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yǎng)神之道也。夫有干越之劍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上際于天,下蟠于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其名為同帝。
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野語有之曰:“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惫仕匾舱?,謂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譯文】所以說:純粹而不混雜,虛靜專一而不改變,恬淡無為,運動與天道同步,這就是存養(yǎng)精神的道路。就象那擁有吳國和越國所造寶劍的人,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不敢輕易使用,它是珍寶中至貴的。精神向四面八方通達交流無滯,無所不至其盡頭,上與天交會,下遍及大地,生化哺育萬物,沒有形象可見,只能說它的功用如同天地。
純粹質(zhì)樸之道,只有精神專一才能持守;持守而不遺失,使與精神合為一體;能精通這合一之道,就合乎自然之理。諺語有句話說:“多數(shù)人看重利益,廉潔之士注重名聲,賢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著重精神?!彼运^質(zhì)樸,就是沒有雜質(zhì)混人;所謂純粹,就是不使其精神虧缺,能以純素為體的人,就稱為真人。
【說明】莊子認為,人保住精神是最重要的,就象保護寶劍那樣要收藏好,可是我們總是在不停地選擇,不停地勞作,不停地獲取,不停地消耗,不停地去愛,不停地被愛,這能保住精神嗎?歷來的養(yǎng)生家都說,人活著就是靠精、氣、神,可是我們的精、氣、神都在不停地選擇,不停地勞作,不停地獲取,不停地消耗,不停地去愛,不停地被愛中消耗殆盡了,所以我們難得有享受人生,難道有長壽了。
本篇《刻意》,就是論述嚴以律己,莊子著重論述那些嚴以律己的人,其實就是崇拜圣人、仁人、善人的行為方式,只想模仿他人的行為方式,而沒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價值判斷,沒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們只會高調(diào)評論、譏諷、嘲笑、咒罵世俗及世俗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這種人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人云亦云。這種人難道不是愚蠢的人嗎?如果我們崇拜某人,那么我們就應該考察他的主見、信念、觀念及他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僅僅模仿他的行為方式。那么圣人的道路和規(guī)律是什么呢?就是恬淡虛無,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的人,,就是純粹的人,所謂純粹,就是不使其精神虧缺,能以純素為體的人,就稱為真人。
總結全篇,我們看到,莊子很反對那些模仿他人行為方式的人,我們要學習、要模仿,只能是學習、模仿他人的道路和規(guī)律,從他人的道路和規(guī)律中總結出經(jīng)驗,得到我們自己的道路和規(guī)律。也就是說,我們要學習、模仿的不能只是表面現(xiàn)象、表面形式,而是要學到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