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銷售經理陳先生肚子經常鬧情緒:說痛就痛,想拉就拉,隨時隨地可能出狀況。有一天晚上獨自在辦公室加班,急得竟連30米外的洗手間都趕不及去。
◆內科醫(yī)生黃玲玲卻遭遇另外一番苦惱:肚子常和工作緊張的她較勁,沒吃多少東西卻總是脹得難受,似乎積了一肚子氣。還時不時打嗝,好幾回和病人沒說兩句話,就被打嗝中斷幾次,令她尷尬不已。
消化道上上下下的這些煩惱,很多人都有,且程度不一。有些人是吃東西容易飽,像黃醫(yī)生那樣;有些人腸子不分場合地攪局,像陳先生一樣;有時卻有種說不清的感覺。如果實在被煩擾到要去看醫(yī)生,查來查去,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
在醫(yī)學上,疾病可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器質性,是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組織或器官存在著真實的病變;而功能性,則是各種檢測都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但癥狀真實存在。
功能性胃腸病就是指胃腸總是存在不舒服感,如腹脹、腹痛、反酸、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癥狀,但是通過常規(guī)檢查如血液生化、超聲影像、消化內鏡等,沒有發(fā)現(xiàn)胃腸道本身或者明顯的肝膽疾病,檢查胃腸道排除了器質性疾病如潰瘍病、腫瘤、胃炎等,而且也沒有全身的原發(fā)疾病,這種情況稱之為功能性胃腸疾病,又叫胃腸神經官能癥,也稱胃腸道功能紊亂。
功能性胃腸病有兩種類型
功能性胃腸道病患者總是存在胃腸不舒服感。如果這些“不舒服”的癥狀反應在上消化道,最常見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應在下消化道則以“腸易激綜合征”居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指不時出現(xiàn)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上腹燒灼感等表現(xiàn),其中至少有一項持續(xù)超過6個月,近3個月尤為明顯,而且還要排除器質性疾病,才能診斷?;颊叨嘤猩细雇矗弁炊酂o規(guī)律性。有部分患者上腹痛與進食有關,表現(xiàn)為饑餓痛、進食后緩解。上腹脹、早飽、噯氣等癥狀可以單獨或以一組癥狀出現(xiàn),伴或不伴有腹痛。有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神經性嘔吐,一般嘔吐量較少,嘔吐時無痛苦,嘔吐后可照常進食,不影響食欲和攝入量。所以,雖然長期嘔吐,患者卻很少有營養(yǎng)不良。
腸易激綜合征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黏液便等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其診斷條件是:最近3個月,每個月有3天以上反復出現(xiàn)腹痛或不適,并有排便后緩解、發(fā)作時排便頻率改變、大便有外觀改變等表現(xiàn),三項中至少含兩項,且同樣排除器質性疾病,方可診斷。
不少人覺得,既然是“功能性的”,大概就不是什么病了?其實,功能性疾病還是病,只是常規(guī)的檢查手段沒有發(fā)現(xiàn)!比如,胃腸壁的肌肉在正常情況下,以協(xié)調的節(jié)律進行收縮與放松,但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腸易激綜合征病人來說,這個功能可能會不正常。如果收縮時間比正常狀況更長、力度更強,就可能會導致腹部疼痛;而收縮不足,則會導致消化不良、便秘等。
小問題,為什么卻治不好
醫(yī)生說功能性胃腸道病不是什么大問題,但仍有不少人,吃了不少藥,胃腸卻依然時常鬧騰。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很多人的吃藥方法不對。
如一位病人許阿姨一直認定自己是消化不良,因而吃了不少多酶片助消化,效果卻不明顯;又聽人說,要多吃青菜,才利于消化和排便,于是多吃青菜,哪知肚子脹得越來越厲害。醫(yī)生為許阿姨檢查后,判斷是小腸存在不完全梗阻,使食物沒辦法順利通過。如果單純靠助消化藥,食物仍通過緩慢,那么還是會脹;而多吃青菜所吸收的大量纖維,只會使發(fā)生梗阻的地方梗阻得更厲害。后來,醫(yī)生給她開了促動力藥,又叮囑她暫時不要吃纖維多的青菜,改吃能直接成汁的食物,情況才得以好轉。
對于偶爾出現(xiàn)的“肚子不舒服”,程度較輕的,的確可以根據情況自行處理,但最好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判斷方法。譬如,感覺胃部灼痛、悶痛,吃點制酸抑酸藥,如奧美拉唑;腹脹早飽,可用點促胃腸蠕動藥,如嗎丁啉等;但如果過了一周,情況改善仍不明顯,就要去醫(yī)院。因為醫(yī)生除了根據癥狀外,還會更多地考慮可能的原因,這樣才能從病因上解決問題。而且,有時候胃腸的癥狀重疊在一起不好辨認,加上調節(jié)胃腸道的神經并不像軀體神經那么精確,哪里痛就說明哪里有問題——有時候明明是腸子的問題,你卻感覺是胃不舒服,這需要借助醫(yī)生的綜合判斷。
許多人的肚子并不是一直鬧騰,而是時好時壞。對于這類患者一般需要用藥2周左右才能明顯見效,以后則可以有需要時再吃。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癥狀多與進餐有密切關系,因此什么時候吃藥就決定有什么效果。比如,胃動力藥嗎丁啉、莫沙比利、胃復安等,須在餐前15-30分鐘服下,才能讓胃提前開始它的蠕動。胃黏膜保護劑,應在空腹時服用,才能保護胃黏膜免受過多胃酸的侵襲。助消化藥如一些消化酶,最好在進餐時服下,使其與食物混合在一起,協(xié)助食物的消化。
心情好,胃腸好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工作緊張時,幾個小時過去了,感覺胃里的東西好像沒有動過。這是因為管理胃的交感神經興奮,而副交感神經被抑制,于是唾液、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和蠕動也都減緩。腸道也同樣受這些神經的控制,因而很多工作繁忙的白領都有便秘問題。而更讓人難受的,不是腸道懶得動,而是動得太厲害,這帶來的后果就是肚子痛,或者需要狂跑洗手間。很多學生每到大考前都會腹瀉,就是心情緊張的結果。所以,放松心情也是功能性胃腸病的治療方法之一。不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腸易激綜合征的病人,本身遇事就容易緊張或有抑郁傾向。焦慮抑郁與胃腸道癥狀可謂互為因果,用消化科醫(yī)生的話說,這些人一般都“難以說服”。
好在,這也不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患者的確緊張焦慮得厲害,可適當加一些抗抑郁或抗焦慮,甚至只是輔助睡眠的藥物,這樣能使癥狀得到改善。
吃什么,聽胃腸的
在醫(yī)院,幾乎每個功能性胃腸病患者都會問醫(yī)生,平時什么東西該吃,什么東西少吃。這個答案其實是因人而異的。醫(yī)生會說:“你們應該問自己,哪些東西吃了感覺肚子不舒服就少吃,一切聽胃腸的?!?/p>
對于胃腸功能不良的人來說,有時會被建議少量多餐。其實,這類病人每天固定同一時間進餐,反而可以調節(jié)胃腸功能。尤其是便秘者,為了刺激腸道肌肉收縮及排便,他們反而需要足夠的食物,才能促進大腸的肌肉收縮,將糞便向前推進。
改變生活方式,盡量少暴飲暴食,抽出時間運動,讓生活變得從容一些,這是所有專家反復提倡的比藥物更重要的“治療”,也是唯一可能終結胃腸“鬧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