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起來,突然有點思念家鄉(xiāng)了。
站在陽臺上,盯著細雨發(fā)呆。
桑梓情深啊~
發(fā)完呆,我直奔廚房,找出了面粉,打算做那道兒時超級美食----地道川北手搟面。
熊哥小時候,大米緊缺,三天能吃上一頓米飯,便謝天謝地了。
那時候常吃的主要有面食、紅薯、土豆、玉米等,其它的都吃得快吐了,只有面食始終都覺得好吃不厭。
不是因為天天吃面食不膩,而是不斷變著法兒的吃,幾天下來都不會重復(fù)同一道面食。
隨便列上幾樣:手搟面、刀削面、手扯面、面疙瘩、饅頭、包子、饃、pa面子(油面餅)......
一個面粉能弄出那么多吃法,看來都是被逼出來的~~
在這些面食中,始終都覺得吃不夠的,還是手搟面。
因為手搟面里有----肉嘎嘎,哈哈。
在那個物資緊缺的年代,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兒呀呀呀~~
第一步:川北手搟面所用的面粉,為一般的白面粉。
第二步:用水調(diào)面粉。這步很關(guān)鍵。水不能放太多,否則面團太軟會影響后期制作。雙手反復(fù)揉面團至少二十分鐘,致面團緊實即可。
第三步:將一塊紗布浸水后稍微擰干水分,蓋在面團上。至少三小時。這是使手搟面有韌勁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第四步:用搟面杖將面團搟成薄面皮(太厚了影響口感)。
第五步:將面皮卷折起來,用刀切成面條。
第六步:五花肉一塊。
第七步:切成細條狀。與面條同寬即可。
第八步:姜片,蒜片、香蔥頭、花椒、青辣椒、豆瓣
第九步:腌菜。這個是用大頭菜(四川的說法)做的,吃起來特別爽口,嘎嘣脆。它是手搟面臊子的主要用料。缺少這個,味兒就不地道了。如果實在找不著,就用榨菜之類的代替吧。
第十步:將花生炒熟去皮,用刀切成小顆粒。
第十一步:上鍋熱油(五花肉一會兒出油較多,這里植物油少放點,主要是煸佐料用),放入花椒、蔥姜蒜、豆瓣炒香,放五花肉繼續(xù)翻炒。炒至八成熟,放腌菜繼續(xù)炒,炒至香味溢出,加適量水,蓋上鍋蓋,小火燜煮十分鐘,加青辣椒繼教燜煮五分鐘。香到骨子里的手搟面臊子就做好了。
第十二步:燒一鍋水,水開后下入手搟面條,通常三分鐘后即可起鍋(如果面皮搟得太厚就多煮會兒吧,用手掐斷一根面條,中間無白色面心即可起鍋)。
第十三步:手搟面起鍋裝碗,放入精制臊子,放上炒熟的花生粒、香蔥花。一碗香噴噴的地道川北手搟面就做好了。
這個周末,熊哥以這樣的方式懷念故鄉(xiāng)。懷念小時候。
滿滿地思鄉(xiāng)之情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