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五百年出一個霍金和亞里士多德,那么一千年才出一個愛因斯坦。無疑愛因斯坦對近代物理學的貢獻起著跨越式的作用,中年時期的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提出于1905年,廣義相對論提出于1915年。愛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他提出狹義相對論時是26歲,廣義相對論時是36歲,在物理界可謂是大器早成??梢哉f他像一個江湖少俠一樣在中年時期就憑借相對論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愛因斯坦于1955年4月18日病逝,享年76歲,愛因斯坦的成就無疑是無人超越的,或許大師都帶有偏執(zhí)的色彩,像牛頓一樣,愛因斯坦也在臨終前將自己智慧的結晶——晚年的科學筆記全部燒毀,這讓眾多科學家疑惑不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我們都知曉,作為人而言名譽和財富是我們畢生追求的對象,燒毀自己的晚年筆記就好比犧牲自己的榮譽,或者是不想讓后代世人傳頌自己的功績,愛因斯坦不可能無緣無故摧毀這些筆記其中緣由又是為何呢?對此研究愛因斯坦的科學家提出了四種最可能的答案,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愛因斯坦晚年的最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核武器的制造方法,他是核武器的奠定者之一,他更是一個參與原子彈制造的第一批科學家,他為原子點的制造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是猶太人,猶太人由于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迫害,因此愛因斯坦極力反對戰(zhàn)爭,這就是愛過情懷的體現(xiàn),在著美國為日本投放了2顆原子彈,他深知原子彈的危害,帶來的負面效果太廣。因此愛因斯坦臨終前燒毀了所有資料,不愿有人在研究出更強大的武器,危害更多無辜之人!
二、筆記中可能記載了時空的奧秘,愛因斯坦在黑洞、白洞方面研究很深,因此他和他的學生提出了將黑洞和白洞連接起來就可以穿越的理論,而這個連接的橋被稱作 愛因斯坦——羅森橋,而黑洞和白洞被橋連接后的產物就是“白洞”雖然愛因斯坦相對論告訴我們,物體的速度不可能達到光速,只能無限接近。而白洞又是可以實現(xiàn)穿越,愛因斯坦萬年可能不這么認為,如果突破光速或許就能實現(xiàn)傳說中的穿越。
在1943年愛因斯坦在費城參與了一個實驗,當時官方對外界稱研究的是軍事方面的隱身技術,但許多外界人士則認為這只是一個幌子,很可能是愛因斯坦晚年組織的一個關于時光機的實驗。具體成功與否就不得而知,但對后人的影響確實深遠,一旦后人前赴后繼持續(xù)研究掌握了這項技術,可能會引發(fā)蝴蝶效應,人類的技術尚不成熟,可能給地球帶來滅頂之災,因此還是忍痛割舍一切希望,燒毀了自己寶貴的筆記。
三、晚年筆記研究記錄的是宇宙終極奧秘,我們都聽說過牛頓、愛因斯坦晚年都選擇了相信神學!在我們普通人眼中神學是迷信,相信神學,會被身邊的人嘲諷。但對于學識淵博像牛頓,愛因斯坦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認為神學也是科學,甚至是最高等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