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是米,就淡得難以下咽;若只是面,就澀得舌燥口干。若只是葷腥,就膩得喪了興致;若只是湯蔬,就清得興味索然。
整理發(fā)布/喜愛吃雞的菜菜
◆ ◆ ◆
飯無菜而少味,而菜無肉不歡
飯不完整,菜不完美,飯和菜需要彼此來彌補(bǔ)各自的缺憾。今年是雞年,雞作為最重要的肉食之一,在大江南北的吃法卻有著天壤之別,一如臘八粥的甜咸兩派、端午粽的肉糖兩幫。
北方人做雞,善用時蔬大料與雞肉混燉,各取精華,相得益彰。比如這道開遍全國的黃燜雞,原本是北派魯菜的招牌菜系,而它的做法也將北方人的“吃雞哲學(xué)”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道黃燜雞
米飯伴侶,齒唇留香
微信編輯器 構(gòu)思編輯器
而這黃燜雞的做法并不復(fù)雜,但想做的好味,原料十分重要。
選取肉雞的琵琶腿,洗凈斬塊,泡上兩三遍,清洗一下血水。加入料酒、蠔油、醬油、家樂雞粉等腌制。用手抓勻,使之入味。
再加入蔥段、姜片、八角、白胡椒粉拌勻,腌制15分鐘。干香菇用熱水先洗一下,再加入熱水泡發(fā)。青紅柿子椒切塊備用。把腌好的雞塊、泡好的香菇和香菇水一起放入壓力鍋內(nèi),大火壓制約8分鐘成熟。
將壓好的雞腿倒入炒鍋中或砂煲中,揀出料頭,蓋上蓋用中大火稍微收一下汁。待湯汁稍微濃稠、濃郁后,加入青紅椒再燜一分鐘,出鍋前,加少許家樂雞精即可。配上米飯,唇齒留香。
說完北派的黃燜雞,菜菜已經(jīng)忍不住口水想給自己點(diǎn)一份??刹瞬松頌槟戏饺?,黃燜雞雖好,我肯定要為“南方雞”撐一會臺。而說到南方人做雞,不得不提粵菜代表——白斬雞。
廣東有句老話道:“無雞不成宴”,說的便是白斬雞,清怡爽口、鮮美嫩滑。作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粵式名肴,白斬雞將兩廣人民就地取材、忠于原味的烹飪哲學(xu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一盤白斬雞
原汁原味,別有風(fēng)味
微信編輯器 構(gòu)思編輯器
做白斬雞一定要用鮮嫩肥美的土雞雞種,例如三黃雞、清遠(yuǎn)麻雞...小火烹飪,涼水下鍋,保持水不沸。
同時將蔥、姜洗凈切末,蒜剁成茸,加入少許家樂雞粉、家樂蒸魚豉油、香油、糖,放到小碗里,用浸過雞的鮮湯將其調(diào)勻。
再把雞拿出來剁小塊,放入盤中,把調(diào)好的汁澆到雞肉上即可,皮爽肉滑,清淡鮮美。
◆ ◆ ◆
最美的味道,叫做家鄉(xiāng)味
對每個人而言,最好味的菜都是不同的。甚至對于不同的主食來說,最下飯的菜都是不同的。
黃燜雞搭得好米飯,卻搭不好饅頭,大盤雞搭配得好饅頭,卻搭配不好米飯,至于叫花雞,或許兩個都不搭,又或許只是不懂而已。
不懂的不是它的香,不懂的是它的味,這個味叫家鄉(xiāng)的味。
對每個人而言,最好吃的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玉盤珍饈,而是從小吃到大,每每想起仍舊回味無窮的鄉(xiāng)味。山東人的黃燜雞,廣東人的白切雞,北京人的宮保雞丁……同樣是雞,同樣美味,卻有不同的感情。
作為美食之國,中國有太多的美味,比如湖南的辣、巴蜀的麻、廣東的鮮、江浙的鮮...不一樣的美味下,是不一樣的民俗和文化。
但無論哪種口味,都離不開相同的好調(diào)味:食鹽、雞精、醬油...所以,讓美食更美味,其實(shí)很簡單,那就是用好的調(diào)味品!這里菜菜力薦家樂的調(diào)味料。
誕生于德國的“家樂”,一百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為每個家庭的廚房提供高品質(zhì)、夠入味的調(diào)味品。雞年做雞更鮮美,別忘了用“家樂”!
元宵來臨之際,家樂推出了一個雞年美食地圖的活動,在家鄉(xiāng)味的爭搶大戰(zhàn)中,選出最能代表你家鄉(xiāng)的那道雞,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投上一票,讓自己家鄉(xiāng)的味香飄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