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秦皇寶藏:銅車馬箭匣是「箙」還是「函」?兼與秦陵博物館商榷

(一)銅車馬上的銅箭箙

秦陵中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孤品,在秦陵出土的眾多青銅兵器中,有一件青銅箭匣,如下圖:

這件青銅箭匣出土于一號銅車馬車底的前端,呈長方形盒狀,有兩片可自由開合的蓋,通體有彩繪紋樣,出土的時候箭匣內(nèi)裝有54支青銅箭。

以上圖皆引自注1

這種方盒狀的箭匣,從未在秦陵以外的考古中發(fā)現(xiàn)。

秦陵博物館官網(wǎng)上將這個青銅箭匣叫做【秦銅箭箙】。這個箭匣之所以要設(shè)計成長方形,很明顯是為了適應(yīng)車輛空間,以便于安裝在戰(zhàn)車上。

圖引自注2

在傳世古籍中,「箙」一般都釋為「盛弓矢之器也」。

《說文》:箙,弩矢箙也。從竹,服聲?!吨芏Y》:仲秋獻矢箙。

《周禮·夏官》:仲秋獻矢箙。鄭玄注:箙,盛矢器也。又:田弋充籠箙矢。注:籠,竹箙也。

《後漢·輿服志》:耕車,置耒耜之箙,上親耕所乗也。

在古籍文獻中也「箙」也寫作「服」:

《詩·小雅》:象弭魚服?!多嵳Z》:檿弧箕服。注:服,矢房也。

「箙」也有很多后起異體字:

《集韻》:或作韛。

從上可見,用作「盛矢之器」的「箙」,大致相當(dāng)于騎兵所用的「箭囊」或「箭袋」:


(二)、「箭箙」小考

弓箭可以說人類最古老的兵器,而「箭箙」這種器具的歷史也非常悠久,至少從甲骨文來看,「箙」在殷商時代就是很常見的器具。

「箙」的初文是一個象形字,像「箭矢豎叉在器,露出箭羽」之形,如下圖是商代的甲骨文、金文的「箙」字:

西周金文進一步簡化訛變成從「用」從「矢」:

到篆文的時候,變成了一個從「竹」從「服」的形聲字「箙」:

其實,「箙」的象形初文一般隸定為「」字,也即「備」的右半部,「備」全字象「人背負箭箙之形」,意思是「隨時準備射擊」,會「準備、具備」之義。古無輕唇音,「箙、備」的上古音是一樣的。

「箙」的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注3

現(xiàn)今出土的箭箙,跟「箙」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基本一致:方形的斗狀器,箭矢豎插在器中,部分箭桿和箭羽露在外:

湖北荊門博物館所藏戰(zhàn)國時代的「箭箙」:

圖引自注4

湖北江陵沙塚1號楚墓出土戰(zhàn)國時代「箙」的面板,器主體都爛掉了:

戰(zhàn)國鳥獸紋矢箙面板

其實,秦陵一號銅車弓弩旁,還有一個方斗形箭箙,箭矢豎插,部分箭桿和箭羽毛是露在外面的,里面裝有12只箭矢:

圖引自注5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也出土過「箭箙」,箭箙內(nèi)還有十二只箭桿,部分箭桿和箭羽露在外面:

圖引自注6


(三)「箙、函」之別

綜上所述,「箙」無論是從古文字字形來看,還是從出土實物來看:「箭矢」是豎插在「箙」中,一半露在外面,以便于隨時準備取箭發(fā)射,古文字「備」正是從此取意造字。

但是,秦陵的青銅箭匣:

第一,箭矢全部是裝在匣里面,箭羽并不露在外面:

第二,這個箭匣是橫放在戰(zhàn)車的車廂扶手的下方,使之不占用車廂的空間:

所以,這個青銅箭匣跟古文字「箙」不像,也不并像箭箙一樣十分便于隨時取箭。

因此,我猜測它是一種儲存箭矢的器具——箭函。

我們來看古文字「函」的甲、金文字形,「函」全字像「箭矢收納在一個容器中」,并不露出箭羽部分,還有一個「圓圈」筆劃表示「手提環(huán)」,甲骨文有兩個,金文有一個:

古文字「函、箙」最早是王國維先生釋讀的,對「函、箙」之間區(qū)別,做過十分精辟的解釋:

注7

這一段文言,大意是:

古代盛矢器有兩種,從字形來看,箭矢都是倒放:

  • 射箭時候用的叫「箙」,箭羽和部分箭桿露在外面,古文字字形是:

  • 收藏箭矢用的叫「函」,整個箭矢都都藏在函中,古文字字形是:

這個青銅箭匣的形制跟古文字的「函」無比貼切:全矢藏其中,并不露箭羽在外,而且還有古文字字形所描述的「手提環(huán)」,這個青銅箭匣是有一條用來手提的青銅鏈,只不過時間長了,都爛斷掉了:


(四)、結(jié)論

綜上所述,古時盛箭的器具有兩種:

1、「箙」——射箭時臨時裝箭器具,盛載以后,部分箭桿、箭羽露在外,以便抽出隨時發(fā)射。

2、「函」——指專門用來收藏箭矢匣狀器具,把整支箭都包裹在內(nèi)。「函」后來引申表示各種收藏物品的匣類器具,,再引申出包含、容納的意思,后起字為「涵」。

《國語.魯語》:「使求得之金櫝矢函」

因此,秦陵一號銅車馬上的長方形的青銅箭匣,并不如秦陵博物館所言叫做「箭箙」,更準確的叫法應(yīng)該叫做「箭函」:

將大量的箭放在這個「箭函」中,相當(dāng)于一個倉庫,然后,取一小部分放在「箭箙」中,箭羽外露,同時跟弓弩放在一起,隨時取用發(fā)射,如下圖所示,(圖很渣,意思明白就行)

所以,一號銅車馬「箭函」出土的時候有54只箭,而「箭箙」內(nèi)只有12只箭。

「箭函」和「箭箙」的區(qū)別,就好像「鍋」和「碗」的區(qū)別一樣,那么,把「箭函」叫「箭箙」,就好比說吃飯時候用鍋而不用碗。

最后還是要強調(diào),一家之言,或有不周,僅供參考,歡迎提出不同意見。

----------------------

參考文獻

  1.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998). 秦始皇陵銅車馬發(fā)掘報告. 文物出版社.頁110,圖版四七、四八
  2. 秦銅箭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from:http://www.bmy.com.cn/2014new/2014jbcl/zxzl.htm#branch=416&collection=38
  3. 李學(xué)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頁401
  4. 淡猛. (2014). 戰(zhàn)國彩繪箭箙矯形與修復(fù). 江漢考古(s1).
  5. 同注1,圖版三七
  6. 湖南博物館(2001),長沙馬王堆二號、三號漢墓發(fā)掘報告(第一卷,文物出版社),頁209
  7. 編纂委員會編纂.(2001).,《古文字詁林》,上海教育出版社,6 冊,第 543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函,古代的箭囊
銅車馬上的箭和箭箙
“青銅之冠”——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沒錯,屬于秦始皇帝
甲骨文每周識字|侯、族
秦陵銅車馬 起駕換車庫
寅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