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金魚般記憶的君君,在高中是因為不想記歷史毅然選擇了讀理科。雖然歷史知識有限但這并也不妨礙我喜歡看古裝劇啊哈哈(未成年人請勿模仿)~
——選擇性記憶困難的sumsum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讀《三國演義》的過程以及方法,這是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所以搜集了許多資料,也做了很多功課。既然已經(jīng)整理了這么多資料,就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吧~
關于《三國演義》的版本
作者簡介
年代時間軸
關于前言
01
關于《三國演義》的版本
人民出版社的《三國演義》(下文所說《三國演義》均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三國演義》一書)是廣為流行的一種版本了。人民出版社同時也出版了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本名著。
人民出版社的《三國演義》分為上下兩冊,并在上冊的前言之前附有一幅三國演義地圖,這張地圖很有用,可以在看到地名的時候去地圖上找出并用鉛筆圈上,如果實在找不到的話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先搜索地名所在的大致范圍或是省份,再去三國演義地圖上找就會方便許多。
同時你也可以在網(wǎng)絡上搜集三國時期一些不同年份的地圖,比如說: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可以把它們打印出來,按照時間順序貼在一張紙上,這樣便于你分析三國時代各國的勢力及變遷。
02
作者簡介
關于羅貫中的簡介,百度百科里是這么寫的: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度龂就ㄋ籽萘x》(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chuàng)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但其實羅貫中的生平不見史傳,僅有一些材料記載。
在《錄鬼簿續(xù)編》里頭記錄:“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就是跟記錄他的傳記的人是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因為趕上元代末年的社會變動、社會動蕩,所以各天一方,一人在一個地方,很長時間沒有見面。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終?!?/span>
《三國演義》的前言中有許多關于羅貫中的背景及文學特點等的內容。比如:“他推崇‘忠’‘義’,主張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這些都能對你閱讀、理解、分析并思考接下來《三國演義》的內容起到幫助和引領作用。
閱讀時千萬不要小看一本書前言,前言能幫助你對一本書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同時也能明白編者(或作者)的對于本書的構架和思路。
03
年代時間軸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小說,但是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真實的歷史,從中感知封建社會的思想和制度。
關于年份事件的整理方法,思維導圖和時間軸是兩個不錯的方法。通過整理和總結資料,能夠使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在我們的腦海中更為清晰,同時,也便于對照《三國演義》中的事件與真實歷史進行深入的分析。
《三國演義》前言的第一頁中就寫了本書取材于公元184年——公元280年,那么下面的年代時間軸的就從公元184年開始吧。下面是我利用時間軸整理出來的每個重要年份的重要事件。(以下三國時代地圖圖片均源自百度百科)
184年
2月,張角率眾起義﹐即為黃巾起義
189年
4月,漢靈帝去世,皇子劉辯即位
9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
立九歲陳留王劉協(xié)為獻帝
11月,董卓自立為相國
12月,曹操陳留起兵,夏侯惇、夏侯淵為司馬,曹純跟隨
190年
1月(正月),關東聯(lián)兵討伐董卓
2月,董卓脅獻帝遷都長安
3月,毀洛陽,殺袁隗一族
孫堅北上討董
袁術據(jù)南陽
191年
1月,袁紹議立劉虞為帝,沒有成功
2月,孫堅大敗董卓
孫堅圍荊州刺史劉表于襄陽,被伏殺
劉表得以立足荊州
公孫瓚擊破青州黃巾
袁紹據(jù)有冀州
曹操立足東郡
劉備任平原相
193年
年初,曹操擊破袁術
袁紹與公孫瓚爭奪青州
春,袁紹擊破黑山軍
秋,曹操屠徐州
冬,公孫瓚攻殺劉虞
199年
2月,曹仁、徐晃、史渙斬眭固
3月,黑山與公孫瓚聯(lián)合失敗,袁紹攻滅公孫瓚后
4月,曹軍占領河內
6月,袁術死,余部投靠劉勛
孫策敗劉勛,劉勛、劉曄投奔曹操
孫策派孫權兩次攻廣陵,均被陳登打敗,不久后去世,張繡投降
12月,孫策破黃祖,降華歆
200年
春,張繡投降曹操
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曹操破袁紹
孫策被刺客刺殺,其弟孫權繼位
201年
4月,曹操擊敗袁紹于倉亭
9月,劉備敗走荊州,投奔劉表
202年
新野之戰(zhàn),劉備擊敗夏侯惇,趙云擒夏侯蘭
1月,曹操北伐
5月,袁紹去世,袁尚繼位,袁氏內亂
203年
2月,曹操進攻黎陽
5月,袁譚兄弟相攻
8月,曹操進攻劉表
冬,賀齊討平起義軍
207年
劉禪出生,是劉備之妾甘夫人所生
2月,曹操統(tǒng)一北方,曹操進軍討伐烏桓
8月,白狼山之戰(zhàn)后,曹操大破烏桓
袁尚、袁熙奔遼東
9月,遼東太守公孫康殺袁尚、袁熙
11月,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
208年
東漢名醫(yī)華佗(約145年生)撰寫醫(yī)書,其后不久病死
曹操之子曹沖(196年生)病死
甘寧投奔孫權
孫權攻殺黃祖
1月,曹操在鄴城建玄武池訓練水師
6月,曹操出任丞相
7月,曹操南擊劉表
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
9月,曹軍到達新野,劉琮便投降曹操
曹操殺孔融(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10月,劉備投奔孫權,與孫權結盟
11月,赤壁之戰(zhàn),周瑜赤壁大敗曹操
12月,周瑜乘勢進攻南郡,而孫權則親自圍攻合肥(即為“合肥之戰(zhàn)”);劉備亦奪取荊南四郡
211年
渭南之戰(zhàn)
曹操平定關中
1月,曹丕為五官中郎將
3月,曹操派鐘繇出兵討伐漢中的張魯,爆發(fā)潼關之戰(zhàn)
7月,曹操至潼關與關西聯(lián)軍交戰(zhàn)。
9月,曹軍大勝
10月,曹操圍攻安定,楊秋投降
12月,曹軍回師,留夏侯淵屯長安
12月,劉備入蜀作防,進軍益州
214年
劉璋投降劉備,劉備自領益州牧
3月 曹操稱魏公
5月 孫權攻破皖城
10月獻帝、伏后與國丈伏完密謀除曹操,事泄,曹操誅殺眾人。
217年
曹操立曹丕為魏太子
劉備進攻漢中
曹丕撰《典論》
魯肅去世
陳琳,王粲,應瑒,劉楨,徐干去世
(五人均為“建安七子”)
219年
劉璋去世
1月,黃忠斬殺夏侯淵
5月,劉備攻占漢中
6月,劉備攻取上庸
7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北伐曹魏,關羽威震華夏
孫權襲殺關羽
10月,呂蒙率東吳軍攻占關羽的南郡(屬荊州)
陳群等人勸曹操稱帝
12月,呂蒙病死
220年
1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為魏王
10月,漢獻帝讓位,曹丕稱帝,是為魏文帝
孟達降魏攻蜀
221年
魏改許縣為許昌縣,
分魏郡為陽平、廣平二郡
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改元章武
7月,劉備以關羽故起兵伐吳,
夷陵之戰(zhàn)開始
張飛去世
孫權受封為吳王,加九錫
孫權立兒子孫登為太子
222年
孫權稱王,建立吳國
吳蜀夷陵之戰(zhàn)(又稱猇亭之戰(zhàn),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劉備大敗,曹丕第一次攻吳不勝,吳蜀復通
曹植作《洛神賦》
223年
1月,曹真派兵擊潰吳軍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
4月,蜀漢皇帝劉備于永安駕崩,謚為昭烈皇帝,傳位劉禪,托孤諸葛亮
5月,蜀漢太子劉禪登基
6月,雍闿反蜀
11月,鄧芝使吳,吳蜀重新和好
227年
2月,王朗勸諫魏明帝
3月,諸葛亮率領各路軍隊向北挺進,出發(fā)前作《出師表》
12月,司馬懿斬孟達
229年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
孫權稱帝
蜀漢遣使來賀東吳,結盟,建立”中分天下“的盟約
263年
司馬昭三路伐蜀
姜維退守劍閣
10月,漢人向吳國告急求援
鄧艾偷渡陰平
11月,劉禪接受譙周意見,開城降魏,魏軍占領成都,同時遣使令姜維等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279年
11月,司馬炎采用羊祜生前擬制的計劃,發(fā)兵二十萬,分六路進攻吳國
280年
2月,晉軍平定荊州
吳軍三萬渡江迎戰(zhàn)
3月,晉軍逼近建業(yè)
孫皓投降
4月,晉武帝賜予孫皓爵位歸命侯
04
關于前言
前言中有一段話對于事件基本過程進行了概括:
“漢靈帝死,少帝劉辯繼位,何進掌權,宦官殺何進,袁紹又起兵殺宦官,董卓趕走袁紹,后來又廢劉辯而立獻帝劉協(xié)。各有野心的官僚豪強,朝野呼應,反對董卓。王允設計殺死董卓,而董卓的部署李傕(jué,一說“傕”讀音“què”)、郭汜[sì](一說“汜”是“氾”通假字,讀音為“fàn”)之輩又大殺王允和其他官僚。
以袁紹為首的十七鎮(zhèn)諸侯,以討伐董卓為名義,先后割據(jù)一方,混戰(zhàn)互殺。從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起家的曹操、劉備和孫堅,多次在戰(zhàn)爭中,一步步擴大勢力。曹操自“移駕幸許都”后,使用漢獻帝名義發(fā)號施令,經(jīng)過十一年的長期角逐,基本上統(tǒng)一黃河流域,成了割據(jù)中原地帶的大軍閥。赤壁大戰(zhàn)以后,決定了曹操、劉備、孫權三國分立的形勢。此后,三國之間又混戰(zhàn)了七十二年,全國才得到統(tǒng)一?!?/span>
同時,前言的編者也對于《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做了總結,并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分析了書中的人物形象。
吹鼓也好,否認也罷,這些《三國演義》作者吳承恩塑造的性格鮮明、影響深遠的藝術形象雖然大相徑庭,但都在反映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典型意義,反映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在某些方面也代表了封建社會的思想和制度。
讀《三國演義》,并非只讀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更是要讀出自己的理解。
我記得馬爺(馬未都)說過一句話:“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