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石門夾山寺與闖王傳說
石門夾山寺與闖王傳說
X

天下寺院眾多,就寺廟建筑而言都有些“審美疲勞”了,但一段傳奇的歷史或者是傳說,吸引我來到石門夾山寺。
這段傳奇是關于李自成的。
闖王李自成兵敗后的歸宿,史學界主要有二說。一為通山說,認為李自成是在1644年潰逃至湖北通山九宮山被殺,年僅三十九歲。二為夾山說,即李自成沒有被殺害,而是逃到石門夾山寺禪隱,法名奉天玉大和尚,卒于1674年,終年約七十歲。據說在湖南澧州、石門一帶的民間,也長期流傳著李自成遁跡石門夾山靈泉寺為僧的故事。


到底哪種說法可靠?各有證據,也也都沒有特別可靠的證據。在夾山寺有間簡單的展室,自然展出了不少支持夾山說的證據,主要是清初以來各種文獻資料,包括朝鮮李朝實錄中的記載。
歷史學家都說不清楚的事情,我們僅是匆匆一游,憑這些從文獻中摘出的只言片語自然更沒資格做出判斷。但參觀了寺院里及周邊的幾處遺址,倒是讓我愈加相信夾山說了。


一是
在寺院里有一個規(guī)模很大的地宮,由大悲殿側后方一門進入地宮,發(fā)現地宮內巷道縱橫,連接起一間間地下石屋。據說地宮面積很大,但大部分已坍塌,現在修復的只是一部分。如果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有何必要修建這么大的一座地宮?只有一種合理的解釋:在寺院里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二是寺院附近的野拂維禪師塔,位于新修建的闖王陵內,系一整塊青灰砂石雕鑿而成,塔身呈鼓型瓜狀,塔身上陰刻:“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世野拂維禪師塔,康熙壬午年四月吉旦?!?br>


據明史專家考證,野拂就是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字補之。順治九年冬,來夾山寺拜“奉天玉和尚”披剃,是臨濟宗第33世傳人,曾“化”得大批錢財使夾山寺“興復舊觀”,最后圓寂于慈利縣成萬圣庵。這座塔是他為了孝守師父陵寢,才立此生塔。而他的師父、“奉天玉和尚”,現在便被支持夾山說的人認為是李自成。
三是1980年發(fā)掘出的奉天玉和尚墓,這個墓地有個地下墓室,里面為一墓三穴,右穴是座化缸,中間是骨灰壇,左穴只剩下若干碎瓦片。在墓室墻壁上看到和一張“壙符碑”的照片,這塊碑就是從墓室左穴出土的。



壙符碑兩邊是一幅對聯:身披北斗頭戴三臺,壽山水遠,石朽人來。中間的字符就看不懂了,雖是漢字筆畫,但組合在一起就如天書,不知其意。陪同的管理處處長給我們解釋,說這些字符隱喻著“闖王陵”三個字,說明夾山寺即為闖王李自成最后的歸宿處。
但我也在網上看到一篇學術論文,認為類似的壙符碑在其他地方也有出土,是道教特有的“陽壙符”,并非湖南、陜西獨有,在臺灣,至今仍廣泛使用。
在墓里還出土了一塊《中興夾山祖庭弘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銘》石碑。碑文似乎也不能完全有力證明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但和尚墓塔一般都在地面,為何奉天玉和尚要葬在地宮之中呢。


前些年,依托這座奉天玉和尚墓修建了一座“闖王陵”。由紫石牌坊、神道、陵寢、明樓等組成,基本上仿照帝王陵寢的規(guī)制修建。修建這座闖王陵,主要還是出于旅游開發(fā)的角度吧。
其實,即便沒有李自成的傳說,夾山寺也值得一看,是真正的古寺。始建于唐,各代屢加修繕,但到民國之后,日益衰落,加之破四舊、“文革”的拆毀,僅存清道光年間重修的大悲殿。

大悲殿總體外形是常見的佛殿,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大殿前檐東西兩側不用柱,而是兩堵呈45°角的山墻,這種形制的佛殿在其他地方還沒有見到過。殿前墻壁上分別嵌有康熙年間的《重修夾山靈泉功德》碑和道光年間的《重修夾山靈泉寺》碑。
近年來,夾山寺陸續(xù)恢復了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等,皆為漢地寺廟的標配。但也有特色,進山門,便是一個湖,有九曲橋通往湖心亭,再從橋上走過便能天王殿,加上寺廟所在是一片茂密的山林,古樹參天,如同幽靜的園林,少了些寺院的森嚴。


夾山寺在禪宗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有“禪門第一書”之稱的《碧巖錄》就出自該寺。這是在北宋時期,圓悟禪師住持夾山靈泉禪院時編撰的,又稱《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被認為是禪宗最具代表性的公案評唱集,是禪學臨濟宗的重要典籍,尤其對日本佛教禪宗產生極大影響。
夾山寺還是禪茶祖庭。說實話,剛開始聽他們介紹說是“禪茶祖庭”,我還將信將疑,但回來后查了些資料,發(fā)現禪茶還真是發(fā)源于夾山寺。有個資料是這么追溯禪茶源流的:
“宋代圓悟克勤禪師,在湖南夾山著就禪門第一書《碧巖錄》,并悟出“茶禪一味”之道。日本榮西禪師將《碧巖錄》和“禪茶一味”墨寶傳入日本,后經一休宗純、村田珠光、南浦紹明、千利休諸禪師的發(fā)揚光大,漸漸形成日本茶道。在本土,圓悟禪師弟子大慧宗杲禪師將“茶禪一味”的理念帶回余杭徑山寺,大興茶禪之風,再次吸引日本昭明等禪師前來“取經”,學習寺院的茶禮、茶宴以及植茶、植茶技藝。彼時產于武夷山下建窯的茶具兔毫盞傳入徑山,再從徑山傳到日本,被誤稱為天目茶碗,即是日本茶道源自中國禪茶的歷史見證?!?br>這么說來,夾山寺現今的知名度與其歷史實在是有些不相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科普】一樁無頭公案:李自成之死亡迷局
何璘雄文橫空,夾山聲名鵲起
去夾山寺探尋李闖王的遺跡——阿尼亞房車伴我走天涯
闖王李自成最后的歸宿地——石門夾山寺
石門:茶禪一味
闖王李自成生死之謎:滿清與南明均未得其首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