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著:
出自《論語》,《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而并非孔子親自編寫。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原文:
曾子(曾參,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3、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jù)說《孝經(jīng)》就是他撰寫的。 (2)三?。菏。ㄒ魓ǐng),檢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本文中指從三個方面(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省自己。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一心一意。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反復實習、溫習。 古漢語“習”字沒有現(xiàn)在的“復習”之意。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312775.ht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