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為臨床上引起癥狀的胸腰段(從胸10/11至腰1/2)的椎間盤突出。此類疾病不但神經壓迫引起殘疾率高,而且手術效果亦與下腰椎(腰3-骶1)椎間盤突出者明顯不同。但是,目前為止,關于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
我們觀察到此類患者影像檢查中四個特征:許莫氏結節(jié),椎體終板不規(guī)則,椎體后方骨性撕裂,椎體楔形變。這些特征與另一脊柱疾?。盒蓍T氏病相關。休門氏病最初為Scheuermann所描述,即青少年胸椎結構性后凸,超過3個椎體楔形變。之后認識到后凸以外,休門氏病的病理改變包括上述四種特征的椎間盤病變,主要見于腰椎和胸腰段。
不典型休門氏病或腰椎休門氏病,特指存在椎間盤改變,楔形變椎體1或2個,無明顯后凸者。休門氏病在人群中發(fā)生率為18-40%。休門氏病和胸腰段椎間盤突出在影像學上的類似,促使學者對兩者的關系展開深入研究。
北醫(yī)三院骨科的學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影像分析研究,提示胸腰段椎間盤突出與休門氏病密切相關,為休門氏病的一種特殊表現,文章于2014年6月發(fā)表在Eur Spine J上。
該研究納入手術治療的63例有癥狀的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的病例,平均年齡43.9歲,對其影像學資料(MRI)進行回顧分析,評估相關休門氏病的發(fā)生率,及前面提到的四個影像學特征(圖1,圖2,圖3),平均胸腰段后凸角度,以及有或無休門氏病特征的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的情況。上述病例回顧分析的結果,與同期行下腰椎間盤突出的57例患者進行對比。
圖1一例胸11/12椎間盤突出患者,多發(fā)許莫氏結節(jié)(黃色箭頭)和不規(guī)則終板(紅色箭頭)。雖然只有兩個大于5度的楔形椎(胸11和胸12),基于許莫氏結節(jié),不規(guī)則終板,楔形椎和椎間隙變窄,及修改的Heithoff診斷標準,診斷為休門氏病。
圖2 一例35歲男性患者,椎體后方骨性撕脫,MR提示胸12椎體后下方缺損,為間盤組織填充(a)。CT示同一平面不規(guī)則缺損(紅色箭頭)和撕脫的骨塊(黃色箭頭)。
圖3 CT輪廓相比腰椎側位片包含椎體多。椎體楔形角測量如紅線,胸腰段后凸角度如黃線,為胸10上終板和腰2下終板間角度。
結果顯示,胸腰段椎間盤突出患者,休門氏病發(fā)病率和四個影像特征的發(fā)生率,均高于腰椎間盤突出的病例。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的病例中,95.2%診斷為休門氏?。ǖ湫突虿坏湫停?。胸腰段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胸腰椎平均后凸角度16.9度,而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7.6度。
胸腰段椎間盤突出患者中,存在休門氏病影像特征的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發(fā)生率高于無休門氏病影像特征的節(jié)段。
上述結果顯示,有癥狀的胸腰段椎間盤突出與休門氏病和休門氏病影像特征密切相關,表明這兩類疾病的密切關系。有癥狀的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為需手術的休門氏病的一種特殊表現,而并非僅僅是保守治療失敗的背部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