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坤學(xué)隨筆》之十
福
幸福女人三大紀(jì)律八項注意
紀(jì)律者,行為之規(guī)則也,對自身行為起作用之內(nèi)在約束力也。注意者,留意、重視、關(guān)注之處也。
幸福者,乃個人由于理想實現(xiàn)或接近,而引起內(nèi)心滿足之狀態(tài)。追求幸福,乃人人普遍之愿望。幸福不僅包括物質(zhì)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個人幸福依賴家庭幸福,家庭幸福依靠個人幸福來共建,來積累;幸福不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勞動與創(chuàng)造。
中華女子走上幸福人生之路有千條萬條,然而應(yīng)知道在人生通識道理之下,也宜有一個“三大紀(jì)律八項注意”來奠基。
中華女子走上幸福人生之路三大紀(jì)律是:
1、一切行動聽良知指揮;
2、不貪拿非己一針一線;
3、一切謀略以非攻為本。
中華女子走向幸福人生之路八項注意是:
1、和氣;2、中庸;3、兼愛;4、勤快;5、靈巧;6、簡樸;7、貞固;8、無怨。
良知:良知者,天賦之道德觀念,一種天賦之分別己善和己惡意向之道德意識。良知,乃倫理實踐之出發(fā)點。修身之功夫,就在于用自己之良知,去拒斥己之惡意向,并實施和實現(xiàn)己善之意向。謝靈運《游南亭》曰:“我志誰與亮,賞心惟良知?!庇辛贾?,當(dāng)有二十四知:知學(xué)、知止、知予、知恥、知愧、知恩、知有覺、知有情、知是非、知善惡、知敬讓、知兼愛、知非攻、知奉獻、知自度、知和氣、知贊美、知謙下、知無怨、知中庸、知勤快、知簡樸、知貞固、知創(chuàng)新。一切行動聽良知指揮,便從這二十四知做起,從當(dāng)下出發(fā),毫不松懈。
戒貪:不拿非己之一針一線,曰不貪。戒貪,應(yīng)當(dāng)是自律之鐵紀(jì)。他人、公共、組織、機構(gòu)之一針一線,不屬于自己,不宜得,不宜拿,不應(yīng)占有。不宜得得之,不宜拿拿之,不應(yīng)有而占有之,何以少私寡欲?私心重者必縱欲,欲念重者必貪多。如此下去,離幸福之路越來越遠。
如上所言,個人幸福依賴于家庭幸福。家庭幸福來自于一家人共同去努力。俗語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惫始彝€體勞動所得,歸家庭集體所有,方得家庭幸福之共享。個人幸福之本,本在家庭共享之愉也。故此,為家庭奉獻出自己勞動所得,與其他家庭成員共享勞動收獲之喜悅,是不貪之最高境界。
非攻:非攻者,不攻別國,不攻擊人,不毀謗人,不坑害人是也?!赌印ぜ鎼壑小吩唬骸?/span>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眾必劫寡,富必侮貧,貴必做賤,詐必欺愚。幾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此言意思是說:諸侯不相愛,就必然發(fā)生戰(zhàn)爭;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殘害;君臣不相愛,就必然會出現(xiàn)君不施惠,臣不效忠之情形;父子不相愛,就必然會出現(xiàn)父不慈子,子不孝父之情形;兄弟不相愛,就必然不能和睦團結(jié)。天下人不相愛,強大者就必然控制弱小者,富足者就必然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必然鄙視卑賤者,奸詐者就必然欺壓愚笨者。天下禍亂、爭搶、掠奪、怨恨產(chǎn)生之原因,都因不相愛而產(chǎn)生,仁者認(rèn)為要反對這種不相愛之現(xiàn)象。
墨子非攻學(xué)說,不單單講不攻擊別國,也講了不攻擊別人,不毀謗別人,不坑害別人,同時又以嚴(yán)密防守之道來支持和保證。這一點,也正是坤學(xué)經(jīng)驗之談,不可或缺。因為,無論在何種社會當(dāng)中,女子都容易被傷害。女子之道要是沒有必要而足夠之防備力量,如同大廈建在松軟沙堆之上,難能堅不可摧。
非攻之道,也正是女子有效抑制和最終消除傲慢心、嫉妒心、怨恨心、譏笑心、排他心、毀謗心、攻擊心之最佳良藥,更是有效進行自我保護之法寶。
和氣:和氣者,天地間陰陽交合而成之氣也。萬物由和氣而生。《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唐劉商 《金井歌》曰:“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氣氤氳孕至靈”(氤氳,音yīn yūn 讀“因暈”,指陰陽二氣互相作用的狀態(tài)) 。宋王安石 《次韻和甫春日金陵登臺》之一曰:“萬物已隨和氣動,一樽聊與故人來?!睗h王充 《論衡·講瑞》曰:“瑞物皆起和氣而生?!泵鳁钌?/span> 《詞品·雪辭》曰:“滿天和氣,太平有象?!惫屎蜌庹撸譃橄槿鹬畾?,促為吉利也?!抖Y記·祭義》曰:“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惫屎蜌庹?,又為溫和之氣度也。經(jīng)驗曰:“人之心里越舒服,對人便可更和氣。”宋陳師道 《南柯子·賀彭舍人黃堂成》詞曰:“萬家和氣賀初成,人在笙歌聲里暗生春。”《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開宗義富貴孝義傳》:“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氣不曾分?!?/span> 故和氣者,又為和睦融洽,亦謂和睦之感情。人很和氣,悅之于人,必有人緣。和和氣氣,人脈必好。亦悅之于商道,和氣生財是也。
中庸:中庸者,中正平和之道也。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庸為萬事。末復(fù)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xué)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德焉,則終身受用之,有不能盡者矣。”菁華解道: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說:“不偏于一邊叫做中,永遠不變叫做庸。中是天下正道,庸是天下定理。這一篇《中庸》,是孔門傳授之心得法要,孔子之孫子思,恐怕年代久了,傳授會有誤差,所以把它寫成書,傳授給孟子?!吨杏埂愤@本書,開始時只說一個道理,中間分散為萬般事體,最后又匯歸到一個道理上,這個道理放開來可以遍滿天地四方,歸納后可以收藏在隱密之方寸間。其義無有窮盡,都是實實在在之學(xué)問,善于讀書者,仔細思量,用心研究,自然能體會出心得,用在做人處事,就是一生也用不完。
中,“好”之義,庸,與“用”一字相同,即“中用”也,人之生存要擁有一技之長,做有用之人才;亦指人要堅守崗位,在其位而端正其位。中庸之道,重在做人不偏不倚,中正平和。如此去做好了,必是極賢惠者。
兼愛:兼愛者,即博愛,愛予人人是也。對待別人要如同對待自己,愛護別人如同愛護自己,彼此之間相親相愛,不受等級地位、家族地域之限制,此曰兼愛之道也。
故此,墨子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之偉大主張,在中國思想史上獨樹一幟!何謂“兼相愛,交相利”?墨子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此言意思是說:墨子說道:看待其他國家,就像看待自己國家;看待別人家,就像看待自己家;看待別人身體,就像看待自己身體。所以諸侯之間能夠相互敬愛,就不會發(fā)生戰(zhàn)爭;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fā)生家族之間爭搶與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關(guān)愛,就不會相互攻擊與殘害;君臣之間相互關(guān)愛,就會君惠臣,臣忠君;父子之間關(guān)愛,就會父愛子,子孝父;兄弟之間關(guān)愛,就會兄愛弟,弟愛兄。天下人相互關(guān)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不使天下產(chǎn)生禍患、掠奪、怨恨,因相互關(guān)愛所制約,故此仁者稱贊“兼愛之道”。
兼愛與非攻,乃一個問題之兩面。攻戰(zhàn),乃“不相愛”最集中、最典型、最強烈之表現(xiàn)。為了避免戰(zhàn)爭,維護和平,《墨子·天志下》提出 “七不”準(zhǔn)則,即“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做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此言意思是說:大不攻小,強不欺侮弱,多數(shù)人不殘害少數(shù)人,狡詐者不欺騙愚笨者,尊貴者不傲視卑賤者,富人不傲視窮人,年壯者不掠奪年老者。
勤快:勤快者,熱愛勞動,手腳麻利;勤奮、奮勉之道也。吃苦耐勞,勤能補拙,多勞者多得。人不勤則懶,懶則生惡,由善變惡,易也。為女子者,命在勤中立,福在巧中求。
靈巧:靈巧者,聰慧靈敏是也。為女子者主女紅,針織、刺繡、剪裁、縫紉是也。又主中饋,廚藝樣樣精通,巧做一家餐飲是也。心靈手巧,賢惠之才能,幸福之翼也。
心靈手巧,并非天生,為勤學(xué)苦練之功也。勤學(xué)者,必是好學(xué)者。從小就養(yǎng)成愛好學(xué)習(xí)好習(xí)慣,不懂就問,不會就學(xué),喜歡鉆研;喜歡讀書,不讀閑書;愛好健康向上;活到老學(xué)到老,始終能夠做到與時俱進;有著良好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識素養(yǎng)水平;能夠不斷提升自身中華女子國學(xué)學(xué)養(yǎng)水平。
簡樸:簡樸者,即語言、文筆、生活作風(fēng)等方面簡單樸素。說話能夠做到簡明扼要,說清講明便好;行文自然流暢,沒有廢話,沒有多余之言,沒有華而不實之詞,用詞簡單明了;飲食、衣著、日常用品簡單樸素,不追時髦,不求奢華,節(jié)儉為本,實用就好。簡樸,乃賢女、賢母之第一品行,幸福之保證。那些過不了簡樸生活者,常把追求放在享受奢華之道上,結(jié)果往往難有真幸福。
貞固:貞固者,守持正道,堅定不移是也?!兑捉?jīng)·乾卦·文言》曰:“貞者,事之干也?!薄柏懝蹋阋愿墒??!比龂簞③?/span> 《人物志·九徵》曰:“體端而實者,謂之貞固。貞固也者,信之基也。”明吳海 《孫戣字序》(戣,音kuí讀“葵”)曰:“若君子得之,以修己,則貞固而廉潔;以刑家,則整齊而如一。”高亨注曰:“貞固,正而堅,即堅持正道。干是動詞,主持,主辦?!闭绿?/span> 《序》曰:“學(xué)術(shù)興,則知慕愛國,性有貞固之操,不以虛言相塞。”
每個人一生之幸福,都與貞固有關(guān)。女子之貞固,貞操為本,為始終。宜做到不早戀,不亂戀,不亂情,不亂愛?;榍安桓胺蚱拗?,婚后不赴濫情者之約。
無怨:無怨者,無怨之道也。無怨之道有“五不”:不怨人,不怨己,不怨萬物,不怨組織,任勞任怨(做事不辭勞苦,不怕別人埋怨。任:承受,擔(dān)當(dāng))。
無怨之道,也是淡然之道。心情恬靜,不與人爭。一切都在順其自然中,都在贊美中,都在感恩中。即使遇到了種種不如意、不開心、遭遇、倒霉,似乎氣兒不能順,愿不能得。如宋朝人方岳詩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此詩句意思是說:不稱心如意事不少,但與人能講卻是不多,形容有難言之隱。即使這樣也能淡然面對,沉著應(yīng)對。俗話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此曰“女子走向幸福人生之三大紀(jì)律八項注意”,簡稱為“幸福女人三大紀(jì)律八項注意”。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22點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