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通寶簡介
宣和是宋徽宗的年號。宋錢中,徽宗錢從它的制作、書法來看,都是中國古錢幣的杰出代表。宋徽宗從1100年到1125年在位,鑄造發(fā)行了建國、崇寧、大觀、重和、宣和六種年號錢,以及“圣宋”一種國號錢。宋徽宗年號錢的錢文版別有近百種,不少是他親筆書寫的,字體包括隸書、篆書、行書以及徽宗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他鑄的方孔錢是中國方孔錢中制作最為精美的錢幣之一。因而不少的書法家也收藏他的年號錢。宋徽宗用自己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親筆御書了錢文“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字體端莊秀麗,運筆挺拔俊秀,素有“鐵劃銀勾”之稱。
北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年至1125年)用鑄造鐵錢的范型翻鑄的宣和通寶折二銅錢,泉界稱為“鐵范銅”
該錢特征遜于鐵母而近似鐵母:其錢文隸書與同類銅錢不盡相同,如“宣”字“宀”與“和”之“冂”為楷隸兼書, “和”之“口”免書封口一橫,以楷體豎鉤簡筆;穿孔比銅錢大,背穿工整寬厚狀如同類鐵母,錢徑比銅錢大,接近鐵母;面穿下橫廓呈梯狀,錢文“寶”、“通”上邊輪脊保留有明顯對稱的“梢”狀,兩“梢”上邊之間內(nèi)緣廓呈內(nèi)斜坡,明顯背徑大于面徑;錢文線條底寬上細呈坡形。此錢應(yīng)判為鐵范銅錢。
宋代于四川鑄鐵錢一直不衰,鐵錢的形制和錢文特征與同類錢文的銅錢不盡相同。這些以銅汁澆鑄的樣品,泉家稱為“試鑄品”,也就是常說的試“范”錢,俗稱“鐵范銅”。是在大批鑄造鐵錢之前,先將銅液注入,澆鑄銅錢作為試驗,以檢查試驗效果。這種試驗品也可稱樣錢,此種錢出土和流傳極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