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不是紅豆,相信對紅豆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赤小豆除濕的功效較強供藥用調(diào)理,而紅豆主要供食用。赤小豆富含淀粉,因此被人們稱為“飯豆”,具有“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能,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營養(yǎng)、多功能的雜糧。
【功效與作用】
中醫(yī)認為,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治水腫、腳氣、淋病、便血、腫毒瘡瘍。用于水腫脹滿,腳氣肢腫,風(fēng)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利尿消腫
赤小豆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體內(nèi)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
祛壓降脂
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作用,使血壓更易控制,并使毛細管擴張,血黏度降低,微循環(huán)改善。
通乳生乳
有補氣血、生乳作用,對產(chǎn)婦有通乳汁、補身體、促康復(fù)的功效。產(chǎn)婦、乳母多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預(yù)防便秘
紅豆中含有多量對于治療便秘的纖維,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解毒抗癌、預(yù)防結(jié)石、健美減肥的作用。
【赤小豆這樣用】
《本草綱目》認為,赤小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色者,并不治病。因此,在選擇赤小豆時也要有所取舍。
1、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赤小豆30克,紅豇豆30克,紅棗20枚。將配料放入水鍋中,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爛即可。每天早、晚食用。
2、治腮頰熱腫: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葉末。
3、治小兒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4、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攪取汁飲。
5、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飲。
【赤小豆這樣吃】
赤小豆薏仁湯
原料:玉米須50克,赤豆15克,薏苡仁30克。
做法:
1.將玉米須加水適量先煎10分鐘。
2.赤小豆、薏苡仁洗凈入鍋,用旺火燒開后轉(zhuǎn)用小火熬成稀粥。溫服,每日1次。
功效:適用于治療陽虛水泛見體型胖大、倦怠、苔白膩。
赤小豆煲排骨
材料:赤小豆100g、排骨300g、食鹽、清水。
做法:
1.將赤小豆和排骨分別洗凈;置入沙鍋中,注入清水,旺火、燒滾;
2.約40分鐘后,改文火再熬約2小時,至赤小豆起沙,排骨酥軟為止;
3.放入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生津液,利小便,去濕氣。
赤小豆煲粥:健脾去濕采用淮山、扁豆也不錯。清熱利濕用薏米、土茯苓,薏米煲排骨,或新鮮土茯苓煲龜或蛇?;啬咸鞚駳庵貢r容易風(fēng)濕骨
往期精彩推薦,點擊閱讀。歡迎轉(zhuǎn)載評論!
豆?jié){+雞蛋?喝豆?jié){的六大誤區(qū),說你不會喝還不信
大蔥加一物,不止是做飯的調(diào)料,而是治感冒、鼻塞的藥
<傳播簡單易懂的食療養(yǎng)生法>傳播簡單易懂的食療養(yǎng)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