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因為“我可以”!
userphoto

2023.06.22 加拿大

關注
“我很好。你們呢?”
尤里·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
人類第一次飛入太空

親愛的有倩同學:

你好!見字如面。

最近你和弟弟一起去冷湖基地天文臺,親自觀測“愛能”小行星,一定很開心吧!

大約像你這么大時,我曾經翻閱到一本科幻小說,書名是《飛向人馬座》,講的是3個少年,因為意外困在飛船里并被拋出太陽系外。

在漫長的五年外太空流浪中,他們克服悲傷和絕望,靠自我學習和青春成長,最終自我拯救,返回了地球。

那本小說破損到只剩下大半本,但對于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來說已經足夠了。

我此生都忘不掉書中寫到的“引力彈弓效應”,忘不掉長大了的孩子們駕駛飛船,在關鍵時刻堅定地加速,擺脫了黑洞的引力,掉頭飛回太陽系。

有倩同學,我知道你是一位喜歡唱歌的青海土族女孩,還知道你喜歡天空和火箭。

12歲的你多么美好啊!未來充滿可能和希望,時間將徐徐展開,整個宇宙都將是你的舞臺。想想看,也許你有機會駕駛飛船,奔向月球,奔向火星,奔向人類的下一個家園。?????

人生像是一座巨大的花園,夢想和希望是種子。你不知道哪里種子會發(fā)芽,但有一天你會驚奇地發(fā)現四處郁郁蔥蔥,繁花似錦,碩果累累。

有倩,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孩子。你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他守衛(wèi)著山林,獨自養(yǎng)育著你們姐弟三人。

相信我,他將一直是這個世界上對你最好的人。他平靜的外表下有著宇宙間最強烈的愛,這種奇妙的基于生物學的情感,迄今還沒有在任何一個別的星球上出現過。

他會為你對太空的好奇與向往而自豪。因為孩子是父親最大的希望,孩子們的夢想,就是父母們的夢想。

可是,一定會有人問你:天空虛無縹緲,火箭又不能當飯吃,這一切有什么用呢?

仰望星空

有倩同學,如果你對上面的質疑感到困惑,請不要擔心。你可以先用據說是黑格爾的話來回應:?????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然而,對方依然會繼續(xù)問道:“那又怎樣呢?和你有啥關系呢?”

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在你的此生,會不斷遇到有人對你的夢想提出懷疑。

有時候,你甚至會自己懷疑自己。

每當這個時候,請閉上眼睛,深呼吸,讓你熟悉的那個星空重現腦海。

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詩人屈原在《天問》寫道:“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意思是說:天地尚未成形之前,是從哪里來的呢?敏感不分混沌一片,誰能夠探究其中的原因?

這是多么樸素而又敏銳的終極之問啊。

如今我們知道了,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tài)演變而來的。

根據2015年普朗克衛(wèi)星所得到的最佳觀測結果,宇宙大爆炸距今137.99 ± 0.21億年,并經過不斷的膨脹到達今天的狀態(tài)。

同樣是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因為太專注于“仰望星空”,結果不小心跌進水坑。人們嘲諷他,認為他不務實,干不了“有價值”的事情。

你看,對“仰望星空”的懷疑,對科學和知識的懷疑,可謂歷史悠久。

泰勒斯決定“反擊”。他憑借自己的天文學知識,早在冬天就預測到了來年的橄欖大豐收,因此他以微小的成本在米利都和開俄斯島租賃了榨油坊。

由于無人競爭,他成功在來年通過出租榨油坊獲得了大量利潤。亞里士多德由此總結:

“只要哲學家們(亦指科學家和仰望星空的人們)愿意,他們很容易致富;只不過這并不是他們的追求?!?/span>

上面這個典故里不僅有天文,氣象,還有概率,以及金融知識。仰望星空,不僅是向外探索,還是我們向思想深處的遠航。

現代人比古人幸運得多,我們每個人都因為“仰望星空”而受益良多:

全球定位系統被裝入小小的手機,帶我們回家,并支撐著千百萬的工作崗位,以及萬億級的經濟效益;

人造衛(wèi)星可以俯瞰大地,配合傳感器和智能軟件,令農作物大幅增收;

......

有倩同學,其實,假如有人問你為什么“仰望星空”,你壓根兒不必回答。

或者,你可以如《火星救援》的男主角那樣說:

“每天,我都會去外面看看(火星上)一望無際的地平線,Just because I can.”

沒錯,你喜歡仰望星空,僅僅是因為“你可以”。

夢想是一種能力,希望是一種能力,愛也是一種能力。

只要你仍能仰望星空,就沒什么能打倒你。????

引力彈弓

有倩同學,這個世界太有趣了。

我像你這么大時,從那本不完整的科幻小說里看到了“引力彈弓效應”,從此再也沒有忘記。

你馬上就會從課本上學到這些知識啦。

引力彈弓效應,又叫重力助推,是利用行星或其他天體的相對運動和引力改變飛行器的軌道和速度,以此來節(jié)省燃料、時間和計劃成本。

你看,上面的原理圖,像不像一個彈弓?

在電影《流浪地球》里,為了讓地球飛往比鄰星,需要脫離太陽引力,僅靠人造的發(fā)動機還不夠,于是讓地球借助木星的引力彈弓,達到了逃離太陽系所需的速度。

在現實世界里,彈弓效應幫助旅行者1號飛向了宇宙的深處。

旅行者1號是有史以來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離我們超過230億公里。它也是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

旅行者1號的飛行速度達到每秒17公里,比現有任何一個飛行器都要快些。??

它是如何做到的?秘密就是“引力彈弓效應”的引力加速。

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時,火箭將其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從而擺脫了地球引力束縛,飛向地球軌道外側的太陽系。

然而,這還不夠。要想飛出太陽系,旅行者1號需要加速到16.7公里/秒,也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旅行者1號的運氣太好了,它遇上了176年一遇的天象: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四大行星運動到了太陽的同一側!

旅行者1號于1977年9月至1981年12月31日的軌跡圖

如上圖,旅行者1號在飛經木星和土星時,不僅順便拍照考察,還通過兩次精彩的重力助推,獲得了足以完全擺脫太陽引力的動能,其速度達到了17.46公里/秒!

1990年,“旅行者1號”經過12年的飛行,在距離地球64億公里遠的太陽系邊緣,回望地球,拍下一張照片。親愛的有倩同學,你能找出地球在哪里嗎?

沒錯,就是圖中陽光條紋中小小的亮點。那就是你我居住的星球,一個宇宙間的“暗淡藍點”。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如此深情地寫道:

讓我們再看看那個光點吧。它就在這里。那是我們的家園。那就是我們。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存在過的每一個人,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的一生......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圣人和罪人,都生活在這里——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一千個億

旅行者1號的宇宙探險,仿佛是一場接力賽。

人類對星空的探索,也是如此。

早在春秋末戰(zhàn)國初,墨子提出:宇宙是一個連續(xù)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這個統一的整體的組成部分。他把時間定名為“”,把空間定名為“”,并認為連續(xù)的時空是由時空元所組成。

約在公元145年,托勒密將希臘人用以估算天體位置的各種天文觀點和方法匯編成《天文學大成》。他認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而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均圍繞著它轉動。

繪制于唐中宗時期(公元705-710年)的敦煌星圖是世界上現存星圖中最古老、星數最多的星圖,圖上有星星1339顆。

1066年,沈括涉足天文研究,改進天文儀器,并對歷法進行修訂與發(fā)展,首倡《十二氣歷》。

生于1473年的哥白尼提出了宇宙日心說,指出宇宙真正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

開普勒深受哥白尼日心模型的吸引。他的研究又引起了第谷·布拉赫的注意,后者20年如一日地進行天文觀測。

1609年,開普勒將研究成果寫進了《新天文學》一書中,提出所有行星軌道均呈橢圓形的觀點。

隨后,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看到月球表面和地球一樣分布著山丘平原,這與亞里士多德想象中規(guī)則平滑的天球截然不同。

1642年,伽利略辭世的第二年,牛頓出生了。長大成人后,他給出了一個能夠解釋月球、行星運動的物理框架,以引力理論為歷代仰望星空者的探索之旅畫出了完美的閉環(huán)。

一代又一代人,以其卓越的大腦,和仰望星空的好奇,一點點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有倩同學,我想告訴你一個神奇的數字:1000億。

以下,是我眼中最為神奇的三個1000億:

1、有種估計認為,宇宙中有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有1000億顆恒星;

2、人的大腦里約有860億個神經元,接近1000億;

3、地球上活過的人,總共加起來也是1000億。????????????

也許我們只是生活在宇宙之間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星球之上,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壽命相對宇宙的138億年短暫到無以言表,但是全體人類以某種神奇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彼此相連,代代相傳,一步步走入了太空的深處。

太陽之帆

親愛的有倩同學,在如今這個即時信息時代,謝謝你允許我用一種古老的方式給你寫信。

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偉大時刻,發(fā)生在人和人之間的書信中。

例如1610年,開普勒寫給伽利略的一封信中。當時他發(fā)現,彗星的彗尾指向與太陽相反的方向,于是覺察到也許彗星從太陽那里獲得了什么動力。他在信中寫道:

“假如船或帆能捕獲天上的微風,就會有人勇敢地踏入那片虛空。”

1862年,科學家麥克斯韋提出光具有動量和能量的理論。

1865年,科幻作家凡爾納設想了太陽帆的概念。

多年以后,人類終于發(fā)明出真正的太陽帆,原理是:移動的光子打在任何反射面上,其動量會給物體施加一個很小的力。

太陽帆的神奇之處在于,盡管該推力很小,卻源源不斷,從而令飛船的加速有一個驚人的復利效應。

前幾天,天文學家說發(fā)現了一個“高度宜居”的行星,離我們只有4光年。埃隆·馬斯克回復道:幾乎就是隔壁。

可觀測宇宙的半徑為460億光年。所以4光年的確不算太遠。

我們需要多久能飛抵該星球呢?

按照旅行者1號的速度,飛一光年需要17500年,飛到該星球共需要6萬年左右。

但如果使用太陽帆,通過光子持續(xù)作用的復利效應,理論上能夠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所以20年就能到這個宜居星球。

的確很近!

有倩同學,太陽帆的神奇原理,告訴了我們一個在宇宙和人世間通行的秘密:

有些時候,只要我們每次都做一點點,每個人都做一點點,只要持續(xù)下去,就會創(chuàng)造驚人的奇跡。

如此幸運

有倩同學,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

物理學家費米曾經問道:

如果銀河系存在大量先進的地外文明,那么為什么連飛船或者探測器之類的證據都看不到?

這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闡述的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

“宇宙驚人的年齡和龐大的星體數量意味著,除非地球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否則地外生命應該廣泛存在?!?/span>

銀河系里大約有1000億-4000億個恒星,大約是地球上所有沙子數量的一萬倍。從概率的角度看,是不是多少應該有一些和地球類似的行星,能夠出現智能生命?

地球的年齡是45.4億年,宇宙的年齡約為138億年。那么,假如有行星出現了智能生命,并且比人類早幾億年,會不會已經發(fā)展出驚人的文明了?????

可是,他們在哪兒呢?

對于這個問題,有很多解釋,例如“大過濾器”理論,例如德雷克公式,還有小說《三體》里的“黑暗森林理論”。

不管是哪一種解釋,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

地球如此幸運,人類如此幸運。???

你我也是如此幸運。

宇宙間有那么多行星,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恰好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只有一個地球。??????????

諸多幸運的因素結合在一起,造就了我們這個世界。

太陽,每秒會爆發(fā)出相當于4.5萬億顆原子彈的能量,一小時發(fā)送給地球的能量,比整個世界一年消耗的能量還要多。

在太陽的核心,核反應釋放的光子成為星光,經過八分多鐘,旅行一億五千萬公里,來到我們的星球。

每一片單獨的綠草葉,每秒都會吸收一億億個光子。植物捕捉了太陽的能量,喂養(yǎng)了動物,萬物得以生長繁衍。

月亮,讓地球自轉的速度也慢慢降下來,從過去的8小時一圈,變成現在的24小時一圈。否則,地球表面會有無數的超強風暴,令生命無法生存。

月亮令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平面之間,有一個約23.5度的夾角。正是因為這個完美的角度,創(chuàng)造出分明的四季。????????

在整個太陽系,只有地球如此幸運。例如在火星,冬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大氣層會被凍成固體,而夏天因增加的熱量造成的嚴重沙塵暴,則會將整個行星吞噬掉。

那么大的宇宙,那么隨機的星云、星光、星塵,偏偏誕生了給生命以可能的地球;

那么漫長的45億年地球時光,人類文明不過五千年,你我偏偏在此刻來到這個星球(請寬容我的“人擇原理”)。

親愛的有倩同學,在整體人類的巨大運氣面前,太陽、地球、月球、大氣層、四季、水分,這些要素可能占到我們得以存在的基礎概率的99.99999%,甚至更大。

然而,我們卻忽視這些最大、最基礎的已知條件,為那些微不足道的連0.00001%的重要性都不到的事情去計較,去苦惱。

《理想國》里說,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遺落了很重要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至今難以如愿以償。

如果我們能以更大的尺度來思考這個世界???,如果人類以更長的時間來來孕育希望,這個星球會不會變得更美好?我們大家會不會更幸福?

進而,星空之下的人世間,具體生活中的每個人,也許更能感知到來自1.5億公里之外的光子的溫暖。

有倩同學,我們都是由星塵之間的原子依照某種秩序重組而成,由每個人大腦中860億個神經元涌現出來的意識,互相喚醒,彼此感動,在共同的星球上行動,遨游于史詩般的宇宙律動中。

終有一天,人類會經由月球、火星,或是別的中轉站,奔向更遠的地方。

有倩,你這個幸運的12歲小朋友,時間站在你這邊。
祝你好運!

后記

愛能星球

包有倩,土族,12歲,是平安區(qū)某校六年級的一名小學生,也是阿里巴巴公益平臺所支持的“壹基金溫暖包計劃”的受益人。6月8日,她還是被阿里特派員帶去國家天文臺冷湖觀測基地,實現和科學家、星空攝影師一起討論“天文和星空”夢想的人。

冷湖星,是一顆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太陽系主帶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永久編號為592710,2022年4月12日,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正式向外界公布它以“冷湖”命名。2023年6月8日,阿里公益聯合國家天文臺、冷湖科創(chuàng)園區(qū)管委會為它賦予一個新的別名“冷湖|愛能”星。

愛能星球,阿里巴巴公益一款全新的公益產品,以3小時平臺互聯網公益為基礎,用“愛能”體系計量所有用戶的公益行為,志在推進人人公益目標的達成。5月20日上線,已有近千萬用戶。
愛能星球為所有公益人“認養(yǎng)”了這顆太陽系小行星,并將之聯名成“冷湖|愛能”星,6月8日,他們在茫茫戈壁中舉辦了這次開“星”活動。希望科技的力量和想象力融合公益,鏈接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宇宙中的星體能浮在空間中,是和引力有關系?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假如外星人用望遠鏡看地球,中國可能還在宋代?!
我們可以去拜訪外星人嗎?
震撼!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除了恐懼,還有好奇!
人類能突破光速嗎?目前已知最先進的探測器,達到192秒/千米!
所有星球為什么能懸浮太空?沒有掉下,答案可能匪夷所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