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震驚:拐賣兒童案件中,72%是親人所為 | 救救孩子

編者按:

前不久,傘君的朋友圈被一條“拐賣小孩”的新聞刷屏了,6月28日,漣源市某村村民報警稱,看到一男一女疑似正在拐賣人口。

民警調查后發(fā)現,當事人余某、張某花事發(fā)當時正開車途徑扶珂村路段,發(fā)現前方一名小孩影響車輛通行,張某花便下車抱起小孩等待車輛通過時,被一村民看見并誤解為拐賣人口,迅速引發(fā)村民圍攻。

原來是一場誤會,但是可以看出大家打拐的警惕越來越高,今天,傘君請到了性別與性別暴力問題專家榮維毅教授,深入地聊一聊“兒童拐賣”這件事。

一項針對近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拐賣兒童案例的分析報告指出:

目前被拐人口特點是男童比例明顯高于女童,6歲以下低齡男童是拐賣的重點目標,價格大大高于女童,且年齡越小價格越高。

隨著年齡增長,被拐男童比例明顯減少,被拐對象則以14-18歲女性為主,這與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娶媳婦的需求及強迫賣淫相關。

近十年來我國先后出臺的相關法律政策,加強了打擊拐賣人犯和解救被拐賣婦女兒童的力度,包括2007年公安部成立了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

同年及2013年先后制定了《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旨在健全反拐工作機制,確保被拐賣受害人及時得到救助、康復和安置。

此外,2009年公安部建立了全國“打拐DNA信息庫”,截止2015年底,為4000名失蹤兒童找到父母。2010年3月兩院兩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了《關于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規(guī)定對婦女兒童失蹤案件、流浪和乞討兒童案件,公安機關應均以拐賣案件進行立案偵查。

另外,各地基層公安機關面向社區(qū)居民、幼兒園和小學師生開展了廣泛的防拐宣傳及被拐賣逃生技巧的常識教育。

與此同時,由于針對買方市場不同需求的政策法律的缺失,龐大買方市場的存在,使兒童拐賣難以杜絕。

加之以往打拐行動和反拐宣傳重在賣方,反拐形勢依然嚴峻;已有法律政策的實施和監(jiān)督是否到位也是問題。

有鑒于此,解救被拐人口的措施與行動,應與消除買方市場需求的舉措緊密結合,完善和實行針對買賣雙方的治本措施。

買方市場:誰在買孩子?

有需求就有供給。買方市場龐大、買家需求多樣,“遠比想象得更為錯綜復雜”。

雖然刑法規(guī)定收買被拐人口入罪,但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一孩政策的負面效應一時半會兒不會消除,開放二孩政策的積極效應也不能立時顯現,包括失獨家庭在內的很多家庭的需求是買方市場存在的基礎。

兒童拐賣正是迎合了失獨家庭、未生育家庭、有女無子或有子無女家庭,乃至未婚未育個人等不同的收養(yǎng)需求。

除受“傳宗接代”傳統(tǒng)觀念影響外,養(yǎng)老機構缺失、醫(yī)療保障不足,等等,使“養(yǎng)兒防老”在現實中變成“買兒防老”。因此,如果不能對買方市場有效治理,就不能有效遏制兒童買賣。

而正規(guī)途徑收養(yǎng)門檻高、合法收養(yǎng)難,手續(xù)復雜且收費高昂,使買拐成為成本低、易操作的收養(yǎng)方式。

已有人大代表和在2016的“兩會”上提出,消除買方市場的關鍵是完善收養(yǎng)制度,完善《收養(yǎng)法》,在開放二胎背景下,不限制只能收養(yǎng)一名的規(guī)定。

此外,應該對有能力撫養(yǎng)的未婚未育個人開放收養(yǎng)、發(fā)展和完善養(yǎng)老機構、完善孤老家庭的醫(yī)療保障等。特別應提及的是,失獨家庭為計劃生育政策所做的貢獻和犧牲,應由國家進行補償。

目前國家和地方雖有針對失獨家庭的援助和幫扶的政策,但養(yǎng)老保障給付標準過低、養(yǎng)老機構生活條件差、收養(yǎng)子女手續(xù)繁瑣等,不能解決失獨家庭的實際困難,是需要改變的。

賣方市場:誰在賣孩子?

有研究指出,比起暴力綁架拐賣,超過一半的孩子是被自己的父母或親人賣掉的。

如山東省近年偵破的拐賣兒童案件中,被親人賣掉的高達72%。父母賣親生子女有多種原因:沒撫養(yǎng)能力、超生交不起罰款、重男輕女、未婚先孕、被黑心產院和產科醫(yī)生欺騙等。

最近的例子是,在打拐行動中被解救的6個溫州男寶寶(最小兩歲多,最大不過三歲)中:

有3個是被親生父母賣掉或拋棄的,分別是媽媽未婚先孕被賣、被來自云南在石家莊打工的父母賣掉、在退休產科醫(yī)生謊稱孩子有毛病的蠱惑下棄養(yǎng)而被轉賣。

在“要想富,懷大肚”口號的蠱惑下,一些貧困地區(qū)甚至有賣子專業(yè)戶,有的村子一半或近八成村民賣過自己的孩子。

若不能切實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改善貧困人口生活狀況、改變重男輕女(開放二胎后仍然存在對女童的歧視與遺棄)、未婚生育歧視等觀念,賣孩子現象則難以杜絕。

此外,整治黑心醫(yī)務工作者和福利院等機構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政策,要有具體措施和監(jiān)督。

 

中間環(huán)節(jié):誰的孩子容易被拐賣?

除被親人賣掉的孩子,最易遭遇誘騙、暴力等手段被拐賣的更多是什么人家的孩子?

據中國尋子網站“寶貝回家”的統(tǒng)計數據,從2007年網站成立到2013年5月,全國共收到尋子登記超過5000條,其中90%是因為監(jiān)管缺失導致孩子被拐,一半以上是農民工家庭。

農民工對改革開放的貢獻最大,犧牲最多。他們的孩子無論留在農村還是帶到城市,都可能失于被照顧。

因此,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改變城市對農民工住房和子女入托、就學條件等,是遏制兒童拐賣的治本舉措。

有研究指出,我國的收養(yǎng)渠道和福利院體制存在著各種不足,導致想要收養(yǎng)孩子的個人和家庭,無法通過正規(guī)渠道來滿足這樣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一些應該被合法收養(yǎng)和再安置的兒童,最終無法被正規(guī)合法地收養(yǎng)。

供需錯位滋生了拐賣兒童市場的出現。

有鑒于此,杜絕兒童買賣,首先要重組兒童送養(yǎng)、收養(yǎng)程序;其次要放寬送養(yǎng)和收養(yǎng)家庭的限制;再次要有持續(xù)的跟蹤、評估,以保護兒童的身心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國被拐賣兒童狀況分析:一半為親人所賣,2016-08-1709:35:28 來源:尋人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論文(共10篇)
留守兒童”調查問卷
對兒童“買拐同罪”為何難入法
當地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可怕的熟人
外交電訊:中國失蹤兒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