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院子古代“長沙武陵蠻”,由于統(tǒng)治階級實行民族壓迫政策,瑤族是歷史上遷徙較多的民族之一。據有關史書記載,瑤族原居住于江漢流域,后逐漸南遷,自宋代開始進入廣西,明清時期已經深入廣西腹地及西南部,形成“嶺南無山不有瑤”的分布格局,從此,廣西的崇山峻嶺成了瑤族永久的居住地,瑤族,成了大山里最辛勤的開拓者。
居住在廣西百色市凌云縣內的瑤族有藍靛瑤、背隴瑤、盤古瑤三個支系,一座座高山,一條條清溪,連著一個個瑤寨,穿越了凌云州府的歷史,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瑤族多是依山監(jiān)理村寨,村寨的大小因石山區(qū)和土山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而異。建國前由于生活貧困、遷徙頻繁,住房十分簡陋,多是用竹片、木板、茅草為墻。上蓋樹皮、茅草或煮瓦,富裕人家建有瓦房或磚瓦房。
服飾是一個民族的外在形象,具有實用、美觀、禮儀等功能,瑤族自古有“好五色衣裳”的習俗。凌云瑤族服飾集編織、刺繡、挑花于一體,花衣斑裙、色彩艷麗、紋飾繁縟,充分展現了瑤族人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天賦,衣服款式多樣,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支系的服飾不盡相同,即使是統(tǒng)一支系,也因年齡、行不的不同而各異,富有民族特色。
來源:(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