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喜溫和氣候及陽光充足之地,怕積水,忌連作,其塊根在25-28℃時增長迅速,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質(zhì)壤土、荒山坡、山腳、墻邊、路旁等處,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地黃種植技術視頻吧!
地黃的品種選擇
根據(jù)近年來地黃大面積栽培實踐,以株形大、生育期長、塊莖多、喜肥水的“金狀元”和株形較小、生育期短、耐貧瘠、耐寒的“北京1號”品種較好。這兩個品種各具其優(yōu)點?!敖馉钤边m宜早春早栽,可采取保護地育苗,延長生長時間,在大水大肥的條件下,可達到較高的產(chǎn)量?!氨本?號”適合密植,生育期短,有效生長時間3~5個月,麥茬栽培也可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對肥水要求中等,適應性較強。
地黃的種植技術
1、溫炕育苗:3月上旬,選背風向陽地塊作苗床,北高南低,北面作高30厘米、寬20厘米的墻,南面與地面平,北墻和南墻相距2米,長度根據(jù)栽培面積和種栽數(shù)量而定。把床內(nèi)表面30厘米的土取出,更換經(jīng)消毒后摻有土雜肥的細砂壤土,造好苗床。將種莖截成3~4厘米長的小段,用生根粉浸泡半小時,撈出晾干,按株間距2厘米平擺于苗床上,灑水使土壤濕潤,覆土1.5厘米,苗床上蓋塑料膜,膜上蓋草苫,早揭晚蓋,保持床內(nèi)溫度20度以上,一星期左右出苗,苗高7~8厘米,有10片葉時,可掰下作種栽培大田。繼續(xù)蓋膜保護管理苗床,可連續(xù)收獲二茬、三茬種栽。其實地黃溫炕育苗方法和傳統(tǒng)的地瓜陽畦育苗基本相同。
2、苗莖栽培:在選擇的土地上,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深耕耙勻,作成寬1.2米的高畦或高壟,畦溝寬30厘米,四周開排水溝。在畦上按行距35厘米,株距18~25厘米,把苗莖栽入地下3~4厘米,封土成堆,外露1~2厘米莖尖。栽后保持土壤濕潤,3~5天苗既成活。
3、種莖直栽:春栽地黃在日均溫度穩(wěn)定13度時栽種,夏栽地黃在小麥收割后及時栽種。其栽培方法和苗莖栽培相同,栽種時在畦上按株距15~18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放種莖1~2段,覆蓋拌有糞水的草木灰1把,再蓋土與地面平,每畝約需種莖40公斤。
地黃的田間管理
1、施肥:地黃宜多施磷、鉀肥,施足基肥對地黃豐產(chǎn)很重要。苗出齊后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15公斤。生長中期(7月份)每畝地追施磷肥10-20公斤。
2、澆水:生長期應勤澆水保持地面潮濕,生長后期怕積水,易引起爛根。澆水以不旱不澆,天陰不澆、中午不澆為原則。
3、除草、松土:生長前期,苗小根淺,宜淺鋤雜草2-3次。以后可用手拔草,以免傷根,大規(guī)模種植推薦用除草劑。
4、間苗、摘蕾:當幼苗長到10-12厘米時,要及時進行間苗,每穴留一棵健壯苗,把多余的瘦弱苗用剪刀貼地皮剪掉。除留種用的花蕾外,其余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塊根生長。
5、防治病害:葉片如果出現(xiàn)黃斑點,即是斑枯病的前兆,應及時噴施搞枯靈等進行防治,一般噴兩次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對發(fā)病嚴重的植株應及時清除。
地黃的采收加工
春種地黃當年11月前后,當?shù)攸S上莖葉枯黃且?guī)в邪唿c時即可采挖。先將鮮地黃除去須根,按大小分級,然后分別晾干,直至其顏色逐漸變黑,即成地黃黃。
部分專業(yè)知識轉自網(wǎng)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