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沛(今徐州)人劉邦起兵于沛,下相(今宿遷)人項(xiàng)梁起兵于吳(今蘇州),狄(大約是齊魯之狄)人田儋(音:擔(dān))起兵于齊。
半民: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烽火繼續(xù)燃燒。新的“三國演義”將取代舊的,登上歷史的舞臺,這就是楚、漢、齊。
劉邦,字季,為人隆準(zhǔn)(高鼻梁)、龍顏(額頭,眉骨顏起),左股(大腿)有七十二黑子。
半民:對劉邦的相貌描寫,源出于《史記·高祖本紀(jì)》:“ 高祖為人,隆準(zhǔn)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span style=""> 《漢書·高祖紀(jì)》照抄原文,至于《史記》所在是否確切,司馬遷是否有“神圣”自己的開國帝王之嫌?《史記》、《漢書》還有一段:“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顯然,從這荒誕不經(jīng)的記述,可以看出漢代的兩位史學(xué)家的“用心”。二者“良苦用心”卻大大削弱了我們后人對劉邦“龍顏”的信心。
對于《史記》、《漢書》的兩段,《資治通鑒》只保留了一段,可見,作為帝王之師的司馬遷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孔夫子的門徒,他比前人高明之處在于他不想再以荒誕的神話蒙嚇別人,而更希望用帝王的治國才能來“折服”百姓。但還是有“事后諸葛亮”之嫌,因?yàn)殚L著“龍顏”的人多著呢,而成龍者有幾人?而成龍之人有都是龍顏嗎?
不管怎么說,“龍顏大怒”、“龍顏大悅”到流傳很久、流布廣遠(yuǎn)了。
愛人(喜歡交朋友)喜施(喜歡施舍),意豁(心意豁達(dá))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居家之人)生產(chǎn)作業(yè)(勞作)。初為泗上亭長,單父人呂公,好相人(喜歡相面),見季狀貌,奇之,以女妻之。
半民:《史記·高祖本紀(jì)》多有記述,本人也寫過一篇《讀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高祖本紀(jì)》,其中對神話劉邦之處,多有懷疑、諷刺。在此不贅述??傊闷苼稣f過:“真理是強(qiáng)權(quán)者的宣言,群眾只為勝利者歡呼”,更何況是總想靠著“愚黔首”來獲得穩(wěn)固統(tǒng)治者的“心虛者”。經(jīng)常被美化為“秉筆直書”的史學(xué)家也并不能活在“真空”之中,因而他們的“直書”也不得不變成“曲書”,傳說中的“董狐之筆”有幾多?
既而季以亭長為縣送(押送)徒(服徭役的人)驪山,徒多道亡(在路上逃跑)。自度比至(等到)皆亡之,到豐(地名,今江蘇徐州)西澤中亭,止(停下來)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馀人。
半民:“一不做,二不休”似乎是劉邦的性格,也就是“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吧。這也是劉邦結(jié)交朋友,獲取人心的原因,所以劉邦拉起了一支小隊(duì)伍。
劉季被酒(喝醉了),夜徑(從小路)澤中,有大蛇當(dāng)(擋?。?/span>徑,季拔劍斬蛇。有老嫗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今赤帝子殺之!”因?/span>(于是,忽然)不見。劉季亡匿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數(shù)有奇怪(怪異之事);沛中子弟聞之,多欲附者。
半民:劉邦成了漢高祖,他的這么多“怪異”的經(jīng)歷成了“神奇”的運(yùn)數(shù),上天的啟示;陳涉因?yàn)闆]有成功,所以他的魚腹之書,他的狐貍之鳴,就被司馬遷給揭穿了,成了裝神弄鬼的“伎倆”,真是“成者王侯敗者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