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哲學,大多人想到的應該是蘇格拉底或者“高深”這個形容詞。西方哲學在世界哲學史上的地位的確不容忽視,可是在蘇格拉底將希臘神廟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拿來教育學生的時候,古老的東方文明早就出現(xiàn)了被后代成為”至圣“的孔子以及其創(chuàng)建的儒家文化。
那么,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中國哲學到底包含了哪些東西?馮友蘭老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來告訴你答案。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老先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時關于中國哲學的講課內(nèi)容,目的是為了向西方人介紹我們中國的哲學體系,因此在語言上帶有簡潔明了的特點,用最簡單的語言傳達最精要的東西。也正是這一特點,使得這本書成為國內(nèi)哲學入門的經(jīng)典教材,更是受到了季羨林、楊振寧等”大咖“的推薦。
馮友蘭老先生在講述整個中國哲學史的時候,先由中國哲學的整體情況入手,在開頭交待了中國的哲學精神以及相關背景。之后由總到分,從百家爭鳴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到現(xiàn)代世界的中國哲學,一氣呵成地將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史串聯(lián)起來。使當時西方的學者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較清楚地了解中國哲學的發(fā)展過程。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翻譯出書的《中國哲學簡史》才讓萬千讀者贊嘆,贊嘆它的通俗易懂卻教益豐厚。
事實上,如果這本書單單講中國的哲學發(fā)展史,我想它也不會那么令讀者著迷。韓國前總統(tǒng)樸槿惠曾如此評價這本書:“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nèi)心的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蹦軌蜃屓苏一貎?nèi)心的平靜的,不僅僅是一本哲學書。
馮友蘭老先生在講述整個哲學發(fā)展史的過程中,更是融入了自己關于中國的感情、關于讀書與救國的情懷。馮友蘭老先生經(jīng)歷過抗日戰(zhàn)爭,見證了戰(zhàn)火紛飛下的中國艱難前進歷程。但是他仍然堅信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終究會復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可是關于祖國的情懷卻永久不變。在周三,讀一讀這本《中國哲學簡史》,了解那些也許不為你所知的中國哲學,了解馮友蘭老先生寄托在其中的家國情懷。
掃描、識別以下二維碼即可免費借閱此書喲!
《中國哲學簡史》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