他的衣著、言談舉止都務求符合儒家學說,崤山以東的儒生多追隨他學習。

這一年的十月,劉德來京朝見武帝,進獻雅樂,回答了關于三雍宮的制度以及武帝提出的三十多個問題。他的回答都是依據儒家學說,能抓住問題的要害,語言簡練,觀點鮮明。武帝下令讓太樂官練習河間王所獻的雅樂,作為年節(jié)典禮中的項目,但平時不經常演奏。正月,河間王去世,中尉向武帝報告了這個消息,說:“河間王立身端正,行為有據,溫良仁德,恭敬儉樸,敬上愛下,聰明智慧,洞察秋毫,恩惠遍及鰥寡孤獨。”大行令上奏說:“《謚法》說:'聰明睿智稱之為獻。’議定河間王的謚號為獻王。”

漢朝開通與南夷的道路,設置犍為郡;開通與西夷的道路,設立一個都尉。

當初,王恢討伐東越時,派番陽縣令唐蒙向南越王委婉地說明進軍東越的意圖。南越人請?zhí)泼沙澡坩u,唐蒙問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南越人說:“是從西北方向的牂柯江運來的。牂柯江有幾里寬,流經番禺城下?!碧泼苫厝ヒ院螅謫枏氖竦貋淼纳倘?,商人說:“唯有蜀地出產枸醬,很多人私自把它拿到夜郎國去賣。夜郎國在牂柯江邊,這里的江面寬一百多步。南越國利用財物役使夜郎國,但還不能使它成為自己的屬國。”唐蒙于是向武帝上書說:“南越王名義上是朝廷的外臣,實際上不過是一州之主。如果從長沙、豫章出兵討伐,水路大多斷絕。我聽說夜郎的精兵大約有十萬多人,如果我軍乘船沿牂柯江而下,就能出其不意,這是制服南越的一條奇策。請求打通夜郎的道路,在那兒設置官吏?!?/p>

武帝就任命唐蒙為中郎將,率領一千士兵,從筰關進入夜郎。唐蒙見到夜郎侯多同,給了他豐厚的賞賜,告知漢朝的威嚴圣德,約定由朝廷在當?shù)卦O置官吏。多同等人貪戀漢朝的絲帛,認為道路艱險,漢朝終究不可能占有這塊土地,于是就暫且服從了約定。唐蒙回京匯報,武帝就在這個地區(qū)設立了犍為郡,

發(fā)卒治道數(shù)萬人,卒多物故。有逃亡者,用“軍興法”誅之,巴、蜀民大驚恐。上使司馬相如責蒙等,因諭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還報。

時邛、笮君長,聞南夷得賞賜多,欲請吏。上問相如,相如曰:“邛、笮、冉,近蜀易通,為置郡縣,愈于南夷?!鄙夏税菹嗳鐬橹欣蓪?,建節(jié)往使,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夷,皆請為內臣。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為置一都尉、十余縣,屬蜀。上大悅。

發(fā)卒治雁門阻險。 秋七月,大風拔木?!』屎箨愂蠌U。

后以祠祭厭勝、媚道事覺,冊收璽綬,退居長門宮,供奉如法。竇太主慚懼,稽顙謝,上慰喻之。

初,上嘗置酒主家,主見所幸賣珠兒董偃。上使之侍飲,常從游戲馳逐,觀雞、鞠,角狗馬,上大歡樂之,因為主置酒宣室,使謁者引內偃。中郎東方朔辟戟而前曰:“董偃有斬罪三,安得入乎!”上曰:“何也?”朔曰:“偃以人臣私侍公主,一也;敗男女之化,亂婚姻之禮,傷王制,二也;陛下富于春秋,方積思于'六經’,而偃以靡麗、奢侈,極耳目之欲,乃國家之大賊,人主之大蜮,三也?!鄙夏涣季?,曰:“吾業(yè)已設飲,后而自改?!彼吩唬骸安豢?。夫宣室者,先帝之

征發(fā)幾萬名士卒修筑道路,很多士卒死亡。有的士卒逃跑了,唐蒙等人用“軍興法”誅殺逃跑士卒的頭目,巴、蜀百姓大為驚恐。武帝派司馬相如前往責備唐蒙等人,并遍告巴、蜀百姓,唐蒙等人的做法并不是皇帝的本意。司馬相如回京奏報處理情況。

當時,邛人、筰人的酋長聽說南夷得到很多的賞賜,也想請漢朝廷在他們的地區(qū)設置官吏。武帝征求司馬相如的意見,司馬相如說:“邛、筰、冉都靠近蜀郡,容易開通道路;如果在那兒設置郡縣,將會勝過南夷地區(qū)?!蔽涞塾谑侨蚊抉R相如為中郎將,持皇帝的符節(jié)出使西夷,用巴、蜀兩郡的官府財物賄賂西夷;西夷各部族的酋長都請求做漢天子的臣民。廢除了原有的邊關,邊關更加向外擴展,西部到達沫水、若水,南部到了牂柯江為界,開通了零關道,在孫水上架起了橋,以連接邛都;在這個地區(qū)設立了一個都尉、十幾個縣,隸屬蜀郡。武帝非常高興。

武帝征發(fā)士卒修治雁門郡險要關隘。 秋七月,刮起大風,拔倒樹木。 陳皇后被廢黜。

陳皇后因為祭神祈禱,采用巫祝蠱惑之術詛咒的方法,事情敗露以后,武帝賜給皇后一份冊書,收回了皇后的印璽綬帶,貶居長門宮,仍然按照法度受到優(yōu)待。竇太主又羞又怕,向武帝叩頭請罪,武帝勸慰竇太主。

當初,武帝曾經在竇太主家擺設酒席,竇太主向武帝引見了她寵幸的珠寶商人董偃。武帝讓他陪侍飲酒,從此,董偃常常陪同武帝游戲,騎馬追逐,觀看斗雞、踢球、賽狗、賽馬,武帝非常高興,為此在宣室擺設酒宴,派謁者引導董偃入內。中郎將東方朔放下戟向前對武帝說:“董偃犯有三條死罪,怎么能讓他入宮呢!”武帝問:“他犯了什么罪?”東方朔說:“董偃身為臣子,卻和公主私通,這是第一條罪狀;有傷男女風化,擾亂婚姻禮法,破壞圣王制度,這是第二條罪狀;陛下還年輕,正在集中精力學習'六經’,而董偃卻追求豪華奢侈,極力滿足感官欲望,他是國家的大賊,君王的大害,這是第三條罪狀?!蔽涞鄢聊撕芫?,說:“我已經準備好了酒席,以后自然會改正?!睎|方朔說:“不行。宣室,是先帝處理

正處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淫亂之漸,其變?yōu)榇?。”上曰:“善!”詔更置酒北宮,引偃從東司馬門入;賜朔黃金三十斤。偃寵由是日衰。然是后,公主、貴人多逾禮制矣。

詔太中大夫張湯、中大夫趙禹定律令。

上使張湯、趙禹共定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作“見知法”,吏傳相監(jiān)司。用法益刻自此始。

八月,螟?!∫怨珜O弘為博士。

是歲,征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圣之術者,縣次續(xù)食,令與計偕。菑川人公孫弘對策曰:“臣聞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是故因能任官,則分職治;去無用之言,則事情得;不作無用之器,則賦斂省;不奪民時,不妨民力,則百姓富;有德者進,無德者退,則朝廷尊;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群臣逡;罰當罪,則奸邪止;賞當賢,則臣下勸。凡此八者,治之本也。故民者,業(yè)之則不爭,理得則不怨,有禮則不暴,愛之則親上,此有天下之急者也。禮義者,民之所服也,而賞罰順之,則民不犯禁矣。氣同則從,聲比則應。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聲和,聲和則天地之和應矣。故陰陽和,風雨時,五谷

政務的地方。不是討論有關法度的政務,不得入內。聽任淫亂漸漸發(fā)展下去,就會變成篡權奪位。”武帝說:“好!”下詔改在北宮擺設酒宴,令人領董偃從東司馬門入宮;賞賜東方朔三十斤黃金。從此,董偃受到的寵愛日見衰減。但是此后,公主、貴人大多越過禮制行事了。

武帝下詔令太中大夫張湯、中大夫趙禹制定法律條令。

武帝命令張湯、趙禹共同制定法律條令,力求繁苛。嚴格控制在職官吏,制定了“見知法”,使官吏互相監(jiān)視,知人犯罪必須舉報。從這時候起,執(zhí)行法律更加嚴厲苛刻了。

八月,發(fā)生螟蟲災害?!∥涞廴蚊珜O弘為博士。

這一年,武帝征召吏民中明了當世政務、熟知先圣治國之術的人到朝廷為官,進京途中由各縣供應飯食,命令應征者與各地進京的“上計吏”同行。淄川人公孫弘在考試時答道:“我聽說堯、舜時,沒有高貴的官爵和豐厚的賞賜,百姓卻能互勉行善,不注重刑罰,百姓卻能不違法犯罪,這是因為君主親自為百姓做出了正直的表率,而且對百姓也講求信義,所以根據才能而委任官職,就能各盡其職;拋棄沒用的空話,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制作無用的器具,就可以減輕百姓的賦稅;不在農忙時征發(fā)役夫,不妨礙民力,百姓就會富裕;有德的人被重用,無德的人被免職,朝廷就會享有尊嚴;有功的人晉職,無功的人降職,群臣就會明白官職有次第;判處的刑罰與所犯的罪行相當,就能制止犯罪;賜予的獎賞與人的賢能相符,就能鼓勵臣子。這八條,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所以天下的百姓,讓他們從事農業(yè)生產就不會引起爭斗,公正合理地處理問題就不會引發(fā)怨恨,讓他們懂得禮義就不會動用暴力,愛護他們,他們就會親近君主,這是治理天下的當務之急。禮義,是百姓們樂于服從的,如果用獎賞和刑罰推行禮義,百姓就會違反禁令了。氣相同就能互相影響,聲相同就會相互呼應。如今君主在上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德義,百姓在下與君主步調一致,所以心和就能氣和,氣和就能形和,形和就能聲和,聲和就會出現(xiàn)天地安和了。因此陰陽調和,風調雨順,五谷

登,六畜蕃,山不童,澤不涸,此和之至也。臣聞,仁者,愛也;義者,宜也;禮者,所履也;智者,術之原也。四者,治之本也。得其要,則天下安樂;不得其術,則主蔽于上,官亂于下,此事之情也?!辈咦啵熳舆獮榈谝?,拜博士,待詔金馬門。

齊人轅固,年九十余,亦以賢良征。弘仄目事固,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諸儒多疾毀固,遂以老罷歸。時鑿山通西南夷,道千余里,戍轉相餉。數(shù)歲不通,士罷餓、暑濕,死者甚眾。夷又數(shù)反,發(fā)兵興擊,費以巨萬計而無功。詔使弘視焉。還奏,盛毀西南夷無所用,上不聽。弘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使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廷爭,于是上大悅之。常與汲黯請間,黯先發(fā)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說其言皆聽。弘嘗與公卿約議,至上前,皆倍其約以順上旨。汲黯廷詰弘多詐不忠,弘謝曰:“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鄙弦婧裼鲋?。

壬子(前129) 六年

冬,初筭商車?!〈海┪记?。

大司農鄭當時言:“穿渭為渠,下至河,漕關東粟徑易,又可以溉渠下民田萬余頃?!敝潦?,發(fā)卒數(shù)萬人穿之,

豐登,六畜繁衍,山不光禿,水不干涸,這是安和的最高境界。我聽說,仁,就是仁愛;義,就是適宜;禮,就是應遵循的規(guī)則;智,就是道術的源泉。這四者是統(tǒng)治的根本。能夠掌握它的要領,就會使天下平安歡樂;不能夠正確地使用它,就會使君主在上被蒙蔽,官員在下胡作非為,這是政事的實際情況?!睂Σ呱铣饰涞?,武帝將他提升為第一名,任命他為博士,在金馬門候旨應對。

齊人轅固已經九十多歲了,也被征選為賢良。公孫弘斜著眼睛看轅固,轅固說:“公孫先生一定要根據正統(tǒng)學說論事,不要歪曲儒學來迎合當世!”很多儒生都嫉恨詆毀轅固,轅固于是以年老為由辭官回家了。當時,正在開鑿山險打通連接西南夷的道路,長達千余里,由戍卒轉運糧餉。好幾年也沒能打通道路,修路的士卒疲憊饑餓,又遭受暑熱潮濕的痛苦,死亡的人很多。西南夷又多次反叛,朝廷調集軍隊去攻打,花費了巨額開支,卻不見功效。武帝下詔令公孫弘前往視察。公孫弘回京,極力批評開通西南夷沒有任何作用,武帝不聽從他的意見。公孫弘每次在朝廷上討論問題時,總是列舉事情的頭緒,由武帝自己決定,不肯在朝廷上與武帝當面爭論,因此武帝非常喜歡公孫弘。公孫弘曾經和汲黯一起請求武帝單獨召見,由汲黯先提出問題,然后由公孫弘加以補充,武帝經常聽得很高興,全部采納他們提出的建議。公孫弘曾經和公卿們商定好一致的意見,等到了武帝面前,卻完全背棄了先前的約定,來迎合武帝的心意。汲黯當庭責備公孫弘太欺詐而不誠實,公孫弘謝罪說:“了解我的人,說我忠誠;不了解我的人,說我不老實?!蔽涞鄹觾?yōu)待公孫弘。

壬子(前129) 漢武帝元光六年

冬季,開始對商人的車輛征稅。 春季,開通渭渠。

大司農鄭當時提議:“從渭水開辟一條河道,與黃河相連,以運輸函谷關以東地區(qū)的糧食,路線直而且方便,又可以灌溉河道附近的一萬多頃農田?!钡搅舜杭荆涞壅靼l(fā)幾萬名役卒挖掘河道,

三歲而通,人以為便。

匈奴寇上谷,遣車騎將軍衛(wèi)青等將兵擊卻之。

匈奴寇上谷,遣衛(wèi)青等四將軍擊之。李廣軍敗,為胡所得,絡盛置兩馬間。廣佯死,暫騰而上胡兒馬,奪其弓,鞭馬南馳,遂得歸。下吏當死,贖為庶人。兩將軍亦無功,唯青得首虜多,賜爵關內侯。青雖出于奴虜,然善騎射,材力絕人。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樂為用。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

夏,大旱,蝗。

癸丑(前128) 元朔元年

冬,定二千石不舉孝廉罪法。

詔曰:“朕深詔執(zhí)事,興廉舉孝,庶舉成風,紹休圣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guī)?。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壅于上聞也。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議二千石不舉者罪!”有司奏:“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奏可。

皇子據生。春三月,立夫人衛(wèi)氏為皇后。赦?!∏?,匈奴入寇。以李廣為右北平太守。

匈奴號廣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三年以后,河道開通,大家都覺得很方便。

匈奴侵犯上谷郡,武帝派遣車騎將軍衛(wèi)青等人領兵打退匈奴軍隊。

匈奴侵犯上谷郡,武帝派遣衛(wèi)青等四位將軍反擊匈奴。李廣的部隊戰(zhàn)敗,自己被匈奴兵俘虜,匈奴人把他放在掛在兩馬間的網袋里。李廣裝死,突然一躍而起,跳上匈奴兵的戰(zhàn)馬,奪取了他的弓箭,鞭打胡馬向南奔馳,得以逃回漢朝。李廣被交付司法官吏審訊,該判死罪,后花錢贖罪,被貶為庶人。其他兩位將軍也沒能立功,只有衛(wèi)青斬殺和俘虜了很多敵人,被賜給關內侯的爵位。衛(wèi)青雖然出身于奴仆,但是擅長騎馬射箭,勇力超過常人。他對待士大夫們彬彬有禮,對士兵們有恩,眾人都愿意為他效力。衛(wèi)青有勝任將帥的才能,所以每次出戰(zhàn),都能立下戰(zhàn)功。

夏季,大旱,發(fā)生蝗災。

癸丑(前128) 漢武帝元朔元年

冬季,武帝批準制定二千石官員不察舉孝廉予以免職的法令。

武帝下詔說:“朕殷切地囑咐官吏,獎勵廉吏,舉薦孝子,希望能養(yǎng)成好的風氣,繼承和光大先代圣王的功業(yè)。十戶人家構成的小村落中,必定有忠貞信義之士;三個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賢人。如今,有的郡甚至一個賢人都不舉薦,這表明教化還沒有得以推行開去,因而那些積累了善行的賢人就被雍閉在下,而天子無法知道。況且,推薦賢人受到賞賜,壅閉賢人遭受公開的殺戮,這是古代的治世之道。二千石官員不舉薦賢人應該判處有罪!”有關官吏奏報:“不舉薦孝子,不奉詔行事的,應該以'不敬’論罪;不察舉廉吏的,就是不勝任官職,應該免職?!蔽涞叟鷾柿诉@個提議。

皇子劉據出生。春三月,衛(wèi)夫人被冊封為皇后。大赦天下。秋季,匈奴入侵,武帝任命李廣為右北平太守。

匈奴人稱李廣為“漢朝的飛將軍”,害怕而避開李廣,好幾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郡。

東夷薉君降,置蒼???。

東夷薉君南閭等二十八萬人降,為蒼???。人徒之費,擬于南夷,燕、齊之間,靡然騷動。

以主父偃、嚴安、徐樂為郎中。

臨菑人主父偃始游齊、燕、趙,皆莫能厚遇,諸生相與排擯不容。假貸無所得,乃西入關,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其辭曰:“《

偃同郡嚴安亦上書曰:“今人用財侈靡,車馬、衣裘、宮室、聲色、滋味,皆競修飾,以觀欲于天下。侈而無節(jié),則不可贍,民離本而徼末。末不可徒得,故縉紳者不憚為詐,帶劍者夸殺人以矯奪,而世不知愧,是以逐利無已,犯法者眾。

東夷薉君前來歸降,設置蒼海郡。

東夷薉君南閭等二十八萬人歸降漢朝,武帝在這一地區(qū)設置蒼海郡。為了安置徒眾而支付的費用,和南夷地區(qū)的差不多,燕、齊一帶,出現(xiàn)了騷動。

武帝任命主父偃、嚴安、徐安為郎中。

臨淄人主父偃起初在齊、燕、趙等地活動,都沒有得到豐厚的待遇,儒生們聯(lián)合起來排斥他,不能容忍他。主父偃借貸不成,于是西入關中,到皇宮門前上書。早晨剛把奏書呈上,晚上就被召入宮。他的奏書談了九項事情,其中八項是關于律令問題的,一項是勸諫討伐匈奴的。書中寫道:“《司馬法》說:'國家雖然很大,但愛好戰(zhàn)爭必然滅亡;天下雖然已經太平,但忘掉戰(zhàn)爭必然危險?!瘧嵟?,是背叛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爭斗,是最末的節(jié)操。追求戰(zhàn)爭勝利、窮兵黷武的人,沒有不后悔的。當年秦始皇并吞列國,爭勝不休,派蒙恬帶兵攻打匈奴,開疆辟土達到千里,這一帶都是湖泊和鹽堿地,不能種植糧食,于是讓天下百姓迅速地用車船運輸糧食,從沿海地區(qū)開始,運到北河,大概起運時的三十鐘糧食,到目的地只剩下一石。男子辛苦耕作,收獲還不夠繳納軍糧,女子紡線績麻,織出來的布帛還不夠做軍營的帳篷,百姓傾家蕩產,不能養(yǎng)活家人,因而天下開始反叛秦朝。匈奴難以制服,并不是到這一代才這樣。匈奴行盜天下,侵犯邊境,擄掠人畜,是他們的生業(yè),他們的天性使他們這樣做。虞、夏、商、周時期,本來就不對匈奴征收賦稅,實行監(jiān)督,而把他們視為禽獸,不當人看。如今,不向上觀察虞、夏、商、周的傳統(tǒng),反而向下沿用近代的過失,這是我最憂慮的事情,也是百姓們所疾苦的事?!?/p>

主父偃的同鄉(xiāng)嚴安上書說:“現(xiàn)在百姓花費錢財很是奢侈腐化,車馬、衣裘、房屋住宅、音樂美色、美味佳肴,都競相修飾,將自己的欲望展示于天下。生活奢侈而沒有節(jié)制,就永遠無法滿足欲望,百姓就會本末倒置,放棄農業(yè)而從事工商業(yè)。工商業(yè)不可能白得,所以縉紳不害怕做欺詐的事,帶劍的競相殺人以巧取豪奪,而世人卻不知慚愧,因此不停地追逐財物,犯法的人很多。

臣愿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貧富不相耀以和其心;心志定則盜賊消,刑罰少,陰陽和,萬物蕃也。昔秦王意廣心逸,欲威海外,北攻胡,南攻越,宿兵于無用之地十有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于道樹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滅世絕祀,窮兵之禍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龍城,議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長策也?!?/p>

無終徐樂上書曰:“臣聞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陳涉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涉之所以為資也,此之謂土崩。吳、楚七國,號皆萬乘,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者,此其故何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賢主之所宜留意而深察也。間者,關東谷數(shù)不登,年歲未復,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推數(shù)循理而觀之,民宜有不安其處者矣。不安,故易動,易動者,土崩之勢也。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機,修之廟堂之上,而銷未形之患,其要期于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p>

我希望為民眾設立制度以防止他們過度的欲望,使富人不向窮人夸耀以平和民心;民心安定了,盜賊就會消除,刑罰就會減少,陰陽調和,萬物茂盛。從前,秦始皇志高意廣,意欲侵霸海外,向北進攻匈奴,向南攻打越人,將軍隊駐扎在無用的地方達十幾年,成年男子披上鎧甲,成年女子運輸糧餉,生活困苦,活不下去,紛紛在路邊的樹上吊死,死者一個接著一個。等到秦始皇死了,天下反叛,秦朝滅亡,祭祀斷絕,這都是窮兵黷武造成的禍害。所以周朝失之于衰弱,秦朝失之于強暴,不改變國政造成了禍害?,F(xiàn)在朝廷攻打南夷,使夜郎入朝稱臣,降服羌人和僰人,奪取薉州,建起城邑,深入到匈奴內部,燒毀匈奴的龍城,議臣們都加以贊美,這只是讓大臣們得到好處,而不是治理國家的長久之計?!?/p>

無終縣人徐樂上書說:“我聽說天下最大的禍患在于土崩,而不在瓦解。陳涉從貧民的街巷里興起,舉起長戟,袒露著一邊的胳膊,大聲呼叫,天下人聞風響應,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百姓困苦而君主卻不加撫恤,下面怨恨而君主卻不知情,社會風氣已經敗亂而國家政治仍得不到治理,這三條,正是陳涉借以起事的資本,這就叫土崩。吳、楚等七國,號稱為萬乘之王,他們的威力足以統(tǒng)轄封地全境,財力足以獎賞他的官吏民眾,但是他們不能向西搶奪國家的尺土寸地,反而遭到擒拿,這是什么原因呢?那時,先帝的德政還沒有衰減,而百姓大多安居樂業(yè),所以反叛諸侯得不到本人封地以外的支援,這就是所謂的瓦解。這兩點,是涉及國家安危的要點,賢明的君主對此應該留心注意而且細致考察。近來,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連年糧食歉收,年景沒有恢復正常,百姓大多貧窮困苦,再加上邊境戰(zhàn)事的沉重負擔,按照常規(guī)常理來看,百姓中應該會出現(xiàn)不安于現(xiàn)狀的人。人不安于現(xiàn)狀,就容易產生動亂;容易動亂,就是土崩的局勢。所以賢明的君主只有觀察世間事物變化的根源,明白安危的關鍵,在朝廷治理時政,就能把禍患消除在成形之前,而要領只是設法使天下不出現(xiàn)土崩的局勢。”

書奏,召見,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皆拜為郎中,偃尤親幸,一歲中凡四遷,為中大夫。大臣畏其口,賂遺累千金?;蛑^偃曰:“太橫矣!”偃曰:“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p>

甲寅(前127) 二年

冬,賜淮南王安幾杖,毋朝?!〈赫拢t諸侯王得分國邑,封子弟為列侯。

主父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然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上從之。于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

匈奴入寇,遣衛(wèi)青等將兵擊走之,遂取河南地,立朔方郡,募民徙之。

匈奴入上谷、漁陽,遣衛(wèi)青、李息擊走之,遂取河南地。詔封青為長平侯。主父偃言:“河南地肥饒,外阻河,城之以逐匈奴,省轉戍,廣中國,滅胡之本也?!惫浣匝圆槐?。

奏書呈上,武帝召見了他們三人,對他們說:“諸位原來都在哪里?為什么我們相見得這么晚呢?”將他們都任命為郎中。主父偃尤其受到武帝的寵信,一年里連升四次官,擔任了中大夫。大臣們都害怕他的口,賄賂他的財物價值千金。有人對主父偃說:“您太蠻橫了!”主父偃說:“我活著的時候如果享受不到五鼎進餐的榮耀,死了就領受五鼎烹煮的酷刑吧?!?/p>

甲寅(前127) 漢武帝元朔二年

冬季,武帝賜給淮南王劉安幾案和手杖,恩準不必進京朝見?!〈赫拢涞巯略t準許諸侯王可以把自己封國的城邑分封給子弟,封為列侯。

主父偃勸武帝道:“古代,諸侯封地不超過百里,朝廷強大、地方弱小的這種局面容易控制。如今的諸侯有的連城幾十座,封地方圓千里,控制寬松時,諸侯就驕橫奢侈,容易做出淫亂的事情;朝廷控制得緊時,諸侯們就倚仗自身的強大,聯(lián)合起來反叛朝廷。如果以法令來分割削弱他們,就會產生叛亂的萌芽。然而諸侯王的子弟有的達十幾個人,而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其他人沒有尺寸的封地,這就使得仁孝之道得不到彰明。希望陛下命令諸侯王可以把朝廷的恩惠推廣到其他子弟身上,用本國的土地封他們?yōu)楹?。他們人人都能如愿以償,陛下表面上是施行恩德,實際上分裂了封國的土地,不采用削奪的方法,卻能使諸侯王的封國漸漸衰弱?!蔽涞勐爮牧怂囊庖?。從這時開始,諸侯王國被分割,而諸侯王的子弟都成了侯。

匈奴入侵,武帝派衛(wèi)青等人率兵出擊,擊退匈奴,于是奪取了黃河以南的地區(qū)。在此設置朔方郡,招募民眾遷徙居住。

匈奴入侵上谷、漁陽,武帝派衛(wèi)青、李息出擊,打退來敵,于是奪取了黃河以南地區(qū)。武帝下詔封衛(wèi)青為長平侯。主父偃說:“黃河以南,土地肥沃富饒,對外有黃河作為天然屏障,在此地修筑城池可以驅逐匈奴,對內節(jié)省了轉運輸送屯戍漕運的開支,又拓寬了中國的疆域,這是消滅匈奴的根本方法。”公卿們都認為不便利。

上竟用偃計,立朔方郡,募民徙者十萬口,筑城繕塞,因河為固。轉漕甚遠,自山東咸被其勞,費以數(shù)十百巨萬,府庫并虛。

三月晦,日食。 徙郡國豪桀于茂陵。

主父偃說上曰:“天下豪桀、并兼、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上從之。

軹人郭解,關東大俠也,亦在徙中。衛(wèi)青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徙?!鄙显唬骸敖獠家?,權至使將軍為言,此其家不貧?!弊溽憬饧摇=馄缴{殺人甚眾,上聞之,下吏捕治,所殺皆在赦前。軹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譽郭解,生曰:“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解客聞,殺此生,斷其舌。吏以此責解,解實不知。吏奏解無罪。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于解殺之,當大逆無道?!彼熳骞?。

燕王定國、齊王次昌,皆有罪自殺,國除;誅齊相主父偃,夷其族。

燕王定國與父姬奸,奪弟妻,殺肥如令郢人,郢人家告之。主父偃從中發(fā)其事,公卿請誅之。定國自殺,國除。

武帝最終還是采用了主父偃的計策,在那里設置了朔方郡,招募了十萬民眾遷徙到此地,修建城邑,修繕要塞,以黃河天險作為天然屏障。水陸運輸?shù)木嚯x很遙遠,從崤山以東的地區(qū),百姓都承受著運輸?shù)闹刎?,耗費高達數(shù)十百萬萬,錢府糧庫一空如洗。

三月的最后一天,出現(xiàn)日食?!〕⑦w徙各郡國的豪強到茂陵邑居住。

主父偃勸說武帝道:“天下的豪強、兼并他人的富戶和鼓動大眾騷亂的人,都可以將他們遷徙到茂陵邑去居住,這樣對內充實了京城,對外消除了奸邪勢力,這就是所謂的不通過誅殺就能消除禍害?!蔽涞勐爮牧怂囊庖姟?/p>

軹縣人郭解是函谷關以東地區(qū)的大俠,亦在遷徙的行列中。衛(wèi)青替郭解說話:“郭解家中貧困,不符合遷徙的標準?!蔽涞壅f:“郭解是一介布衣,權勢大到能夠使將軍替他說情,這就說明他家并不窮。”終于還是遷徙了郭解全家。郭解平生為一點小事而殺死的人很多,武帝聽說以后,就派官吏將郭解逮捕審查,發(fā)現(xiàn)郭解所犯的罪都在頒布赦令以前。軹縣有個儒生陪侍前來審案的使者,座中有客人贊揚郭解,儒生說:“郭解專門以奸邪觸犯國法,怎么能稱他賢能呢?”郭解的門客聽說以后,就殺了這個儒生,割掉了他的舌頭。官吏以此事來責問郭解,郭解確實不知道此事。官吏向武帝奏報郭解無罪。公孫弘議論說:“郭解只是一介布衣,卻行俠任權,因為一點小事就殺人;郭解雖然不知道儒生被殺的事情,但這個罪比郭解親手殺人還要大,應當按大逆不道罪論處?!庇谑菍⒐鉁缱?。

燕王劉安國、齊王劉次昌,都因有罪自殺,封國被廢除;齊相主父偃被誅殺,全家被滅族。

燕王劉定國與他父親康王的姬妾私通,又奪走了他弟弟的妻子,他殺死了肥如縣的縣令郢人,郢人的家人告發(fā)了他。主父偃從中朝把這份彈劾文書轉給外朝大臣,公卿請求誅殺劉定國。劉定國自殺而死,封國被廢除。

齊厲王次昌亦與姊通,偃嘗欲納女于齊王,不許,因言于上曰:“臨菑殷富,非親愛子弟不得王。今齊王屬疏,又與姊亂,請治之。”于是拜偃為齊相。至齊,急治王后宮宦者,辭及王,王懼自殺。上聞大怒,以為偃劫其王令自殺,乃征下吏。偃辭不服,上欲勿誅,公孫弘曰:“齊王自殺、國除,偃本首惡。不誅之,無以謝天下?!蹦俗逭D之。

以孔臧為太常。

上欲以孔臧為御史大夫,辭曰:“臣世以經學為業(yè),乞為太常,典臣家業(yè),與從弟侍中安國,綱紀古訓,使永垂來嗣。”上乃以為太常,其禮賜如三公。

乙卯(前126) 三年

冬,匈奴軍臣單于死,弟伊稚斜單于立?!∫怨珜O弘為御史大夫。春,罷蒼???。

時,通西南夷,東置蒼海,北筑朔方之郡。公孫弘數(shù)諫,以為罷敝中國,以奉無用之地,愿罷之。天子使朱買臣等難以置朔方之便,發(fā)十策,弘不得一,乃謝曰:“山東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罷西南夷、蒼海,而專奉朔方?!鄙夏嗽S之。

弘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曰:“弘位三公,奉祿甚多,為此,詐也?!鄙蠁柡耄胫x曰:“有之。夫九卿與臣善者無

齊厲王劉次昌也和他姐姐私通,主父偃想把女兒嫁給齊王,沒有得到同意,于是趁機對武帝說:“齊都臨淄殷實富裕,不是天子的親弟弟和兒子,不能封在此地為王。如今齊王與陛下的關系越發(fā)疏遠了,又和他姐姐私通,請求查處齊王。”武帝于是任命主父偃擔任齊國的相。主父偃到了齊國,馬上逮捕齊王后宮的宦官,供詞牽連到齊王,齊王畏罪自殺。武帝聽說以后,大為發(fā)怒,認為是主父偃脅迫齊王自殺的,就把他逮捕下獄。主父偃上書不服罪,武帝想不殺他,公孫弘說:“齊王自殺,廢除封國,主父偃本是罪魁禍首。不殺他,陛下就沒法向天下人謝罪。”武帝就將主父偃滅族。

武帝任命孔臧為太常。

武帝想任命孔臧為御史大夫,孔臧辭謝說:“我家世代以傳習經學為業(yè),請求讓我擔任太常,典掌我的家業(yè),和堂弟、侍中孔安國一起總結、歸納古人的成訓,使儒學能永傳后世。”武帝于是任命孔臧為太常,對他的禮儀賞賜如同三公。

乙卯(前126) 漢武帝元朔三年

冬季,匈奴軍臣單于死,他的弟弟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涞廴蚊珜O弘為御史大夫。春季,廢除了蒼海郡。

這時,朝廷正在打通西南夷,在東部設置蒼海郡,在北部修筑朔方郡的郡城。公孫弘多次向武帝進諫,認為這是以中原地區(qū)的疲憊來奉養(yǎng)那些沒用的地方,請求武帝廢止這些做法。武帝讓朱買臣等人對公孫弘進行反駁,論說設置朔方郡的便利,提了十個問題,公孫弘一個也不能回答,于是請罪說:“我是崤山以東的鄙陋之人,不知道設置朔方郡有這么多便利。請求廢止修建西南夷、蒼???,而集中力量興建朔方郡?!蔽涞塾谑峭饬怂恼埱?。

公孫弘用麻布做被子,吃飯時不設兩種肉菜。汲黯說:“公孫弘位列三公,俸祿很多,他這么做是騙人的?!蔽涞墼儐柟珜O弘,公孫弘謝罪說:“有這么回事。在九卿之中跟我關系好的,沒有

過黯,然今日廷詰臣,誠中臣之病。臣誠飾詐,欲以釣名。且無黯忠,陛下安得聞此言?”上以為謙讓,愈益厚之。

赦。 以張騫為太中大夫。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攻破之,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余眾遁逃遠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鄙夏寄芡ㄊ乖率险?,張騫以郎應募。出隴西,徑匈奴中。單于得之,留十余歲。騫得間西走,數(shù)十日,至大宛。大宛為發(fā)導譯,抵康居,傳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為王,既擊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饒,少寇,殊無報胡之心。騫留歲余,乃還。復為匈奴所得。會匈奴亂,騫乃逃歸。初行時百余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

匈奴入代郡、雁門?!∠牧?,皇太后崩?!∏?,罷西夷。 以張湯為廷尉。

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時上方鄉(xiāng)文學,湯陽浮慕,事董仲舒、公孫弘等,以兒寬為奏讞掾,以古法義決疑獄。所治,即上意所欲罪,與監(jiān)、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jiān)、史輕平者,上由是悅之。湯于故人子弟調護之尤厚,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是以得聲譽。汲黯數(shù)質責湯于上前曰:“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yè),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何空取高皇帝約束紛更之為?

比過汲黯的,今天他在朝廷上質問我,確實擊中了我的要害。我確實是矯飾造作,想以此來沽名釣譽。要是沒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能聽到這樣的話?”武帝認為公孫弘是在謙讓,反而更加尊重他。

大赦天下?!∥涞廴蚊鼜堯q為太中大夫。

當初,匈奴前來歸降的人說:“月氏原先居住在敦煌和祁連山之間,是個強國,匈奴攻破了它,殺死了月氏國王,用他的頭顱做飲酒的器皿。其余的部眾逃跑到遠方,怨恨匈奴,但苦于沒有人跟他們聯(lián)合攻打匈奴?!蔽涞壅心寄艹鍪乖率蠂娜耍瑥堯q以郎官的身份應募。他從隴西郡出發(fā),直接深入匈奴的內陸。被匈奴單于抓住,拘押了十多年。張騫得到機會向西方逃去,過了幾十天,到達大宛。大宛國替他安排了向導和翻譯,抵達康居國,再轉送到大月氏國。大月氏國的太子做了國王,攻占大夏國以后,將它的土地分割后住了下來。當?shù)胤饰指火?,很少有外來侵略,已經沒有一點報復匈奴的想法。張騫待了一年多,就啟程回國。又被匈奴人抓住。正好碰上匈奴內部混亂,張騫才得以逃回漢朝。出發(fā)時有一百多人,離開漢朝十三年,只有兩個人得以生還。

匈奴入侵代郡、雁門郡?!∠牧拢侍笕ナ?。 秋季,朝廷罷廢西夷地區(qū)的建置?!∪蚊鼜垳珵橥⑽尽?/p>

張湯為人狡詐,玩弄巧智來駕馭他人。當時武帝正心向儒術,張湯就假裝敬慕、尊重董仲舒、公孫弘等人,他任用兒寬為奏讞掾,用古代的法令和經義來判決疑難案件。張湯審理案件時,如果是皇帝想加罪的人,就把他交給執(zhí)法嚴厲的監(jiān)、史審訊;如果是皇帝想從輕發(fā)落的人,就把他交給執(zhí)法輕平的監(jiān)、史審訊,武帝因此對他很滿意。張湯對于老朋友的子弟,照顧得尤其周到;去諸公府上拜訪、請安,不避嚴寒酷暑,因而博得良好聲譽。汲黯多次在武帝面前質問、責備張湯:“您身為公卿,上不能褒揚先帝的功業(yè),下不能抑制天下百姓的邪心,使國家安定,百姓富裕,監(jiān)獄空虛,為什么卻只知道把高皇帝制定的法律胡亂更改呢?

而公以此無種矣!”黯時與湯論議,湯辯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厲守高,不能屈,忿發(fā),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丙辰(前125) 四年

夏,匈奴入代郡、定襄、上郡。

丁巳(前124) 五年

冬十一月,丞相澤免,以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

丞相封侯自弘始。時上方興功業(yè),弘于是開東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嘗奏言:“十賊弩,百吏不敢前。請禁民毋得挾弓弩,便?!鄙舷缕渥h,侍中吾丘壽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衛(wèi)而施行陳。秦兼天下,銷甲兵,折鋒刃,其后民以耰、鋤、棰、梃相撻擊,犯法滋眾,卒以亂亡。故圣王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且愚聞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聞弓矢之為禁也。且所為禁者,為盜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誅,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備而抵法禁,是擅賊威而奪民救也,竊以為大不便?!鄙弦噪y弘,弘詘服焉。

而您將會因此而斷子絕孫!”汲黯經常與張湯辯論,張湯的言論常死摳法律條文,苛細周密;汲黯剛強嚴厲,堅守高節(jié),但不能駁倒張湯,憤怒地大罵張湯:“天下人都說刀筆吏不能做公卿,果然如此!如果都按張湯的主張去做,將會使天下人都陷入并腳站立、側目而視的窘困境地了?!?/p>

丙辰(前125) 漢武帝元朔四年

夏季,匈奴入侵代郡、定襄郡和上郡。

丁巳(前124) 漢武帝元朔五年

冬十一月,丞相薛澤被免職,武帝任命公孫弘為丞相,封為平津侯。

丞相被封侯,從公孫弘開始。當時,漢武帝正在大規(guī)模建功立業(yè),公孫弘于是打開相府東門來招攬賢人,和他們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公孫弘曾經上奏道:“十個強盜拉滿弓弦,能讓上百名官吏不敢上前。請求下令禁止百姓隨身攜帶弓箭,以利于地方治安?!蔽涞郯阉慕ㄗh交給官員討論,侍中吾丘壽王反對說:“我聽說古代人制造出五種兵器,不是為了相互殘殺,而是用來制止暴力、討伐邪惡的。百姓生活安定時,就用來制服猛獸,防備緊急情況;有戰(zhàn)事發(fā)生,就用來設防、保衛(wèi),布置戰(zhàn)陣。秦朝兼并天下,銷毀兵器,折斷刀鋒,后來百姓用耰、鋤、棰、梃等各種農具互相攻擊,違法犯罪的人日益增多,最終天下大亂而滅亡。所以圣明的君主推行教化,減少禁令和防范,因為明白這些是依靠不了的。而且我聽說圣明的君主用射禮來教化百姓,從沒聽說過禁止使用弓箭的。況且禁止使用弓箭的原因,是盜賊用弓箭攻殺、劫掠;攻殺、劫掠是死罪,卻不能禁絕,說明大奸之人并不害怕重刑,堅決不回避。我擔心壞人攜帶弓箭而官吏不能禁止,良民卻因用弓箭自衛(wèi)而觸犯法律,這是助長了壞人的威風而剝奪了百姓正當防衛(wèi)的權利,我私下認為這是很不合適的?!蔽涞垡源嗽憜柟珜O弘,公孫弘聽從了他的建議。

弘外寬內深,諸嘗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后竟報之。汲黯嘗面觸弘,弘欲誅之以事,乃言上曰:“右內史界部中多貴人、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內史?!鄙蠌闹?/p>

春,大旱?!⌒倥芩贩剑残l(wèi)青率六將軍擊之。還,以青為大將軍。

匈奴右賢王數(shù)侵擾朔方,天子令車騎將軍青將三萬騎出高闕,將軍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俱出朔方,李息、張次公俱出右北平,凡十余萬人,皆領屬青擊匈奴。右賢王飲醉,青等夜至圍之。右賢王驚,潰圍北去。得裨王十余人,眾萬五千余人,畜數(shù)十百萬,于是引兵還。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屬,益封八千七百戶。封青三子、諸將、校尉七人為列侯。

青尊寵于群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青聞,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雖貴,有時侍中,上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

夏六月,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

公孫弘外表寬厚而內藏心機,與他曾經有過矛盾的人,不論關系遠近,他即使表面上裝作與人為善,以后終究要報復。汲黯曾經當面頂撞過公孫弘,公孫弘想找借口殺死他,就向武帝建議:“右內史管界,居住著很多重臣、宗室,難以治理,不是平素有威望的大臣不能勝任,請將汲黯改任為右內史。”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議。

春季,發(fā)生嚴重旱災。 匈奴入侵朔方郡,武帝派遣衛(wèi)青率領六位將軍出擊匈奴。得勝回朝,武帝任命衛(wèi)青為大將軍。

匈奴右賢王多次率兵侵擾朔方郡,武帝令車騎將軍衛(wèi)青率領三萬兵馬從高闕出發(fā),將軍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一起從朔方出兵,李息、張次公一起從右北平出塞,總共十幾萬人馬,都由衛(wèi)青統(tǒng)領出擊匈奴。匈奴右賢王喝醉了酒,衛(wèi)青等人乘夜殺到,包圍了右賢王大營。右賢王大驚,沖破包圍向北逃跑。漢軍俘虜了匈奴十幾員偏將,部眾一萬五千多人,牲畜近百萬頭,于是得勝率兵回朝。

武帝派使者帶著大將軍印,來到軍中封衛(wèi)青為大將軍,各路將領都歸衛(wèi)青統(tǒng)領,又加封給食邑八千七百戶。并封衛(wèi)青的三個兒子和七位將軍、校尉為列侯。

衛(wèi)青的尊寵超過所有的朝廷大臣,公卿以下的官員都對衛(wèi)青謙卑奉承,唯獨汲黯與衛(wèi)青分庭抗禮。有人勸說汲黯:“皇上是想讓群臣都居于大將軍之下,大將軍尊貴,您不能不下拜?!奔橱稣f:“以大將軍的身份而有長揖不拜的客人,大將軍反而不尊貴嗎!”衛(wèi)青聽說后,更覺得汲黯賢明,多次向汲黯請教國家、朝廷的疑難大事,比平日更加尊重他。衛(wèi)青雖然受尊貴,有時入宮,武帝就坐在床邊接見他;丞相公孫弘在武帝空閑時謁見,武帝有時不戴帽子;而汲黯謁見時,武帝不戴帽子就不接見。武帝曾經坐在陳列兵器的帳中,汲黯前來奏事,武帝沒戴帽子,看見汲黯,急忙躲進帳中,派人傳話,批準他的奏章。汲黯受到的禮敬就是這樣的。

夏六月,朝廷為博士設置弟子五十人。

詔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其令禮官勸學興禮以為天下先!”于是丞相弘等奏:“請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第其高下,以補郎中、文學、掌故。即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其不事學,若下材輒罷之。又吏通一藝以上者,請皆選擇以補右職?!鄙蠌闹W源斯?、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學之士矣。

秋,匈奴入代。 削淮南二縣。賜衡山王賜書不朝。

初,淮南王安好讀書屬文,喜立名譽,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shù)千人,多江、淮間輕薄士,常以厲王遷死感激安。安乃治戰(zhàn)具,積金錢。郎中雷被愿奮擊匈奴,安斥免之。是歲,被亡之長安,上書自明。事下廷尉治,蹤跡連安。上遣使即訊,太子遷欲使人刺殺漢使,不果。公卿奏:“安格明詔,當棄市。”詔削二縣。安恥之,為反謀益甚。

安與衡山王賜相責望,禮節(jié)間不相能。賜聞安有反謀,恐為所并,亦結賓客為反具,使陳喜、枚赫作車、鍛矢,刻天子璽、將相軍吏印。當入朝,過淮南,乃昆弟語,除前隙,約束反具。上書謝病,上賜書不朝。

戊午(前123) 六年

春二月,遣衛(wèi)青率六將軍擊匈奴。

大將軍青出定襄,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

武帝下詔說:“我聽說,對百姓應用禮引導,用樂教化。如今禮樂敗壞喪失,我很憂慮。命令禮官勸勉百姓學習,興復禮教,為天下樹立榜樣?!庇谑秦┫喙珜O弘等人上奏:“請為博士官設置弟子五十人,免除他們的賦稅、徭役,按品學的高低,分別充任郎中、文學、掌故等官職。如果有特別優(yōu)秀的,就提名推薦;而那些不學無術的庸才,就予以罷黜。另外,官吏中有精通一種以上技藝的,請求全部挑選出來,升官晉職?!蔽涞劢邮芰诉@個建議。從此以后,公卿、大夫、士、吏中有學問的人越來越多。

秋季,匈奴入侵代郡。 武帝削減淮南王劉安的兩個縣。賜書信給衡山王劉賜,準許他不來朝見。

當初,淮南王劉安喜歡讀書寫文章,又好沽名釣譽,招納的賓客和方術之士達幾千人,大多是江、淮一帶的輕薄之徒,他們常常用厲王在流放途中死亡一事刺激劉安。劉安于是制造用于戰(zhàn)爭的武器,積蓄金錢。郎中雷被愿意去奮擊匈奴,但被劉安斥責,免去了官職。這一年,雷被逃到長安,上書朝廷說明自己的冤情。漢武帝把此事交給廷尉處理,事情牽連到劉安。武帝派使者去詢問有關情況,淮南王的太子劉遷想派人刺殺漢朝廷使者,沒有成功。公卿們上奏認為:“劉安犯了阻礙圣旨的大罪,應該當眾斬首?!蔽涞巯略t令削減了淮南王的兩個縣。劉安以此為恥,更加緊地準備謀反。

劉安與衡山王劉賜互相指責,在禮節(jié)上水火不容。劉賜聽說劉安有反叛的陰謀,恐怕被他吞并,于是他結交賓客,準備武器,命令陳喜、枚赫制作戰(zhàn)車、打造弓箭,雕刻天子的印璽和文武百官的印信。劉賜按例進京朝見,經過淮南國,與劉安用兄弟的語言交談,消除前嫌,約定共同反叛。劉賜上書稱病,武帝賜書信給他,準許他可以不來朝見。

戊午(前123) 漢武帝元朔六年

春二月,武帝派遣衛(wèi)青率領六將軍出擊匈奴。

大將軍衛(wèi)青從定襄郡出發(fā),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

李沮皆屬,斬首數(shù)千級而還。

赦。 夏四月,衛(wèi)青復率六將軍擊匈奴。前將軍趙信敗降匈奴。

青復將六將軍出定襄擊匈奴,斬首虜萬余人。右將軍建、前將軍信并軍,逢單于兵,與戰(zhàn)一日余,漢兵且盡。信將其余騎降匈奴,建盡亡其軍,脫身亡自歸。議郎周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威?!鼻嘣唬骸扒嘈业靡苑胃镄虚g,不患無威。職雖當斬將,然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誅于境外,于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遂囚建詣行在所。詔貶為庶人。

青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善騎射,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于是封為冠軍侯。校尉張騫以知水草處,軍得不乏,封博望侯。信教單于益北絕幕,以誘罷漢兵,徼極而取之,毋近塞。單于從之。

六月,詔民得買爵、贖罪;置武功爵。

是時,漢比歲擊胡,斬捕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余萬斤,而漢軍士馬死者十余萬,兵甲轉漕之費不與焉。于是大司農經用竭,不足以奉戰(zhàn)士,乃詔令民得買爵贖罪。置買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買爵至千夫者,得先除為吏。吏道雜而多端,官職耗廢矣。

李沮都歸他統(tǒng)領,斬殺匈奴幾千人,得勝而還。

大赦天下?!∠乃脑?,衛(wèi)青又率領六將軍出擊匈奴。前將軍趙信戰(zhàn)敗,投降匈奴。

衛(wèi)青又率領六位將軍從定襄郡出發(fā)攻打匈奴,斬殺、俘虜了一萬多人。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合兵一處,與匈奴單于的部隊遭遇,兩軍交戰(zhàn)了一天多,漢軍傷亡殆盡。趙信率領殘余騎兵投降匈奴,蘇建全軍覆沒,獨自脫身逃回。議郎周霸說:“自從大將軍出征以來,從沒有斬過一員副將。如今蘇建丟棄了自己的部隊,可將他斬首以顯示大將軍權威?!毙l(wèi)青說:“我有幸以皇帝近親的身份統(tǒng)率大軍,不擔心沒有權威。雖然我有權斬殺將領,但作為大臣,身受尊寵,不敢擅自在國境之外誅殺將領,以顯示做人臣的不敢專權,不是也很好嗎?”于是將蘇建囚禁起來,送到武帝所在的地方。武帝下詔貶為庶人。

衛(wèi)青的外甥霍去病,年方十八,擅長騎馬射箭,擔任票姚校尉,曾經率領八百名輕騎勇士,將大軍丟棄在幾百里外的地方獨自尋找戰(zhàn)機,斬殺、俘虜?shù)臄耻姵^自己的損失,被封為冠軍侯。校尉張騫因為知道水草豐厚的地方,使部隊不缺供給,被封為博望侯。趙信建議匈奴單于再向北撤軍,穿過沙漠,以引誘漢軍,使他們疲勞,等到漢軍極度疲勞時再進攻,不要迫近邊塞。單于聽從了他的建議。

六月,武帝下詔允許百姓可以購買爵位、可以花錢贖罪;設置武功爵。

當時,漢朝連年出擊匈奴,賜給斬殺、俘虜敵人的勇士的黃金達到二十多萬斤,而漢軍兵士、馬匹死亡的也有十多萬,還不算兵器衣甲和運輸糧草的費用。因此大司農的經費枯竭,已不足以供應軍需,武帝于是下詔,允許百姓可以花錢買爵和贖罪。設置買官,名為武功爵,一級為十七萬。凡是購買官爵到“千夫”的,可以優(yōu)先任用。從此,做官的途徑雜而且多,官職就混亂變壞了。

己未(前122) 元狩元年

冬十月,祠五畤,獲一角獸,以燎。始以天瑞紀元。

行幸雍,祠五畤,獲獸,一角而足有五蹄。有司言:“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云。”于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有司又言:“元宜以天瑞命,一元曰'建’,二元以長星曰'光’,今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云。”

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自殺。

淮南王安與賓客左吳等日夜為反謀。召中郎伍被與謀反事,被始以為不可。安固問之,被曰:“今諸侯無異心,百姓無怨氣,可偽為詔,徙郡國豪桀于朔方;又偽為詔獄,盡逮諸侯太子、幸臣,使民怨,諸侯懼,即使辯士隨而說之,儻可徼幸什得一乎!”安又欲使人偽得罪而西事大將軍,一日發(fā)兵,即刺殺大將軍。且曰:“漢廷大臣,獨汲黯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等,如發(fā)蒙振落耳?!睍又\殺漢使事覺,廷尉逮捕,安欲發(fā)兵,猶豫未決。被自詣吏告與安謀如此。上使宗正以符節(jié)治安,未至,安自剄,王后、太子伏誅,諸所與謀反者皆族。

捕得陳喜于衡山王子孝家。孝聞律:先自告,除其罪,即先自告所與謀反者枚赫、陳喜等。公卿請逮捕賜治,賜自剄死,王后、太子及孝皆棄市。

己未(前122) 漢武帝元狩元年

冬十月,武帝在五畤祭祀,捉到一頭一角獸,獻在祭壇上焚燒。開始用上天所降的祥瑞紀元。

武帝巡幸到雍地,在五畤祭祀,捉到一只長有一只角、五只蹄子的怪獸。有關官員奏道:“陛下虔誠恭敬地祭祀,上帝作為回報,賜給陛下一角獸,這大概就是麒麟。”于是將一角獸獻上五畤祭壇,每個祭壇上加一頭牛,一齊焚燒。有關官員又奏道:“帝王的年號應該用上天所降的祥瑞命名,陛下的第一個年號稱為'建’,第二個年號因長星出現(xiàn)稱為'光’,而這次的年號是因為郊祭時捉到一角獸,應該稱為'狩’?!?/p>

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不成,自殺。

淮南王劉安與門客左吳等人日夜準備謀反。劉安招來中郎伍被,與他討論謀反之事,伍被開始認為不可。劉安堅持詢問,伍被說:“如今諸侯沒有二心,百姓沒有怨氣,大王可以偽造詔書,說是要將郡國的豪強之士遷徙到朔方郡;再偽造詔獄之書,聲稱要全部逮捕各諸侯的太子、寵臣,使得百姓怨恨,諸侯恐懼,然后派遣能言善辯的人隨即到各地游說,或許可以僥幸有十分之一的希望吧!”劉安又準備派人假裝在淮南國犯罪而向西逃到大將軍衛(wèi)青門下,一旦發(fā)兵,就刺殺衛(wèi)青。劉安并且說:“朝中大臣,只有汲黯喜好犯上直諫,是忠守臣節(jié)、為忠義而死之人,難以迷惑,至于游說丞相公孫弘等人,就像揭掉蓋布或者搖落枯葉一樣容易?!边m逢淮南國太子劉遷謀殺朝廷使臣的事情被告發(fā),廷尉前來逮捕劉遷,劉安準備起兵造反,但猶豫不決。伍被自己到廷尉那里告發(fā)與劉安謀反的情況。武帝派宗正持皇帝的符節(jié)處治劉安,宗正還沒到,劉安就自刎而死,淮南王后、太子都被處死,所有參與謀反的人一律滅族。

從衡山王的兒子劉孝家中將陳喜抓獲。劉孝聽說法律規(guī)定:先行自首的,可以免除罪責,就自己先向朝廷告發(fā)了共同參與謀反的枚赫、陳喜等人。公卿們奏請將衡山王劉賜逮捕治罪,劉賜自刎而死,他的王后、太子以及劉孝都被當眾斬首。

凡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桀等死者數(shù)萬人。侍中莊助素與安交結,受其賂遺。上薄其罪,張湯以為助“腹心之臣,與諸侯交私,罪不可赦”,遂棄市。

夏四月,赦?!×⒆訐榛侍?。 五月晦,日食。遣博望侯張騫使西域,始通滇國,復事西南夷。

初,張騫自月氏還,具為天子言西域諸國風俗:“大宛在漢正西,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多善馬,有城郭、室屋。其東北則烏孫,東則于窴。于窴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鹽澤去長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羌,鬲漢道焉。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國,隨畜牧,與匈奴同俗。大夏在大宛西南,與大宛同俗。臣在大

天子既聞諸國多奇物而兵弱,貴漢財物,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騫言為然。乃令騫因蜀犍為發(fā)間使四道并出,求身毒國。

因淮南王、衡山王謀反兩案受牽連而被處死的列侯、二千石官員、豪強之士共達幾萬人。侍中莊助平素與劉安關系很好,接受過劉安的賄賂、饋贈。武帝認為這只是小罪,張湯認為“莊助作為皇上的心腹之臣,卻與諸侯私下交好,罪不可赦”,于是,莊助被當眾斬首。

夏四月,大赦天下?!∥涞哿⒒首觿樘印!∥逶碌淖詈笠惶?,出現(xiàn)日食?!∥涞叟汕膊┩顝堯q出使西域,第一次通滇國,重新經營西南夷地區(qū)。

當初,張騫從月氏國回朝,向武帝詳細介紹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大宛國在我漢朝的正西方,大約一萬里的地方,當?shù)厝硕ň?,耕田種地,多產有好馬,有城郭、房屋。在大宛國的東北方向是烏孫國,它的東面是于闐國。于闐國以西,河水都向西流入西海;以東,河流向東流入鹽澤。鹽澤一帶的河流都在地下流淌,往南就是黃河的源頭。鹽澤距長安大約五千里,匈奴國的西界在鹽澤的東面,一直到隴西長城,南面與羌人居住地接壤,阻隔了漢朝通向西域的道路。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都是游牧民族,隨著牲畜尋找水草而遷居,與匈奴的風俗習慣一樣。大夏國在大宛國的西南方向,與大宛國的風俗一樣。我在大夏國的時候,見到過邛山的竹杖和蜀地的布,我問:'它們從哪里得來的?’他們回答道:'是從身毒國買來的。’身毒國在大夏國東南方約幾千里,當?shù)氐牧曀资嵌ň樱c大夏國一樣。估計大夏國離漢朝有一萬二千里,在漢朝的西南方向。而身毒國又在大夏國東南方幾千里的地方,又有蜀地的產品,說明離蜀地不遠。如今出使大夏,如果取道西羌地區(qū),道路艱險;如果從稍北一點的地區(qū)通過,就會被匈奴人抓?。欢鴱氖竦刈?,不僅是直路,而且沒有強盜?!?/p>

武帝聽說西域諸國多產奇異之物,而且兵力薄弱,喜歡漢朝的財物,如果能夠通過仁義使他們歸附,漢朝的疆域就會擴大萬里,遠方之人將通過多重翻譯前來朝見,招致風俗各異的國家歸入漢朝,皇帝的威德將會遍布四海。因此漢武帝欣然同意張騫的建議,命令張騫從蜀地犍為派使者從四條道路同時出發(fā),前往身毒國。

各行一二千里,其北閉氐、筰,南閉嶲、昆明。殺略漢使,終莫得通,于是始通滇國,乃復事西南夷。

庚申(前121) 二年

春三月,丞相弘卒,以李蔡為丞相,張湯為御史大夫。以霍去病為票騎將軍,擊匈奴,敗之;過焉支,至祁連山而還。

霍去病為票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擊匈奴。轉戰(zhàn)六日,過焉支山千余里,斬首虜獲甚眾,收休屠王祭天金人。夏,復與公孫敖將數(shù)萬騎俱出北地,張騫、李廣俱出右北平。去病深入二千余里,逾居延,過小月氏,至祁連山,斬首三萬,虜獲尤多,益封五千戶。

是時,諸宿將所將兵,皆不如去病。去病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而諸宿將常留落不偶。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矣。

秋,匈奴渾邪王降,置五屬國以處其眾。

匈奴單于怒渾邪、休屠王為漢所殺虜數(shù)萬人,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休屠王后悔,渾邪王殺之,并其眾以降。

漢發(fā)車二萬乘迎之,縣官無錢,從民貰馬,民或匿馬,馬不具。上怒,欲斬長安令,右內史汲黯曰:“長安令無罪,獨斬臣黯,民乃肯出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敝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渾邪至,賈人與市者坐當死五百余人,黯請間

各路使者各自走出一二千里,北路被氐、筰阻擋,南路被阻于越巂、昆明。以前漢使紛紛被劫殺,終究沒能得以通過,這次是第一次通滇國,于是重新經營西南夷。

庚申(前121) 漢武帝元狩二年

春三月,丞相公孫弘去世,武帝任命李蔡為丞相,張湯為御史大夫?!∥涞廴蚊羧ゲ轵婒T將軍,出擊匈奴,打敗了匈奴;越過焉支山,到達祁連山后班師回朝。

霍去病被封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fā),攻擊匈奴。轉戰(zhàn)六天,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斬殺俘虜了很多匈奴士兵,奪得休屠王用于祭祀上天的金人。夏季,霍去病又與公孫敖率領幾萬騎兵一起從北地出發(fā),張騫、李廣都從右北平出發(fā)?;羧ゲ∩钊胄倥硟葍汕Ф嗬?,越過居延海,通過小月氏,到達祁連山,殺死匈奴三萬人,俘虜?shù)娜烁啵涞奂臃饨o他五千戶食邑。

當時,諸多久經戰(zhàn)事的將軍率領的兵馬都不如霍去病?;羧ゲ〉谋R經常要通過挑選,但他也確實敢深入敵陣,常常率領精壯騎兵走在大軍的前面;老天也確實對他的部隊特別照顧,從沒有陷入絕境,而那些老將們常因滯留落后而不能立功。因此霍去病的地位日顯尊貴,可以和大將軍衛(wèi)青相比了。

秋季,匈奴渾邪王來降,朝廷設置五個屬國來安置他的部眾。

匈奴單于對渾邪王、休屠王被漢軍殺死俘虜了幾萬人大為惱怒,想將他們招來殺掉。渾邪王和休屠王感到恐懼,密謀投降漢朝。休屠王后悔降漢,渾邪王將他殺死,吞并他的部眾投降。

漢朝征調兩萬乘車輛前往迎接,縣令沒有錢,只好向百姓賒購馬匹,有的百姓將馬匹藏匿起來,因而馬不夠數(shù)。武帝大怒,要殺長安縣令,右內史汲黯說道:“長安縣令無罪,只有把我殺了,百姓才肯交出馬匹。況且渾邪王是背叛他的君主來投降的,朝廷只需按縣的順序傳送,何至于使天下騷動不安,使中國疲敝來奉侍外族之人呢?”武帝默然不語。等渾邪王到達長安時,商人因與他們做生意而犯死罪的有五百多人,汲黯在武帝空閑時請求召見,

曰:“夫匈奴攻當路塞,絕和親,中國興兵誅之,死傷者不可勝計,而費以巨萬百數(shù)。臣愚以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以賜從軍死事者家。今反虛府庫賞賜,發(fā)良民侍養(yǎng),譬若奉驕子,愚民安知市賈長安中物,而文吏繩以為闌出財物于邊關乎!陛下縱不能得匈奴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謂庇其葉而傷其枝者,臣竊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許,曰:“吾久不聞汲黯之言,今又復妄發(fā)矣!”

居頃之,乃分徙降者邊五郡故塞外,因其故俗為五屬國。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時有候者到而希矣。

休屠王太子日?沒入官,輸黃門養(yǎng)馬。帝游宴,見馬,后宮滿側。日?等數(shù)十人牽馬過殿下,莫不竊視,至日?獨不敢。日?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馬又肥好。上奇焉,即日賜湯沐衣冠,拜為馬監(jiān),遷侍中、附馬都尉、光祿大夫,甚信愛之。貴戚多竊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鄙嫌裱伞R孕萃雷鹘鹑藶榧捞熘?,故賜日?姓金氏。

辛酉(前120) 三年

春,有星孛于東方。 夏,赦?!∏铮倥胗冶逼?、定襄?!∩綎|大水,徙其貧民于關西、朔方。

山東被水,民多饑乏,遣使虛倉稟以振,猶不足;又募

上奏道:“匈奴攻擊我邊路要塞,斷絕和親,我朝興兵討伐,傷亡不可勝數(shù),耗費了幾百萬錢物。我原來以為陛下得到匈奴人,會把他們都當作奴婢,賜給戰(zhàn)死沙場的將士家。如今反而花盡府庫賞賜他們,讓百姓侍候奉養(yǎng)他們,就像奉養(yǎng)驕橫的兒子一樣,無知的百姓哪里知道在長安城中做生意,竟會被法官判處使財物非法出關的罪名呢!陛下縱使不用匈奴的財物答謝天下,又憑借一條不重要的法律要殺死五百多名無知的百姓,這是所謂的為保護樹葉而傷害了樹枝,我私下里認為陛下的做法不可取。”武帝默然不語,沒有準奏,后來說道:“我很久沒有聽到汲黯的聲音了,如今又在這里胡言亂語了。”

過了不久,武帝將投降的匈奴人分別遷徙到邊境五郡的舊要塞之外居住,保持他們原有的風俗,設置五個屬國。自此,金城河以西,包括南山到鹽澤一帶,都沒有匈奴人了,即便有時有匈奴探馬來到,也很少了。

休屠王的太子日?沒入官府為奴,派到黃門官處養(yǎng)馬。武帝曾經在游戲飲宴時觀看馬匹,身邊站滿了后宮的美女。日?等幾十人牽著馬從殿下走過,沒有人不偷看,唯獨日?走過時,不敢窺視。日?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很莊嚴,飼養(yǎng)的馬又肥壯。武帝覺得很驚奇,當天就賜他洗澡更衣,任命為馬監(jiān),后升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武帝很是信任寵愛他?;视H國戚們多暗地里抱怨說:“陛下胡亂弄來這么一個胡兒,反而這么寵愛他?!蔽涞墼桨l(fā)厚待日?。因為休屠王曾經制作金人祭祀上天,所以賜日?姓金。

辛酉(前120) 漢武帝元狩三年

春季,東方天空中出現(xiàn)彗星?!∠募?,大赦天下?!∏锛?,匈奴侵入右北平和定襄?!♂派揭詵|地區(qū)發(fā)生重大水災,朝廷將困苦災民遷徙到函谷關以西和朔方郡。

崤山以東地區(qū)遭受水災,很多百姓都饑餓困苦,武帝派使者將倉庫中的糧食全部拿出來賑濟受災百姓,仍然不夠;又招募

富人假貸,尚不能相救,乃徙貧民關西、朔方新秦中,七十余萬口,皆仰給縣官,數(shù)歲貸與產業(yè)。使者分護,費以億計。

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

漢既得渾邪王地,隴西、北地、上郡益少胡寇,詔減三郡戍卒之半,以寬天下之繇。

作昆明池。

上將討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習水戰(zhàn)。是時,法既益嚴,吏多廢免。兵革數(shù)動,民多買復及五大夫,征發(fā)之士益鮮。于是除千夫、五大夫為吏,不欲者出馬。以故吏弄法,皆謫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得神馬于渥洼水中。

是歲,得神馬于渥洼水中。上方立樂府,造為詩賦,弦次以合八音之調。及得神馬,次以為歌。汲黯曰:“凡王者作樂,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馬,詩以為歌,協(xié)于宗廟,先帝、百姓豈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說。

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嚴峻,雖素所愛信者,小有犯法,輒按誅之。汲黯諫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諭之曰:“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且才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黯曰:“臣雖不能以言屈

富人借貸,還是不能解救,于是將貧苦災民遷徙到函谷關以西地區(qū)和朔方郡的新秦中地區(qū),共計七十多萬人,全部由官府提供衣服、糧食,幾年以內,由官府借貸生產資料。朝廷派使者分區(qū)管理,費用以億計數(shù)。

武帝下詔裁減隴西、北地、上郡駐防部隊的一半。

漢朝占有渾邪王的土地以后,隴西、北地、上郡三郡匈奴入侵日益減少,武帝下詔裁減上述三郡駐防部隊的一半,以減輕天下百姓的徭役負擔。

修挖昆明池。

武帝準備討伐昆明,因為昆明有滇池,方圓三百里,于是命令修挖昆明池以練習水戰(zhàn)。當時,法律更加苛嚴后,官吏多被免職。因為戰(zhàn)事頻繁,百姓多買爵到五大夫以逃避服役,官府可以征調服役的人日益減少。于是朝廷任命買到千夫、五大夫爵位的人擔任官吏職務,不想當官的人必須交納馬匹。官吏們有玩弄法律的,都被發(fā)配到上林苑砍伐荊棘,修挖昆明池。

從渥洼水中得到一匹神馬。

這一年,從渥洼水中得到一匹神馬。武帝正在設置樂府,將所作的詩賦配上弦樂,使它們能符合八音曲調。等到獲得神馬,武帝命令創(chuàng)作歌曲。汲黯進諫道:“大凡圣明的君主制作樂章,對上應秉承祖先,對下應教化百姓?,F(xiàn)在陛下得到一匹馬,就將詩譜成歌曲,在宗廟中演唱,先帝和百姓難道能知道唱的是什么嗎?”武帝默然無語,很不高興。

武帝招攬士大夫,常常像怕人才不夠用;但是性情嚴厲苛刻,即使是平時寵信的大臣,犯了點小錯,就按照法律將其處死。汲黯進諫道:“陛下求訪賢人很辛苦,還沒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才能,就給殺了。以有限的賢人供陛下任意的誅殺,我擔心天下的賢人將要被殺光,陛下和誰一道來治理國家呢?”汲黯說話時很憤怒,武帝卻笑著回答道:“哪個朝代沒有賢人呢?就怕人發(fā)現(xiàn)不了。而且人才就如有用的器物,有才干卻不能充分發(fā)揮,跟沒有才干一樣,不殺他還等什么呢?”汲黯說:“我雖然不能用言語說服

陛下,而心猶以為非。愿陛下自今改之,無以臣為愚而不知理也。”居久之,坐法免。

壬戌(前119) 四年

冬,造皮幣、白金,鑄三銖錢;置鹽鐵官,筭緡錢舟車。

有司言:“縣官用度大空,而富商大賈財或累萬金,不佐國家之急。請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睍r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銀、錫,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朝覲、聘享必以皮幣薦璧,然后得行。又造銀、錫為白金三品:大者直三千,次直五百,小直三百。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盜鑄者罪皆死。

于是以齊大煮鹽東郭咸陽、南陽大冶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洛陽賈人子桑弘羊,以心計,年十三侍中。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

詔禁民敢私鑄鐵器、煮鹽者,左趾,沒入其器物。又令諸賈人末作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筭,及民有車、船者皆有筭。匿不自占,占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其法大抵出張湯。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決于湯。百姓騷動,不安其生,咸指怨之。

以卜式為中郎,賜爵左庶長。

陛下,但心里還是覺得陛下做得不對。希望陛下從今往后能改正,不要認為我很愚昧而不明白道理?!边^了很久以后,汲黯因犯法而被免職。

壬戌(前119) 漢武帝元狩四年

冬季,制造皮幣、白金幣,鑄造三銖錢,設置鹽鐵官,朝廷征算百姓的財產包括船只、馬車。

有關官員上奏說:“官府用度非??仗摚簧檀筚Z的家財有的積累了萬斤黃金,卻不肯資助國家救急。請陛下重新制造錢幣投入使用,來打擊浮滑淫邪、吞并他人財物之徒?!边@時,御苑中有一種白鹿,少府中有很多銀、錫,于是用一尺見方的白鹿皮,在邊緣繡上五彩花紋,制成皮幣,價值四十萬錢,令:進京朝覲,相互聘問,參加祭祀典禮時,必須用皮幣托著要進獻的玉璧,然后才能通行。又用銀、錫造出三種白金幣:大幣值三千,中幣值五百,小幣值三百。命令銷毀半兩錢,新鑄三銖錢,私自鑄造錢幣的人一律處以死罪。

因此漢武帝任命齊地的大煮鹽商東郭咸陽、南陽的大冶煉商孔僅為大農丞,負責鹽鐵事務。洛陽商人子弟桑弘羊因為工于心計,十三歲就做了侍中。他們三人討論如何謀利,一直分析到細微之處。

武帝下詔禁止民間私鑄鐵器、煮鹽,禁者受鐵鉗左腳趾之刑,沒收器具和產物。又令從事工商末業(yè)的人各自申報自己的財產,以一千錢為一緡,每二千緡為一算,納稅一百二十錢,另外,百姓家中有船只、馬車的,都要征算。如果隱匿財產不報,或者申報不全的,罰戍守邊塞一年,沒收錢財。能告發(fā)別人的人,賞給被告發(fā)者財產的一半。這些法令多出自張湯之手。張湯每次上朝奏事,匯報國家財政情況,都談得很晚,武帝因而忘了吃飯。丞相李蔡只是充數(shù)而已,天下大事都由張湯決策。百姓騷動,沒法安心生活,都怨恨張湯。

武帝任命卜式為中郎,賜予左庶長爵位。

初,河南人卜式數(shù)輸財縣官以助邊。天子使使問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田牧,不習仕宦,不愿也?!笔拐邌栐唬骸凹邑M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無分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何故有冤?無所欲言也?!笔拐咴唬骸捌埲绱?,子何欲?”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于邊,有財者宜輸委,如此而匈奴可滅也。”上以問公孫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敝潦牵弦允浇K長者,欲尊顯以風百姓,乃召拜式為中郎,賜爵左庶長,賜田十頃,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春,有星孛于東北?!∠?,長星出西北?!∏残l(wèi)青、霍去病擊匈奴。青部前將軍李廣失道,自殺。去病封狼居胥山而還。詔以青、去病皆為大司馬。

上與諸將議曰:“趙信為單于畫計,常以為漢兵不能度幕輕留。今大發(fā)士卒,其勢必得所欲?!蹦怂隈R十萬,令大將軍青、票騎將軍去病各將五萬騎,而敢力戰(zhàn)深入之士皆屬去病。去病出代郡,青出定襄;李廣為前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曹襄為后將軍,皆屬大將軍。

青既出塞,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將軍廣并于右將軍,軍出東道。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且結發(fā)而與匈奴戰(zhàn),今乃一得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鼻嚓幨苌险],以為“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廣固自

當初,河南人卜式多次捐贈財產給朝廷,以資助邊塞。武帝派使者問卜式:“你想當官吧?”卜式回答道:“我從小種田牧羊,不懂如何做官,不愿當官?!笔拐哂謫枺骸澳皇羌抑杏性┣?,想要申訴?”卜式說:“我平生與人沒有糾紛,同鄉(xiāng)中有窮人,就借錢給他,對不好的人就加以教導,怎么會有冤枉呢?我沒什么要申訴的?!笔拐邌枺骸澳敲茨氵@么做是為什么呢?”卜式說:“天子征伐匈奴,我認為有才能的人應該戰(zhàn)死邊塞以全臣節(jié),有財產的人應該捐錢支援,這樣的話,就可以消滅匈奴了。”武帝以此事詢問公孫弘,公孫弘說:“這不是一般的人之常情。自身不軌的臣子是不可以推行教化的。”因此,武帝認為卜式是忠厚長者,想尊崇并宣揚他的義舉以此來勸勉百姓,于是將卜式召到京城,任命他為中郎,賜給左庶長爵位和十頃田地,并宣告天下,使百姓都知道這件事。

春季,東北天空出現(xiàn)彗星?!∠募?,西北天空出現(xiàn)彗星。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出擊匈奴。衛(wèi)青部隊的前將軍李廣迷失道路,自刎而死。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祀天神后回朝。武帝下詔任命衛(wèi)青、霍去病同時擔任大司馬。

武帝與眾將商議說:“趙信為匈奴單于出謀劃策,常常以為漢朝軍隊不可能輕裝穿過大沙漠,即使能到也不可能久留。這一次我們要出動大軍,勢必要達到我們的目的?!庇谑钦鬟x十萬匹用粟米料飼養(yǎng)的戰(zhàn)馬,命令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而敢于奮勇作戰(zhàn)、深入匈奴內陸的將士都歸霍去病統(tǒng)領。霍去病從代郡出發(fā),衛(wèi)青從定襄郡出發(fā);李廣被任命為前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曹襄為后將軍,都歸大將軍衛(wèi)青統(tǒng)領。

衛(wèi)青從定襄出塞后,抓到俘虜,得知單于居住的地方,于是親自率領精兵前進,而命令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由東路進軍。李廣主動請戰(zhàn)道:“我的部隊是先鋒部隊,而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zhàn),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正面對付單于,我請求擔任先鋒,先與匈奴死戰(zhàn)?!毙l(wèi)青曾經受到武帝暗中告誡,認為“李廣年歲已高,運氣又不好,不要讓他與單于正面作戰(zhàn)”。李廣自己堅決

辭于青,青不聽,廣不謝而起行,意甚慍怒。

青度幕,見單于兵陳而待,于是令武剛車自環(huán)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可萬騎。會日且入,大風起,砂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單于遂乘六騾,冒圍馳去。漢發(fā)輕騎夜追之,不得單于,捕斬萬九千級。

廣、食其軍無導,惑失道,后期。青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自剄。廣為人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猿臂善射。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士以此愛樂為用。及死,一軍皆哭,百姓皆為垂涕。食其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絕大幕,直左方兵,獲王、將、相等八十余人,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海,斬七萬級。益封五千八百戶。

兩軍出塞,塞閱官、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復入塞者不滿三萬匹。

乃益置大司馬位,青、去病皆為之。自是之后,青日退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士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

向衛(wèi)青推辭,不走東路,遭到衛(wèi)青的拒絕,李廣沒向衛(wèi)青告辭就起兵出發(fā),心中十分憤怒。

衛(wèi)青橫穿沙漠,發(fā)現(xiàn)單于的軍隊已經嚴陣以待,于是命令將兵車環(huán)繞一周結成營陣,派出五千騎兵進攻匈奴,匈奴也派出約一萬騎兵迎戰(zhàn)。恰好太陽將要落山,狂風大作,砂石撲面,兩軍士卒對面不能相見,漢軍增加左右翼的力量包圍單于。單于乘坐六匹騾子,沖出重圍逃走。漢軍派出輕騎部隊連夜追趕,雖沒能抓住單于,但俘虜斬殺了匈奴一萬九千人。

李廣與趙食其的部隊沒有向導,因而迷失了道路,未能趕上與單于的一戰(zhàn)。衛(wèi)青派長史責問李廣迷路的情況,催李廣到大將軍府接受訊問。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進行過大小七十多場戰(zhàn)斗,這次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與單于的部隊正面交鋒,但大將軍卻將我部調到東路,路途已經繞遠,再加上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六十多歲了,終究不能再去面對那些刀筆小吏!”于是自刎而死。李廣為人廉潔,得到賞賜就分給他的部下,與士卒一起吃喝,做二千石官員做了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富余的財產。李廣的手臂像猿猴的長臂一樣靈活,擅長射箭。他帶領軍隊,在困境中找到水,士卒們沒有都喝過,李廣都不會靠近水源;士卒們沒有都吃過飯,李廣也不會進食;士卒因而樂意為他差遣。等到李廣自殺,全軍都哭了,百姓也都為他流淚。趙食其被交付法官審訊,其罪當死,贖身后被貶為平民。

霍去病從代郡、右北平郡出塞兩千多里,穿越大沙漠,遭遇匈奴的左部軍隊,俘獲匈奴王爺、將軍、相國等八十多人,在狼居胥山祭祀天神,在姑衍山祭祀地神,登上翰海附近的山峰遠眺,斬殺匈奴七萬人。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戶。

衛(wèi)、霍兩支部隊出塞時,在邊塞檢閱部隊,官方與私人的馬匹共有十四萬匹,到軍隊回朝入塞時,只剩下不到三萬匹了。

武帝于是增設大司馬一職,由衛(wèi)青、霍去病同時擔任。自此以后,衛(wèi)青的權勢日漸衰退而霍去病則日顯尊貴。衛(wèi)青以前的朋友、門客大多改投到霍去病的門下,馬上就得到了官職、爵位,

唯任安不肯。

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往。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庇纱松弦嬷貝壑?。然少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赍數(shù)十乘,既還,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青為人仁,喜士,退讓,以和柔自媚于上。兩人志操如此。

是時,漢所殺虜匈奴合八九萬,而漢士卒物故亦數(shù)萬。是后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漢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萬人,稍蠶食匈奴以北,然亦以馬少,不復大出擊匈奴矣。

匈奴請和親,遣使報之;單于留之不遣。

匈奴用趙信計,遣使于漢,好辭請和親。天子下其議。丞相長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為外臣?!睗h使敞于單于,單于大怒,留之不遣。博士狄山議以為和親便,湯曰:“此愚儒無知?!鄙皆唬骸俺脊逃?,愚忠;若湯,乃詐忠?!庇谑巧献魃唬骸拔崾股右豢ぃ軣o使虜入盜乎?”曰:“不能?!痹唬骸熬右豢h?”對曰:“不能?!睆驮唬骸熬右徽祥g?”山自度辯窮且下吏,曰:“能。”于是上遣山乘障。至月余,匈奴

唯獨任安不肯這么做。

霍去病為人,少言穩(wěn)重,有勇氣,敢作敢為。武帝曾經想教他學習孫子、吳起兵法,他回答道:“作戰(zhàn)時只看謀略怎么樣罷了,不必學習古代兵法?!蔽涞蹫樗藿ǜ?,讓他前往觀看,他說:“匈奴還沒有消滅,要家干什么?”因此,武帝更加看重、寵愛他了。但霍去病年少時顯貴,不太關心部下。他率軍出征時,武帝派太官給他送來了幾十車的食物,到班師回朝后,車上仍裝了很多吃剩下的糧食和肉類,而士卒們仍有餓著肚子的。在塞外時,士卒們困缺乏糧食,有時顯得士氣不振,而霍去病卻修建場地玩蹋鞠,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衛(wèi)青為人仁愛,尊士重賢,謙遜退讓,以溫和柔順贏得了武帝的喜愛。兩個人的志趣節(jié)操就是如此不同。

這時,漢朝消滅的匈奴軍隊達八九萬人,漢軍也傷亡了幾萬人。此后,匈奴向遠方逃跑,沙漠以南就沒有匈奴的王庭了。漢軍渡過黃河,從朔方郡以西到令居縣,到處開通渠道,設置田官,派遣士卒五六萬人墾田,漸漸蠶食到匈奴故地以北,但是也因為缺少馬匹,不再大舉進攻匈奴了。

匈奴請求與漢朝和親,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單于扣留使者不讓回國。

匈奴采用趙信的計策,派遣使臣到漢朝,用好言好語請求與漢朝和親。武帝命令群臣討論對策。丞相長史任敞奏道:“匈奴剛被打敗,處境困難,應該讓它成為我朝的屬國?!睗h朝派遣任敞出使匈奴,勸說單于投降漢朝,單于勃然大怒,將他扣留,不讓他回國。博士狄山認為還是答應和親對國家有利,張湯說:“這個愚笨的儒生什么都不懂?!钡疑秸f:“我雖然愚笨,但我是愚忠;像張湯那種人是詐忠。”于是武帝變了臉色,說:“我派你守一郡,你能不讓匈奴入侵嗎?”狄山說:“不能?!蔽涞塾謫枺骸肮芤粋€縣呢?”狄山說:“不能?!蔽涞墼僮穯柕溃骸澳枪芤粋€要塞呢?”狄山自己猜測,再辯論下去自己回答不出來,就要被移交官吏問責了,于是回答道:“能?!蔽涞劬团傻疑饺グ咽匾?。一個多月后,匈奴

斬山頭而去。自是群臣震懾,無敢忤湯者。

以義縱為右內史,王溫舒為中尉。

先是,寧成為關都尉,吏民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奔傲x縱為南陽太守,至關,成側行送迎,縱不為禮。至郡,遂按寧氏,破碎其家,南陽吏民重足一跡。后徙定襄太守,初至,掩獄中重罪、輕系及私入視者,一捕,鞫曰“為死罪解脫”,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時趙禹、張湯以深刻為九卿,然其治尚輔法而行,縱專以鷹擊為治。是歲,汲黯坐法免,乃以縱為右內史。

王溫舒始為廣平都尉,擇郡中豪敢往吏十余人以為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以故,齊、趙之郊盜賊不敢近廣平。遷河內太守,以九月至,令郡具私馬五十匹為驛,捕郡中豪猾,相連坐千余家。上書請,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盡沒入償臧。奏行不過二三日得可,事論報,至流血十余里。盡十二月,郡中毋聲。其頗不得,之旁郡國追求。會春,溫舒頓足嘆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鄙弦詾槟?,擢為中尉。

方士文成將軍少翁伏誅。

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卒,少翁以方夜致鬼,如王夫人之貌,天子自帷中望焉,于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之。文成又勸上為臺室而置祭具,以致

斬下狄山的頭而去。從此以后,文武官員震恐,沒有人敢再冒犯張湯了。

武帝任命義縱為右內史,王溫舒為中尉。

此前,寧成擔任函谷關都尉,官吏百姓出入此關時都說:“寧愿碰到正在喂奶的母老虎,也別趕上寧成發(fā)怒?!钡鹊搅x縱做南陽太守,經過函谷關,寧成站在道路旁迎送,義縱不還禮。義縱到郡城后,就查處寧成一家,將其一家抄斬,南陽郡的官吏百姓,并足站立,不敢邁步。義縱后來改任定襄郡太守,剛到任時,就突然封閉了監(jiān)獄,將輕重人犯以及私自入獄探視者,一律逮捕,判處他們犯有“為死囚犯解脫枷鐐”的罪名,當天就判決,將四百多人全部處死,自此以后,郡中之人不寒而栗。當時,趙禹、張湯因苛刻嚴厲而做到九卿,但他們治理事務還是輔以法律,而義縱則像老鷹獵食一樣治事。這一年,汲黯因觸犯法律被免職,武帝任命義縱為右內史。

王溫舒開始擔任廣平都尉時,在郡中挑選了十幾名豪強敢闖的官吏充當爪牙。他掌握了這些人暗地里所犯的重罪,而派他們督捕盜賊,因此齊國、趙國郊外的盜賊不敢靠近廣平郡。后來調任河內太守,九月到任,命令郡中為他準備五十匹驛馬,搜捕郡中豪強奸邪之徒,相互牽連的達千余家。他上奏請求將罪大的誅滅九族,罪小的處死本人,沒收全部家產抵銷贓物。奏章送走不過兩三天,就得到朝廷的批準,于是進行判決,以致血流十余里。到十二月底,郡中已無人敢出聲。如有逃亡的罪犯,王溫舒都派人到附近的郡國去追捕。恰逢春天,按例停止行刑,王溫舒頓足嘆息道:“唉!令冬季再延長一個月,我就能辦完事了?!蔽涞壅J為他能干,將他提升為中尉。

方術之士文成將軍少翁被處死。

齊人少翁因有召喚鬼神的方術進見武帝。武帝寵幸的王夫人死了,少翁使用方術在夜間招來鬼魂,容貌與王夫人一樣,武帝從帷帳中見到了王夫人的鬼魂,于是封少翁為文成將軍,待他以客人之禮。文成又勸武帝興建高臺,設置祭祀用具,以招致

天神。居歲余,其方益衰,乃為帛書以飯牛,佯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睔⒁暎脮?,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書,于是誅之。

癸亥(前118) 五年

春三月,丞相蔡有罪,自殺。

坐盜孝景園堧地也。

罷三銖錢,鑄五銖錢。

有司言:“三銖錢輕,易作奸詐。請鑄五銖錢,周郭其質,令不可摩镕?!?/p>

以汲黯為淮陽太守。

于是民多鑄錢,楚地尤甚。乃召拜汲黯為淮陽太守。黯為上泣曰:“臣自以為填溝壑,不復見陛下,不意復收用之。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愿也?!鄙显唬骸熬』搓栃??吾今召君矣,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臥而治之?!?/p>

黯既辭行,過大行李息曰:“黯棄逐居郡,不得與朝廷議矣。御史大夫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shù)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公列九卿,不蚤言,公與之俱受戮矣?!毕⒉桓已?。及湯敗,上抵息罪。使黯以諸侯相秩居淮陽,十歲而卒。

徙奸猾吏民于邊。 夏四月,以莊青翟為丞相?!〉廴绺嗜羯窬?/p>

天神。過了一年多,少翁的法術日益衰竭,于是他將寫著字的絲帛讓牛吞下,假裝不知道,對武帝說:“這頭牛肚子里有奇異之物。”將牛殺死后,發(fā)現(xiàn)寫字的絲帛,上面寫的話很古怪。武帝認出是少翁的筆跡,將他殺了。

癸亥(前118) 漢武帝元狩五年

春三月,丞相李蔡犯罪,自殺。

李蔡犯有盜用景帝陵園外空地的罪名。

廢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

有關官員奏稱:“三銖錢太輕,容易玩奸詐。請求改鑄五銖錢,在周邊鑲上輪廓,使它不容易被磨損、熔化。”

武帝任命汲黯為淮陽太守。

因此,很多百姓私自鑄錢,以楚地最為嚴重。武帝于是召見汲黯,任命他為淮陽太守。汲黯流著淚對武帝說:“我自己以為將會填入溝渠,再也見不到陛下了,沒想到陛下還會收用我。我經常生病,無力勝任一郡的政務。希望能充任中郎一職,出入宮廷,為陛下彌補過失,提醒遺漏之事,這是我的心愿?!蔽涞蹎枺骸澳床黄鸹搓枂幔课医裉鞂⒛倩?,考慮到淮陽的官吏與百姓不和,只想借重您的威望,您可以躺在床上治理政務?!?/p>

汲黯辭行,拜訪大行李息說:“我被貶棄到郡縣,不能參與朝廷議事了。御史大夫張湯,他的機智足以拒絕勸諫,狡詐足以掩蓋錯誤,專門說討巧、奸佞的話,言辭詭辯,不肯為天下的正事說話,專心迎合主上的意圖。凡是皇上不喜歡的,就加以詆毀;皇上喜歡的,就趁機稱贊。還喜歡搬弄是非,玩弄法律條文,內心奸詐以左右皇上的心理,在朝中依靠賊官樹立自己的威嚴。您位列九卿,如果不盡早揭露,我擔心您會跟他一道受到嚴懲?!崩钕⒉桓议_口,等到張湯垮臺,武帝也將李息治罪。武帝賜予汲黯諸侯國相的地位,令他守淮陽,十年后汲黯去世。

朝廷將奸猾的吏民流放到邊疆?!∠乃脑拢蚊f青翟為丞相?!∥涞鄣礁嗜獙m祭祀神靈。

上病鼎湖甚。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愈,起幸甘泉,置酒壽宮。神君非可得見,聞其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無絕殊者,而上心獨喜。時上卒起,幸甘泉,過右內史界中,道多不治,怒曰:“義縱以我為不復行此道乎!”銜之。

甲子(前117) 六年

冬十月,雨水,無冰?!∏彩怪慰囧X,殺右內史義縱。

上既下緡錢令而尊卜式,百姓終莫分財佐縣官,于是楊可告緡錢縱矣。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少反者。分遣御史、廷尉、正監(jiān)即治郡國緡錢,得民財物、奴婢以億萬計,田宅亦如之。于是商賈中家以上皆破。民偷食好衣,不事畜業(yè)。內史義縱以為此亂民,部吏捕其為可使者。上以縱為廢格沮事,棄縱市。

夏四月,廟立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初作誥策?!∏膊┦垦锌?,舉兼并及吏有罪者。

自造白金、五銖錢后,吏民坐盜鑄金錢死者數(shù)十萬人。犯者益眾,吏不能盡誅。

詔遣博士六人分循郡國,舉兼并之徒及守、相、為吏有罪者。

武帝在鼎湖宮得了重病。上郡有個巫師,生病時有鬼神附體。武帝將他招來,安置在甘泉宮祭祀。武帝病好后,前往甘泉宮,在壽宮中擺設酒宴。人們不能見到神君,只能聽到他的聲音,武帝命人將神君說的話記錄下來,稱之為“畫法”。神君說的話,是世俗之人都能明白的,并無特別之處,而武帝聽了心里卻獨自高興。當時,武帝突然起駕前往甘泉宮,經過右內史的管界,見道路多毀壞失修,武帝生氣地說:“義縱難道認為我再也不會走這條道了嗎!”武帝懷恨在心。

甲子(前117) 漢武帝元狩六年

冬十月,降雨,無冰。 武帝派遣使者到各郡國懲治違犯“緡錢令”的人,殺死右內史義縱。

武帝頒布“緡錢令”以后,尊崇卜式,但百姓始終不肯拿出自己的財產來幫助朝廷,于是由楊可負責對隱瞞財產者進行大規(guī)模地告發(fā)和懲處。而可以被告發(fā)的人家遍及全國,中等財產以上的人家?guī)缀跞桓姘l(fā)。由杜周實施懲處,很少有人反抗。又派遣御史、廷尉、正監(jiān)等到各郡國懲治違反“緡錢令”的人,獲得百姓的財物、奴婢可以億萬來計算,田地房屋也是這樣。于是商人中凡是中等家產以上的人家都破產了。百姓只講究吃好穿好,不再積蓄家產。內史義縱認為這一做法騷擾了百姓,命官吏逮捕了楊可派出的人員。武帝認為義縱抗拒圣旨,阻撓告密、懲處之事,將他殺死。

夏四月,武帝在太廟封皇子劉閎為齊王,劉旦為燕王,劉胥為廣陵王。從此,開始用頒布誥策來冊封諸王?!∨汕膊┦康礁骺暡?,檢舉兼并他人土地的人以及犯罪的官吏。

自從鑄造白金幣、五銖錢以后,官吏、百姓因私鑄錢幣而被處死的達幾十萬。由于犯法的人實在太多,官府不能將他們都殺死。

武帝下詔派遣六位搏士分別到各郡國巡視,檢舉兼并他人土地的人和犯罪的郡守、諸侯國相以及其他官員。

秋九月,大司馬、票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卒?!⒋筠r令顏異。

初,異以廉直至九卿。上既造白鹿皮幣,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蒼璧,直數(shù)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鄙喜徽f。人有告異他事,下張湯治。異與客語“初令下有不便者”,異不應,微反唇。湯奏當:“異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弊允侵螅小案拐u”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

乙丑(前116) 元鼎元年

夏,赦。

丙寅(前115) 二年

冬十一月,張湯有罪自殺。十二月,丞相青翟下獄,自殺。

初,御史中丞李文與湯有郤,湯所厚吏魯謁居陰使人告文奸事,事下湯治,論殺之。上問:“變事蹤跡安起?”湯佯驚曰:“此殆文故人怨之?!敝]居病,湯親為之摩足。趙王告:“湯大臣,乃與吏摩足,疑與為大奸?!笔孪峦⑽?。謁居病死,事連其弟,弟告湯與謁居謀共變告李文。事下減宣,窮竟未奏。會盜發(fā)孝文園瘞錢,丞相青翟朝,與湯約俱謝,至前,湯獨不謝。上使御史案丞相,湯欲致其文“丞相見知”。丞相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皆素怨湯,欲死之,乃與丞相謀,

秋九月,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去世。武帝處死大農令顏異。

當初,顏異以廉潔正直升到九卿職位。武帝制造了白鹿皮幣以后,詢問顏異的意見,顏異說:“如今王侯們來朝賀,都以黑色璧玉為禮物,價值幾千錢,而墊在下面的皮幣卻價值四十萬,這是本末倒置?!蔽涞勐犃瞬桓吲d。有人告發(fā)顏異在別的事上犯法,武帝命令張湯審訊顏異。顏異的一位客人議論“詔令初下時有不太恰當?shù)牡胤健?,顏異沒有應聲,只是微微撇了一下嘴唇。張湯上奏道:“顏異身為九卿,見到詔令有不妥之處,卻不提醒皇上,而是在心里誹謗,應判處死刑?!睆拇艘院螅驗橛小案拐u”這個案例,公卿大臣們紛紛阿諛諂媚來保全自己。

乙丑(前116) 漢武帝元鼎元年

夏季,大赦天下。

丙寅(前115) 漢武帝元鼎二年

冬十一月,張湯犯罪自殺。十二月,丞相莊青翟下獄,自殺。

當初,御史中丞李文與張湯有矛盾,張湯所賞識的官吏魯謁居暗中唆使人告發(fā)李文的奸惡之事,武帝將此事交于張湯處理,張湯將李文判處死刑。武帝問:“告發(fā)之事是從哪里引起的呢?”張湯假裝吃驚,說:“大概是李文的舊友對他不滿吧?!濒斨]居生病,張湯親自為他按摩腳。趙王劉彭祖向武帝告發(fā)說:“張湯身為大臣,卻為一個小吏按摩腳,我懷疑他們有大陰謀?!蔽涞蹖⒋耸陆唤o廷尉處理。魯謁居病死,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他的弟弟告發(fā)張湯與魯謁居同謀告發(fā)李文。武帝將此事交給減宣處理,窮追到底,但最后始終沒有結案奏報。恰好此時文帝陵園中所埋錢幣被人盜走,丞相莊青翟上朝,與張湯約好一起向武帝謝罪,但到了武帝面前,張湯卻獨自不謝罪。武帝命張湯負責審查莊青翟,張湯想判處“莊青翟明知故縱”的罪名。丞相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平時都怨恨張湯,想置張湯于死地,于是和莊青翟商議,

使吏捕案賈人田信等,曰:“湯且欲奏請,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與湯分之?!笔罗o頗聞,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睖恢x,又佯驚曰:“固宜有。”減宣亦奏謁居等事。上以湯懷詐面欺,使趙禹切責湯,湯乃為書謝,因曰:“陷臣者,三長史也。”遂自殺。湯既死,家產直不過五百金。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污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槨。上聞之,乃盡案誅三長史;丞相青翟下獄,自殺。

春,起柏梁臺,作承露盤。

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云可以長生。宮室之修,自此日盛。

以趙周為丞相。 三月,大雨雪?!∠?,大水,人餓死。置均輸,禁郡、國鑄錢。

孔僅為大農令,而桑弘羊為大農中丞,稍置均輸,以通貨物。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非三官錢不得行。而民鑄益少,計其費不能相當,唯真工、大奸乃盜為之。

西域始通,置酒泉、武威郡。

張騫建言:“烏孫王昆莫本為匈奴臣,后兵稍強,不肯復朝事匈奴,匈奴攻,不勝而遠之。今以厚幣,招以益東,居故渾邪之地,則是斷匈奴右臂也。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為外臣?!鄙弦詾槿唬蒡q為中郎將,赍金幣、帛直數(shù)千巨萬。

派官吏逮捕審訊商人田信等,說:“張湯要向皇上奏請什么,田信都能提前得知,囤積致富,賺到錢再分給張湯?!边@些話傳到武帝那里,就問張湯:“我要做的事,商人就能預先知道,囤積貨物,這似乎是有人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們?!睆垳恢x罪,又假裝吃驚道:“很有可能?!睖p宣也向武帝奏報了魯謁居等事情。武帝認為張湯心懷狡詐而且當面欺瞞,派趙禹嚴責張湯,張湯上書謝罪,進而說:“陷害我的是三個丞相長史。”然后自殺。張湯死后,家中財產不過值五百金。張湯的兄弟、諸子想厚葬張湯,他母親說:“張湯身為天子的大臣,被污言穢語誣陷而死,還要什么厚葬呢!”于是將張湯裝在牛車上送到墓地,只有棺材,沒有外槨。武帝聽說以后,就將三名丞相長史全部處死;丞相莊青翟被捕入獄,自殺。

春季,武帝興建柏梁臺,制作承露盤。

承露盤高二十丈,柱圍有七人合抱那么粗,用銅鑄成。上面裝著神人掌,以承接露水;和著玉屑喝下露水,據說就可以長生不死。宮室的興建,從此以后日漸興盛。

武帝任命趙周為丞相?!∪?,天降大雪。 夏季,發(fā)大水,很多人餓死?!〕⒃O置均輸官,嚴禁各郡、國私自鑄錢。

孔僅擔任大農令,桑弘羊擔任大農中丞。漸漸設置了均輸官,負責征調各地物資。武帝下詔嚴禁各郡、國私自鑄錢,專門由上林三官鑄錢,不是三官鑄的錢不得通行。而民間鑄錢日益減少,計算費用,收支不相當,只真有水平的工匠或者是大奸之徒才私自鑄錢。

西域開始與漢朝交往;漢朝廷設置酒泉、武威二郡。

張騫建議說:“烏孫王昆莫原來是匈奴的臣屬,后來兵力漸漸強大,不肯再事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烏孫未能取勝而遠去。如果我國用豐厚的禮物拉攏烏孫,讓他們東遷,住在過去渾邪王的轄地,這樣就是斷了匈奴的右臂。與烏孫結盟后,在它西面的大夏等國也都可以招來成為我國的藩臣?!蔽涞壅J為張騫說得很對,于是任命他為中郎將,帶上價值數(shù)千萬錢的黃金、絹帛出使。

至烏孫,久之,不能得其要領,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闐及諸旁國。烏孫送騫還,使數(shù)十人、馬數(shù)十匹隨騫報謝。是歲,騫還,到。后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于是西域始通于漢矣。

西域凡三十六國,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東則接漢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河有兩原,一出蔥嶺,一出于闐,合流東注鹽澤。鹽澤去玉門、陽關三百余里。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故皆役屬匈奴,匈奴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烏孫既不肯東還,漢乃于渾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發(fā)徙民以充實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絕匈奴與羌通之道。

上得宛汗血馬,愛之,名曰“天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丁卯(前114) 三年

冬,徙函谷關于新安。 夏,雨雹?!×睢爸晁屯健比胴斞a郎。

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亂齊民?!蹦苏髦T犯令,相引數(shù)千人,名曰“株送徒”。入財者得補郎。郎選衰矣。

關東饑,人相食?!⌒倥林尚眴斡谒溃訛蹙S單于立。

張騫到達烏孫以后,很久都得不到烏孫的明確答復,于是派出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闐以及附近各國。烏孫派人送張騫回國,又派幾十人、幾十匹馬隨張騫前往漢朝報聘答謝。這一年,張騫回到長安。后來,張騫派出的出使大夏等國的副使,大多數(shù)都與該國使臣一起回朝,于是西域各國開始與漢朝交往。

西域共有三十六個國家,南北有大山,中部有河流,東西長六千多里,南北寬一千多里,東部與漢朝的玉門關、陽關連接,西部以蔥嶺為界。河流有兩個源頭,一是出于蔥嶺,一是出于于闐,合流后向東流入鹽澤。鹽澤離玉門關、陽關有三百多里。從玉門關、陽關前往西域有兩條路:從鄯善沿南山北腳,順著河流向西到莎車,這是南道;從南道向西,越過蔥嶺,就到了大月氏、安息。從車師前王庭沿著北山,順河流向西到疏勒,這是北道;從北道向西,越過蔥嶺,就可以到達大宛、康居、奄蔡。這些國家以前都受匈奴的統(tǒng)治,匈奴向它們征收賦稅,掠奪財富。

因為烏孫不肯向東遷徙,漢朝就在渾邪王的故地設置了酒泉郡,逐漸遷徙百姓前往充實這一地區(qū)。后來,又從酒泉郡分置出武威郡,以斷絕匈奴與羌人的交通道路。

武帝得到大宛出產的汗血馬,十分喜愛,命名為“天馬”。并派出大量使者前往大宛搜求。

丁卯(前114) 漢武帝元鼎三年

冬季,將函谷關遷到新安?!∠募荆旖当?。 武帝下令實行“株送徒”法,凡是上繳財富的,可以補郎官。

所忠奏道:“世家子弟和富人騷擾百姓。”于是征捕觸犯法令的人,受到牽連的達到幾千人,稱之為“株送徒”。其中有愿意上繳財富的,可以入補郎官。從此,郎官的選舉制度日漸衰壞了。

關東地區(qū)發(fā)生饑荒,出現(xiàn)人吃人的慘狀?!⌒倥林尚眴斡谌ナ溃渥訛蹙S單于繼位。

戊辰(前113) 四年

冬十一月,立后土祠于汾陰脽上,親祠之。始巡郡國,至滎陽而還?!》庵芎蠹Ъ螢橹茏幽暇?。 春,以方士欒大為五利將軍,尚公主。

方士欒大敢為大言,處之不疑。見上言曰:“臣常往來海上,見安期、羨門之屬,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為親屬,以客禮待之,則可使通言也?!蹦税荽鬄槲謇麑④姡鈽吠ê?,食邑,賜甲第,以衛(wèi)長公主妻之,赍金十萬斤。上親幸其第,貴震天下。于是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扼腕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夏六月,汾陰得大鼎。

迎至甘泉,薦之郊廟。群臣皆賀。

以兒寬為左內史。

初,周亞夫為丞相,趙禹為史,府中皆稱其廉平,然亞夫弗任,曰:“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及禹為少府,酷急;至晚節(jié),吏務為嚴峻,而禹更名寬平。

尹齊素以敢斬伐著名,及為中尉,坐不勝任抵罪。

是時吏治皆以慘刻相尚,獨左內史兒寬勸農業(yè),緩刑法,理獄訟,務在得人心。擇用仁厚士,推情與下,不求名聲,吏民大信愛之。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

戊辰(前113) 漢武帝元鼎四年

冬十一月,在汾陰的脽丘上建起后土祠,武帝親往祭祀。武帝首次出巡各郡國,抵達滎陽后返回京城。 封周朝王室后裔姬嘉為周子南君?!〈杭?,封方士欒大為五利將軍,并將公主嫁給他為妻。

方士欒大敢說大話,神情自然,從不猶疑。他進見武帝說:“我常常往來于大海之上,見到過安期生、羨門高等神仙,說'黃金可以煉成,黃河決口可以堵住,長生不死之藥可以得到,仙人可以招來’,但我的老師沒有什么要求人的,都是別人求他。如果陛下一定要請他來,就應該尊重他的使者,并且視為親近的屬下,以待客的禮節(jié)對待,這樣就能讓他將陛下的請求傳達給神仙?!庇谑俏涞鄯鈾璐鬄槲謇麑④姟吠ê?,賜給食邑、府第,將衛(wèi)長公主嫁給他為妻,又送給他十萬斤黃金。武帝還親自到欒大家中探望,欒大所受到的貴寵使天下震動。于是,沿海燕、齊等地的人們,無不興奮地握住手腕,自稱有秘方,能夠溝通神仙。

夏六月,在汾陰獲得大鼎。

武帝將此鼎迎接到甘泉宮中,呈獻給郊廟。公卿大臣們都向武帝表示祝賀。

武帝任命兒寬為左內史。

當初,周亞夫擔任丞相時,趙禹擔任丞相史,丞相府中人人都稱贊趙禹廉潔公正,但周亞夫卻不重用他,說:“我很了解趙禹的公正,不會枉害別人,但他執(zhí)法太嚴苛,不適宜在相府中掌權。”等到趙禹做了少府,執(zhí)法更加嚴酷;到他晚年時,其他官吏都講求執(zhí)法嚴峻,而他卻改為專注寬厚平和。

尹齊平素以敢于斬殺聞名,等到他做到中尉,因為不勝任職務而被控犯罪。

這時,執(zhí)法嚴酷成為官吏們所推重的,唯獨左內史兒寬勸民從事農業(yè)生產,放寬刑法,處理訴訟,務求取得民心。他選擇任用仁愛忠厚之士,與下屬推心置腹,不求個人名聲,因此官吏、百姓都衷心地愛戴他。征收租稅時,調節(jié)緩急,貸給百姓財物,因而

租多不入。后有軍發(fā),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屬不絕,課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寬。

遣使諭南越入朝。

初,南越文王胡遣其子嬰齊入宿衛(wèi),在長安取樛氏女,生子興。文王薨,嬰齊立,乃藏其先武帝璽,立樛氏為后,興為嗣。漢數(shù)使使者風諭嬰齊入朝。嬰齊尚樂擅殺生自恣,固稱病不見。薨,謚曰“明王”。興代立,其母為太后。

太后嘗與霸陵人安國少季通。是歲,上使少季往諭王及太后以入朝,比內諸侯。王年少,太后中國人。少季往,復與私通。國人不附太后。太后因使者上書,請比內諸侯,三歲一朝,除邊關。天子許之,賜其丞相呂嘉銀印,使者留填撫之。

以方士公孫卿為郎。

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鄙弦晌炊?。齊人公孫卿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寶鼎出而與神通。黃帝接萬靈明庭,明庭者,甘泉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須下迎,黃帝上騎龍,與群臣、后宮七十余人俱登天?!庇谑巧显唬骸班岛?!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卑萸錇槔伞?/p>

租稅經常收不上來。后來,有大的軍事行動,兒寬因為稅收不足,課考最差,應被免職。百姓聽說兒寬要被免職,都擔心失去他這樣的好官,富戶大家用牛車,一般小家肩挑背扛,絡繹不絕地將租稅交到官府,于是兒寬的課考政績一下子變成最好。武帝因此更覺得兒寬特別。

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南越國,告諭南越王入京朝見天子。

當初,南越文王趙胡派他的兒子趙嬰齊入宮擔任武帝的侍衛(wèi),趙嬰齊在長安娶樛氏為妻,生下一子趙興。趙胡死后,趙嬰齊繼位,于是隱藏先祖武帝的印璽,立樛氏為后,趙興為世子。漢朝廷多次派遣使者提醒趙嬰齊入京朝見天子。趙嬰齊正以隨心所欲殺人為樂,所以堅決稱病不進京朝見。趙嬰齊死后,謚為“明王”。趙興繼位,其母為太后。

樛氏曾經與霸陵人安國少季私通。這一年,武帝派安國少季前往曉諭南越王和太后入京朝見,與內陸諸侯相同。趙興年少,樛氏又是漢朝人。安國少季到南越國后,又與樛氏私通。南越國人都不擁護太后。樛氏于是趁漢朝使者來使的機會上書朝廷,請求比照內陸諸侯,三年一次朝見,取消邊界關卡。武帝批準了樛氏的請求,賜給南越國丞相呂嘉銀質印信,所派的使者留在南越國,對其進行鎮(zhèn)壓和安撫。

武帝任命方士公孫卿為郎官。

武帝巡幸雍地,即將舉行祭天儀式時,有人說:“五帝是泰一神的左右,應建立泰一廟,由皇上親自祭祀?!蔽涞郦q豫不決。齊人公孫卿說:“漢朝興盛還會和黃帝時一樣,寶鼎的出現(xiàn),正與神意相通。黃帝在明庭迎接萬種神靈,明庭,就是甘泉宮。黃帝在首山采銅,在荊山下鑄造寶鼎。寶鼎鑄成后,天上有一條龍垂下龍須迎接黃帝,黃帝騎上龍背,與群臣及后宮妃嬪七十多人一起升天成仙?!蔽涞塾谑菄@道:“唉!要是真能和黃帝一樣,我對待離開妻子兒女,就像脫下鞋子一樣容易。”于是任命公孫卿為郎官。

己巳(前112) 五年

冬十月,帝祠五畤,遂獵新秦中,以勒邊兵。

上祠五畤于雍,遂逾隴,西登崆峒,出蕭關,從數(shù)萬騎獵新秦中,以勒邊兵而歸。新秦中或千里無亭徼,于是誅北地太守以下。

立泰一及五帝祠壇于甘泉。十一月朔,冬至,親郊見。

是為泰畤。自是,三歲天子一郊見。

南越相呂嘉殺使者及其王興,更立建德為王;發(fā)兵反。

南越王、王太后治裝入朝。呂嘉數(shù)諫,弗聽,稱病,不見漢使者。太后欲誅之,乃置酒請使者,大臣皆侍坐飲。嘉弟為將,將卒居宮外。酒行,太后謂嘉曰:“南越內屬,國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發(fā)。嘉見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縱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介其弟兵就舍。稱病,陰與大臣謀作亂。

漢使壯士韓千秋與太后弟樛樂將二千人往。入境,嘉等遂反,下令國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國人也,又與使者亂,無顧趙氏社稷,為萬世慮計之意?!蹦斯⑼酢⑼跆蠹皾h使者,立明王長男越妻子建德為王。千秋兵入,破數(shù)小邑。越開道給食,未至番禺四十里,擊滅之,函封漢使者節(jié)置塞上,好為謾辭謝罪,發(fā)兵守要害處。

己巳(前112) 漢武帝元鼎五年

冬十月,武帝在雍地祭祀五畤,于是到新秦中打獵,以此整頓邊防部隊。

武帝在雍地祭祀五畤,然后越過隴山,西行登上崆峒山,出蕭關,率領幾萬騎兵到新秦中打獵,以整頓邊防部隊,然后回京。新秦中有的地方千里范圍內竟然沒有設置亭障,武帝于是將北地太守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

武帝在甘泉修建泰一及五帝祭壇。十一月初一,冬至,武帝親自祭祀泰一神。

這就是泰畤。從此以后,天子每三年一次祭祀天神。

南越國丞相呂嘉殺死漢朝使者和南越王趙興,改立趙建德為王,起兵造反。

南越王、王太后收拾行裝,準備入京朝見。呂嘉多次勸諫,都被拒絕,于是假裝生病,不見漢朝使者。王太后想殺掉他,于是設酒擺宴,款待漢朝使者,大臣們都來陪坐飲酒。呂嘉的弟弟身為大將,率士卒在王宮外巡視。酒宴上,王太后對呂嘉說:“南越國內附漢朝,對國家有利,而您卻認為這樣做不對,為什么呢?”想以此激怒漢朝使者。漢朝使者滿腹狐疑,相互對峙,誰也不敢發(fā)作。呂嘉見勢頭不妙,就起身退席。王太后大怒,想用矛擲死呂嘉,南越王阻止了王太后。呂嘉于是離開王宮,在他弟弟的士兵護送下回到府中。他聲稱有病,暗地里與大臣們商議叛亂之事。

漢朝廷派壯士韓千秋與南越王太后的弟弟樛樂領兵兩千前往。漢軍進入南越國境,呂嘉等就造反了,命令全國道:“國王年幼;王太后,原來就是漢朝人,又與漢朝使者淫亂,不顧及趙氏的江山社稷,也沒有為子孫萬代考慮的意思。”于是,呂嘉等領兵攻殺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漢朝使者,立明王的大兒子趙越的南越妻子生的兒子趙建德為王。韓千秋領兵進入南越國后,攻下了幾座小城池。南越人開辟直道,供應飯食,在距番禺四十里的地方將漢軍消滅,封好漢使的符節(jié),放在邊塞上,以動人的誑語謝罪,又派兵把守邊界的要塞。

夏四月,赦?!∈窃禄?,日食。 秋,遣將軍路博德等將兵擊南越。

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出桂陽,樓船將軍楊仆出豫章,戈船將軍嚴出零陵,下瀨將軍甲下蒼梧,越馳義侯遺發(fā)夜郎兵,下牂柯江,咸會番禺。

賜卜式爵關內侯。

齊相卜式上書,請父子與齊習船者往死南越。詔褒美式,賜爵關內侯,布告天下,天下莫應。

九月嘗酎,列侯百有六人皆奪爵。丞相周下獄,自殺。

時列侯以百數(shù),皆莫求從軍擊越。會九月嘗酎,祭宗廟,列侯以令獻金助祭。少府省金,金有輕及色惡者,上皆令劾以“不敬”,奪爵者百六人。丞相趙周坐“知列侯酎金輕”,下獄,自殺。

以石慶為丞相。

時國家多事,桑弘羊等致利,王溫舒之屬峻法,而兒寬等推文學,皆為九卿,更進用事。事不關決于丞相,慶醇謹而已。

欒大伏誅。

大裝為入海求其師,乃之太山。上使人隨驗,無所見,而大妄言見其師,方又多不售,坐誣罔,腰斬。

西羌反。

庚午(前111) 六年

冬,討西羌,平之?!÷凡┑碌绕侥显?,獲建德、呂嘉;置九郡。

夏四月,大赦天下?!”驹碌淖詈笠惶欤霈F(xiàn)日食。 秋季,武帝派將軍路博德等人率兵攻打南越國。

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從桂陽出發(fā),樓船將軍楊仆從豫章出發(fā),戈船將軍嚴從零陵出發(fā),下瀨將軍甲進攻蒼梧,南越降將馳義侯遺征發(fā)夜郎國軍隊,順牂柯江南下,各路軍隊在番禺會合。

武帝賜卜式為關內侯。

齊國丞相卜式上書朝廷,請求讓他父子和齊國熟習船只的人前往南越國死戰(zhàn)。武帝下詔褒獎卜式,賜封他為關內侯,宣告天下,但天下沒有一個人響應。

九月,舉行酎祭活動,列侯中有一百零六人被革除爵位。丞相趙周被捕入獄,自殺。

當時,列侯數(shù)以百計,都不請求從軍攻打南越。恰好九月在宗廟舉行酎祭活動,列侯奉命進獻黃金助祭。少府檢查進獻的黃金,凡是分量不足或者成色不佳的,武帝都命令一律以“不敬”為罪名加以參劾,被革除爵位的有一百零六人。丞相趙周被指控“明知列侯進獻的黃金分量不足卻縱容包庇”,被捕入獄,自殺。

武帝任命石慶為丞相。

時值國家多事之秋,桑弘羊等人謀取私利,王溫舒等人實行嚴厲刑罰,而兒寬等人推崇儒家學說,他們都位列九卿,先后執(zhí)掌大權。凡事不向丞相通報,也不由丞相決定,石慶僅僅敦厚、謹慎而已。

欒大被處死。

欒大整理行裝,入海尋找他的仙師,竟到了泰山。武帝派人跟蹤檢查,并沒有見到什么神仙,而欒大卻妄稱見到了他的老師;而且他的方術大多不靈,武帝以欺詐罪將他判處腰斬。

西羌反叛。

庚午(前111) 漢武帝元鼎六年

冬季,漢軍征討西羌,平定叛亂?!÷凡┑碌热似蕉显街畞y,俘獲南越王趙建德、丞相呂嘉;朝廷在南越設置九郡。

楊仆入越地,先陷尋,破石門,待博德至俱進,至番禺。南越城守。會暮,仆攻敗越人,縱火燒城。博德為營,遣使招降者,賜印綬,復縱令相招。黎旦,城中皆降。建德、嘉已夜亡入海,博德遣人追得之。戈船、下瀨、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遂以其地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

帝如緱氏觀大人跡。

公孫卿言見仙人跡緱氏城上。上親往視,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寬假,神不來。言神事如迂誕,積以歲月,乃可致也?!鄙闲胖?。于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以望幸焉。

平西南夷,置五郡。

馳義侯發(fā)南夷兵,且蘭君反,殺使者。漢乃發(fā)巴、蜀罪人當擊南越者擊之,誅且蘭及邛君、筰侯,遂平南夷為牂柯郡。夜郎侯入朝,上以為夜郎王。西夷冉之屬皆振恐,請臣置吏。乃以邛都為越嶲郡,筰都為沈黎郡,冉為汶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

東越王余善反,遣將軍楊仆等將兵擊之。

初,東越王余善請以卒八千人,從樓船擊呂嘉。兵至揭陽,以海風波為解,陰使南越。楊仆上書,愿便引兵擊東越,上不許,令屯豫章、梅嶺以待命。余善聞漢兵臨境,遂反,自稱武帝。

上欲復使楊仆將,為其伐前勞,以書敕責之曰:“將

楊仆率兵攻入南越國,先攻陷尋,擊破石門,等路博德率兵趕到,一起進兵到番禺。南越人據城堅守。天黑時,楊仆打敗南越軍,放火燒城。路博德設置營寨,派人招降越軍,并賜給印信、綬帶,再命令他們去招降同伴。黎明時分,城中人全部投降。趙建德、呂嘉已經趁夜逃到海上,路博德派人追捕,活捉了他們。戈船將軍、下瀨將軍的部隊和夜郎國的部隊還沒到,南越國已被平定。漢朝廷于是在南越舊地設置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

武帝到緱氏城觀看神仙腳印。

公孫卿聲稱在緱氏城上看到神仙的腳印。武帝親自前往觀看,問道:“你不是想效仿少翁、欒大吧?”公孫卿說:“神仙沒有要求于人間君主的,而人間君主卻有求于他。如果求神之道不寬,神仙就不會來。說到神仙,好像很荒誕不經,但積夠了時間,神仙就可以請來。”武帝相信了他的話。于是,各郡、封國紛紛擴建道路,修繕宮觀以及名山、神祠,希望神仙降臨。

漢朝平定西南夷,設置五郡。

馳義侯征發(fā)南夷的軍隊時,且蘭族首領反叛,殺死漢朝使者。漢朝廷就將原該去打南越的巴、蜀罪犯組成的軍隊調去攻打南夷,殺死且蘭及邛、筰等部族首領,于是平定了南夷之亂,設置了牂柯郡。夜郎侯入京朝見,武帝封他為夜郎王。西夷冉等部族都很害怕,請求對漢朝稱臣,由朝廷設官管理。于是漢朝廷在邛都設置越嶲郡,在筰都設置沈黎郡,在冉設置汶山郡,在廣漢西部的白馬設置武都郡。

東越王余善反叛,武帝派遣將軍楊仆等領兵討伐。

當初,東越王余善請求率兵八千人,隨樓船將軍楊仆討伐呂嘉。軍隊抵達揭陽后,余善以海上風浪太大為借口不前進,暗中派人與南越聯(lián)絡。楊仆上書,請求乘勝帶兵進攻東越,武帝沒有批準,命令屯兵豫章、梅嶺等待命令。余善聽說漢軍兵臨國境,于是反叛,自稱武帝。

武帝想再派楊仆率兵,因楊仆恃功自傲,就下詔書責備他道:“將

軍之功,獨有先破石門、尋,非有斬將搴旗之實也,烏足以驕人哉!前破番禺,捕降者以為虜,掘死人以為獲;失期內顧,挾偽干君;受詔不至蘭池,明日又不對。推此心在外,江海之間可得信乎?今東越深入,將軍能率眾以掩過不?”仆皇恐,對曰:“愿盡死贖罪!”上乃遣橫海將軍韓說出句章浮海,樓船將軍楊仆出武林,王溫舒出梅嶺,越侯出若邪、白沙,以擊東越。

置張掖、敦煌郡。

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貴,其吏士爭上書言外國利害求使,上為募吏民遣之。妄言無行之徒爭效之,皆賤市縣官赍物,以私其利。外國亦厭漢使,禁其食物以苦之;而匈奴奇兵又時遮擊之。于是天子遣公孫賀、趙破奴將萬余騎,斥逐匈奴,不使遮漢使,皆不見匈奴一人。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

以卜式為御史大夫。

式既在位,乃言:“郡、國多不便縣官作鹽鐵,苦惡價貴,或強令民買之,而船有筭,商者少,物貴?!鄙嫌墒遣粣?。

帝自制封禪儀。

初,司馬相如病且死,有遺書,勸上封泰山。會得寶鼎,上乃令諸儒采《尚書》《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禪儀,數(shù)年不成。以問兒寬,寬曰:“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jié)也。然享薦之義,不著于經。非群臣之所能列,

軍的功勞只不過是先攻陷石門、尋,并沒能斬將奪旗,有什么好驕傲的!先前攻破番禺,你將投降的人捉來當俘虜,將死人挖出來說是你斬殺的;你貪戀妻妾,誤了期限;你用欺詐的手段冒犯君主;你接受詔書卻不去蘭池,第二天也不加以解釋。推斷你表現(xiàn)的這種心思,天下人能會相信你嗎?如今東越已深入我國邊境,你能不能率兵彌補你的過失?”楊仆惶恐地回答道:“我愿拼死作戰(zhàn)來贖罪!”武帝于是派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出發(fā)泛海,樓船將軍楊仆從武林出發(fā),王溫舒從梅嶺出發(fā),南越降將已封侯的戈船、下瀨將軍從若邪、白沙出發(fā),進攻東越。

朝廷設置張掖、敦煌郡。

博望侯張騫以出使西域而獲得尊貴的地位以后,他的部下爭相上書朝廷,述說外國的利害關系,請求出使,武帝于是招募官吏百姓,派他們出使。一些說大話而無德行的人爭相仿效,他們將攜帶的國家財物賤賣后,謀求私利。外國也討厭漢朝使者,不給他們提供食物,給他們制造困難;而匈奴也時常派出奇兵攔阻偷襲漢朝使者。于是武帝派遣公孫賀、趙破奴率領一萬多騎兵,驅逐匈奴,不讓他們阻攔漢朝使者,但沒能碰到一個匈奴人。于是朝廷分割武威、酒泉二郡的土地,增設張掖、敦煌二郡,從內陸遷徙民眾充實這一地區(qū)。

武帝任命卜式為御史大夫。

卜式上任后,上奏道:“各郡、國對鹽、鐵由朝廷專營多感不便,苦于產品質次價高,有時還強迫百姓購買,而船只也要交納算賦,所以商人少,物價昂貴?!蔽涞垡虼瞬幌矚g卜式。

武帝親自制定封禪禮儀。

當初,司馬相如生病快死前留下遺書,勸武帝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適逢獲得寶鼎,武帝命令儒生采集《尚書》《周官》《王制》等書的記載,草擬封禪的禮儀,但幾年過去了,也沒有擬出來。武帝詢問兒寬的意見,兒寬說:“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昭揚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祥瑞,這是帝王的盛大的典禮。但是獻禮的儀式,在經書中沒有記載。這不是群臣所能擬就的,

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乃自制儀,頗采儒術以文之,盡罷諸儒不用。

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則,綜合各項條理,發(fā)出金玉般震響的聲音,以順利促成這一天下的慶典,作為萬世遵奉的法則。”武帝于是自己制定禮儀,多采用儒家學說加以修飾,將儒生們一律罷斥不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資治通鑒直解 漢紀
《資治通鑒》十八卷四
《資治通鑒》講座 第一百三十三講 漢紀三十四(1)
平津侯主父列傳
《漢武帝·皇權的邏輯》37
漢書 傳 ·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