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之家
Maison de Verre
位于法國巴黎的「玻璃之家」,是建筑設計中的經(jīng)典之作。
自從向民眾開放以后,全世界的設計師們都想前去參觀、學習 ▼
這棟房子很有名,但其設計者皮埃爾·夏洛(Pierre Chareau)卻并不那么為人所知。
他與柯布西耶、萊特等大神們屬于同一個時代,是一個法國家具設計師、室內(nèi)設計師,更是法國早期現(xiàn)代設計運動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皮埃爾·夏洛 Pierre Chareau(1883-1950)
16 歲時因為沒能通過考試,他只好在巴黎的一家英國家具廠做學徒,15 年后才成為獨立設計師。
之后他一生只發(fā)表過幾篇論文,一直在為電影、舞臺劇設計家具(還為柯布西耶的作品設計配套家具)和布景。
△皮埃爾設計的家具:梧桐書案
可以說在 49 歲之前,皮埃爾·夏洛都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設計師。
直到 1932 年,他一輩子唯一的建筑設計作品正式建成,這才讓他真正成為了一個「建筑師」。這棟建筑,就是「玻璃之家」(Maison de Verre)。
這棟如此吸引人的房子,到底是怎樣設計的?
01.
建筑設計
這棟「玻璃之家」位于巴黎的左岸地區(qū),是整個巴黎地區(qū)最早的鋼結(jié)構(gòu)樓宇,也是早期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代表。
這棟建筑在現(xiàn)代建筑史上占據(jù)重要的地位,能與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相提并論 ▼
這棟建筑建成于 1932 年,
是一個在舊建筑上進行改造的項目。
房子當時的主人是巴黎的名流,一對名為達爾扎斯的醫(yī)生夫婦。他們在 1928 年,請皮埃爾為他們的舊宅重新設計。
原本這只是一座被老房子環(huán)抱的舊宅,而且住在房子三樓的老婦人拒絕搬遷▼
皮埃爾保留了整棟建筑的上部兩層,將下部的兩層拆除,并以鐵柱取代了原有的厚實結(jié)構(gòu)墻來做支撐 ▼
當時的施工情況 ▼
墻拆掉以后,就騰出了新的空間,在新的空間內(nèi)皮埃爾再像抽屜一般嵌入新住宅。
這種做法結(jié)合了新舊建筑物的存在,在當時是非常特殊的設計案例。
△建筑模型
房子的一樓是診所,二樓以上是住所,入口則朝向了庭院。
它的外觀正如其名,建筑的前后立面幾乎全由透光玻璃磚覆蓋而成,這是它最大的特點 ▼
玻璃幕墻采用 20cm*20cm4cm 的半透明玻璃磚作為外圍護材料,讓人感受到不受限制和擴展的無限性 ▼
采用這種透光玻璃的材料,也讓皮埃爾·夏洛在設計上,有著數(shù)學性架構(gòu)的制約。
為了遵守這個制約,整個建筑遠遠脫離了以往的建筑常識,成為了當時非常前衛(wèi)的存在▼
建筑的入口朝向西北的庭院,采用半透明玻璃磚,為室內(nèi)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同時又考慮到醫(yī)生工作的需要和居住需求,能夠保證私密性 ▼
而朝向花園的一面局部,也采用了全透明的玻璃窗,還做了許多加蓋的部分,包括新的露臺、鐵欄桿等等▼
由于建筑完全由透光玻璃磚覆蓋,面積巨大的折光層為室內(nèi)的空間帶來劇場滿的漫射光效果。
到了晚上,室外設置的投射燈則代替日光,從外向內(nèi)進行采光工作,光線漫射于室內(nèi)空間 ▼
后人再制的建筑透視表現(xiàn)圖 ▼
02.
空間布局
房子的空間布局也非常明確,而且處處充滿著機關(文章的第三部分會詳述),散發(fā)出純粹的工業(yè)之美。
一樓是診療所,有產(chǎn)房、看護室、候診室、柜臺等,有一個角落則是上樓專用的大樓梯和大廳。
將柜臺設置在一樓的正中央,環(huán)繞在它周圍的是廣大的空間,減少醫(yī)院對于病人的壓力 ▼
一層平面圖
二樓則是住宅的起居室,包括一個沙龍空間,周末業(yè)主都會在這里與朋友聚會交流。另外還有書房、餐廳和廚房。
還有一個屬于夫人的小起居室,里面有一座直通三樓主臥室的秘密樓梯▼
二層平面圖
三樓則是一間主臥房、兩間小孩房及傭人房。
除了一樓的診療室部分外,二、三樓的住宅面積加起來就有接近 500 平方米的空間 ▼
三層平面圖
△總體設計圖紙
室內(nèi)的空間感非常廣闊,沙龍區(qū)還有著非常強烈的藝術(shù)氣息。包括家具的選用,也都是以帶著法式浪漫的設計風格為主▼
透光的玻璃幕墻,讓室內(nèi)的采光效果非常完善,在玻璃窗的附近還擺上了一家鋼琴 ▼
這棟房子的主人是巴黎當時的名流,有人特意繪制了卡通畫,重現(xiàn)當時愜意的名流生活,可以看出這座房子,是十足的豪宅▼
一面高大的書架占據(jù)了絕大部分的視野,左上角的木頭擋板為隔層的空間提供私密性,但同時也起到了裝飾的效果 ▼
這面書架也是皮埃爾特意設計的,可滑動的樓梯能方便上下取書 ▼
整個空間充滿工業(yè)美學的氣質(zhì),混凝土、磚石、玻璃和鋼鐵等材料的混合和使用,無不透露出夏埃爾對于早期現(xiàn)代設計的掌控力 ▼
這里是位于一樓的醫(yī)生辦公室,有兩層樓高,是唯一直接通向花園的房間 ▼
這里是可以通往后院的通道,可以看到玻璃幕墻中為了通風而設置的窗戶,以及地上的一個長方形供暖口 ▼
在「玻璃之家」,你能看到各種鋼鐵材料的細節(jié) ▼
03.
布滿機關的房子
前面說「玻璃之家」有著令人折服的純粹工業(yè)美感,是因為各類樞紐、移軌、旋軸遍布了整個建筑。
通過這些機關,能夠全面地滿足存儲、采光、通風、私密、家仆服務等需要 ▼
比如,由于建筑的整體里面都被玻璃磚覆蓋,通風問題就通過旋軸機關的方式來解決 ▼
以及室內(nèi)的空間隔斷,
也通過一扇超大的移門來進行控制 ▼
這里是往二樓的樓梯,皮埃爾在這里設計了一個半透明的滑動旋轉(zhuǎn)門,巧妙地告訴病人不能上去 ▼
這里的樓梯寬幅約 1.5m,斜度大約為 30°,相較一般的樓梯要平緩許多,充分利用大空間,讓平常上下樓更加舒服而且優(yōu)雅 ▼
△設計圖
存儲的功能也被結(jié)合到了一處樓梯下方的鐵質(zhì)圓筒內(nèi),家里的仆人可以在這里存取打掃的用具 ▼
一樓的診斷室衛(wèi)生間內(nèi),也有設計類似的存儲空間,用來放毛巾 ▼
特別的是這種機械設計,還分了兩段式處理 ▼
下面是二樓屬于女主人的小起居室,有著充滿法國情調(diào)的家居軟裝陳設,充分體現(xiàn)出房屋主人的品味 ▼
這里也設置了一個秘密的機關樓梯,方便上下樓,上樓之后就是一間小臥室 ▼
「玻璃之家」內(nèi)還有非常多的的細節(jié),通過對鋼鐵、玻璃等當時的新材料的杰出運用,以及在建筑結(jié)構(gòu)上的巧思,體現(xiàn)了皮埃爾·夏洛出色的早期現(xiàn)代主義設計風格。
房子內(nèi)到處都能看到他自己所設計的家具 ▼
房屋建成的隔年,也就是 1933 年,保羅·尼爾森(Paul Nelson)在今日建筑雜志上,形容「玻璃之家」在巴黎就「有如被放逐在另一個星球上」,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他推翻了當代民眾對國內(nèi)建筑物的傳統(tǒng)期待,而改以舒適性及獨特性替代,玻璃之家開創(chuàng)出設計的新途徑,融合現(xiàn)代材料創(chuàng)造出別出心裁的構(gòu)造方式?!?/span>
可惜的是,皮埃爾在完成這項驚人的建筑「玻璃之家」后不久,巴黎就淪陷了。他和老婆一起逃離法國,前往紐約定居,終身沒有再回到過巴黎。
在美國,他的名聲并沒有得到同業(yè)的待見,也沒有多少收入,只能靠著老婆教富裕的紐約太太們烹飪的學費收入為生。
1950 年,皮埃爾·夏洛在紐約郁郁病逝。
一直到 2006 年,來自美國的建筑學者 Robert Rubin,才從達爾扎斯醫(yī)生的家族后人手中,買下并按照原樣修復了這座建筑。
之后,Robert 把「玻璃之家」向公眾開放。
人們這才有機會真正目睹皮埃爾·夏洛這一生僅有的、唯一的,也是最優(yōu)秀的前衛(wèi)建筑設計。
//
本文由一起設計原創(chuàng)撰寫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一起設計網(wǎng),查看更多精彩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