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小雅·菁菁者莪》
菁菁1者莪2,在彼中阿3。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4。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5。既見君子,錫6我百朋7。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8。
【譯文】繁榮茂盛的莪蒿草,生長在那中部山。既已見到君子來,人們快樂有禮儀。
繁榮茂盛的莪蒿草,生長在那水中洲。既已見到君子來,我的心兒真歡喜。
繁榮茂盛的莪蒿草,生長在那山中陵。既已見到君子來,好比賜我百戶地。
楊木舟兒泛水上,小舟上下時沉浮。既已見到君子來,我的心兒就歡快。
【說明】這也是一首在宴會上唱的雅歌,應(yīng)是賓客們對主人的答謝頌歌。客人們自比為生長在山頭、小洲、丘陵上的莪蒿草,如果沒有人的賞識、采用,莪蒿草永遠(yuǎn)就是莪蒿草。而一旦君子來到這里,則就會使莪蒿草變成更為有用的楊樹木。君子用楊樹木作舟,即可載沉載浮于水上,飄流到遙遠(yuǎn)的地方。所以人們感
——————————————————
【注釋】1.菁:(jīng晶)《詩·唐風(fēng)·杕杜》:“有杕之杜,其葉菁菁。”這里用為形容草木繁茂之意。
2.莪:(é俄)即莪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像針,花黃綠色,生在水邊。嫩莖葉可作蔬菜。也叫蘿、蘿蒿、廩蒿,俗稱抱娘蒿。《詩·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說文》:“莪,蘿莪蒿屬,從草,我聲。”
3.阿:(ē婀)《詩·衛(wèi)風(fēng)·考槃》:“考槃在阿,碩人之薖。”《詩·小雅·綿蠻》:“綿蠻黃鳥,止于丘阿。”《詩·大雅·皇矣》:“我陵我阿。”《詩·大雅·卷阿》:“有卷者阿。”《老子·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說文》:“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這里用為大的山陵,大的土山之意。
4.沚:(zhi止)《詩·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詩·邶風(fēng)·谷風(fēng)》:“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楚辭·陶壅》:“淹低沚兮京沚。”《說文》:“小渚曰沚。”這里用為水中的小塊陸地之意。
5.陵:《易·震·六二》:“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書·堯典》:“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爾雅·釋地》:“大阜曰陵。”《國語·齊語》:“陵阜陸墐。”《說文》:“陵,大阜也。”這里用指為“高處、山頭”之意。
6.錫:通“賜”。《易·訟·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書·堯典》:“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孔傳:“錫,與也。”《詩·邶風(fēng)·簡兮》:“赫如渥赭,公言錫爵。”《詩·小雅·楚茨》:“永錫爾極,時萬時億。”《詩·大雅·皇矣》:“載錫之光,受祿無喪。”《詩·周頌·烈文》:“烈文辟公,錫茲祉福。”《詩·魯頌·閟宮》:“錫之山川,土田附庸。”《爾雅·釋詁上》:“錫,賜也。”《玉篇·金部》:“錫,與也。”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解部》:“錫,假借為賜。”這里用為“賜與”之意。
7.朋:《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尚書大傳》:“古人處師,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里。”《廣雅·釋地》:“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里。”《晉書·地理志上》:“昔在帝堯,葉和萬邦,制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里。”這里用為殷商周時的行政基層單位之意。
8.休:《書·大誥》:“天休于寧王,興我小邦周。”《書·康誥》:“帝休,天乃大命文王。”《詩·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獨(dú)不休。”《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休。”《國語·周語》:“為晉休戚。”這里用為喜悅、歡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