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技術周刊 | 規(guī)范標準反應譜是怎么來的
userphoto

2023.03.09 福建

關注

引言

底部剪力法與反應譜法均屬于等效靜力計算的方法。底部剪力法是由日本學者在20世紀初首次提出的,底部剪力法將上部結構看作剛體,不考慮結構變形以及動力特性的影響,因此結果有較大的近似性。

反應譜理論是建立在強震觀測的基礎上,可以較真實的考慮結構的振動特點,且計算簡單實用,目前是各國抗震規(guī)范的主要分析方法。反應譜描述了單自由度體系的最大地震反應與體系自振周期的關系曲線,可分為位移反應譜、速度反應譜與加速度反應譜。

01
單自由度體系的地震反應

實際結構分析時,往往需要將復雜的結構簡化為質(zhì)點體系,如下圖單層廠房,因其質(zhì)量絕大部分集中于屋蓋,故可將其抽象為單質(zhì)點體系,計算簡圖如下,

    

根據(jù)達朗貝爾原理,此單自由度體系水平地震反應微分方程可表示為:

(1)

其中,

為地面水平地震加速度

公式(1)為常系數(shù)二階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通解可分為兩個部分,齊次解與特解。其中齊次解代表體系的自由振動,特解表示受迫振動。在式(1)中令右端項為0可求得體系的自由振動反應,對于小阻尼自由振動

,體系的自由振動響應可表示為:

(2)
其中,
為有阻尼體系的自由振動頻率,
體系的受迫振動很難給出精確的解析解,只能借助數(shù)值積分的方法求出數(shù)值解,在動力學中,體系的受迫振動反應可利用杜哈梅積分表示為:
(3)

由于阻尼的存在,體系的自由振動往往會迅速衰減,因此在地震分析時可不考慮其影響。對于一般的工程結構,阻尼比約為0.05,此時

。于是,體系整體地震響應可表示為

(4)

在抗震分析中,結構所受地震力就是結構質(zhì)點所受的慣性力,由式(1)可得

(5)

實際工程中,阻尼力遠小于彈性恢復力,因此結構地震力可近似表示為

(6)

上式即為地震力隨時間的表達式,抗震設計中,往往關注地震力的最大值,即

(7)

式中,

為體系質(zhì)點振動加速度的最大絕對值

(8)

02
地震計算的反應譜法

公式(8)描述了地面加速度與質(zhì)點最大加速度之間的關系,從公式中可以觀察到,獨立參數(shù)只有兩個,即自振頻率

和阻尼比
。對于大部分的工程結構,阻尼比約為0.05,因此,對質(zhì)點最大加速度起控制作用的就剩下自振頻率
,即周期T。

現(xiàn)在以1994的美國北嶺地震為例,有地面加速度數(shù)據(jù)如下,

如果現(xiàn)有一個自振周期為0.24秒的房屋,根據(jù)公式(8)即可計算出房屋在此次北嶺地震中的最大加速度響應為1.27
;如果自振周期是0.36秒,地震中房屋的最大加速度為1.97 
;如果自振周期是1.1秒,最大加速度為1.03 
;如果自振周期是2.64秒,則最大加速度為0.18 
,根據(jù)這四組數(shù)據(jù),可繪制出下圖所示曲線,從曲線上我們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在同一地點的其他自振周期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將產(chǎn)生得最大絕對加速度值。

現(xiàn)增加計算量,盡可能多的計算出在此次地震中不同自振周期下的房屋最大加速度絕對值,就可以得到下圖更加精確的自振周期—最大加速度關系曲線,這就是1994年美國北嶺地震中觀測到的這條地震波的反應譜曲線,

由于地震的隨機性,即使在同一地點、同一烈度下,每次地震的地面運動加速度也不一樣。不同的地震波記錄可以計算得到不同的反應譜曲線,因此,為了滿足一般房屋抗震設計的需求,應根據(jù)大量強震觀測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每一條地震波的反應譜曲線,隨后按照地區(qū)、場地條件、震中距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線作為設計依據(jù),這就是規(guī)范標準反應譜曲線,如下圖所示,

有了抗震反應譜,就可以將復雜的動力學問題簡化為靜力學問題來確定結構所受的地震作用,基本步驟如下,

1) 根據(jù)計算簡圖確定結構的重力荷載代表值G,求出自振周期T;

2) 根據(jù)結構所在地區(qū)的設防烈度、場地條件和設計分組,確定反應譜的最大地震影響系數(shù)

和特征周期
;

3) 根據(jù)結構的自振周期T確定地震影響系數(shù)

;

4) 計算地震作用

,并將此作用看作水平靜力施加到結構上,進行結構設計;

03
小結

地震作用與一般荷載不同,不僅與外來作用的大小與時間相關,而且還與結構的動力特性,頻率、阻尼等息息相關。反應譜法在充分考慮結構動力特性的基礎上將復雜的動力學過程簡化為等效靜力學問題,極大簡化了結構分析過程。

END

技術周刊 | 美國鋼筋混凝土特殊抗彎框架抗震設計(一)

技術周刊 | 減隔震結構樓面加速度研究(二)

技術周刊 | 基于構件損傷狀態(tài)的復雜建筑抗震韌性評價方法研究

技術周刊 | 隔震設計彈性恢復力是干什么用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鋼結構減震設計案例 | 清華院某小學項目基于導則的鋼結構減震設計
關于時程分析最精髓的解讀
結構 | 從地震動到設計譜
鉛芯隔震橡膠支座的低溫表現(xiàn)
有、無柱地鐵地下車站地震響應對比分析
反應譜分析法與時程分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