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一提到殘疾人,最常見的就是“disabled”。
但是,我們日常稱呼時能不能使用disabled?還有沒有更妥帖的表述?下面我們就一一談?wù)剮追N常見的“殘疾”的說法。
Disabled
Disabled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它既可以指身體上的殘疾、障礙,也可以指心理、精神、智力上的發(fā)育遲緩。
指那些患有疾病、受傷或者其他限制人們過上正常生活的情況,特別是行動困難。
如,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標(biāo)識、機構(gòu)用詞和日常用語是有區(qū)別的。
就像在中文里避免直接稱呼某人是“殘疾人”,而要說“他腿腳不方便”、“他聽力不太好”一樣,在英語中,用“disabled person”也有冒犯對方的風(fēng)險,這時候用“a person with a disability”代替。
Handicapped
Handicapped和disabled一樣,既指身體上的殘疾,也指智力上的殘障,但handicapped屬于更過時的說法,屬于貶義詞。
身體或智力上的殘疾,使得人們無法過上正常生活。
英文詞典里還特別提醒到,“這個詞被很多殘疾人士認為是無禮冒犯(offensive)的”。
在handicapped身上,我們可以認出兩個常用單詞hand(手)和cap(帽子)。然而,手和帽子組合到一起,怎么就殘疾了呢?
在14世紀(jì)的英國,一種以物易物的游戲非常流行。在這種兩人游戲中,一個人可以要求另一個人與他交換一件大概等值的東西,為了公平起見,游戲中會有一位裁判。游戲開始,他們?nèi)齻€人把手放在一頂帽子里,每個人手里都捏著賭注。
“Hand in the Cap”由此得名,簡稱為“Hand I' Cap”。裁判會衡量玩家手中的賭注價值,并要求低的一方增加賭注。
這種裁判機制在17世紀(jì)被引入賽馬運動。為使得勝機會均等,裁判給那些速度快、體力強的馬加載重量。后來handicap漸漸指代賽馬中的各種處罰,如增加載重、罰分、時間以及距離等等。
還有,高爾夫球賽中,handicap 意味著“給弱者增加的桿數(shù)”,也叫“差點”。“差點”主要是為了在不同水平的球手之間能夠有公平的比賽。
In golf, a handicap is an advantage given to someone who is not a good player, in order to make the players more equal. As you improve, your handicap gets lower.
例如:
Jerry: I didn't know you played golf, Bob. What's your handicap?
杰瑞:我不知道你打高爾夫,鮑勃。你的差點是多少?
Bob: One of my arms is longer than the other.
鮑勃:我的手臂一只長,一只短。
這句話里的handicap一語雙關(guān),杰瑞問的是鮑勃打高爾夫的差點,而鮑勃理解的是他的缺陷。
經(jīng)過幾個世紀(jì)的演變,到19世紀(jì)時,handicap擁有了“障礙、不利條件”的意思。
但是,如果你對一位殘疾人說handicapped,是不禮貌的。
Retarded
Retarded的意思是遲鈍的,偏向于智力、精神方面。字典的解釋是:
having had a slower mental development than other people of the same age
智力精神發(fā)育比同齡人遲緩。
這個詞更加不禮貌,有污蔑歧視的意思,類似于漢語里的“智障兒”。如果想要表達某人智力發(fā)育遲緩可以說'people with slow mental development'。
當(dāng)然,不在公開場合討論別人的身體缺陷或疾病是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果你不得不說的話,把人置于疾病之前的稱呼(Put the person first),更易于接受。比如:
患有自閉癥的男孩可以說the boy with autism不說the autistic boy。
患有唐氏綜合癥的孩子可以說the man who has Down Syndrome不說the Downs kid。
使用輪椅的人可以說the girl in a wheelchair or who uses a wheelchair不說the crippled girl。
根據(jù)Put the person first原則,對于“殘疾人”不再使用傷人心的的稱呼,如handicapped/disabled/crippled/retarded people,或the disabled,而應(yīng)該用people differently abled、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different abilities。
此外還有:
People who use wheelchairs or other mobility devices
使用輪椅或其他移動設(shè)備的人
People with low vision
有視覺障礙的人
People who are deaf or have a hearing loss
耳聾或聽力受損的人
People with speech disabilities
有語言障礙的人
Persons of short stature
身材矮小的人
People who look different
看起來與眾不同的人
People with hidden disabilities
隱性殘疾人士
People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or mental illness
有精神殘疾或精神疾病的人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智力障礙人士
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有學(xué)習(xí)障礙的人
People who use service animals
使用服務(wù)動物的人
殘奧會為什么是
Paralympic Games?
接下來說說殘奧會。
殘奧會的英文是“Paralympic Games”,但paralympics這個詞原意是脊髓病患者舉行的運動會。
那么,這個病和殘奧會有什么關(guān)系呢?
1948年,一名叫路德維?!す盘芈?span>(Ludwig Guttmann)的德國猶太裔醫(yī)生為二戰(zhàn)中受傷的高位截癱的士兵舉辦了一次運動會,幫助他們康復(fù)并重拾生活信心。所以當(dāng)時就把這個運動命名為“Paralympic Games”。這個詞由paraplegic(半身癱瘓的)和Olympic組合而來。
后來隨著不同殘障人士的加入,有人對Paralympic準(zhǔn)確性提出了質(zhì)疑。但最終這個詞被沿用了下來,因為它被賦予了新的釋義:
Para來自希臘語前置詞,等同于beside或alongside(并列、肩并肩),意思是“平行的奧林匹亞”,如果用中文翻譯,應(yīng)該是“同奧會”、“平奧會”、“偕奧會”。1988年,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奧運會上,Paralympic一詞首次被官方正式使用。
世衛(wèi)組織估計,全球逾10億人(約占世界人口的15%)患有某種形式的殘疾。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有8500多萬殘障人士,占總?cè)丝诘?.4%以上,其中30%為重度殘障。
As the world recovers from the pandemic, we must ensure that the aspirations and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re included and accounted for in an inclusive, accessible and sustainable post COVID-19 world. This vision will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active consultation with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 organizations.
在世界從疫情中恢復(fù)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確保殘疾人的愿望和權(quán)利被納入一個包容、無障礙和可持續(xù)的后疫情世界并得到體現(xiàn)。只有與殘疾人及其代表組織積極協(xié)商,才能實現(xiàn)這一愿景。
雖然我們今天討論了如何妥帖地稱呼殘疾人,但對他們的關(guān)愛絕不只停留在語言問題上,而是我們是否愿意伸出雙手、付出行動。
編輯:陳月華
雙語君有視頻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