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草土之道,各有穀造?;蚋呋蛳?,各有草土。葉下于芰,芰下于莧,莧下于蒲,蒲下于葦,葦下于雚,雚下于蔞,蔞下于荓,荓下于蕭,蕭下于薜,薜下于萑,萑下于茅。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歸。
【譯文】凡草木與土地的道路,各有其美好的造就。有的高有的低,各自有草木和土壤。荷葉比菱的生長地要低,菱比莧草的生長地要低,莧草比香蒲草的生長地要低,香蒲草比蘆葦?shù)纳L地要低,蘆葦比荻草的生長地要低,荻草比白蒿的生長地要低,白蒿比鐵掃帚草的生長地要低,鐵掃帚草比艾蒿的生長地要低,艾蒿比薜草的生長地要低,薜草比萑草的生長地要低,萑草比茅草的生長地要低。以上草類,都按次遞減,各有歸屬。
【說明】本節(jié)論述各種草類的生長地,以此說明地下水的情況,荷葉最低,直接就生長在水里,其次是菱,再其次是莧草,等等,離水高,探測(cè)地下水就要再往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