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的山,巍峨高聳,奇峰突兀。巫山的水,碧波浩渺,清澈見底。水的周圍,是連綿不斷的山峰。無風(fēng)的時候,水平如鏡,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為一體,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然后在神女溪碼頭再換成畫舫船游神女溪。神女溪全長15公里,航行時間約40分鐘。溪內(nèi)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人跡罕至尤為原始,是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上的一塊旅游處女地。巫山十二峰中有五峰棋布在溪水的兩岸,其山水景色令人稱絕。峽中之奇峽,景中之絕景。
進入峽口山勢顯得尤為奇峻,峽谷愈發(fā)幽深,水質(zhì)更加清凈純澈。波光輕輕的晃動,時光在這里仿佛靜止,由入口泛舟而行,沿途奇峰多姿、山水相映、風(fēng)光旖旎,繼續(xù)深入峽谷,河道狹窄,壁立千仞紅葉點點,參差在翠綠的草木和灰褐色山坡,盈盈的江水從腳下穿過,山野的奔放與纏綿的流水各抒風(fēng)騷。在這里可以靜心聆聽山林間“風(fēng)吹松濤”的美妙音樂聲,不似神仙,勝似神仙。 難怪叫神女溪。
下船后,乘觀光車抵達九龍索道,從這里我們要去搭載世界第一崖外天梯,神女天梯。這是亞洲第一全掛式垂直高度的山體觀光電梯,垂直高度達222米,抬頭仰望直入云霄。每秒運行速度4米。從下到上最快30秒內(nèi)就能速度抵達,真真比云霄飛車還快,站在電梯上神女溪景觀一覽無余。眼觀云霞臨淵虛渡,還真是神女通天之梯。
更奇妙的是山腳還是翠綠的秋,天梯出來卻已是雪白的冬。原本要挑戰(zhàn)站在最佳視野懸空玻璃觀景臺上“膽戰(zhàn)心驚”的欣賞巫山十二峰之一:凈壇峰。只見萬壑群山之間一峰獨秀而立,高數(shù)百丈,周長不過千米。峰上有一個大平臺,山峰猶如一個-神壇之上默頌佛經(jīng)的仙人,正象祭壇置于龍宮之上。不過玻璃臺現(xiàn)在也已被白雪覆蓋。一分鐘穿越一季,還有比這更不可思議的嗎?
繼續(xù)坐纜車,抵達巫峽之巔的柳坪游客中心,換乘電瓶車進入三峽云巔.神女天路,神女天路蜿蜒在1200米海拔的山峰之巔,全長為12公里,沿途可以鳥瞰長江、巫峽、神女溪,對望神女廟、巫山十二峰、是游巫山南環(huán)線上賞巫山紅葉,觀看巫女云雨的最佳陸上游覽線路。云霧在周圍聚了又散,仙氣而十足,叫她“天路”一點不為過。
沿著天路一路向前奔馳,道路平坦開闊,沒有別的車輛,如果天氣晴好時間充裕,真想在這自在的走走拍拍、流連于大美的風(fēng)光中。因為下雪原本計劃的瑤臺、山神廟都匆匆略過,只在飛云臺、天盞燈、仙履臺下來。
天盞燈是第一個觀景臺,神女天路不僅是巫峽之巔,也是神女峰的對面,從這里可以俯瞰到對面的山川連綿成燈盞的形狀,山勢如同神斧劈成。據(jù)說,當年大禹治水之時,治水隊伍不分晝夜地趕工,西王母女兒瑤姬下凡相助大禹,就是在這里點燃了燈盞,徹夜不熄,“天盞燈”一名由此而得。
100多米外就是仙履臺,“仙履”,神仙落足之意,這里便是當年瑤姬與姐妹下凡最先落腳的地方。因助大禹治水又從南側(cè)飛臨巫峽北岸。在這里換了個角度看群山和長江三峽,又是另一番壯美神奇,站在山之巔,眺望大山大水,內(nèi)心也會跟著豪邁起來。在仙履臺旁會經(jīng)過一塊大石頭,以一種很驚險的姿態(tài)聳立在懸崖邊,名字叫“奇石不想走”。真有意思。
飛云臺是整個神女景區(qū)最大最美的觀景臺,它沿著峽谷山脊線,一層層連接到馬路邊,全場300米左右,而這里觀景最能感覺到巫山山水的氣勢,既有群峰起伏的壯麗景色,又有俯瞰峽谷驚險視野。山底大江江逶迤,對面萬峰磅礴,真是讓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傳說神女姐妹在神女溪嬉戲梳洗之后,常以飛云相伴在此舞蹈,成為奇觀。如果是秋季它被漫山的紅葉包裹,現(xiàn)在卻換成了銀裝素裹。
沿著神女天路一直向前,經(jīng)過一個古樸而原始的大門,上面題寫了“耕讀傳家”,這里就是我們今晚要住的三峽院子了,一共八個院子,院子里放著磨盤、烏篷船、三峽石、木柵欄仿若展示三峽人家的古代農(nóng)具??粗峭僚鲏η嗤叻?,內(nèi)里卻舒適愜意得不行,木質(zhì)的家居,帶設(shè)計感又渾然天成的裝飾……
我最喜歡的有兩個院子,一個有個大客廳,書房,浴室里直接可以賞雪,適合一家人來住。
另一棟都是復(fù)式小樓,二樓的閣樓有大大的落地窗,窗前一個矮矮的茶幾,
外面溫度降到零下,再冷點估計潑水也差不多可以成冰了,屋內(nèi)因開著地暖卻溫暖如春。
于是在住的院子里賞雪煮茶;
或是邊泡著熱騰騰的??邊欣賞窗外雪;
或是大家伙圍爐白話看書品琴;
到了晚間,再閑情吁嘆一句“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
真是極好極好的。
一路春花秋葉,綠水青山,冬雪皚皚……突然發(fā)現(xiàn)這一天巫山南環(huán)線走下來竟是仿若穿越了四季,簡直是一部巫山奇遇記。神女所在之地莫非真有神跡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