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翊
為了保住滇緬公路這條“生命線”,中國遠征軍決定入緬作戰(zhàn),但因為英國人起初的阻撓,遠征軍喪失了入緬作戰(zhàn)的良好時機,日軍攻占了緬甸的許多地方。當遠征軍真正入緬后,史迪威和蔣介石又在指揮上又鬧了起來,緬甸的遠征軍兵力分散,又處處要解救被困英軍,疲于奔命,而日軍則趁勢追擊,占領了一個個又一個地方,將滇緬公路源頭——仰光出??谇袛嗔恕?div style="height:15px;">
大圖模式 既然已經(jīng)是無力保住“生命線”,加上緬甸戰(zhàn)局已經(jīng)完全糜爛無法挽回,后悔不已的蔣介石最后下令讓杜聿明將遠征軍撤回國內(nèi),以保存實力。不過史迪威這位前線指揮官則認為,遠征軍應該撤往印度,畢竟有著英軍成功的例子。
大圖模式 杜聿明
但是本可以撤退到印度杜聿明,卻堅決拒絕撤往印度,更是選擇了走野人山回國,以至造成了部隊的大量傷亡。很多人都據(jù)此來抨擊杜聿明,認為他的錯誤導致了數(shù)萬中國軍人無辜命喪野人山。反之,殿后的新38師師長孫立人違抗了杜聿明的軍令,帶著新38師成功的撤往了印度。
大圖模式 那為何杜聿明要拒絕撤往印度?這當然不是杜聿明耍什么心機,而是為了維護中國軍人的尊嚴。已經(jīng)撤到印度的英國人,要求中國軍隊如果撤往印度,需要放下武器,以難民身份入境,而且還要接受英軍的收容安排。因此杜聿明斷然拒絕:我的部隊不會接受你們的好意,我們從中國來,就應該會中國去,我們有自己的國家,不需要當你印度的難民,日本人也擋不住我的道路。
(當然,孫立人帶著新38師撤往印度,并非就是繳械當了難民。孫立人在到了印度后,直接對部下下令準備戰(zhàn)斗,英國人或是出于害怕或是出于慚愧,最終讓38師武裝進入了印度。)
大圖模式 為何選擇走野人山回國?杜聿明帶領第五軍軍部直屬部隊和廖耀湘的新22師北上,決定搶占密Z那,這里距離云南邊境騰沖僅有咫尺,只要能搶占這里,回國便不是問題。但事以愿違,日軍搶在了杜聿明前面搶占了這兒,斷掉了杜聿明撤向騰沖的路,同時威脅到了云南。
大圖模式 如果杜聿明此時向西突圍,或許也有可能撤往印度,或者是選擇強攻密Z那,也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回國,但杜聿明卻選擇北上穿越野人山回國。杜聿明對野人山這一地區(qū)的環(huán)境缺乏認識和判斷,在后來的回憶錄中他說:“如果知道野人山如此艱險,就不會讓部隊扔下重裝備入山,而是與敵硬拼,爭取突圍?!?div style="height:15px;">
杜聿明所帶的第五軍軍部以及22師,從開始的約1.5萬人,在野人山地區(qū)經(jīng)歷了一百一十余天的折磨后,最后僅兩千多人生存了下來,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幾乎是“九死一生”??陀^說,杜聿明在對野人山認識不足的情況下,貿(mào)然帶領部隊進入野人山,確實是難辭其咎,但他拒絕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并沒有做錯什么。
中國人承受那么多苦難,犧牲那么多人,和日軍血戰(zhàn)到底,所求的并不只是勝利,還有尊嚴,如果連尊嚴都不要了,不如直接投降當順民算了。杜聿明帶著部下進入野人山,最艱辛的時刻也沒有選擇撤往印度,和部下一塊出生入死,維護的不只是他的尊嚴,也是是中國人的尊嚴。
悲壯野人山后,杜聿明被調(diào)回國,明升暗降去了云南駐防,野人山之敗也成為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兵退野人山,其悲壯慘烈足以感動天地,那些長眠異域幾十載,至今無法回家的英靈們,他們遠比任何明星大腕都值得尊重,更我們值得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