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68例行主動脈腔內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及治療經驗。
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行主動脈腔內介入治療68例。主動脈夾層39例(De BakeyⅡ型1例,Ⅲ型38例),主動脈穿通性潰瘍11例,主動脈壁間血腫4例,主動脈假性動脈瘤4例,主動脈縮窄伴假性動脈瘤形成1例,馬凡氏綜合征Bentall術后降主動脈瘤2例,腹主動脈瘤7例。68例患者,1例主動脈夾層患者因術中無法分辨真假腔而放棄介入手術,1例馬凡氏綜合征Bentall術后降主動脈瘤患者因動脈瘤范圍過大而放棄介入手術。余66例患者,1例De BakeyⅡ型夾層于升主動脈置入覆膜支架,并行同期頸部雜交手術; 58例于降主動脈置入覆膜支架,其中22例術中評估后完全遮蔽鎖骨下動脈開口, 2例Ⅲ型患者使用裸支架、彈簧圈封堵第二破口;7例腹主動脈瘤患者中,1例置入直支架,1例置入整體式支架,5例置入分體式支架。
結果:本組68例患者2例術中放棄手術,無手術死亡。1例De BakeyⅢ型夾層術后48小時死于主動脈夾層破裂;1例主動脈穿通性潰瘍患者出現術中支架移位,但未影響臟器供血,術后復查主動脈穿通性潰瘍消失;8例患者術后即刻造影顯示有輕微內漏,5例3個月后復查CT顯示內漏消失,1例因Ⅰ型內漏需行再次手術治療;22例術中支架遮蔽鎖骨下動脈開口,1例術后出現左上肢間歇性跛行,余21例均未出現明顯并發(fā)癥;1例術后3月復查發(fā)現出現Ⅰ型夾層;1例腹主動脈瘤患者術后1月植入左髂支覆膜支架遠側再發(fā)動脈瘤,再次手術植入延長髂支。
討論:1、主動脈腔內介入治療效果良好。2、病情復雜患者術中有時真假腔難以辨認,多可采用橈動脈、股動脈雙向入路腔內會師解決,對于采用此方法仍不能辨認者,可考慮采用食道超聲協(xié)助確定;若仍有疑問,應放棄手術,避免支架植入假腔。3、術中支架欲遮蔽鎖骨下動脈開口,應術前CT或術中造影明確腦供血側枝循環(huán)情況,避免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4、對于主動脈穿通性潰瘍、主動脈壁間血腫患者,穿通性潰瘍基底部大于10mm、主動脈壁間血腫范圍較大且高血壓、胸痛癥狀控制不理想者可考慮行介入手術治療。5、對于腹主動脈瘤患者,鑒于絕大部分無明顯臨床癥狀,可考慮較嚴格掌握指證,腹主動脈瘤直徑對于55mm,或進行性擴張大于5mm/6月者。6、主動脈夾層腔內介入治療術后復查,多數遠端破口附近夾層依然存在,但使用裸支架、彈簧圈封堵第二破口是否必須/有效,尚需及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