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chuàng)
最近朋友小西說到自己幼兒園班上的一個學生林林,孩子看起來很乖巧,但是成績一直都很差,孩子一直都是很聽話,學習上也是特別勤奮、努力,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作業(yè)也認真完成。
但是孩子的家長就有和小西反映:'從記事開始,孩子的記憶力明顯的就會比同齡的小孩子差,什么也記不住,課堂上剛剛學過的知識,孩子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晚上有時看孩子寫作業(yè)也是,雖然都是很認真地寫,但是一問起來孩子卻什么都不知道,一點都記不得。我們平時也是要教導孩子,也給孩子吃了很多保健品,可是孩子的成績都不見有所提高,這可怎么辦?'
小西說到:'其實林林的問題是記憶力不強,即使孩子平時學習都是很努力,但是該記住的知識點都沒有掌握,導致以前學過的知識過了一段時間就又忘記了,背誦語文或是單詞都用很長的時間,上課聽得懂的下課就忘記了,做事也總是容易丟三落四,在她的世界里仿佛都是短暫記憶的。'
小西說:'我也感覺到到林林也是很擔心難過,可是孩子越著急就越記不住知識,成績也就越來越差,排名都墊底了,同學也嘲笑她是'笨蛋',拖班級的后腿。后來,林林的父母也說了林林在日記里寫滿了自己的擔心,她知道自己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解決。'
其實這些都是很多父母會遇到的: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記憶力那么好,自己家的孩子要記住這些簡單的知識為什么都那么難呢?很多家長都是買保健品給孩子補腦,或是一直嚴厲地管教孩子的學習,給孩子造成巨大壓力。但是這些方法都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記憶力,而且還容易給孩子壓力、或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天生就是比較'笨',所以父母才這樣對待自己,這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害怕學習,對未來的生活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對于孩子記憶力差的問題,父母要做的是找出造成孩子記憶力差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病急就亂投醫(yī),導致孩子記憶力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給孩子造成更多的影響。
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記憶',記憶能把我們感知過的事物存放在大腦中,以便在以后思考時利用這些'原材料'進行加工,通俗地說記憶能夠幫助我們進行經(jīng)驗的積累,幫助我們更快的成長。
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孩子的記憶是從3歲開始的,這里說的記憶力通常是指孩子的記事能力,是指孩子長大以后能夠回憶起來的關于童年往事的記憶,這很容易和孩子的記憶力混淆。
其實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著不同的記憶,也就是說其實孩子自從在娘胎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記憶力了,例如在娘胎了孩子記住媽媽的食物愛好,出生之后記住了媽媽的味道等。但是因為在3歲之前孩子的記憶機制不夠成熟,所以他們的記憶能力有限,只能夠選擇記住對自己重要的東西,而且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也會丟失一部分記憶。孩子記不住太多東西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去理解事物,不能明白事情具體緣由,導致孩子記憶存留的時間比較短暫。
在3歲以后孩子的記憶力就開始正式'上線',進入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記住對自己影響比較大或是意義重大的事情,而且保存時間持久,因此這段時間加強對孩子的記憶力培養(yǎng)是相關重要的。從這個階段開始,父母就更加得避免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更容易刺激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孩子的記憶力并非天生的,想讓孩子擁有好記憶力并不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和加強孩子的記憶力訓練,'視覺型記憶法'的確需要認真學習。
視覺型系統(tǒng)發(fā)達的人總是習慣以圖書來思考,記憶也是包含較多的視覺細節(jié),比較少的觸覺或是聲音,正如我們更多地會從一個人的外表去記憶,類似這樣通過視覺上的感覺來記憶就是視覺型記憶法。
根據(jù)相關研究,80%左右的人群都是視覺型學習者,15%屬于聽覺型,剩下5%為觸覺型學習者,這些都是根據(jù)個體如何接受外來信息來區(qū)分的。
采用視覺型記憶法學習的孩子主要是以'看'來建立自己的信息庫,比如眼神、表情,或細微的動作等等細節(jié),他們都會不動聲色地看在眼里。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孩子都是比較安靜、木訥和遲鈍的,但是視覺型記憶法能夠幫助孩子快速記下自己見過的東西,輸送到大腦存儲起來,看過一遍的東西都能快速地用大腦記錄下來。
視覺型記憶法就是依靠孩子看到的東西來記住信息,在進一步理解、記憶這些東西和知識,如果'看不見',那么就會很難被記住,所以父母可以借助大量的視覺信息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例如在家里的墻上貼色彩鮮艷的拼音、地圖、字母表以及圖片,要給孩子準備圖畫書、畫冊,最好放在孩子能夠自主接觸的地方,這樣子就能在生活中強化孩子的記憶。
同時,我們還可鼓勵孩子結合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方式來了解各類事物,比如鼓勵孩子把看到的故事表演出來,或是說出來、寫出來讓爸爸媽媽看看孩子對于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孩子的記憶力有著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好好的培養(yǎng)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而長期睡眠不足、缺少運動、缺少新鮮空氣,食物不健康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記憶力下降。另外,長期過分地焦慮、憂郁或心理壓力過大也可能使記憶力差,這些記憶問題都是短暫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呢?
選擇最佳記憶時間。
一般來說,一天當中最好的記憶時間是早晨和睡覺之前,這個時間段的記憶效果比較好,其中睡覺之前效果最好,因為在記憶之后,大腦處于休息狀態(tài),不會受到其它信息的干擾,所以會記得更加牢固。
抓住規(guī)律及時復習。
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孩子的遺忘也是有規(guī)律的,在最開始的時候忘記的速度最快,所以在記憶之后要引導孩子及時進行復習,不要以為學過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得多復習來強化記憶。
思維導圖強化記憶。
在學習記憶之后,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梳理學習到的東西,讓孩子將梳理出來的知識點用思維圖畫的方式表示出來,讓孩子學會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和區(qū)別,用'視覺效果'強化孩子的學習記憶。
結合多種感官方式。
在學習一些比較枯燥乏味的知識點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嘗試多種方式來記憶,例如邊讀邊寫,或是用圖像畫出來表示,多種感官結合在一起,可以多方面的感知結合一起以強化記憶。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要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可以將孩子的學習和興趣結合起來,讓孩子學會找到自身記憶的切入點,能讓孩子了解如何讓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孩子的記憶能力也是需要從小慢慢培養(yǎng),即使孩子記憶力差,父母也不要著急,慢慢地引導孩子,孩子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記憶方法。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