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好意思了我又要貼出IPPA獲獎?wù)掌恕?/span>
▲韓松 / 攝 iPhone5c,
2015年全球iPhone攝影大賽人物類金獎?wù)掌?/span>
如果我將這張照片代入一個公式,這張照片應該是
“鴿子與老人”=iPhone5c 動靜結(jié)合 中心對稱式構(gòu)圖 vsco方形裁圖及濾鏡10。
就我觀察,很大一部分朋友學攝影就是遵循著這樣的公式:“好照片=好器材 好想法 好構(gòu)圖 好后期”。于是他們在自己搭建的框架下將每一個點通通學習一遍,甚至學得很深入,卻發(fā)現(xiàn):然并卵。
問題出在哪?學習技術(shù)并沒有錯,只是他們忽視了將各個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串接起來的過程。如果將攝影比作是產(chǎn)品生產(chǎn)的話,器材、構(gòu)圖、想法、后期等好比是設(shè)備、原料、包裝等,而真正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的是“一條好的生產(chǎn)線和優(yōu)質(zhì)的生產(chǎn)工藝”。這一部分是最細膩,最難以名狀,同時又最帶有鮮明個人色彩,運氣和天賦的。
這篇文章我試圖以一張照片來粗淺破解一下“生產(chǎn)工藝”的問題。
那生產(chǎn)工藝是什么呢?以及為什么拍攝者要把上面的“公式”賦予那幾個值?這才是拍照片尤其是手機攝影的重點。
看看原畫冊工作室的內(nèi)部圓桌采訪吧。
▲
Q:在什么情況下拍攝的?
A:在伊斯坦布爾的旅行中拍攝的。當時我在大街小巷散步,來到耶尼清真寺前的廣場。當時販賣鴿飼料的老人坐在遠處的紅房子里,近處的兒童跑過,驚起了鴿群,老人卻非常淡然地看著眼前這一切的發(fā)生。
我覺得這個動靜結(jié)合的場景十分有趣和美好,就把它拍了下來。
Q:花了多長時間拍攝?拍了多少張原片?
A:15分鐘,前后50張左右原片。
▲韓松 / 攝 iPhone5c,
一個場景的多種嘗試,嘗試不同的角度,等待鴿子合適的分布情況
Q:這么多原片,都是同一個場景么?為什么選擇這個場景?
A:基本是同一個場景,就是石墻前面的紅房子。選擇這個場景是因為我見到它的時候第一時間判斷了它至少從視覺上是很美的——石墻襯托下鮮紅的色彩對比,并且老人一直在發(fā)呆,和前面飛舞的鴿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是,這一個場景并不是死的,我還在離紅房子不同距離和不同的距地拍攝高度進行了場景調(diào)整。所以原片里會見到單個紅房子或幾個紅房子的排列,還有紅房子后面窗戶對應起來的場景,這些都是我對場景的斟酌。
當晚我就在手機上比較了白天的原片,選出了幾張還比較滿意的做了后期。至于最后投比賽那張,覺得那張是中心式構(gòu)圖,視覺語言還是最干凈明快。
場景有點調(diào)整,紅房子比例比較小,上面的方窗子成為背景重要元素。主體可視作是下面的女人。
場景中地面比重比較多,主體應看作婦女和房子中老人的對比。不過頭戴黑紗的女人和鴿子的分布有點沖突。
場景和上一張類似。后期試試調(diào)成黑白呢?
Q: 您是在試錯,還是胸有成竹只是在等待時機?
A: 大部分照片在拍攝前的觀察期腦海中就有大體完整但絕不教條的預設(shè)。這張照片,“紅房子與后面墻壁的質(zhì)感對比”就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場景預設(shè),而前面紅房子、人物、鴿子的分布位置啊,比例啊,就是我的“斟酌”了。
我不覺得這是盲目的試錯,所有的斟酌還是基于一些有意無意的構(gòu)圖原理,形式美規(guī)律等。等待時機的部分,只有行人和鴿子的分布,這確實需要一點運氣和敏銳的判斷。
▲
Q: 有用到特別的手機操作嗎?
A: 很巧這張照片用到了iPhone攝影中最重要的幾個隱藏功能。
鎖定曝光/對焦:因為鴿子飛起來太混亂了,如果在按快門前不按住屏幕鎖定焦點的話,很容易被iPhone識別著焦點到處跑,還影響快門響應速度。
曝光調(diào)節(jié):鎖定焦點后屏幕往下劃了一點,降低了曝光。因為此時室外的光照條件不算好,減少曝光時間有利于穩(wěn)定的拍攝。
連拍:鴿子飛起來很難捕捉,按住快門連拍有利于提高最后選片成功率。
Q: 透露一下后期細節(jié)嗎?
A: 只用了vsco。
之所以選那張的原片,是因為鴿子群的分布不算太亂,并且有一只大鴿子在前面,顯得有重點。
▲韓松 / 攝 iPhone5c,原片
裁圖: 裁切掉多余的、尷尬的部分。才成方形,讓畫面變得飽滿和具有中心性。因為周圍還是有很多多余的元素。
濾鏡: 選的10號濾鏡。在彩色、高對比度的濾鏡范圍內(nèi)嘗試。
調(diào)整:加了一點亮度和對比度,微調(diào)一下色溫,讓畫面不顯得那么臟和灰。
說實話我已經(jīng)記不清楚很詳盡的細節(jié)了,但對照片的分析和調(diào)色的目標肯定是沒變的,所以我現(xiàn)在也能調(diào)出與當時很接近的照片。
Q: 和原片對比我看你選出來的片很多有嚴重的裁切,這是否違背了攝影的原則?
我不知道攝影的“原則”是怎么定的,我只覺得不至于是欺騙觀眾,對畫面的取舍和調(diào)整都是很正常的。裁切和調(diào)成黑白照片、多重曝光等都是一個道理。
至于為什么很多照片有裁切,這個跟手機有關(guān)系。手機鏡頭是定焦的,構(gòu)圖大多就需要靠腿前后跑或者后期裁切才能完成。我個人不是和喜歡用手機的電子變焦。
▲
Q: 您自己覺得這拍好這張照片最重要的點在哪?
A: 其實現(xiàn)在看來這張照片確實“好看”,但不見得好。這還是屬于攝影中的“通俗作品”。
我覺得吧,這張照片顯而易見的“中心式構(gòu)圖”“顏色對比”“動靜對比”都是馬后炮了,任何人拿起手機都能拍一堆?,F(xiàn)在一年以后我再回想起來,能有這張照片真正要訣還是在于自己相對熟練的攝影操作(手機很簡單),有能發(fā)現(xiàn)好素材的行動方式,以及有敏銳的對美的觀察。
Q: 能簡單說說您的拍攝行動方式和觀察心得嗎?
A: 不知有沒有注意,我前面說的自己是在“在大街小巷散步”,并在這個場景前拍了15分鐘左右得到的。
“在大街小巷散步”是我最喜歡的旅游行動方式了。實際上我很多片子就是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拍的。這意味著,如果是匆匆的定點旅游客可能就沒法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場景。
另外一個就是耐心了。如果喜歡一個場景,為何不多嘗試一下,多等待一下,多研究一下來拍呢。很多瞬間是靠機遇、等待和預判得來的。
我沒有在拍攝前給自己非要定義一個流程,但這種流程自然而然就成了習慣。最近在葡萄牙拍攝的照片,也用了上面的流程。
里斯本街頭,嘗試不同遠近,不同人物分布,不同的比例。拍攝中我在等待,也在思考。
最后得到了人物比例和形態(tài)都比較滿意的一張
Q: 這種方法適合大家的旅行攝影么?
A: 我不知你是不是又在套用“在大街小巷散步”和“耐心”了(笑)。但光就這兩個方法而言,應該是適合大部分自助游的游客,尤其適用于節(jié)奏不快的深度游客。
我想說的是,一張照片構(gòu)圖和后期反倒是最簡單的事情了,重要的還是拍攝的狀態(tài)和觀察、審美。拍照是件全身心的事情,不是“10條技巧”“20條法則”就能解決的。
全身心享受旅行和生活,并讓它們自然流露在照片中才最好?!?0條技巧”“20條法則”,用一用就能熟練了,但真沒必要套用。
5
▲
我告訴你“iPhone5c 動靜結(jié)合 中心對稱式構(gòu)圖 vsco方形裁圖及濾鏡10”是沒有用的,這只是照片形成后我告訴你的藥方而已。
/
真正的成片工藝在于
/
/ 渠道:在伊斯坦布爾大街小巷散步和獵取中獲得的題材——個人喜好和經(jīng)驗;
/ 觀察:發(fā)現(xiàn)“石墻襯托下鮮紅的色彩對比,并且老人一直在發(fā)呆,和前面飛舞的鴿子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有潛力的美好場景——敏銳觀察和判斷經(jīng)驗;
/ 拍攝:進行15分鐘拍攝,在場景前拍攝50張照片,運用曝光鎖、連拍——構(gòu)圖審美能力,熟練操作、耐心;
/ 選片:選出元素分布有致恰當?shù)脑?span>構(gòu)圖審美能力,后期預判能力;
/ 后期:分析原片缺陷并將其調(diào)整成想要的目標效果——構(gòu)圖審美能力,后期操作能力;
其中的想法、構(gòu)圖和后期,雖然很重要,但只是碎片化的一部分罷了。
精選
據(jù)說全球iPhone攝影大賽冠軍有整理癖,每天制作一張卡片
聲明