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是我國近代以來最后一位大儒者。
然而就這樣一位“第一完人”,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笨人”。
曾國藩小時候并非天資聰穎,其智力甚至可以說的是中下水平。
他與同時代的文人墨客相比差很大一截。
比他小1歲的左宗棠,14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同樣李鴻章也是17歲中秀才;梁啟超比曾、左、李都晚,但是個神童,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
而曾國藩21歲才考中秀才,27歲才中進士。
梁啟超也在《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文中,這樣評價曾國藩:
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挫。
那一個資質(zhì)愚鈍的小孩,怎么就成為了一代大儒了呢?
曾國藩這樣總結自己成功的八字箴言:
“人但有恒,事無不成?!?/strong>
這八個字就是我們常說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些道理我們看似都懂,但真正要做到并非易事。
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戰(zhàn)勝困難其實是在戰(zhàn)勝我們自己。
曾國藩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說: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strong>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strong>
為什么世人碌碌無為,都是因為懶惰導致失?。?/p>
為什么成功之后的人走向了沒落,因為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能否守住一個“恒”字,是一個人成敗的關鍵。
曾國藩在自己而立之年,制定出了每天必修的十二課:
1.主敬
著裝整潔,內(nèi)心端正。
平時心態(tài)平和,遇事也不慌張,能泰然處之。
處理事情時沉著應對,做到心無旁騖。
讓自己保持陽光的心態(tài),影響自己的同時照耀他人。
2.靜坐
每天睡前,不管時間多晚,都雷打不動地靜坐一小時。
回想自己一天的言行得失,靜下心來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3.早起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間,不應該浪費在睡夢中。
早起對于一天的時光很重要,能控制自己早起不貪睡的人,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強的控制力。
4.讀書不二
讀完一本書之后,再去翻看其他書籍。
每本書都有其體系,同時讀兩本常常使自己的知識混亂,對于自身提高沒有任何用處。
5.讀史
讀史使人明智,多角度思考問題。
讀史使人明白是非善惡,教我們?yōu)槿颂幨轮馈?/p>
不管是為了別人還是為了自己,都應當堅持這一習慣。
6.謹言
君子訥言,說話謹慎是處事第一要務。
信口開河、夸夸其談,最后都會惹禍上身。
不管處于什么環(huán)境下,都要時刻提醒自己,謹慎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