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ID:hlmyj001
編輯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夜何其
一
四十六回是“鴛鴦女誓絕鴛鴦偶”事件。
賈赦看中了賈母屋里的大丫頭鴛鴦,強逼鴛鴦給他做妾。
鴛鴦不答應(yīng),賈赦就威脅她:
你大約嫌我老,看中了寶玉、賈璉這些少爺吧?你也不想想,我要不來你,哪個少爺敢要你?要不想是仗著老太太疼你,想往外聘,做正頭夫妻去。無論你嫁給誰,你也逃不出我的手心。
這位赦大老爺以前出場不多,要不是他這次出場,我們真不知道他如此心腸毒辣。
一般的女孩子就嚇傻了。
鴛鴦從賈府?dāng)?shù)以百計的女孩子中脫穎而出,成為賈母屋里的首席大丫頭,是她有一般女孩子不具備的智慧和勇氣。
她來到賈母面前,當(dāng)著眾人的面,把賈赦的所作所為說給賈母等人聽,當(dāng)場就剪頭發(fā),要當(dāng)尼姑去。
賈母氣得渾得亂顫,說:
“我通共剩了這么一個可靠的人,他們還要來算計?!?/section>
這話說得沒毛病。
賈母屋里的首席大丫頭特別難當(dāng),除了要記住賈母的喜好,安排賈母的生活,陪伴賈母娛樂,還要保管好賈母的財產(chǎn)。
賈母是個大財主,她屋里的箱箱柜柜,金銀財寶把箱底兒都要壓塌了,賈府里的這些主子們,三貓六眼地盯著賈母的柜子呢。
誰知道賈赦看中鴛鴦,是不是沖著賈母的財產(chǎn)來的?
接下來,畫風(fēng)就不對了。
賈母把矛頭對準二兒媳王夫人:
“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外頭孝敬,暗地里盤算我。有好東西也來要,有好人也要,剩了這么個毛丫頭,見我待他好了,你們自然氣不過,弄開了他,好擺弄我。”
這真是冤枉死王夫人了!
王夫人還不能辯解,她笨嘴拙舌,三個也說不過婆婆一個。
況且她是個有教養(yǎng)的貴婦,認為媳婦不該與婆婆頂嘴。
王夫人只能像個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誠惶誠恐地站起來,一聲不敢言語。
幸虧孫女賈探春機敏,看到滿屋子的人不敢說話,陪笑跟賈母說:
“這事與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section>
賈母是個人精,一時氣昏了頭,口不擇言,孫女一提醒,她頓時清醒過來,大兒子要納妾,她卻埋怨小兒子的媳婦,道理上講不過去。
再說,她就兩個兒子,兩個兒媳,一竿子全都打翻,她不是成為孤家寡人了?
她不能把兩個兒媳都搞到對立面去,要拉攏一個打擊一個。
于是,賈母語氣一轉(zhuǎn),向王夫人賠起禮來。
賈母跟薛姨媽說:
“你這個姐姐他極孝順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爺,婆婆跟前不過應(yīng)景兒??墒俏怂?。”
賈母又跟賈寶玉說:
“寶玉,我錯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我,看著你娘受委屈?!?/section>
賈母讓寶玉去給王夫人跪下,跟王夫人說:太太別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紀了,看著寶玉罷。
賈母真是個人精。
她剛才發(fā)怒的時候沖著王夫人開火,賠禮的時候,她卻不直接跟王夫人陪了,而是讓寶玉去給王夫人跪下,以寶玉的名義勸王夫人不要委屈。
這樣,她既給足王夫人面子,又不用她親自賠禮,不丟她的面子,還能把大家都調(diào)動起來,免得一個個站在那里跟著尷尬。
賈母這邊剛剛安撫好王夫人,那邊邢夫人就來了。
賈母狠狠批評了邢夫人一番。她讓邢夫人轉(zhuǎn)告賈赦:
“我這里有錢,叫他只管一萬八千的買去,就這個丫頭不能。留下他伏侍我?guī)啄?,就比他日夜伏侍我盡了孝的一般?!?/section>
這話乍聽沒毛病,想想又不對——鴛鴦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賈赦,賈母不批評賈赦,反而讓他“只管一萬八千”的去買丫頭。
這是懲罰呢還是獎勵?
二
賈母只批評大兒媳,不批評大兒子。
一個原因是,過去的婆婆心中,兒子是自己人,兒媳是外人,兒子與兒媳發(fā)生矛盾,不論黑白,一概怪罪到兒媳身上。
比如兒子死了,就是兒媳命硬克死的;兒媳死了,是她沒福命薄。
邢夫人寒門出身,兒女俱無,賈母批評她的時候毫無顧忌。
還有個深層原因——榮國府存在著一個父權(quán)與母權(quán)的沖突。
宗法社會中,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領(lǐng)導(dǎo)者。
父親去世,兒子接替父親的權(quán)威,成為一家之長。
女性在家庭中居于從屬地位,“未嫁從父,即嫁從夫,夫死從子”,這就是“三從四德”之“三從”。
但是,不是每個父親都長壽,有些父親很年輕去世,兒子年幼,擔(dān)當(dāng)不起一家之長的重任。怎么辦?
這就要想個變通辦法。
通常是,這位父親的遺孀代替兒子處理家務(wù),兒子長大成人,遺孀把大權(quán)交還兒子。
這個時期的母親,行使的既不是“女權(quán)”,也不是“母權(quán)”,而是代替亡故的丈夫行使“父權(quán)”。
賈母的丈夫賈代善去世較早,她有一段時間做了榮國府的“女家長”。
但這個“女家長”是臨時性的,沒有法律保障。
朝廷認證的榮國府家長是賈赦。
賈赦襲了祖上的爵位,意味著朝廷承認了他是榮國公權(quán)力與榮譽的繼承人。
按照“三從四德”的標準,賈母早應(yīng)該退居幕后,把家庭管理權(quán)交給兒子賈赦。
表面上看,賈母這樣做了,她每天吃吃喝喝,跟孫子孫女說說笑笑,做個幸福安逸的“老廢物”。
實際上,大權(quán)仍舊在她手中,府中重大的人事安排都要聽命于她。
賈赦名義上是一家之長,并沒有住在大正房里威風(fēng)八面,全府上下唯他的馬首是瞻。
賈赦跟一個繼位多年手中無權(quán)的皇帝一樣,心里牢騷憤懣。
但是沒辦法。
宗法社會還有一條道德標準——要求子女對父母要孝順。
賈母不能代行“父權(quán)”,她還有“母權(quán)”。
賈母是誥命夫人,她的“母權(quán)”也是經(jīng)過朝廷認證的。
從“母權(quán)”上得來的家長之位,類似于立憲制下的君主,只有尊崇,沒有實權(quán)。
可是,賈母不想做個名義上的家長,她要實打?qū)嵃褭?quán)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樣母子就起沖突了。
鴛鴦事件,本來不是很嚴重的事件,以賈母之智慧,當(dāng)場可以平息下來。
賈母勃然大怒,過后仍然對賈赦夫婦恨意未消,是她感到她的家長之位受到兒子的挑戰(zhàn)。
兒子兒媳不經(jīng)她的允許就打她的心腹丫環(huán)的主意,在她看來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賈母的處理辦法是——
首先,確保她的“母權(quán)”,對這種叛逆行為絕不縱容姑息,以免他們得寸進尺。
其次,保護兒子的“父權(quán)”。
兒子雖然做得不對,但是除了她,別人都不能批評兒子,哪怕邢夫人也不能。
邢夫人說她勸過賈赦幾次都不依,“也是不得已兒”,賈母不但不聽邢夫人的辯解,反而以更加嚴厲的口氣批評邢夫人。
賈母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不影響自己權(quán)威的基礎(chǔ)上,樹立兒子的絕對權(quán)威。
不然,把兒子逼急了,跟她翻臉,挾“父權(quán)”以對抗“母權(quán)”,最終只能母子兩敗俱傷,她擔(dān)不起這個風(fēng)險。
故而,賈母采取了一個比較安全穩(wěn)妥的做法——放過強勢的兒子賈赦,對弱勢的兒媳邢夫人下手。
賈母的做法看起來降低了風(fēng)險,實際上危害挺大的。
賈母的做法有哪些危害?下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