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為子娶婦,婦好,父自取之
楚平王
平王這個人,史家都認爲很壞,但他的運氣卻並不壞。他不但以陰謀得繼大統(tǒng),幹盡壞事,竟以壽終,讓逃亡在外的伍子胥氣得不得了;而且死後也若有神助,雖以暴虐荒淫,陷楚國於災(zāi)難,但他的兒孫(楚昭王和楚惠王)還是得以重振楚國,再續(xù)楚祀。司馬遷說康王“四子皆絕無後,唯獨棄疾後立,爲平王,竟續(xù)楚祀,如其神符”(《史記?楚世家》),就是講這種戲劇性。不僅如此,有趣的是,楚國的命運還竟然是繫於一女子之身。楚平王爲太子建取婦于秦,見女好而自娶之,舍太子建不立,而立秦女所生子爲昭王,這是後來幾件大事的伏筆。它既是伍子胥搬吳兵入郢的禍因(導致太子建的老師伍奢被殺和伍子胥出逃),也是申包胥乞秦師復楚的福源(因爲昭王的媽媽和姥姥都是秦女)。就連惠王時有名的“白公之亂”和葉公子高的救亡圖存,遠因也在於太子建之廢,白公勝要爲他的父親(故太子建)報仇雪恥。(李零文,屈原三呂大夫考)
在楚國鐘銘中,我們發(fā)現(xiàn)的並不只是楚平王的諡號,而是秦國救楚的大事。我們推測,該器當是昭王或昭王以後,楚王室爲了紀念楚國的復國而做。[29] 作器者在銘文中把秦之救楚歸因於平王與秦國聯(lián)姻,這點很重要。因爲如果我們是惠王以後或昭王以後的楚人,他們在復國之後能夠想到的是什麼呢?恐怕只能是感謝惠王以前的昭王,昭王以前的平王(感謝他從秦國娶來了一個既給他們帶來災(zāi)禍又給他們帶來福氣的漂亮女人)。我想這也許就是“昭”、“景”二族在戰(zhàn)國時期成爲大族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