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一般媽媽照顧孩子;爸爸則幾乎不管孩子。除了爸爸們的工作會比較忙可能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這個原因之外,還可能是因為爸爸們認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是自己幫不上忙的。
但是,爸爸是對于孩子來說很重要的存在。一些窩里橫,外面慫性格的孩子的出現可能是爸爸沒有教育到位,如果不能改正,孩子以后會吃大虧的。
小夢的孩子就是窩里橫,外面慫。在家里,如果大人不對他百依百順,那他就會吵鬧發(fā)脾氣,經常把大人弄得焦頭爛額的;而在外面他就是只小綿羊,和其他孩子有矛盾爭執(zhí)或者被欺負了,也不敢反抗。了解后才知道,小夢兒子主要是小夢一個人帶,而孩子的爸爸卻很少管孩子。
那么,為什么會有孩子窩里橫外面慫的問題根源在爸爸身上這種說法呢?是這樣性格的孩子到底會在日后有什么不好的影響?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幫孩子避免窩里橫外面慫呢?
孩子窩里橫外面慫根源多在爸爸身上
其實并不是說孩子只要是窩里橫,外面橫就一定是爸爸的責任,而是說爸爸在孩子的性格形成和交際方式等方面起著很大作用;如果爸爸能夠經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或者避免孩子窩里橫,家里慫問題的出現。
孩子的性格一般在小的時候就大致形成了,而對于很多孩子來說,父親往往是他們會模仿、學習和下意識信賴的存在;孩子,特別是女兒會比較依賴自己的爸爸,所以爸爸窩里橫外面慫的性格,也會影響到孩子;
也就是爸爸其實并沒有讓孩子看到自己性格上很好的具有學習意義的地方,父親自己窩里橫外面慫的形象被孩子有樣學樣了。所以,如果爸爸在性格上表現出的是窩里橫外面慫,那么孩子出現這種性格或者問題的可能性就會比較高。
窩里橫外面慫不改正,孩子會吃大虧
1.大部分窩里橫外面慫的孩子是很少有好人緣的。
在人際交往上,這樣的孩子往往很難像其他孩子一樣成功融入他人的談話或活動,因為在家里沒有大人教他正確的交流溝通方式。
2. 窩里橫外面慫的孩子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會有困難。
這是會被很多職場人士詬病的性格,如果我們的孩子存在這樣的問題,并且不及時糾正,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日后的發(fā)展的。
怎樣避免孩子的窩里橫外面慫?
如果感到受了欺負,怎么辦?
博弈論中有個經典案例:囚徒困境,最優(yōu)策略是:針鋒相對原則。
用在這里,就是說,如果別人欺負你,忍受是下策,永遠把對方當死敵也是下策。
最優(yōu)是,第一次欺負你,要堅決說不,并采取行動,如果他改了,還能繼續(xù)當朋友,如果再欺負你,依然要勇敢行動,采取措施。
欺負及早被遏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比釀成大問題再處理要容易得多。
父母對孩子的
心理支持極其關鍵
知乎上有個問題:怕孩子以后被欺負,哪些事情家長從小就可以做起來?
幾百個回答中,最高贊的回答說:
看過很多法制和社會類節(jié)目,很多小孩被校園凌霸,甚至有些最后走上自殺的絕路,家長竟然是最后一刻才知道,他們對著鏡頭痛哭流涕:孩子回家都沒和我們說過……
是啊,孩子為什么不和你說呢?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在父母那里飽受否定和挫折,一有小過面臨的就是呵斥和冷語。
哪怕是被別人欺負的初期,回家一說,父母也往往說,在外面惹是生非,你好好的人家會欺負你嗎?
無數人評論,自己當年就是這樣,在父母的斥責和無視中,承受著小矛盾引發(fā)的多米諾骨效應,陷入脆弱無助的絕境。
網友“如果還有明天”說:他和姐姐,小學初中一直被同學欺負孤立,父母不知道,也不關心,一點小事就斥責喝罵,他根本不敢跟父母說被欺負的事。他們性格懦弱,在學校都不敢抬頭看人。
網友“草莓”說:父親知道他被欺負,但只認為是小打鬧,完全不去了解情況,完全不放在心上,不關心他的想法和心理。他只能默默承受、自我封閉。
對孩子來說,父母應該是最堅實的堡壘,最后的倚仗。哪怕真的遭遇了欺負,也知道自己身有所靠、心有所依,不會孤立無援。
孩子遇到問題,不要嘲笑、斥責,應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溫暖,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感受,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父母能護得他們周全。
平時要關心孩子的狀態(tài),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大矛盾通常都是小矛盾累積激化的,有苗頭及時溝通,紓解孩子情緒,避免釀出心理問題。
黃磊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愛,這份愛里,有足夠的愛和保護,有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面對未知的能力?!?/p>
做父母需要一輩子的學習和成長,如何做一個有心的、有智慧的父母,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