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中華醫(yī)學頂級人脈圈
進入盛夏,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整個人身體困重、乏力,極易疲勞,食欲減退,怎么睡都睡不醒,頭昏昏沉沉的,大便也十分黏膩……
看似很多的問題,其實都是一個問題:濕氣重!國醫(yī)大師路志正曾說濕非一病、百病兼之。
形象地說,濕是咱們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臟東西!體內(nèi)有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比如說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濕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泄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濕邪有關(guān)。
盛夏來臨,暑多挾濕,濕氣作亂更加猖獗,尤其南方還是雨季,人們就像是蒸籠中的包子,無時無刻不在被水汽所包裹,想象一下,隨時都泡水里的感覺,能不生病嗎?
三步自查體內(nèi)濕氣
體內(nèi)濕氣咱們自己看不見摸不著,如何知道濕氣重不重呢?其實有個三步就能自查是否有濕氣。
檢查水腫,用力按脛骨
按腿的內(nèi)側(cè)脛骨面,三四秒鐘。這個骨頭面上沒有肉,所以摁起來不應(yīng)該有坑,但如果一摁一個坑,這就是水腫的表現(xiàn),一般有這個問題的人,在脫襪子的時候,襪子印也特別明顯。
2
檢查手指根,看有無青筋
指根的地方,如果看到一些青筋,青色的血管,也是體內(nèi)一種濕氣的表現(xiàn),一般南方人的手上會比較多見。
3
檢差舌苔,黏膩必痰濕
如果舌苔顏色不白,或者不薄變厚了,那么就出問題了。嘴里面發(fā)黏,就好像有絲兒似的,就是感覺黏糊糊的那樣子,體內(nèi) 80% 就已經(jīng)有痰濕了。
還有一點,自己早晨起來的大便是不是比較的黏,水沖不干凈,那么痰濕已經(jīng)找上你了。
再次重申,濕是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雖然看不出來但是影響著你的生活,與你息息相關(guān)乃至會引發(fā)嚴重的疾病。
每天喝點它,濕毒排光光
很顯然,如何祛濕成了伏天的頭等大事。今天請來兩位名醫(yī)給大家推薦幾個特別簡單的祛濕小方子,別看方子簡單,祛濕的效果卻十分犀利。
江蘇省中醫(yī)院普內(nèi)科主任 徐陸周
玉米須茶
【食材】
? 取 50 g左右的玉米須
【用法】
? 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喝了。
【方解】
? 玉米須性味甘平,有益肝、膽、腎等經(jīng)脈的作用,并且有利水、促進體內(nèi)多余水分代謝的好處。
【功效】
? 夏天喝玉米須茶還有涼血泄熱的功效,不僅能夠排出體內(nèi)的濕熱之氣,還具有抗結(jié)石形成的作用,全家人都可以喝。
【提醒】
? 現(xiàn)在正是吃玉米的季節(jié),煮玉米時,別拔掉玉米須,等煮好了玉米,把煮玉米的水倒出,用玉米水代茶飲。
? 如果臉部浮腫,可以加入益母草和丹參。玉米須,能利尿、去濕、消水腫;益母草,有活血、利水的作用;丹參則有助提升、加強氣血與淋巴循環(huán)
藿香荷葉茶
【食材】
? 取 20 克藿香,2 0克荷葉
【用法】
? 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后就可以喝了
【方解】
? 荷葉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消風祛濕的功效,藿香能祛除濕氣、消解暑熱,取藿香 30~50 克煎汁泡腳祛濕效果非常棒。
? 玉米碴也精。
【功效】
? 這道茶夏天喝起來覺得非?!扒逅?,能夠幫助祛除體內(nèi)的濕氣。
枸杞薏米茶
說到祛濕,當然離不開薏米了 ,不過薏米最好炒過后再泡茶,才能達到祛濕且不傷根本的效果。
【食材】
? 薏米 300 克,枸杞子一把,紅棗 2~3 顆,冰糖、水適量。
【用法】
? 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zhì),用清水淘凈并控干水分;
? 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guān)火;
? 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沖入滾燙的開水,浸泡 5~10 分鐘即可飲用,水放溫了再抓一小把枸杞子放入。
【功效】
?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仁枸杞茶養(yǎng)肝明目又利水祛濕。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教授 楊增良
剛剛推薦的都可代茶飲,中醫(yī)專家楊增良有一款粥方,專門針對濕毒。
利濕降脂粥題
【食材】
? 冬瓜帶皮 150 克,炒白扁豆 15 克,玉米碴 60 克,雞頭米(芡實)30 克
【用法】
? 以常法煮粥,久服。
【方解】
? 冬瓜皮利尿作用非常強,冬瓜利水消腫,炒白扁豆要去藥店買,健脾化濕,多余的水走二便就排出去了,楊老先生一家經(jīng)常吃。
? 玉米碴也能健脾化濕,排出身體多余發(fā)的水分,芡實同樣是祛濕高手,還能補腎固精。
【功效】
? 這個粥可以長期喝,至少保證一周喝兩次,健脾化濕、排毒、減肥美容,功效很多,并且一個月就能見效,多余的濕毒排出體外,一身輕松。
兩個法子
讓祛濕效果翻倍
注意了,除了食療,如果配合祛濕步喝祛濕穴,祛濕效果絕對是所向披靡!
1、祛濕步
為什么濕氣大的人腿容易腫?因為濕性下注,濕的重點是在下面,所以走的時候,著重對于腿的鍛煉,怎么練呢?
濕氣大的人可以這么散步:雙手叉腰,后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腳尖勾著蹬出去。走得不用太著急,走穩(wěn)一點、慢一點,只要把腿抖起來,氣血循環(huán)就舒暢開,經(jīng)絡(luò)就疏通。
祛濕步,其實就是一個蹬腿的動作。我們這樣走起來,它特別有效,可以促進腿的氣血循環(huán)。腿的氣血循好,濕氣就能很好地消利出去。
2、祛濕穴
陰陵泉穴屬于脾經(jīng)上特別好的健脾利濕,消腫利尿的穴位,可以說是祛濕第一穴。
【取穴方法】
? 做好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脛骨內(nèi)側(cè)髁后下方 45 度凹陷處就是陰陵泉穴位的位置。
【按摩方法】
? 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cè)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并產(chǎn)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
? 每次按揉 5~10 分鐘,每分鐘按壓 15~20 次。每日 2~3 次。
【懸灸方法】
? 艾條點燃后放于穴位上方約 3cm 處,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
? 一般每次灸 10~15 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 1~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