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美食,雖然川菜和魯菜占據(jù)了大部分的關(guān)注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北方的菜系,尤其是東北的菜系,還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的。大家都知道,東北地區(qū)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擁有豐腴的土地,這里糧食和果蔬的單產(chǎn)還是非常的高,品質(zhì)也非常的好,但是在這里,其實物資還是有點匱乏的,尤其是在冬季,新鮮的蔬菜很少。因為可供選擇的食材少,因此一些人覺得東北的飲食也就那樣,其實這樣的看法是非常錯誤的,東北的菜品依然有美味的代表,比如今天要討論的這道地三鮮。
說起地三鮮,看看他的食材,土豆、茄子、青椒,很多人就覺得這是一道很普通的菜,沒有什么吸引力。的確,單純的從食材的角度來說,這三樣都是最為常見的,并且存放的時間都是比較長的,但是他們卻在東北人的手下,煥發(fā)出了新的美味,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菜品---地三鮮。
從營養(yǎng)價值的角度來說,這道菜非常的豐富,不僅蛋白質(zhì)非常的充足,而且也包含了各種維生素。我們首先來看茄子,在這個蔬菜里面,含量最多的就是維生素P,這個維生素可能大家的認識比較的少,但是他的作用確實非常的大,可以防止血小館出血,這在其他的食材上,在同等的重量下,你是找不到茄子的對手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少的中醫(yī)書籍上,都把茄子當做藥材在使用。
再來看土豆,雖然在中國不是絕對的主食地位,但是他的補充作用也是非常的強大,在一些地方也是主食,其實在國外,因為沒有大米,所以在面食之外,最為重要的食材就是土豆,土豆能給我們提供的,最為重要的補充就是蛋白質(zhì)以及維生素C,尤其是維生素C,在同等重量的情況下,它的含量超過蘋果的10倍。最后要介紹的食材就是青椒,很多人以為,青椒就是用來調(diào)味的,其實他本身也是重要的食材,一樣非常的美味,加上它對于腸胃的刺激作用,讓它成為了地三鮮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中國的南方,部分城市用的是絲瓜來代替,不得不說,那樣的地三鮮味道總是欠那么一點點的。
說了這么多,現(xiàn)在要說最為關(guān)鍵的做法了。其實要做出一道好吃的地三鮮,還是非常簡單的,就是過油鍋然后反復(fù)的翻炒就好了。為什么自己做出的和飯店里的味道有不小的差異,最為關(guān)鍵的是我們的做法是不對的,沒有根據(jù)食材的性質(zhì)采取最為合理的方式。比如對于茄子來說,就不能長時間的在鍋里翻炒,不然會導(dǎo)致茄子的顏色變黑過快,導(dǎo)致最后的口感存在很大的問題。
正確的做法其實一點也不難,最為關(guān)鍵的幾個步驟掌握就能做出好吃的地三鮮。首先對于食材的準備,無論是茄子還是土豆還是青椒,在切的時候都要盡可能的均勻,這樣他們受熱的時候也才會均勻,便于起鍋,避免有的生有的熟,不好吃或者吃了拉肚子都是要避免的事情。
因為茄子和土豆變熟的時間更長,因此首先把這兩樣食材給放進燒熱的油里,進行一番煎炸,等到變成金黃色的時候,再起鍋放在一邊。這個時候再放入青椒,因為以及之前準備好的姜末,進行反復(fù)的翻炒,大約有個3分鐘之后,就可以把之前的土豆和茄子一起放進去翻炒,再加入蒜泥和其他的佐料,淋上一點點的淀粉,最后就可以出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