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紀初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他的理論和觀點是理解人類心理發(fā)展和治療異常心理重要部分,他的精神分析對心理治療的發(fā)展和進步產(chǎn)生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
盡管精神分析在今天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但它幾乎在所有的基本方面都可以直接追溯到弗洛伊德的原作。雖然我們已經(jīng)知道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療中總能把來訪者的癥狀和性驅力聯(lián)系起來,但弗洛伊德的一些經(jīng)典心理治療案例仍然值得我們好好來賞析一番。
小漢斯的案例也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案例研究中最著名的一個。解析這個案例,你將會對以下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
1.弗洛伊德是如何用他的“泛性論”來解釋現(xiàn)實案例的?
2.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在兒童身上會以怎樣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3.如果人人都會經(jīng)歷俄狄浦斯期,那么大多數(shù)人都是怎樣順利地度過俄狄浦斯期的呢?
4.童年俄狄浦斯期的問題是否會對成年后的我們產(chǎn)生影響呢?
……
那讓我們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一起來賞析這個經(jīng)典又有趣的案例吧!
小漢斯的故事
“小漢斯”是一位對馬感到恐懼的五歲小男孩,而他家住在一家繁忙的馬車旅館附近,這導致他不敢出門,因為一出門他就會看到很多動物,尤其是馬。
他的父親尋求弗洛伊德的幫助,希望消除漢斯對馬的恐懼。
不同尋常的是,在這個案例中,弗洛伊德并沒有對小漢斯進行直接的治療,整個過程弗洛伊德都是通過與小漢斯的父親通信了解小漢斯的情況。弗洛伊德提出了可能的問題,再由父親試著問漢斯,并把發(fā)生的事情告訴弗洛伊德。而弗洛伊德只有一次親自和這個男孩進行了交談。
小漢斯的恐懼
當漢斯第一次被問及他的恐懼時,他說他害怕馬會跌倒并發(fā)出聲音,他最怕那些拉著沉重馬車的馬。而在小漢斯四歲那年,他曾親眼目睹了一場車禍:一匹載著沉重馬車的馬在他面前的街道上倒下死去。
事件發(fā)生后,漢斯的父母注意到他開始害怕馬。
因為他是弗洛伊德,所以你大概可以猜到他對這個小男孩恐懼的解釋,并不會僅僅是因為他目睹了一個生命痛苦死亡的過程。
當漢斯被帶去見弗洛伊德時,他被問到對馬有什么恐懼。漢斯敘述他最害怕黑嘴的馬,他也不喜歡馬戴著眼罩。弗洛伊德很快注意到,漢斯對馬的恐懼可能與他的父親有關,因為在漢斯的父親尋求弗洛伊德的幫助時,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fā)展理論剛剛建立。
心理發(fā)展階段論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經(jīng)歷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力比多(性驅力)會轉移到身體的不同部位。其中前三個階段是:
1. 口欲期:由出生至一歲左右,力比多集中在口唇區(qū),這個時期的嬰兒的行為主要是滿足口唇區(qū)的快感。
2. 肛欲期: 1 - 3歲之間,力比多轉移到肛門周圍的區(qū)域,幼兒會通過控制排便來獲得滿足感。
3. 俄狄浦斯期(生殖器期):3歲到6歲左右,兒童開始對生殖器產(chǎn)生興趣,并成為這個階段主要的性敏感區(qū)。在這個期間男孩會經(jīng)歷“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女孩會經(jīng)歷“厄勒克特拉情結”(戀父情結)。
而且當時的漢斯正好處于俄狄浦斯期,據(jù)漢斯父親的敘述,小漢斯在3歲的時候,對自己的“widdler”(生殖器)和其他人的“widdler”產(chǎn)生了積極的興趣。
比如有一次他問“媽媽,你也有widdler嗎?”那段時間里,漢斯的幻想和關注點幾乎都在widdlers and widdling(生殖器和性)相關的主題上。而在漢斯大概三歲半的時候,有一次,他的媽媽曾告訴他不要再碰他的widdler,否則她會叫醫(yī)生來把它剪掉。
小漢斯的戀母情結
弗洛伊德認為漢斯的恐懼癥是俄狄浦斯情結的一種表現(xiàn)。漢斯特別害怕有黑色嘴的馬,這與他父親的胡子有關;他不喜歡馬戴著眼罩,這意味著他把馬和他父親的眼鏡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馬,尤其是系著黑色馬具的馬,象征著他的父親。馬是特別適合做父親的象征,因為它們的陰莖很大,而且公馬往往強壯高大。
弗洛伊德說,小漢斯當時正處于對母親強烈的性愛的發(fā)展過程中,他把父親看作是他獲得母親的愛和關注的競爭對手。當然,他的父親比他高大強壯得多,這導致了對他父親的恐懼,產(chǎn)生了害怕被父親閹割的焦慮,而“馬車事件”正好將他對父親的恐懼轉移到了馬身上,所以表現(xiàn)出對馬的恐懼。
當弗洛伊德坐下來與男孩交談完后,他報告說,咨詢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切都都支持他的理論以及他對俄狄浦斯情結的看法。
渡過俄狄浦斯期
為了幫助小漢斯解決他的馬的恐懼,弗洛伊德通過一些遠距離的詢問和分析,了解到漢斯因為玩弄生殖器而受到責罵,還被“威脅”要把他的生殖器割掉。所以弗洛伊德指導漢斯的父親要讓兒子放心,他的小“widdler”是安全的,父親是愛他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家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 1895-1982)在《自我與防御機制》(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 of Defence, 1936)一書中指出,父子之間為爭奪母親的情感而產(chǎn)生的沖突,可以通過一種名為“認同侵略者”的防御機制過程來解決。通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們相信他們可以通過習得父親的行為特征來對父親表示順從,希望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可以減少任何潛在的沖突,從而順利地度過俄狄浦斯期。
但是弗洛伊德也斷定,由于大部分治療都是在漢斯的父親充當中間人的情況下完成的,所以他對馬的恐懼不會很快消失,因為他的治療依賴于他害怕的人。
那么小漢斯是否能夠擺脫對馬的恐懼,順利度過他的俄狄浦斯期呢?
不用擔心,因為在漢斯19歲時,他因為讀了弗洛伊德對他的案例記錄而出現(xiàn)在他的咨詢室。漢斯證實,他在青春期沒有遇到任何麻煩,身體健康。而且,他不記得曾和父親討論過這件事,他描述說,當他讀到自己的病歷時,他已經(jīng)不記得自己發(fā)生了這些事。他的真名是赫伯特·格拉夫,后來他成了一位著名的歌劇導演。
案例評論:
在心理學中,案例研究對于了解來訪者的問題,找出可能的原因和治療方案非常有用。弗洛伊德對漢斯的行為和交流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述,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論得出了結論。
雖然弗洛伊德將這個案例作為支持存在“俄狄浦斯情結”的依據(jù),但也被大家詬病“一個案例的結論其實很難推廣到所有兒童的身上”。盡管如此,《小漢斯》的個案研究依然被認為是兒童分析發(fā)展(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勒妮·克萊因發(fā)展出來的領域)和兒童直接觀察的先驅。
那么,你是否也好奇其他流派的咨詢大師是如何和他們的來訪者一起工作的呢:
榮格如何用他的曼陀羅繪畫療法解決X小姐在生活中的停滯感?
阿德勒如何用他的個體心理學與存在強迫性思維的A太太工作?
埃里克森如何用繪畫與催眠結合的方式治療安的強迫性抑郁癥?
埃利斯如何用他的理性情緒療法與一位存在嚴重受虐傾向的24歲女性對話?
羅杰斯如何用他的來訪者中心療法處理40歲的奧克夫人的情緒障礙?
米紐慶如何用他的結構派家庭治療處理吉爾的歇斯底里麻痹癥?
……
想要和500多位心理學愛好者
一起分析更多大師經(jīng)典案例、學心理咨詢
就快來加入共讀項目
「走近心理大師的診療室」
(戳ta??查看詳情~)
17位心理大師為你敞開跟診的大門!
歡迎加入我們
3月4日開讀
??
戳我查看詳情
近期新課推薦,點擊圖片即可看到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