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副牌出現(xiàn)在1935年全美橋牌比賽中。雅各比坐在南家。在東家開叫1S后,雅各比的二蓋一爭叫不論從哪種叫牌體制看恐怕都欠妥;當然他的本意也許是要利用有利的局況干擾對方一下,而并非顯示牌力……不料同伴拿著一手強牌,一系列的逼叫令他騎虎難下,結(jié)果被一直抬到小滿貫。
| 叫牌過程:
|
西家首攻S3。明手攤牌后,雅各比看到:定約方的紅心有一個無法避免的輸張,因此完成定約的希望只能是擒獲對方的DK。于是他以明手的SA得進第一墩后續(xù)出HK,西家以HA贏得并換出C10……至此,雅各比便得出如下結(jié)論:盡管東家的開叫可能會是心理叫牌,但是西家若持有7點大牌就肯定要應(yīng)叫,更何況從西家的首攻可以判定其手中的黑桃絕不會少于三張;這就是說,在已知西家持有HA的前提下,DK便不會在西家手中,否則,他就會應(yīng)叫2S。既然如此,飛將是徒勞的!
據(jù)此,雅各比以手中的CK得進并且打出DQ,西家跟出D3,明手毅然打出DA擊落了東家的DK,完成定約。
在這副牌的比賽中,雅各比在第二輪時從明手打出HK以得知HA之所在,進而推算出DK位置的打法可謂高明,這種打法名曰“探查打法”(Discoovery Play)。當然,這一概念在30年代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