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七六
01
大唐則天皇后圣歷元年(698年),嶺南的部分俚人造反。
招討使李千里討平叛亂,俘虜了大批人馬。
然后按慣例,把一批伶俐的俚人孩子閹割,送到洛陽皇宮。
這是宮中太監(jiān)的重要來源。
送去的孩子,有個叫馮元一的,是隋朝刺史馮寶和譙國夫人冼氏的后代,家道中落,遭此不幸。
進宮時才5歲,取了個花名叫力士。
因聰慧機敏,年幼儀美,留在武則天身邊服務。
后因小事被鞭打趕出宮,幸好太監(jiān)高延福收留了他,于是叫高力士。
成人后,長得非常高大,六尺五寸,差不多九幾。
一米
長相英俊。
聰明敏悟,嘴巴也緊,被召回宮中,在司宮臺(管理宮中內部事務)當差。
02
高力士這個人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看人很準。
高延福原先在武則天的侄兒梁王武三思府上服務,小力士經(jīng)常在武府出入,認識了不少當時的風云人物。
其中包括高宗李治和臨淄王李隆基。
在眾多的李氏皇子王孫中,他一眼相中了李隆基,傾心相交,把自己的未來命運,全部押在李隆基身上。
武則天死后,李隆基的伯父李顯繼位,是為中宗,朝中各派勢力爭權奪勢,暗流涌動。
波譎云詭的政治斗爭中,高力士緊緊跟著李隆基,成為李隆基最為信任最為倚重的心腹之一。
開元元年(713年)7月,李隆基發(fā)動政變,鏟除姑姑太平公主的勢力,高力士沖鋒在前,立下大功,封為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正三品,總管內廷事務。
唐太宗時就規(guī)定,太監(jiān)不能超過三品官,只穿黃色制服。
但這個規(guī)矩,因為高力士打破了。
唐后期宦官勢大,即源于此。
03
一個人能登上政治高峰,心機本事,一樣都不能缺。
開元初年,玄宗李隆基用的第一個宰相叫姚崇。
一天,姚崇請玄宗考慮一下朝廷下級官員(郎吏)的升遷問題。
玄宗抬頭看著天空,一聲不吭。
姚崇再三請示,玄宗就是不答應。
老姚怕起來,慌張快步退出殿外。
下班休息,高力士就問了:“大臣奏事,陛下您同意不同意,總要表個態(tài),為什么不理人呢?”
玄宗:“我任命姚崇為宰相,總理國家大事嘛!怎么能把郎吏升遷這樣的小事來煩我呢!”
經(jīng)過高力士,這話傳出去了,姚崇大喜,大臣們都服氣,這個皇帝眼界夠高。
開元中期的宰相張說,在政治派系斗爭中入獄,怎么處理,玄宗猶豫不決,派高力士去探視。
回來就問怎么樣?
高力士:“張說蓬頭垢面,睡在亂草上,用瓦盆裝飯。真是誠惶誠恐!”
說得玄宗心起憐憫。
高力士這才說,張說對國家是有貢獻的。
玄宗只是罷免張說的中書令,其他照舊。
高力士最有力的一次出擊,是幫助肅宗李亨確立太子的位置。
開元二十六年(728),原太子李瑛被廢,按理當立年紀最大的李玙為太子,但宰相李林甫勸玄宗立壽王李瑁。
玄宗很糾結,當時又因一時之憤,殺掉了李瑛等三個皇子,人心惶惶,玄宗郁郁寡歡。
高力士找個機會問:“您這是怎么啦?”
玄宗反問:“你這老奴才,難道猜不到我的心事?”
高力士說:“是為了郎君沒定這個事吧?”
“陛下您不要想太多!只要腿長而立,誰還敢再說話?”
一語點醒夢中人,玄宗連說:“你說的對!你說的對!”
懸而未決的太子位定下來,李玙立為太子,后來改名李亨。
李亨叫高力士“二哥”,公主們稱呼他“阿翁”,附馬只能叫他“爺”了。
04
皇帝這般信任,高力士當然有私心,非常善于玩弄權術的。
這基于他的判斷相當準確。
每年正月,玄宗都在五鳳樓賞賜臣民大聚餐。
這是個大榮耀,長安官民爭著搶著往前擠,警衛(wèi)揮舞著白色棍,根本擋不住洶涌的人潮。
玄宗很頭疼。
高力士推薦大臣嚴安之來處理這個事。
老嚴是京城聞名的狠人,他來到現(xiàn)場,直接拿著笏板,在五鳳樓下繞著畫了一圈,扔下一句話:“越過這條線的人,死!”
接下來的三天賜餐,人沒有一個人敢越過這條線。
嚴安之厲害,高力士更厲害。
酷吏吉溫得罪過大臣蕭炅,高力士設了個局,讓二人握手言歡。
蕭炅提拔為京兆尹(長安市長),會來拜見高力士,估計快到時,吉溫來了,和高力士談談笑笑,非常隨便。
蕭炅進門,吉溫裝成嚇一跳,低頭要走,力士叫住他:“吉七不要走?!?/p>
(唐人朋友之間,多以排行第幾相稱。)
轉頭對蕭炅說:“他是我的老朋友?!?/p>
吉溫向蕭炅道歉,老蕭當然要賣高力士這個面子,把吉溫提拔為管理訴訟的法曹。
后來成為宰相李林甫手下著名的酷吏組合“羅鉗吉網(wǎng)”。
李隆基還是親王時,手下有個叫毛仲的,和高力士一樣,出生入死跟著李隆基,爵位高達霍國公,根本看不起高力士這幫太監(jiān)。
后為因沒得到兵部尚書這個位子,口出狂言,不滿朝廷,玄宗有點不高興。
毛妻生了個兒子,玄宗派高力士帶著酒果金銀去祝賀,封這個嬰兒為五品官。
回來問:“毛仲高興嗎?”
高力士說:“毛仲抱著襁褓中的小兒對我說:'這小子難道不能作個三品官?’”
玄宗大怒,后果很嚴重,毛家全家倒霉,毛仲發(fā)配到永州,再派人賜死。
所有的朝臣都對高力士恭恭敬敬,他建的寶壽寺大鐘鑄成,達官貴人都來祝賀。
敲鐘一下,捐錢百千,大家都搶著敲,你十下,我就二十下,只為高公公高興。
05
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貴妃也是很有個性的女人,敢頂撞至高無上的皇帝。兩人之間吵嘴鬧氣,誰來排解?
高力士。
一回玄宗發(fā)火了,把楊貴妃趕回她哥哥家。
六十幾歲的老漢,面子上又下不來,不好開口講;到了中午還不吃飯,左右一個不小心,就是一頓打,嚇得大家大氣不敢出。
高力士上前,說我把貴妃的東西送過去給她吧?收拾了百來車,玄宗又把自己吃的分了些讓高力士也帶去。
晚上,高力士回來,說貴妃后悔了,跪請玄宗讓楊貴妃回宮。
立即同意,打開宮門迎接!
夫妻間打架,能去勸的,不是一般人。
等到夫妻間反目,能去處理的,更不是一般人。
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叛軍攻進長安,玄宗狼狽逃往四川。
半路到達馬嵬坡,憤怒的將士殺死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等楊家人——大家都認為楊家人禍國殃民,造成這個后果。
將士們請求處死楊貴妃。
玄宗說,她一個女人在深宮中懂得什么?高力士說:“貴妃是沒罪,但將軍們殺了楊國忠,貴妃在陛下身邊,他們能安心嗎?”
玄宗不得已,縊死楊貴妃。
誰去執(zhí)行?
高力士。
06
等到唐肅宗李亨繼位,李隆基升為太上皇——其實是靠邊站,跟在他身邊的老朋友,還是高力士。
唐軍恢復兩京,玄宗回到長安。
有一次露面,剛好讓老百姓看到,大家驚喜地高呼萬歲,這下驚動了新的當權太監(jiān)李輔國。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立即下令,把太上皇從興慶宮遷到太極宮。
二十來個老太監(jiān)送著李隆基,半路,李輔國帶著幾百騎兵,亮著刀攔住,說是迎接太上皇。
李隆基嚇了一跳,差點跌下馬。
高力士上前,呵斥道:“李輔國你怎么敢這么無禮!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天子,還不下馬!”
氣勢壓倒李輔國,滾鞍下馬。
高力士又上前對士兵們說:“太上皇問大家好!”
士兵們收起刀,下拜。
高力士叫過李輔國,一起上前拉著李隆基的馬韁繩,一路護送到太極宮。
幾天后,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
在當?shù)匾娏怂j菜,沒人吃;想起長安卻是上等好菜,力士感慨萬千,寫了首詩:
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
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很有隱喻。
快三年后,大赦回京,走到半路,聽說玄宗已經(jīng)駕崩,力士傷心痛哭,吐血死了。
肅宗同意,讓他陪葬玄宗泰陵。
明朝思想家李摯道對高力士的評價很高,說他是太監(jiān)中的杰出者,地地道道的忠臣。
ps:
其實大家熟悉高力士,是從李白那兒來的。
應該是后來文人的意淫,高力士多大面子,李白也不至于這么不懂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