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解 武老夫子
【原文】孔子在衛(wèi),冉求言于季孫曰:“國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衛(wèi),衛(wèi)將用之。己有才而以資1鄰國,難以言智也,請以重幣2迎之。”季孫以告哀公,公從之。
【譯文】孔子在衛(wèi)國,冉求對季孫氏說:“國家有圣人卻不能用,這樣想治理好國家,就像退著走而又想趕上前面的人一樣,是不可能的。如今孔子在衛(wèi)國,衛(wèi)國將要任用他,我們自己有人才卻去幫助鄰國,難以說是明智之舉。請您用豐厚的聘禮把他請回來。”季孫氏把冉求的建議稟告了魯哀公,魯哀公聽從了這一建議。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是冉求勸說季孫氏,而季孫氏又勸說魯哀公請回孔子的故事。
——————————————————
【注釋】1.資:(zī吱)《易·巽·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管子·五輔》:“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絕?!薄独献印ざ哒隆罚骸安簧迫苏?,善人之資?!薄肚f子·大宗師》:“堯何以資汝?”郭象注:“資,給濟(jì)之謂?!薄睹献印るx婁下》:“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荀子·性惡》:“今之人性,生而離其樸,離其資。”《戰(zhàn)國策·秦策四》:“王資臣萬金而游?!备哒T注:“資,給?!薄镀n惥帯ふ鋵氼悺へ惒俊罚骸百Y,給也?!薄都崱ぶ崱罚骸百Y,助也?!边@里用為給與、供給、給濟(jì)之意。
2.幣:(bì畢)《書·康王之誥》:“賓稱奉圭兼幣?!薄吨芏Y·大宰》:“四曰幣貢?!薄豆茏印び坠佟罚骸耙誀柗鈨?nèi)之財物,國之所有為幣?!薄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肮丫枪适辜钇淦??!薄睹献印とf章上》:“湯使人以幣聘之?!薄盾髯印ご舐浴罚骸皫藕駝t傷德,財侈則殄禮?!薄抖Y記·曲禮》:“幣曰量幣?!薄抖Y記·月令》:“用圭璧更皮幣?!薄稇?zhàn)國策·齊策三》:“請具車馬皮幣?!薄墩f文》:“幣,帛也。”這里用為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之意。
【原文】孔子既至,舍1哀公館焉。公自阼2階,孔子賓階,升堂立侍。
公曰:“夫子之服,其儒3服與?”
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4掖5之衣。長居宋,冠6章甫7之冠。丘聞之,君子之學(xué)也博,其服以鄉(xiāng),丘未知其為儒服也。”
【譯文】孔子回到魯國,住在魯哀公招待客人的館舍里。哀公從大堂東面的臺階走上來迎接孔子,孔子從大堂西面的臺階上來覲見哀公,然后到大堂里,孔子站著陪哀公說話。
魯哀公問孔子說:“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裝嗎?”
孔子回答說:“我小時候居住在魯國,穿的是寬袖的衣服;長大后住在宋國,戴的是緇布做的禮冠。我聽說,君子學(xué)問要廣博,穿衣服要隨其鄉(xiāng)俗。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儒者的服裝。”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舍:(shě攝)《管子·戒》:“桓公外舍而不鼎饋?!薄蹲髠鳌でf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薄肚f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墨子·非攻中》:“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齊,舍于汶上。”《韓非子·說林下》:“許由逃之,舍于家人?!薄抖Y記·月令》:“王命布農(nóng)事,命田舍東郊?!边@里用為住宿之意。
2.阼:(zuo作)《書·顧命》:“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薄墩撜Z·鄉(xiāng)黨》:“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薄秲x禮·鄉(xiāng)射禮》:“席主人于阼階上。”《禮記·冠義》:“故冠以阼?!薄墩f文》:“阼,主階也。”本義為大堂前東面的臺階之意。
3.儒:(rú茹)《周禮·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薄墩撜Z·雍也》:“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順者也。”《荀子·儒效》:“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薄抖Y記·儒行》:“儒之言優(yōu)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薄斗ㄑ浴ぞ印罚骸巴ㄌ斓刂嗽蝗??!边@里用稱為有文化知識的人之意。
4.逢:(féng馮)《書·洪范》:“身其康強(qiáng),子孫其逢吉?!薄对姟ご笱拧れ`臺》:“鼉鼓逢逢,矇瞍奏公?!薄盾髯印と逍А罚骸胺暌聹\帶,解果其冠?!薄读凶印せ实邸罚骸叭攴暌峦揭病!薄抖Y記·儒行》:“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這里用為“大”、“寬大”之意。
5.掖:(yè業(yè))胳肢窩。后作“腋”?!抖Y記·儒行》:“衣逢掖之衣?!薄墩f文》:“掖,一曰臂下也。”
6.冠:(guàn慣)作動詞,戴?!睹献印る墓稀罚骸霸S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薄冻o·九章·惜誦》:“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薄稇?zhàn)國策·齊策》:“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边@里用為戴帽子之意。
7.章甫:《論語·先進(jìn)》:“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莊子·逍遙游》:“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荀子·樂論》;“紳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莊?!薄盾髯印ぐЧ罚骸叭粍t夫章甫、絇屨、紳帶而搢笏者?!薄豆旁娛攀住罚骸敖K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边@里指紅白相間的絲織品做成的禮帽之意。
【原文】公曰:“敢問儒行?”
孔子曰:“略言之,則不能終其物;悉數(shù)之,則留1仆2未可以對。”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qiáng)學(xué)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譯文】魯哀公問:“請問儒者的行為是什么樣的呢?”
孔子說:“粗略地講講,不能把儒者的行為講完;如果詳細(xì)地講,講到侍御的人侍奉以致疲倦也難以回答。”
魯哀公讓人設(shè)席,孔子陪坐在旁邊,說:“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別人來采用,晝夜不停地學(xué)習(xí)等待別人來請教,心懷忠信等待別人舉薦,努力做事等待別人錄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留:(liú劉)《管子·侈靡》:“賢不可威,能不可留,杜事之于前,易也?!薄蛾套哟呵锞戆恕ね馄诎恕罚骸靶斜砭Y之?dāng)?shù)以教民,以為煩人留日。”《易·旅·象》:“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薄肚f子·山水》:“無留居?!薄盾髯印ご舐浴罚骸盁o留善,無宿問?!边@里用為滯留、拖延、擱置之意。
2.仆:(pū菩)古時男子謙稱自己為“仆”。《晏子春秋卷八·外篇第八》:“今仆托國主民,而女欲奔仆?!薄稇?zhàn)國策·燕策》:“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qiáng)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仆非敢如是也?!?/span>
【原文】“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1,小讓如偽。大則如威2,小則如媿3。難進(jìn)而易退,粥粥4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處齊5難6,其起坐恭敬,言必誠信,行必忠正。道涂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yǎng)其身以有為也。其備預(yù)有如此者。
【譯文】“儒者的衣冠周正,行為謹(jǐn)慎,對大事推讓好像很緩慢,對小事推讓好像很虛偽。做大事時神態(tài)慎重像心懷尊嚴(yán),做小事時小心慚愧像不敢去做。難于進(jìn)取而易于退讓,柔弱謙恭像是很無能的樣子。儒者的容貌就是這樣的。
“儒者的起居多齋戒拒斥外人,坐立行走恭敬,講話一定誠信,行為必定中正。在路途不與人爭好走的路,冬夏之季不與人爭冬暖夏涼的地方。不輕易赴死以等待值得犧牲生命的事情,保養(yǎng)身體以期待有所作為。儒者預(yù)先準(zhǔn)備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慢:(màn曼)遲緩,速度小,與“快”相對?!对姟む嶏L(fēng)·大叔于田》:“叔馬慢忌,叔發(fā)罕異?!薄豆騻鳌る[公三年》:“不及時日,渴葬也,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卑拙右住杜眯小罚骸拜p攏慢捻抹復(fù)挑?!边@里用為緩慢之意。
2.威:(wēi微)《詩·周頌·有客》:“既有淫威,降??滓??!薄墩撜Z·學(xué)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薄秴问洗呵铩な幈罚骸巴舱?,力也?!薄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敖涛蚁韧??!边@里用為威嚴(yán)、尊嚴(yán)之意。
3.媿:(kuì愧)慚愧。后作“愧”。《莊子·駢拇》:“永媿乎道德?!薄盾髯印と逍А罚骸氨娙藡嵵??!薄抖Y記·聘禮》:“所以媿厲之也?!薄墩f文》:“媿,慚也。從女,鬼聲?!?/span>
4.粥:(zhōu周)粥粥:柔弱無能的樣子?!犊鬃蛹艺Z·儒行解》:“難進(jìn)而易退,粥粥若無能也?!?/span>
5.齊:(zhāi齋)通“齋”。《詩·召南·采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薄豆茏印ぽp重己》:“同族者入,殊族者處。皆齊?!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笆刮迦她R,而長入拜?!薄墩撜Z·鄉(xiāng)黨》:“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禮記·中庸》:“齊明盛服,以承祭祀?!薄睹献印す珜O丑下》:“弟子齊宿而後敢言,夫子臥而不聽,請勿復(fù)敢見矣。”《儀禮·士冠禮》:“齊則緇之?!薄秶Z·楚語下》:“而又能齊肅衷正。”這里用為齋戒之意。
6.難:(nán南)《書·舜典》:“難德允元,而難任人。”《文子·上德》:“陰難陽,萬物昌;陰復(fù)陽,萬物湛?!彼瓮醢彩洞鹚抉R諫議書》:“難壬人?!边@里用為抵擋、拒斥之意。
【原文】“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而仁1義2以為土地,不求多積而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3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后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財貨而不貪,淹4之以樂好而不淫5,劫之以眾而不懼,阻之以兵而不懾6。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鷙蟲攫搏不程其勇,引重鼎不程7其力。往者不悔,來者不豫8。過言不再,流言不極9。不斷其威,不習(xí)其謀,其特立有如此者。
【譯文】“儒者寶貴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謀求占有土地而把仁愛和最佳行為方式當(dāng)做土地,不求積蓄很多財富而把學(xué)問廣博作為財富。儒者難以得到卻容易供養(yǎng),容易供養(yǎng)卻難以順從。不到適當(dāng)?shù)臅r候不會出現(xiàn),不是很難得嗎?不是最佳行為方式的事情就不合作,不是很難使他們順從嗎?先效力而后才要俸祿,不是很容易供養(yǎng)嗎?儒者近乎人情就是這樣的。
“儒者對于別人委托的財貨不會有貪心,滯留于玩樂之境而不會過度,眾人威逼也不懼怕,用武力威脅也不會恐懼。見利不會忘記最佳行為方式,見死不改變操守。遇到猛禽猛獸的攻擊不度量自己的力量而與之搏斗,推舉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盡力而為。對過往的事情不追悔,對未來的事情不快樂。錯話不說兩次,流言不去窮盡。時常保持威嚴(yán),不學(xué)習(xí)什么權(quán)謀。儒者的特立獨(dú)行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仁:(rén人)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鬃右灾鳛樽罡叩牡赖聵?biāo)準(zhǔn)?!对姟む嶏L(fēng)·叔于田》:“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薄豆茏印び坠佟罚骸吧砣市辛x,服忠用信則王?!薄独献印の逭隆罚骸疤斓夭蝗?,以萬物為芻狗。”《論語·學(xué)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韓非子·解老》:“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禮記·經(jīng)解》:“上下相親謂之仁。”《禮記·儒行》:“溫良者,仁之本也?!薄抖Y記·喪服四制》:“仁者,可以觀其愛焉。”《說文》:“仁,親也?!薄洞撼酢ぴ罚骸叭收?,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這里用為建立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guān)系之意。
2.義:(yì藝)義:從我,從羊?!拔摇笔潜鳎直韮x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行為。也就是符合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稌ち⒄罚骸捌澞巳瑹o義民。”《詩·大雅·文王》:“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薄豆茏印の遢o》:“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以養(yǎng)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jié);整齊撙詘,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饑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xié)輯睦,以備寇戎?!薄独献印な苏隆罚骸按蟮缽U,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薄墩撜Z·學(xué)而》:“信近於義,言可復(fù)也?!薄抖Y記·大學(xué)》:“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薄抖Y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薄睹献印けM心下》:“人皆有所不為,達(dá)之于其所為,義也?!薄盾髯印駥W(xué)》:“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薄俄n非子·存韓》:“夫韓不服秦之義而服于強(qiáng)也?!薄抖踢z書》卷十八:“問:敬、義何別?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有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绷x在古代被解釋得較含糊,其主要含義有道德、行為、道理、情誼、義氣等等。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義正辭嚴(yán)、義憤填膺、義薄云天等,至現(xiàn)代,義就被單純地理解為義氣之類的了,一提起義字,就想到為朋友兩肋插刀之類的“義氣”。通過對《論語》及對孔子思想的理解,通過對孔子“仁、義、禮、智、信”這五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詞的意義,“義”應(yīng)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而這個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離自己的道路,就自然會出現(xiàn)最好的狀態(tài)。高明的人既不會偏離自己內(nèi)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會造成他人偏離他自己內(nèi)在本性的道路。義,就是要人在各種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尋求到一種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義”應(yīng)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為方式之意。也可以稱為最合宜的行為方式。
3.畜:(xù序)《書·盤庚中》:“汝共作我畜民。”《管子·幼官》:“畜之以道,養(yǎng)之以德?!薄豆茏印こ廾摇罚骸胺仟?dú)自為也,為之畜化?!薄俄n非子·忠孝》:“夫所謂明君者,能畜其臣也。”《禮記·祭統(tǒng)》:“孝者畜也。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為畜?!边@里用為順從、馴服之意。
4.淹:(Yān煙)《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為從者之淹?!薄冻o·九章·涉江》:“淹回水而凝滯?!薄冻o·遠(yuǎn)游》:“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這里用為逗留、挽留、滯留之意。
5.淫:(yín銀)《書·湯誥》:“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薄豆茏印の遢o》:“詰詐偽,屏讒慝,而毋聽淫辭,毋作淫巧?!薄蹲髠鳌る[公三年》:“驕奢淫泆?!笨追f達(dá)疏:“淫,謂耆欲過度?!薄墩撜Z·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薄睹献印る墓隆罚骸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薄盾髯印げ黄垺罚骸靶⌒膭t淫而傾?!薄俄n非子·愛臣》:“赦死宥刑,是謂威淫?!薄抖Y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笨追f達(dá)疏:“淫,謂過奢侈?!边@里用為過度之意。
6.懾:(shè攝)《管子·戒》:“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無懾意?!薄盾髯印げ黄垺罚骸跋矂t輕而翾,憂則挫而懾?!薄读凶印S帝》:“是故忤物而不懾。”《禮記·樂記》:“柔氣不懾?!薄抖Y記·曲禮》:“則志不懾?!薄墩f文》:“懾,失氣也。”這里用為恐懼之意。
7.程:(chéng成)《管子·山國軌》:“必得軌程,此謂之泰軌也。”《韓非子·五蠹》:“故民程于勇,而吏不能勝也?!薄渡叹龝?zhàn)法》:“兵起而程敵?!薄抖Y記·儒行》:“引重鼎,不程其力?!薄稘h書·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边@里用為衡量之意。
8.豫:(yù玉)假借為“娛”?!稌の遄又琛罚骸疤凳?,以逸豫滅厥德?!薄对姟ば⊙拧ぐ遵x》:“爾公爾侯,逸豫無期?!薄豆茏印ど綑?quán)數(shù)》:“物有豫,則君夫策而民失生矣?!薄稜栄拧罚骸霸?,樂也?!薄肚f子·應(yīng)帝王》:“何問之不豫也?”《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薄盾髯印ざY論》:“說豫娩澤?!薄吨閰病罚骸靶闹泻蛺傊^之豫。”《痛史》:“致令皇帝受驚,圣躬不豫,實(shí)屬罪大惡極?!边@里用為快樂之意。
9.極:(jí吉)《管子·小問》:“質(zhì)信極忠,嚴(yán)以有禮?!薄段淖印ど系隆罚骸瓣庩栔畡佑谐9?jié),大人之動不極物?!薄肚f子·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彼瓮醢彩队伟U山記》:“不得極夫游之樂?!蓖豸印兜菢琴x》:“平原遠(yuǎn)而極目兮。”這里用為窮盡、竭盡之意。
【原文】“儒有可親而不可劫1,可近而不可迫2,可殺而不可辱。其居處不過,其飲食不溽3,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shù)也。其剛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4,禮5義6以為干櫓7,戴8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譯文】“儒者可以親近而不可以威脅,可以接近而不可以逼迫,可以殺頭而不可侮辱。他們的居處不奢侈,他們的飲食不豐厚美味,他們的過失可以委婉地指出不可以當(dāng)面數(shù)落。儒者的剛強(qiáng)堅毅就是這樣的。
“儒者以忠信作為鎧甲,以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最佳行為方式作為盾牌,背負(fù)著仁愛去行動,懷抱著最佳行為方式而居處,即使遇到暴政,也不改變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劫:(jié杰)《墨子·兼愛中》:“可謂畢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薄盾髯印ば奚怼罚骸坝贡婑w散,則刦之以師友?!薄抖Y記·儒行》:“劫之以眾?!薄稇?zhàn)國策·秦策》:“已珉欲以齊秦劫魏?!薄痘茨献印ぞ瘛罚骸安豢山僖运郎??!薄墩f文》:“劫,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這里用為威脅,威逼、強(qiáng)制之意。
2.迫:(pò破)《管子·心術(shù)上》:“是以君子不休乎好,不迫乎惡?!薄豆茏印ふ馈罚骸爸泼窦眲t民迫,民迫則窘?!碧瓢拙右住吨刭x》:“里胥迫我納?!彼挝奶煜椤吨改箱浐笮颉罚骸百Z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边@里用為硬逼、逼迫之意。
3.溽:(rù入)《孔子家語·儒行解第五》:“其居處不過,其飲食不溽?!薄抖Y記·儒行》:“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边@里用為豐厚、味濃厚,美味之意。
4.胄:(zhòu宙)《書·費(fèi)誓》:“善敹乃甲胄,敿乃干,無敢不吊!”《詩·魯頌·閟宮》:“貝胄朱綅。”《管子·小匡》:“介胄執(zhí)枹,立于軍門?!薄蹲髠鳌べ夜辍罚骸白笥颐怆卸隆!薄盾髯印ぷh兵》:“冠軸(胄)帶劍。行人燭過免胄而對曰?!薄俄n非子·難二》:“行人燭過免胄而對曰?!薄兑住ふf卦》:“離為甲胄?!薄抖Y記·曲禮》:“獻(xiàn)甲者執(zhí)胄?!薄墩f文》:“胄,兜鍪也。從月,由聲。”這里用為頭盔之意。
5.禮:(lǐ李)《書·仲虺之誥》:“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昆?!薄对姟む{風(fēng)·相鼠》:“相鼠有體,人而無禮!”《詩·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薄豆茏印の遢o》:“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凡此八者,禮之經(jīng)也?!薄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胺蚨Y,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薄墩撜Z·學(xué)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薄俄n非子·解老》:“禮者,所以情貌也?!边@里專指為禮法、禮節(jié)等級社會的典章制度;傳統(tǒng)習(xí)慣、規(guī)定社會行為的規(guī)范之意。
6.義:(yì藝)義: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行為。也就是符合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稌ち⒄罚骸捌澞巳瑹o義民?!薄对姟ご笱拧の耐酢罚骸靶蚜x問,有虞殷自天?!薄豆茏印の遢o》:“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以養(yǎng)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jié);整齊撙詘,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饑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xié)輯睦,以備寇戎?!薄独献印な苏隆罚骸按蟮缽U,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薄墩撜Z·學(xué)而》:“信近於義,言可復(fù)也?!薄抖Y記·大學(xué)》:“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薄抖Y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薄睹献印けM心下》:“人皆有所不為,達(dá)之于其所為,義也?!薄盾髯印駥W(xué)》:“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薄俄n非子·存韓》:“夫韓不服秦之義而服于強(qiáng)也?!薄抖踢z書》卷十八:“問:敬、義何別?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有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绷x在古代被解釋得較含糊,其主要含義有道德、行為、道理、情誼、義氣等等。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義正辭嚴(yán)、義憤填膺、義薄云天等,至現(xiàn)代,義就被單純地理解為義氣之類的了,一提起義字,就想到為朋友兩肋插刀之類的“義氣”。通過對《論語》及對孔子思想的理解,通過對孔子“仁、義、禮、智、信”這五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詞的意義,“義”應(yīng)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而這個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離自己的道路,就自然會出現(xiàn)最好的狀態(tài)。高明的人既不會偏離自己內(nèi)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會造成他人偏離他自己內(nèi)在本性的道路。義,就是要人在各種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尋求到一種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義”應(yīng)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為方式之意。也可以稱為最合宜的行為方式。
7.櫓:(lǔ虜)《管子·禁藏》:“被蓑以當(dāng)鎧襦,菹笠以當(dāng)盾櫓?!薄蹲髠鳌は骞辍罚骸懊芍约滓詾闄??!薄俄n非子·難二》:“趙簡子圍衛(wèi)之郛郭,犀盾、犀櫓?!薄抖Y記·儒行》:“禮義以為干櫓。”《說文》:“櫓,大盾也?!睗h賈誼《過秦論》:“流血漂櫓?!薄稘h書·司馬相如傳》:“泰山為櫓?!边@里用為大盾牌之意。
8.戴:(dài代)加在頭、頸、面、肩上、胸上,背負(fù)?!豆茏印?nèi)業(yè)》:“乃能戴大圓,而履大方,鑒于大清,視于大明。”《爾雅》:“戴,覆也?!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邦C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薄缎⒔?jīng)·援神契》:“日抱戴?!薄抖Y記·月令》:“戴勝降于桑?!?/span>
【原文】“儒有一畝之宮,環(huán)堵之室,蓽1門圭窬2,蓬3戶甕牖4。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諂。其為士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5;今世行之,后世以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詭諂之民有比黨6而危之者,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猶競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7也。其憂思有如此者。
【譯文】“儒者有一畝地的宅院,居住著一丈見方的房間,荊竹編的院門狹小如洞,用蓬草編作房門,用破甕口作為窗框。外出時才換件遮體的衣服,一天的飯并為一頓吃。君上采納他的建議,不敢產(chǎn)生懷疑;君上不采納他的建議,也不敢諂媚求進(jìn)。儒者做官的原則就是這樣的。
“儒者與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標(biāo)準(zhǔn)要求自己;儒者今世的行為,可以作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時,上面沒人援引,下面沒人推薦,進(jìn)讒諂媚的人又合伙來陷害他,只可危害他的身體,而不可剝奪他的志向。雖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最終他還要施展自己的志向抱負(fù),仍將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憂思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蓽:(bì畢)古同“篳”。用竹子編成的籬笆。泛指貧苦人家用竹子、荊條等織成的器物?!蹲髠鳌は骞辍罚骸昂`門圭竇之人?!薄蹲髠鳌ば辍罚骸坝?xùn)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lán)縷。”《說文》:“篳,藩落也?!薄稄V雅》:“篳,籬也?!?/span>
2.窬:(yu余)《左傳》:“篳門圭竇(窬)?!薄墩撜Z·陽貨》:“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孟子·盡心下》:“人能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荀子·賦》:“不盜不竊,穿窬而行?!薄痘茨献印罚骸佰镗鵀槠?,窬木而為舟?!薄稘h書·胡建傳》:“穿窬不繇路?!薄墩f文》:“窬,穿木戶也?!边@里用為打洞穿墻過去之意。
3.蓬:(péng彭)草名。蓬蒿?!冻o·沈江》:“若縱火于秋蓬?!薄抖Y記·內(nèi)則》:“桑蓬矢六?!薄墩f文》:“蓬,蒿也。”
4.甕牖:(wèng蕹yǒu有)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里窮。《呂氏春秋·慎大覽·下賢》:“所朝于窮巷之中、甕牖之下者七十人?!?/span>
5.稽:(jī機(jī))《書·大禹謨》:“稽于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薄吨芏Y·宮正》:“稽其功緒?!薄豆茏印こ笋R》:“春曰書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與民數(shù)得亡?!薄盾髯印そ獗巍罚骸皡⒒蝸y而通其度,經(jīng)緯天地而材官萬物。”《韓非子·主道》:“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謹(jǐn)執(zhí)其柄而固握之。”這里用為考核、核查之意。
6.比黨:《荀子·儒效》:“故曰:貴名不可以比周爭也,不可以夸誕有也,不可以勢重脅也,必將誠此然后就也?!薄盾髯印こ嫉馈罚骸吧喜恢液蹙?,下善取譽(yù)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huán)主圖私為務(wù),是篡臣者也?!薄俄n非子·有度》:“今若以譽(yù)進(jìn)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這里用為結(jié)黨營私之意。
7.病:(bìng并)《管子·君臣下》:“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薄独献印に氖恼隆罚骸懊c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論語·雍也》:“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薄秶Z·魯語上》:“齊孝公來伐魯,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于展禽?!薄俄n非子·說林下》:“今又索卒以攻晉,示我不病也?!薄妒酚洝ど叹袀鳌罚骸袄麆t東收齊,病則西侵秦。”《廣雅·釋詁三》:“病,難也。”這里用為困難、不利之意。
【原文】“儒有博學(xué)而不窮1,篤2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3,上通而不困4。禮必以和,優(yōu)游以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儒有內(nèi)稱不避親,外舉不避怨。程5功積事,不求厚祿。推賢達(dá)能,不望其報。君得其志,民賴其德6。茍7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
【譯文】“儒者廣博地學(xué)習(xí)而不止息,忠厚實(shí)行而不倦怠,獨(dú)處時不過度放縱自己,通達(dá)于上時不窘迫。社會行為規(guī)范必然以和諧待人,優(yōu)閑游歷必然以法制規(guī)避。仰慕賢人而容納眾人,有時可削減自己的棱角而依隨眾人。儒者的寬容大度就是這樣的。
“儒者舉薦人才,對內(nèi)不避親屬,對外不避有仇怨的人。衡量功績積累事實(shí),不謀求更高的祿位。推薦賢能而進(jìn)達(dá)于上,不祈望他們的報答。國君滿足了用賢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發(fā)展規(guī)律。只要有利于國家,不貪圖個人的富貴。儒者的舉賢薦能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窮:(qióng瓊)《書·微子之命》:“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薄豆茏印こ笋R》:“距國門以外,窮四竟之內(nèi)?!薄独献印の逭隆罚骸岸嘌詳?shù)窮,不如守中?!薄墩撜Z·堯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薄盾髯印ば奚怼罚骸安桓F窮,而通者積焉?!薄抖Y記·儒行》:“儒有博學(xué)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编嵭ⅲ骸安桓F,不止也?!薄墩f文·穴部》:“窮,極也?!边@里用為不止息之意。
2.篤:(dǔ堵)《書·洛誥》:“汝受命篤弼,丕視功載?!薄对姟ぬ骑L(fēng)·椒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薄对姟ご笱拧ご竺鳌罚骸伴L子維行,篤生武王?!薄独献印な隆罚骸爸绿摌O,守靜篤?!薄墩撜Z·泰伯》:“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薄抖Y記·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巴鹾账古?,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薄盾髯印ば奚怼罚骸昂V志而體,君子也?!薄秴问洗呵铩ば⑿小罚骸芭笥巡缓V,非孝也。”《史記·五帝紀(jì)》:“堯九男,皆益篤?!边@里用為忠實(shí)篤厚之意。
3.淫:(yín銀)《書·湯誥》:“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薄豆茏印の遢o》:“詰詐偽,屏讒慝,而毋聽淫辭,毋作淫巧。”《左傳·隱公三年》:“驕奢淫泆?!笨追f達(dá)疏:“淫,謂耆欲過度?!薄墩撜Z·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荀子·不茍》:“小心則淫而傾?!薄俄n非子·愛臣》:“赦死宥刑,是謂威淫。”《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笨追f達(dá)疏:“淫,謂過奢侈?!边@里用為過度之意。
4.困:(kùn困)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從囗,象房的四壁,里邊是生長的樹木?!兑住だАまo》:“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薄墩撜Z·堯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薄蛾P(guān)尹子·藥》:“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廣雅·釋詁一》:“困,極也?!薄稄V雅·釋詁四》:“困,窮也?!币馑际菄M,窮極到大地的邊緣之意。后來這個字的用義被縮小,只用來形容艱難、窘迫的情形。又指處于艱難困苦而無法擺脫的境地。
5.程:(chéng成)《管子·山國軌》:“必得軌程,此謂之泰軌也?!薄俄n非子·五蠹》:“故民程于勇,而吏不能勝也。”《商君書·戰(zhàn)法》:“兵起而程敵?!薄抖Y記·儒行》:“引重鼎,不程其力。”《漢書·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边@里用為衡量之意。
6.德:(dé得)《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薄稌虻洹罚骸翱嗣骺〉?,以親九族?!薄对姟ばl(wèi)風(fēng)·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薄对姟ば⊙拧す蕊L(fēng)》:“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薄对姟ご笱拧に箭R》:“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zé)o親?!薄独献印な隆罚骸吧笾?,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薄蹲髠鳌る[公三年》:“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莊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暗潞稳缈梢酝跻?span lang="EN-US">?”《荀子·勸學(xué)》:“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薄俄n非子·揚(yáng)榷》:“德者,核理而普至。”這里用為客觀規(guī)律之意。
7.茍:(gǒu狗)《論語·述而》:“茍有過,人必知之。”《禮記·大學(xué)》:“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盾髯印と逍А罚骸耙砸怀秩f,茍仁義之類也?!薄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捌埜毁F,無相忘?!睗h賈誼《論積貯疏》:“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清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五:“茍,猶若也?!边@里用為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若”、“如果”之意。
【原文】“儒有澡1身浴2德,陳言而伏3。靜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4。同己不與5,異己不非。其特立獨(dú)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尚寬,底6厲7廉8隅9。強(qiáng)毅以與人,博學(xué)以知服。雖以分國,視之如錙銖10,弗肯臣仕。其規(guī)為有如此者。
【譯文】“儒者沐身心沉浸于人生發(fā)展規(guī)律之中,陳述自己的意見而保持自己。平靜地糾正國君的過失,而君上和臣下都難以覺察。默默地等待,而不急于去作為。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顯示自己高明,不把少的功勞夸大為多。國家大治的時候,群賢并處而不自輕;國家混亂的時候,堅守正道而不沮喪。不追隨志向相同的人,也不詆毀和自己政見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獨(dú)行就是這樣的。
“儒者中有這樣一類人,對上不做天子的臣子,對下不事奉諸侯,謹(jǐn)慎安靜而崇尚寬厚,磨煉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剛強(qiáng)堅毅,廣博地學(xué)習(xí)而又知所當(dāng)行。即使把國家分給他,他也看做錙銖小事,不肯做別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澡:(zǎo早)《莊子·知北游》:“汝齊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薄抖Y記·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薄秲x禮·士虞禮》:“澡葛綕帶?!薄墩f文》:“澡,灑手也?!边@里用為洗澡或浸泡之意。
2.?。?span lang="EN-US">(yù玉)沉浸、浸染?!犊鬃蛹艺Z·儒行解第五》:“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
3.伏:(fú扶)古通“服”。保持?!豆茏印こ廾摇罚骸巴揭远恢?,父系而伏之?!薄冻o·離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span>
4.沮:(ju舉)喪氣、頹喪或灰心失望。《莊子·逍遙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嵇康《幽憤詩》:“神辱志沮?!?/span>
5.與:(yǔ雨)《詩·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薄对姟ば⊙拧こ摹罚骸拔沂蚺c與,我稷翼翼?!薄独献印ざ隆罚骸拔ㄖc阿,相去幾何?”《論語·鄉(xiāng)黨》:“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薄抖Y記·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薄盾髯印?qiáng)國》:“故凡得勝者,必與人也?!薄俄n非子·主道》:“弒其主,代其所,人莫不與?!薄稇?zhàn)國策·魏策》:“與臣而將四矣?!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孰與君少長。”這里用為隨從、隨著之意。
6.底:(dǐ詆)古通“砥”。磨礪、激勵?!秴问洗呵铩べF直論·貴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盡果敢?!?/span>
7.厲:(lì麗)古同“礪”。礪,一種石頭?!对姟ご笱拧す珓ⅰ罚骸吧嫖紴閬y,取厲取鍛?!薄蹲髠鳌べ夜辍罚骸笆d厲兵秣馬?!薄盾髯印ば詯骸罚骸扳g金必將待礱厲然后利?!薄稇?zhàn)國策·秦策》:“綴甲厲兵?!薄抖Y記·儒行》:“砥厲廉隅?!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厲,本又作礪?!薄稄V雅》:“厲,磨也?!边@里用為磨刀石之意。
8.廉:(lián連)棱角。亦指物體露出棱角,有棱角。《周禮》:“進(jìn)而眂之,欲其幬之廉也?!薄蛾套哟呵锞砣?nèi)篇問上》:“故臣聞仲尼居處惰倦,廉隅不正,則季次、原憲侍。”《莊子·在宥》:“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薄抖Y記·樂記》:“哀以立廉?!?/span>
9.隅:(yu于)《書·益稷》:“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xiàn)。”《詩·邶風(fēng)·靜女》:“俟我于城隅。”《詩·小雅·綿蠻》:“綿蠻黃鳥,止于丘隅?!薄对姟ご笱拧ひ帧罚骸耙忠滞x,維德之隅?!薄豆茏印さ茏勇殹罚骸盎鑼⑴e火,執(zhí)燭隅坐?!薄独献印に氖徽隆罚骸按蠓綗o隅;大器晚成。”《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薄盾髯印s辱》:“安知廉恥、隅積?”《韓非子·揚(yáng)榷》:“規(guī)矩既設(shè),三隅乃列?!薄犊脊び洝そ橙恕罚骸皩m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薄抖Y記·曲禮》:“摳衣趨隅。”《樂府詩集·陌上?!罚骸叭粘鰱|南隅。”這里用為角落之意。
10.錙:(zi自)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等于一錙,四錙等于一兩?!豆茏印ぽp重乙》:“畝鐘之國也,故粟十鐘而錙金?!薄盾髯印じ粐罚骸案顕O銖以賂之?!薄盾髯印ぷh兵》:“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矣。”《禮記·儒行》:“雖分國如錙銖?!编嵭ⅲ骸鞍藘稍诲O?!卞O銖:引申為微小。錙銖不爽(分毫不差)。
【原文】“儒有合志同方1,營2道同術(shù)3。并立則樂,相下不厭。久別則聞流言不信,義4同而進(jìn),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夫溫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遜接者仁之能也,禮節(jié)者仁之貌也,言談?wù)呷手囊?,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
【譯文】“儒者志向合同要有準(zhǔn)則,經(jīng)營人生道路要有方法。地位相等都高興,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厭棄。久不相見,聽到對方的流言蜚語絕不相信。最佳行為方式相同就進(jìn)一步交往,最佳行為方式不同就退避疏遠(yuǎn)。儒者交朋友的態(tài)度就是這樣的。
“溫和善良是仁愛的根本,恭敬謹(jǐn)慎是仁愛的基礎(chǔ),寬宏大量是仁愛的開始,謙遜待人是仁愛的功能,禮節(jié)是仁愛的外表,言談是仁愛的文采,歌舞音樂是仁愛的和諧,分散財物是仁愛的施與。儒者兼有這幾種美德,還不敢說已經(jīng)做到仁愛了。儒者的恭敬謙讓就是這樣的。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仍然是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故事。
——————————————————
【注釋】1.方:(fāng芳)《詩·大雅·皇矣》:“萬邦之方,下民之王。”毛傳:“方,則也。”《詩·大雅·板》:“天之方難,無然憲憲?!薄豆茏印そ洹罚骸盁o方而富者,生也。”《易·恒·象》:“雷風(fēng)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边@里用為法度、準(zhǔn)則之意。
2.營:(yíng迎)《書·太甲上》:“營于桐宮,密邇先王其訓(xùn)?!薄对姟ば⊙拧な蛎纭罚骸罢俨疇I之?!薄稌ぢ逭a序》:“周公往營成周。”《禮記·禮運(yùn)》:“冬則居營窟。”《漢書·李廣蘇建傳》:“如有營。”《資治通鑒》:“岸上營落?!边@里用為經(jīng)營、修建之意。
3.術(shù):(shù樹)《管子·霸言》:“術(shù)術(shù)乎大德哉,物利之謂也。”《荀子·樂論》:“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shù)之變,盡是矣。”《荀子·哀公》:“雖不能盡道術(shù),必有率也。”《韓非子·難三》:“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shù)也?!薄稇?zhàn)國策·魏策》:“臣有百勝之術(shù)?!边@里用為方法、策略之意。
4.義:(yì藝)義:從我,從羊?!拔摇笔潜鳎直韮x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行為。也就是符合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書·立政》:“茲乃三宅無義民?!薄对姟ご笱拧の耐酢罚骸靶蚜x問,有虞殷自天?!薄豆茏印の遢o》:“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以養(yǎng)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jié);整齊撙詘,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饑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xié)輯睦,以備寇戎?!薄独献印な苏隆罚骸按蟮缽U,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論語·學(xué)而》:“信近於義,言可復(fù)也?!薄抖Y記·大學(xué)》:“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禮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賢為大。”《孟子·盡心下》:“人皆有所不為,達(dá)之于其所為,義也?!薄盾髯印駥W(xué)》:“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薄俄n非子·存韓》:“夫韓不服秦之義而服于強(qiáng)也。”《二程遺書》卷十八:“問:敬、義何別?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有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義在古代被解釋得較含糊,其主要含義有道德、行為、道理、情誼、義氣等等。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義正辭嚴(yán)、義憤填膺、義薄云天等,至現(xiàn)代,義就被單純地理解為義氣之類的了,一提起義字,就想到為朋友兩肋插刀之類的“義氣”。通過對《論語》及對孔子思想的理解,通過對孔子“仁、義、禮、智、信”這五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詞的意義,“義”應(yīng)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而這個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離自己的道路,就自然會出現(xiàn)最好的狀態(tài)。高明的人既不會偏離自己內(nèi)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會造成他人偏離他自己內(nèi)在本性的道路。義,就是要人在各種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尋求到一種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義”應(yīng)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為方式之意。也可以稱為最合宜的行為方式。
【原文】“儒有不隕1獲2于貧賤,不充3詘4于富貴,不溷5君王,不累長上,不閔6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疾。”
哀公既得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終歿7吾世,弗敢復(fù)以儒為戲矣!”
【譯文】“儒者不會失去適應(yīng)貧賤的能力,不滿足也不會屈服于富貴。不混同于君王,不拖累長官上司,不憂慮于官吏,因此叫做儒。如今人們對儒這個名稱的理解是虛妄不實(shí)的,經(jīng)常被人稱作儒來相互譏諷。”
魯哀公聽到這些話后,自己說話更加守信,行為更加嚴(yán)肅恭敬,說:“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開玩笑了。”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是魯哀公翻然悔悟的故事。
本篇《儒行解第五》,主要描述的是魯哀公與孔子對話的故事。作者通過這篇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儒者應(yīng)該具有什么樣的道德行為。文中稱儒者待聘、待問、待舉、待取,但人格是自立的,容貌是禮讓的。是有待、有為、有準(zhǔn)備的。儒者不寶金玉,不祈土地,不求多積,但講求仁義、忠信。儒者不貪、不淫、不懼、不懾、不虧義、不更守,是特立的。儒者是剛毅的。儒者戴仁而行,抱德而處,雖有暴政,也不逃避,精神是自立的。儒者處貧賤之中,屋小門敝,無衣無食,但不疑不諂。儒者稽古察今,今世人望,后世楷模,身危而志不能奪,憂國憂民,有憂思意識。這是一篇全面闡述古代有文化知識的人的品行操守的文章,也是漢代人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子品行的描述,很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學(xué)習(xí)。
——————————————————
【注釋】1.隕:(yǔn允)喪失、失去。《左傳·成公二年》:“隕子辱矣?!薄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疤煺T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span>
2.獲:(huò惑)《易·艮·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詩·邶風(fēng)·綠衣》:“我思古人,實(shí)獲我心!”《詩·小雅·楚茨》:“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泵珎鳎骸矮@,得時也。”《詩·大雅·皇矣》:“維此二國,其政不獲?!薄对姟旐灐ゃ罚骸笆焦虪柂q,淮夷卒獲?!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俺硬猾@,是以皆來,亦唯命?!倍蓬A(yù)注:“不獲,不得自安。”《禮記·中庸》:“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边@里用為適應(yīng)、適宜之意。
3.充:(chōng沖)《管子·宙合》:“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薄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肮诒I充斥?!薄盾髯印ぷ拥馈罚骸邦伾溆?。”《谷梁傳·莊公二十五年》:“言充其陽也。”《小爾雅》:“充,塞也?!薄稄V雅》:“充,滿也。”這里用為滿之意。
4.詘:(qū曲)《莊子·則陽》:“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薄盾髯印ぷh兵》:“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詘。”《戰(zhàn)國策·秦策一》:“詘敵國?!边@里用為屈服之意。
5.溷:(hùn混)古同“混濁”?!冻o·屈原·涉江》:“世溷濁而莫余知兮。”《鹖冠子·備知》:“申徒狄以為世溷濁不可居,故負(fù)石自投于河。”這里用為混濁之意。
6.閔:(min敏)《書·君奭》:“予不惠若茲多誥,予惟用閔于天越民?!薄对姟め亠L(fēng)·鴟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左傳·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農(nóng)夫之望歲?!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边@里用為憂慮之意。
7.歿:(mò沒)亦作“沒”。《管子·心術(shù)下》:“援而用之,歿世不亡?!薄冻o·九嘆》:“嘉皇既歿,終不返兮。山中幽險,郢路遠(yuǎn)兮?!薄秶Z·晉語四》:“管仲歿矣?!薄妒酚洝でZ生列傳》:“伯樂既歿兮?!薄稄V雅·釋詁四》:“歿,終也?!边@里用為“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