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沒完
嘮叨是80%以上家長的通病,也是幾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點。過分嘮叨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厭惡甚至逆反。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做父母的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嘮叨。
不停訓斥孩子
孩子們即使知道家長的訓斥并無惡意,但會在內(nèi)心深處不知不覺中開始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感情。不管父母之前多么在意日常感情的培養(yǎng),每天的訓斥足以把這一切抵消。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不要急著批評,靜下心來和孩子面對面談一談,弄清楚前因后果,耐心地引導孩子。
對孩子要求過高
父母的過高要求,會使孩子經(jīng)常得不到接納和肯定,以至于無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感,也就無法建立起必要的自信心。所以,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長就要接受孩子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身體、情感、行為、智力、創(chuàng)造力等,尊重孩子的特點和需要,不以自己的期望來要求孩子。
家長包辦一切
這會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創(chuàng)造力,個性和人格的發(fā)展亦得不到完善,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獨立意識也得不到增強。家長要做一半、留一半。給孩子提供接近勞動者和適當參與勞動的機會,是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
總對孩子愁眉苦臉
長久下去,孩子會對周圍世界懷有疑慮,總是思慮再三,唯恐哪一步走錯影響到別人。而周圍人的不愉快,很容易傳染到他們身上,有的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懷疑自己總給別人帶來麻煩。因此,家長在外面不管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都不要把情緒帶到家里來。'
作者:楊曉丹(吉林師范大學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培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