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個擺地攤的粉絲聊了大半夜,結果失眠了,最近咨詢擺地攤的人很多,今天寫一篇地攤的主題吧,擺地攤賣什么好,賣什么賺錢,怎么把貨賣出去?
看完今天的分享,你會大致的知道如何選擇產品和銷售。張華是一名大四學生在北方做夜市,賣中老年的女裝,貨是在沈陽進的,一個下午一件也沒賣 ,北方現在挺涼的,低的時候十幾度,高的也才二十多度,有一些人來看,來問價,就是不買,但是他一個下午一直還是保持著笑,到學校后,整個人都蔫的,后來在學校附近賣了一件,還是這邊開小吃店的老板娘買的,哎,今天第一次擺攤是不是位置不對呢? 為什么一塊都賣不出去呢?
第一,首選切記必須必須要出去賣,要吆喝。人們都喜歡湊熱鬧,通過吆喝吸引客戶的注意力!
第二,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產品。比如某款服裝的賣點,材質,做工等。
第三,要包裝自己的衣服品牌。很多人認為外貿服裝會好,所以才會有一些商家去國外注冊一個牌子,在流通到國內就是名牌了,所以你就把你覺得看著有檔次的衣服說成是大牌,這也就迎合了國人的消費心理。
其實,賣衣服還是有很多具體的方法,都是在賣的過程中,慢慢的研究出來出來的,別把自己想的高端,銷售就是賺客戶的利潤的,只要在法律允許內沒什么忌口。
擺地攤選擇產品,一定要遵循以下幾點:
第一所賣產品或者服務受眾面一定要廣。
第二,所賣產品或者服務一定要可以短時間內不斷的重復消費或者靠口碑是可以帶來客戶的。
第三:一定要賣當季的產品。就是針對自己的地區(qū),做好詳細的市場調查,確定每個季節(jié)的熱銷產品。比如,夏天就是短袖,連衣裙,雪紡衫之類的,冬天就是羽絨服,毛衣等,跟著季節(jié)的變化替換相應的產品。
第四:產品種類要細分。有的地攤上東西很多,大多數是是這個攤子生意并不好,原因很簡單,每個品種都那么一點,可選擇性很少,所以客人寧可去專門的襪子攤去買襪子,去賣圍脖的那里買圍脖,去賣棉拖鞋的那里買拖鞋。如果你資金足夠,且必須保證貨源質量,價格方面做到自己和客人滿意,從而達到貨堆如山,否則就老老實實的賣一種,最多兩種物品。你做服裝就專門做服裝,做襪子就專門做襪子,鞋子就鞋子,你如果想衣服,襪子,鞋子一起做,又沒有資金砸,你九成九做不好生意的,記住,專一比類多賺錢。
做市場調查,做之前先確定自己的產品是否符合受眾廣,應季性,可短期內重復消費或者帶來口碑回購的,不符合的話趕緊扔掉,考慮其它產品。到了市場上你看吧,賣的好的,賣的火的,賣的最多的肯定都是符合這幾個特點的產品,那么這時候就要考慮自己賣什么比較適合了。如果是男生,賣女士打底褲,女士毛衣那肯定不如女的賣的好,相反女生賣很多男生的東西卻可以非常適合,所以考慮好自己適合的或者喜歡的產品在去擺地攤,比如劉能,賣年輕適合大學生的女裝,絕對比中老年的衣服好。
做好定位,再去組貨,去找這樣的商家,批發(fā)市場里的,店鋪,旺街的店鋪和一般位置的店鋪,地攤,本市最繁華的3~4個地點的地攤,比如批發(fā)市場外面的地攤,火車站附近的地攤,步行街上的地攤,去看它的爆款是啥,并做好以下統計,材質是什么,質量如何,價格是多少,顏色有多少,樣式有幾種,必須做到邊看邊記錄,你那萬分好使的腦袋其實回到家你就會發(fā)現怎么也比不上你寫在本子上那好像螞蟻爬一樣的字,這個習慣必須養(yǎng)成,有百利而無一害。老汪的字很難看,可能跟我寫東西太快有關系。我小學剛開始寫字的時候,就性子急,比如老師讓我們回家抄課文,我都是一下子寫好,很快的那種,因為耐不下心里寫字,所以我的字,我自己看了都想吐。但是奇怪的時候,我背唐詩宋詞元曲啥的,就是很快能記住,所以人這個東西是非常矛盾的。
不扯淡,繼續(xù)說,這樣的市場調查次數多了,一個攤子站上15分鐘你就知道它的爆款是啥了,而且連他的出貨數量你都能準確記錄下來。這樣做過的調查就不會在進貨的時候選擇一些垃圾款。然后就是批發(fā)價格的調查了,有了前面的一系列工作,你一定不會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批發(fā)市場里亂轉了,直接找到自己想賣的產品問好如何拿貨,以及拿貨價,但是我的建議是最好是早晨批發(fā)市場剛開門的時候去問價格,而且要像個拿貨人的裝扮,一個拿貨人的裝扮是這樣子滴,穿著平底鞋,拿個大大的編織袋子或者拉個小貨車,你別穿的像個白領一樣,還穿個高跟鞋,男同志別穿的西裝筆挺像要去面試一樣。要是你懶的連批發(fā)市場的黃金拿貨時間都趕不上,非得等人家批發(fā)的時間都結束了才去,我只能說你玩兒的是你自己,具體服裝市場怎么拿貨,大家看老汪進貨指南的文章去。
做服裝不去研究套路,代價一定是拿自己的錢玩的自己,反手把錢給了批發(fā)商。到這里基本市場調查就結束了。接下來就是該進多少貨的事情了,這個根據自己的資金,對于熱貨,爆款肯定是好賣的,先期可以少量入貨,熟悉一下這里面的門路,如果經過市場檢驗后確定自己調研結果正確,接下來可以大一點量的補貨。尤其對于剛剛做市場調查的新手更應該如此,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牛逼,出去一兩天做了一次市場調查就覺得對某個產品很掌握了,然后信心爆到出翔,腦袋瓜子一充血進了一大堆,結果一拿到市場上去檢驗,悲催的發(fā)現自己真的進了一批翔。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要給自己留下過河錢,等你做個半年一年的時候你才會掌握發(fā)現爆款,熱貨,甚至預測出爆款的能力,那時候誰不讓你大量進貨才是坑你,你堵在旮旯削他,往死削都行。
最后的最后貨到手后就是該出擊的時刻了,然后就是一個字--賣,兩個字---去賣,三個字----天天賣,四個字----賣到補貨,五個字----賣到地老天荒。
今天的文章很長,有多少人認真的看完了?大家給我留個言,說說自己的感覺,或者我還有什么沒有說全的,我下次說,做到以上3點,也就是第一步選擇好產品,第二步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第三步出去賣,那么即使沒有太華麗的銷售技巧也不會讓自己抱蛋而回。
當然這里有點補充是一定的,地點的選擇很重要,再好的產品放到一個沒人去或者人流很少的地方也白搭。如果你仔細觀察熱賣產品的攤位或者商鋪,售貨員或者攤子的老板只是非常非常簡單的吆喝,而且反反復復可能就那一句話或者幾句話而已,就這么點根本算不上技巧的技巧---簡單的吆喝而已,其它的時間更多的是賣貨,收錢,找錢,防止丟貨,防止丟錢。你去批發(fā)市場看,最火的攤位雇了好多小美女在那兒吆喝,除此無它。讓我想起一句話,成功的店鋪都是相似的,而失敗的店鋪卻有無數種失敗的原因!我是你們的洞見,我從擺地攤起步,但擺地攤永遠不是我的理想。
轉載自:服裝創(chuàng)業(yè)指南(FZCYZN)
想有家自己的店?
不想上班?
回復“我要賺錢”有驚喜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