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中國古代最具爭議的皇帝,隋煬帝一定會榜上有名,而又因為隋唐演義的故事,對我們在認識和評價隋煬帝又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就猶如三國演義中被黑化的曹操一樣。那歷史中真實的隋煬帝到底如何,是昏君暴君抑或是與我們印象中有些出入呢?
”節(jié)儉謙卑”的楊廣
楊廣出生的時候正處于北周時期,而作為北周八柱國的楊氏一族此時還是臣子,不過到了楊廣十二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楊堅借助自己權(quán)臣加外戚這兩層身份以隋代周成為皇帝后,楊廣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在研究隋文帝楊堅時,都知道楊堅從小在寺院里長大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或許是摸清了父親的喜好,楊廣開始漸漸地打扮自己。有一次隋文帝幸臨楊廣的府邸,看到樂器的琴弦大多斷絕,又有塵埃,好像沒有使用,以為楊廣不喜歡歌舞藝妓,很贊賞楊廣不奢侈的作風,對其大有好感,而這也逐漸讓楊廣有了更多的非分之想,那就是楚君的位置。
謀奪儲君之位
楊廣雖然也是楊堅與皇后獨孤氏所生,但他上面卻有一個比自己大的嫡長子的楊勇,而且楊堅即位之初就立其為皇太子了,如果后來不發(fā)生什么意外,楊廣是不會與皇帝位置有太多交集的,所以此時的楊廣就用起了自己慣用的計謀,偽裝自己,一方面對父親和文武權(quán)臣表現(xiàn)地低調(diào)謙卑,瞞過他們,另一方面討好不喜歡太子的母親和拉攏宰相楊素??偠灾畻顝V奪得太子之位用了兩步,先是偽裝,“上(文帝)與后(皇后)嘗幸其第,廣(楊廣)悉,屏匿關(guān)姬于別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縵彩,給事左右;屏帳改用縑素;故絕(故意弄斷)樂器之弦,不令拂去塵埃。上見之,以為不好聲色?!比缓笫窍莺?,經(jīng)常到母親那說太子的壞話,發(fā)現(xiàn)母親有換太子的想法后,開始賄賂宰相的弟弟楊約,最終打通宰相楊素這一條路來在朝廷中非議太子,畢竟經(jīng)由楊廣安插的親信,太子那里出現(xiàn)的任何疏漏傳出來都能被夸大成罪狀。等到了最后奢侈但為人寬厚的楊勇發(fā)現(xiàn)不對,也學著節(jié)儉打扮自己的時候為時已晚了,600年,宮里宮外聽了無數(shù)的耳邊風的隋文帝為了避免隋朝二世而亡的風險,以“情溺寵愛,失于至理,仁素無聞,昵近小人”罪名廢太子為庶人,立“孝悌恭儉”的楊廣為太子。
二世而亡的隋朝
現(xiàn)在其實從各個方面來看,隋文帝為隋朝所開造的都是一個百年王朝的基礎(chǔ),文化上包容,經(jīng)濟上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開皇之治,在用人制度上廢三級行政為兩級也能看出整個隋朝的魄力,然而讓人想不到是這樣一個王朝居然僅僅維持了不到四十年,要知道西晉即使出了一個司馬衷,但仍然傳了四帝,享國五十年,那這樣看來隋煬帝豈不是還不如晉惠帝?如果純粹的把隋煬帝看成一個暴君,隋朝被他折騰完了,也不會有人有異議,但如果放在那個環(huán)境下隋煬帝也有其無奈,那就是該打仗的時候卻沒有軍事才能。立為太子的四年后,604年,三十五歲的楊廣登基為帝,或許是偽裝了太久,一登基為帝的楊廣就做了很多既不低調(diào)也不節(jié)儉的事。一個是開鑿大運河,另一個是營建東都洛陽,并在兩年后將都城從長安遷往洛陽,修建大運河和遷新都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后來有一位皇帝也做過,他就是明永樂,不過永樂年間就爆發(fā)了一場規(guī)模不大的唐賽兒起義,那為什么同為勞民傷財,永樂年間就沒出什么事,隋煬帝就把國家弄丟了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打仗。漢武帝也好,永樂也好都是有事沒事就進行大型工程建設(shè)的人,一個是依靠文景之治的家底,一個是洪武之治的家底,而比較起來,隋煬帝繼承的開皇之治的家底并不遜色于前兩者,但可惜地是,漢武帝打匈奴打贏了,永樂五征漠北也征贏了,而隋煬帝呢?三征高句麗卻沒打贏,打輸了并不是勞民傷財?shù)膯栴}而是說明隋煬帝不會打仗,而這才是隋煬帝丟了國家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三次均為隋煬帝御駕親征,第一次隋煬帝指揮失誤慘敗而歸,損失軍隊超過34萬。民夫也損失慘重。隋煬帝所發(fā)動的第一次高句麗之戰(zhàn)本質(zhì)上是一場國運之戰(zhàn),如果打贏了就能消除北邊隱患,像李世民打突厥,朱棣打蒙古一樣,給自己的王朝續(xù)命。因此打高句麗并沒有錯,但問題在于楊廣的軍事才能和他的政治手腕并不相稱以至于百萬大軍一怔高句麗大敗,次年再征又是無果而終,打算第三次出征時國內(nèi)已經(jīng)完全亂了套。三次征高句麗的時間分別是612,613和614年,而隋朝的滅亡是618年,由此可見這次堵上國運的戰(zhàn)爭的失敗對隋朝滅亡所起的作用。后來享國近三百年的清王朝如果甲午不戰(zhàn)敗,孫中山是否執(zhí)意鬧革命還很難說??偠灾宄臏缤龈嗟厥峭鲇趯ν鈶?zhàn)爭的失敗,最終沒能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反而激化了國內(nèi)矛盾。
最終撤離前線回到洛陽的楊廣所看到的隋朝已是滿目瘡痍,但仍舊掩耳盜鈴,或許是對打仗徹底寒了心,楊廣也放棄了對隋朝力挽狂瀾的最后一絲希望,決定離開都城洛陽去揚州度過自己最后的時光,在最后的兩年里,楊廣派人挑選民間美女充實后宮,縱情聲色,時長引鏡自照,“好頭頸,誰當斫之!”公元618年,楊廣打算南下南京繼續(xù)醉生夢死時,部下在途中發(fā)動政變,楊廣欲飲毒酒自盡,被拒絕后,遂命令狐行達將其縊弒,結(jié)束了頗具波折的一生。現(xiàn)在回頭來看楊廣,早年處心積慮謀諸君之位,登上帝位后為了豐功偉績不遺余力,而在受挫之后則是昏天黑地,最后結(jié)果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