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5半自動霰彈槍
1898年,約翰·勃朗寧完成了Auto-5半自動霰彈槍的設計,后來于1900年取得了專利。1902年,多家槍械制造廠(公司)開始大規(guī)模制造Auto-5半自動霰彈槍,直到1998年才停止生產(chǎn)。在這近一百年的時間里,Auto-5半自動霰彈槍生產(chǎn)數(shù)量超過3000000支。
不完全分解后的Auto-5半自動霰彈槍,可以看到復進簧、管式彈倉、可后座的槍管
Auto-5半自動霰彈槍,采用了當時十分罕見的槍管長行程后座自動原理。霰彈裝填在槍管下方的管式彈倉內(與絕大多數(shù)手動霰彈槍一樣)。第一發(fā)霰彈,是需要拉動機匣右側的拉機柄才能將其從彈倉內取出并裝填進膛室。當射手扣動扳機將膛室內的第一發(fā)霰彈擊發(fā)出去后,槍管和槍機會在后座力的作用下,一起向后移動(向后移動的距離大于彈殼長度),移動到機匣尾部以后,槍機停止后移并完成開鎖動作,這時擊錘會被鎖上。而槍管在復進簧(套在管式彈倉上)的作用下,向前復位。在槍管向前復位的過程中,會將已擊發(fā)過的霰彈彈殼從膛室內抽出,從拋殼口拋出槍外。槍管向前復進到位以后,槍機也會在后方復進簧的作用下,向前復進。在復進的同時,會從底部的管式彈倉中取出霰彈推入膛室,完成上膛及閉鎖動作,并呈待擊狀態(tài)。這種操作,在當時的霰彈槍中尚屬首次。
Auto-5半自動霰彈槍的機匣特寫
Auto-5半自動霰彈槍還有一個很實用的設計,就是空倉掛機。如果所有霰彈發(fā)射完畢(或者在空槍狀態(tài)下,向后拉動機柄),槍機會停留在后方以保持槍膛開啟。這時如果直接向管式彈倉內裝填一發(fā)霰彈的話,這發(fā)霰彈會被直接送入槍膛并解除空倉掛機,槍機就會向前完成閉鎖,并呈待擊狀態(tài)。所以說,射手在用完彈藥時,只需要向彈倉內裝填彈藥,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馬上射擊。相比于當時其他管式彈倉供彈的霰彈槍來說(它們要想將霰彈裝滿,就需要先上膛一發(fā),然后再進行裝填),Auto-5半自動霰彈槍的這個設計更加方便,非常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